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786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经济跟企管理学习笔记资料.docx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第一节企业及其形式一、企业的概念

一般来说,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的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这也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企业以价值增值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的

(二)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组织

(三)企业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二、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

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场手工业比起家庭手工业,一是生产规模扩大;二是产业结构变化;三是大量采用机器和设备;四是工场内部形成分工。

(二)工厂生产时期 <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厂手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三)现代企业生产时期

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成熟的企业生产时期的主要特征。

其表现如下:

1.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如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

2.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3.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4.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

5.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企业里形成了专门的工程技术队伍和企业管理队伍。

6.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激烈的竞争加速了企业之间的兼并,使生产进一步走向集中。

7.企业的社会责任发生改变,其不仅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还渗透到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

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拥有现代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现代企业的三个显著的特点。

三、企业的类型

根据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可以将企业作如下划分:

(一)个体企业,又叫独资企业。

它是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

业主个人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

(二)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

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

所谓无限连带责任,首先是指无限责任,即企业倒闭、资不抵债时,每个合伙人均要以自己的全部家庭财产负责清偿企业债务。

其次,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即每一个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都有负全部清偿的责任。

(三)公司制企业又叫股份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联合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的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3.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第二节企业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第二,管理的目的是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第三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第四,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形成管理活动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要有管理的主体,即由谁来进行管理;二要有管理的客体,即管理的对象;三要有管理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职能。

1.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职能是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具体安排,作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并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

2.计划的种类

⑴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⑵战略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⑶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

⑷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3.计划的内容和程序

⑴分析和预测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⑵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目标;

⑶评价和选择可行性方案,进行决策;

⑷编制综合计划和各项专业计划(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

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组织职能。

所谓组织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的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1.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组织职能:

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组织职能的目的是协调任务结构和权利关系,以实现让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向社会输出特定功能的目标。

组织职能的内容一般包括:

(1)将为实现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根据其内在的联系及工作量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各种基本职务和组织机构。

(2)规定各种职务和各个组织结构的责、权、利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并且对组织结构、责任制度、职责条列、工作守则等形式加以说明。

(3)选拔和调配适合的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并授予执行职务所必须的权利,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4)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个组织机构联成一个严密而又有活力的整体。

(5)对管理组织系统内的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和智力开发,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更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弹性原则

(6)协调原则

(三)领导职能。

1.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2.领导活动的内容

(1)权力的形成和运用

(2)指导

(3)激励

(4)沟通

(5)协调

(6)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四)控制职能。

1.控制的概念

在管理活动中,控制职能是指接受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组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进行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活动的过程和实际绩效与计划内容相一致,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控制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2.控制的方式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

企业管理概念具有以下含义:

(一)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三)企业管理的实现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第三节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的阶段。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重点研究了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倡导要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处理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

(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他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大职能和14条管理

原则。

(三)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誉为

“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论行政组织体系”。

二、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特点:

注重对工人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力图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代表理论成果包括:

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较有影响的人物:

以巴纳德为创始人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学派,以及以克鲁斯为代表的经验(案例)学派等等。

到80年代初发展为十一大不同学派的,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三、以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这一期间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发展:

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了战略规划的先河;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和《竞争优势》(1985)将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

四、企业再造理论和实践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

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的“企业再造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所谓“管理革命”。

这次企业管理革命是以企业流程再造为核心,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构建学习型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革,企业不仅要做到效率高、质量好,还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五、全球化合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问题而展开。

1990年,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出版,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管理协会最高荣誉奖---开拓奖,作者本人也被冠以90年代的“管理学宗师”。

第四节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一、网络时代企业环境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

(二)经济的全球化

(三)顾客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五)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

(六)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二、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

(一)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三)企业可以减少库存

(四)企业可以是合作竞争战略更便利的实施

(五)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三、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

(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二)顾客的权利大大增强

(三)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将会降低

(四)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将会改变

(五)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界限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第五节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一、企业管理范围的拓展

(一)网络企业管理

网络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

网络企业与实体企业相比有如下特点:

1.网络企业所占的现实空间非常有限,不像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那样占有大面积的现实空间进行产品生产和产品存储。

2.网络企业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企业。

3.网络企业是全天候运作的企业。

4.网络企业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应用型的企业。

5.网络企业是高知识型的松散企业。

(二)企业的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包含以下含义:

1.企业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客户、供应商、企业员工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加快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2.网络化管理包括对企业支撑网络的管理,网络人才的管理、网络的安全防范管理等内容。

3.网络化管理需要实施企业管理的根本变革。

(三)更加重视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无形资本管理

(四)企业管理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供应链二、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1.开发和培育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2.企业竞争战略逐步转化为价值创新战略

在网络时代。

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顾客的价值系统。

(二)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

1.实施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是为了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绩效的关键因素上取得显著的改善,对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

2.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朝着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趋势发展。

3.企业将变为学习型组织

(三)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敏捷制造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最重要的方式

(五)企业财务管理将向战略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六)回归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七)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八)更加重视文化管理

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准时制(JIT)

准时制(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2)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3)并行工程(CE)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5)企业资源计划(ERP)

(6)分销资源计划(DRP)

(7)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Intranet和Internet)

(8)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节战略的性质与类型一、战略的性质

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条件,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层次,即企业总体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一)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又称为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的方向、原则、方针所做的决定。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如何运行的指导思想,它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竞争环境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将准备如何运行的一种总体表述。

在大型企业中,常将具有共同战略因素的若干个子公司、事业部组成战略经营单位(SBU)。

(二)事业层战略

事业层战略又称为竞争战略(CompetitionStrategy),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

竞争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

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以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三)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又称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研究开发、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

三、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管理是依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2.长期性。

3.权威性。

4.环境适应性。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1.确定企业的使命。

2.明确企业的目的和目标。

3.企业战略条件分析。

4.制定战略方案。

5.战略方案选优。

要某一战略是否可行,一般需要通过一下4项检验:

(1)目标一致性检验

(2)产业结构检验

(3)能力检验

(4)可行性检验

6.战略的实施与修正。

第二节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环境的基本概念

任何一个企业和社会组织都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

企业环境可分成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包括那些直接影响企业履行其使命状况的行动者、供应商、各种市场中间商、顾客、竞争对手等。

宏观环境包括那些影响企业微观环境中所有行动者的较广泛的社会力量或因素,包括人口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的、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力量和因素。

二、企业宏观环境的构成

企业宏观环境(macro-environment)是指来自企业外部会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

微观环境中的所有因素都要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或支配。

宏观环境因素直接或以微观环境因素为媒介而对企业经营战略施加影响。

(一)人口环境

人口环境只要又人口规模、地理分布、年龄分布、迁移等因素。

(二)经济环境

企业的经济环境包括:

1、宏观经济形势,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政府财政、金融情况;

2、本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

3、企业的直接经济环境,包括人均实际收入、平均消费取向、消费支出分配模式。

(三)自然环境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生产的的布局、人的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变化,也会给企业造成一些环境威胁和机会,因而也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技术环境

世界上最近几十年中,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使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处在新的产业革命时期。

技术环境分成:

1、基础通用技术,这些技术对各个行业都有关系和影响。

2、相关技术,是指介于基础技术和本行业技术之间技术。

3、本行业技术,即形成企业产品的重要技术。

(五)政治和法律环境

指那些强制或影响社会上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法律、政府机构和利益集团。

制约企业活动的政治法律因素有:

1.以促进竞争、促进公正交易为目的的反垄断法

2.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有关标识、计量、包装、广告等法令和条例

3.保护自然环境为目的的种种法令和条例

(六)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

企业宏观环境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是综合的,会呈现三种不同的状态:

1.相对稳定状态

2.缓慢发展状态

3.动荡不定状态

三、企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决定了企业参与竞争的领域特征,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产业分析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产业的特性

(二)产业的寿命周期分析

1.引入期(初创期)的产业特点是,投资于此产业中的企业数量很少,企业盈利很少,大部分企业亏损,风险很大,属于高风险低收益时期。

2成长期的产业特点是,厂商数量开始增加,经营利润迅速提高,但亏损的风险很大,破产率和兼并率也甚高。

3.成熟期的产业特点是,大量增加的企业由于竞争激烈而优胜劣汰,少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大厂商开始垄断整个产业市场,经营利润较高,风险不大,但增长速度放慢,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4.衰退期的产业特点是,由于市场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产品销售量下降,厂商数目逐渐减少,市场萎缩,利润不断下降,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时,整个产业便逐渐解题。

(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对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围绕一下几个问题展开:

1.社会对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是多少?

需求的趋势如何?

2.产业目前的总生产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实际能力有多大?

生产能力是过剩还是不足?

3.产业的资源供应状况如何?

产业的技术总体水平如何?

4.今后技术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四)产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生产一种产品还是提供一项服务,竞争规律都寓于如下五种竞争力量之中:

新竞争者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1.顾客

2.现实竞争者

3.潜在竞争者

形成行业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1)规模效应。

(2)差别化效应。

(3)专有技术和资金投入规模。

(4)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5)销售渠道的控制。

(6)最佳原材料来源的控制。

4.替代品压力

5.供应商

第三节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是企业独有的、能够支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的特性

(一)有价值的创造能力

(二)异质性(三)难模仿性(四)不可交易性(五)扩展

性(六)动态性

三、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

企业核心能力有两个相互补充的来源。

一是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另一个是企业的内聚能力。

(一)企业的资源

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资本构成了企业的资源。

判断企业资源的价值可以从稀缺性、持久性和可替代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二)企业的内聚能力

企业的内聚能力是指公司内部特有的协调其资源并创造独特价值的技能。

第四节经营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经营战略的核心是要为本组织指出一个总方向,即它要涉及企业向哪里发展以及发展的基本思路的问题。

制定战略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一、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二、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市场透视分析、产业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等。

(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marketsegmentation)就是企业按照某个细分变数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需要不同的产品和市场营销组合的亚市场,其中任何一个亚市场都是由一个;有着相似的欲望或需求的顾客群所组成,都可被企业选作目标市场,这个目标市场也就体现了企业战略的基本意图。

(二)产业分析

(三)竞争对手分析

一旦确定了竞争对手?

那么从战略制定讲,需要对竞争对手作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竞争对手的各期目标和战略。

2.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

3.技术经济实力分析。

4.领导者和管理者背景分析。

(四)竞争优势分析三、战略分析

(一)发展型企业战略

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将企业的资源导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发展型战略包括集中发展型战略、同心多角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和复合多样化战略等形式。

1.集中发展型战略

是指集中企业的全部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现有产品或劳务的销售、利润额或市场占有率。

2.同心多角化战略

是指增加同企业现有产品或劳务相类似的新产品或新劳务。

3.纵向一体化企业战略

是指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大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4.横向一体化企业战略

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联合或兼并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的发展战略。

5.复合多样化企业战略

是指增加与组织现有产品或劳务大不相同的新产品或劳务。

(二)稳定型战略

是企业在战略规划期内将企业的资源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

(三)紧缩型战略

是指通过调整来缩减企业的经验规模。

按实现其战略的基本途径划分,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抽资转向战略。

2.放弃战略。

3.清算战略。

(四)组合战略

一些可能的战略组合是:

1.同时组合2.顺序组合四、经验战略规划

(一)产品组合

产品组合又叫做产品的各色品种集合,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或经营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

产品组合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组合的深度,即产品品种的数量

2.产品组合的广度,即产品种类的数量

3.产品组合深度与广度的关联性,即产品种类之间的相关程度

(二)资源分配

波士顿矩阵对于企业产品所处的四个象限具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的战略对策。

1.明星类。

这种类型的战略经营单位具有高市场成长率和高市场份额。

2.金牛类。

这种类型的战略经营单位具有低市场成长率和高市场份额。

3.问号类。

这种类型的战略经营单位具有高市场成长率和低市场份额。

4.狗类。

这这种类型的战略经营单位具有低市场成长率和低市场份额。

第五节竞争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围绕其某一个产品,为使企业在该产品的经营上胜出所有竞争对手而制订的策略。

一、产品的价值属性与价值创新

价值属性是指用户在选择、购买、使用企业产品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的种类以及各类满足的程度。

价值创新战略是基于顾客价值分析。

二、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具有以下优势:

(1)与竞争对手相比,低成本的企业具有在价格基础上参与竞争的主动地位,并能在价格战中保护自己。

(2)低成本战略有利于企业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并攻击那些在其他竞争战略上取得成功的对手,从而获取超额的利润。

(3)低成本战略能使企业在面对讨价还价能力强的顾客时,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

(4)低成本战略能使企业在面对强有力的供应商垄断原材料及零部件市场和控制价格时,相对竞争对手而处于更有利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