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04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docx

冲刺高考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附答案及解析

2019高中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题型及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

运少好学,涉猎经史。

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

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

为露门学士。

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

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

既至,谓日:

“卿言太子如何人?

”运日:

“中人也。

”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

“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

运上疏日:

“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书奏,帝不纳。

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

帝大怒,将戮之。

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

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

“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

”乃赐御食以赏之。

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

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

频历二县,并有声绩。

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

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公除:

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

舆榇(chèn):

载棺以随。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

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庶人”,也叫“庶民”。

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

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

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

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

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5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5分) 

参考答案

10.D

11.B【解析】题中B项,诸侯死称“薨”。

12.A【解析】“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不符文意,原文“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13.

(1)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2)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

【参考译文】乐运,字承业,是南阳清阳人。

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

十五岁时(梁的都城)江陵被攻占,(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

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婢),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

(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

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

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

担任露门学士。

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

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

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

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

“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

”乐运回答:

“是平常人。

”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

“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

”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

乐运回答说:

“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

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

”武帝说:

“我知道了。

”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国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

乐运上奏疏说:

“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

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呢。

”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

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

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

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

内史元严劝谏,因而得以免死。

第二天,宣帝稍微有点感悟,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

“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你实在是忠臣。

”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

满朝的公卿,起初见宣帝很愤怒,无不为乐运担心。

后来见他受到赏赐,又都祝贺他,认为他是幸免于虎口。

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

当隋文帝为丞相时,郑译担任长史,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

开皇五年,转任毛州高唐县令。

连续历任二县,都有声誉政绩。

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

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集合成一部书,取书名叫《谏苑》。

将书奏上,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恭谨强力,心计精敏。

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

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

”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

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

“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

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

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

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

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

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

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

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

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

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

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

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

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

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12.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

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

B.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

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

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

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

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

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答案】

10.D   

11.B   

12.B   

13.

(1)如今三司想征用民船,如果不同意,那么不能责成办理,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断绝了。

(2)即使商栈储存多也藏起来不卖,因此米价更贵,百姓将要饿死。

【解析】

10.试题分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字词有“秋”“言”“请”“以”“太祖”。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张冠李戴。

此事发生在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让陈从信主管的只是晋王府事务。

13.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1)得分点:

“籍”征用、“许”同意、“殆”恐怕。

(2)得分点:

“虽”即使、“粜”卖、“饿殍”饿死。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太宗即位,陈从信升为东上阁门使,担任枢密都承旨,适逢八作副使綦廷珪因为病假满没有销假,过了日期没有上朝参拜,就进入朝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一同因此获罪而扣去一季度薪俸,陈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被责罚授为闲厩使、阁门袛候,其余的人抵罪不等。

太平兴国三年,改为左卫将军,再次担任枢密都承旨。

太宗征伐并州汾州,任命他为大内副部署。

太平兴国七年,因为秦王廷美的事情牵连获罪,在原职上被罢官。

第二年,撤销三司改为三部,任命陈从信为度支使,赏赐宅第在浚仪宝积坊,加官右卫大将军。

九年,去世,享年73岁,赠官太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7—10题(19分)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

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

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

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

真宗践位,复旧官。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议者多言: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

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

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

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

未几,丁内艰,起复。

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好学,工篆、籀。

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

古文中“徙”“拜”分别表示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

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

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

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

文中指书体。

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

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给了他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

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赋税的情况,他从百姓利益出发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

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都不认同他的意见,但朝廷还是下令照他说的办理。

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

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5分)译文:

                                                        

(2)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5分)译文:

                                                  

参考答案:

7、A (原文标点:

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

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8、B (“一般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

9、C (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之后)

10、

(1)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督:

责罚;逋负:

欠交,拖欠,亏欠;蠲免:

除去,免除。

以上各1分,翻译出大意2分)

(2)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

(鄙:

边境;鬻:

买卖从:

按照,听从。

以上各1分,翻译出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

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 放到偏远地区。

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

调往陕西。

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

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

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

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

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

议论的人大多认为:

“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

自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

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

”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

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

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庆州郑惟吉都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

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

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

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

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

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

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

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户。

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

至于五六,乃许之。

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

二年冬,邓鹭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大败,死者八千余人,羌众遂大盛,朝延不能制。

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

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

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

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

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

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骘畏太后,遂髡妻及风以谢,天下称之。

建光元年,大后邓氏崩。

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

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

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又徙封骘为罗侯。

五月,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

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袒舆榇上疏。

宠知其言切,自致廷尉。

众庶多为骘称枉。

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骘等于北芒。

诏遣使者祠以少牢,诸从兄弟皆得归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B.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C.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理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D.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指帝王宫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也称“禁内““大内”“紫禁”等。

B.永初元年是农历丁未年,如果采用“干支”纪年法推断,永初四年则是农历庚戌年。

C.“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所用的牲畜,指用猪、牛、羊各一,规格低于“太牢”。

D.“从兄弟“指堂兄弟。

冠“从”称,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从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骘贵为国戚,为官谦退。

和帝生前,其官职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

和帝驾崩后,他也不愿久居宫中,一再请求回府。

B.邓骘推举贤士,天下称之。

杨震知识丰富,博览群书,虽已年高,但壮心不已,因此得到了邓骘的赏识最终步入仕途。

C.邓骘战功赫赫,宠耀无比。

邓骘驻扎汉阳,并委派任尚和司马钧在平襄与羌军激战,大败敌军,班师回朝,授予大将军之职,荣耀显赫。

D.邓骘为人所诬,含冤而死。

安帝听信宫人谗言,邓氏全族遭殃。

朱宠上书恳切疏陈,百姓也为其鸣冤,最终沉冤昭雪。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

(2)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

【答案】

10.D   

11.C   

12.C   

13.

(1)邓骘推辞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