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28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docx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一、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目的:

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的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评估:

1、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和呼吸。

2、观察颈动脉搏动(触摸近侧颈动脉,)。

3、呼救及时。

操作:

1、判断意识、呼吸、心跳,求救:

轻晃病人双肩,同时呼叫:

“喂!

你怎么啦!

”观察有无反应。

听呼吸音用颊部感受气流,看胸部起伏,同时摸近侧颈动脉搏动。

判断无搏动时,举手高喊“快来救人啊!

2、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暴露胸部,放按压板于病人背下,置脚踏台于术者易操作地方(野战条件下在地面进行,免去按压板和踏脚凳,护士跪于病人右侧,两腿间距为1拳,护士左腿与病人肩部平齐)。

3、开放气道、吹气2次: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物。

将病人置于仰卧位,两臂放于躯干两侧。

操作者左肘关节撑床(或地面),左手大鱼际肌按前额向下推,使头后倾,右手食、中指分开托起下颌角,右手大拇指分开上下嘴唇,左手拇指、食指捏鼻翼,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吹气,观察胸部起伏,松鼻换气,同时操作者头偏向一侧深呼吸,连续2次。

4、心脏按压30次。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剑突上2横指)。

定位方法:

右手食中指并拢沿病人右侧肋缘滑向剑突上固定,左手掌根部置于右手食指边,右手掌压于左手掌上,手指扣于左手指间,两肘伸直,以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中心,借助体重和两肩、臂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下压,使胸骨下限3-4cm。

(中青年4-5cm,老年人2-3cm),心脏按压30次。

5、按同法吹气2次,心脏按压30次,以30:

2(小儿5:

1)反复进行5个循环。

6、最后按同法吹气2次。

(总共按压150次,吹气12次,呼吸频率成人16-20次/分;儿童20次/分;心脏按压频率成人80-100次/分;儿童100次/分)

7、观察病情:

看病人胸廓是否起伏,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面色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8、处理病人、记录抢救过程:

给病人穿好衣服,撤去按压板和脚踏台,垫枕,摆舒适体位,整理好床单位,记录抢救过程。

9、解释交待,进一步治疗。

10、物品归位

有效指征:

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出现对光反射

二、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目的:

1、对危重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

2、通过报警装置,提高抢救成功率。

评估:

1、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病人的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3、与患者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准备:

1、着装整齐

2、检查心电监护仪性能

3、备物:

1)治疗盘;2)心电监护仪及连线(导联、脉氧传感器、血压袖带);3)三联瓶;4)棉签;5)电极片3-5片;笔、记录单;必要时备电插板。

操作: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并按顺序放置,检查仪器性能良好。

2、推物品至病室,核对病人,清醒患者做好解释说明目的,取得配合,检查皮肤情况。

3、把心电监护仪放在床头柜上,连接电源,打开开关。

4、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松解衣扣(注意保暖,遮挡病人)。

5、用75%酒精棉签擦拭贴电极部位皮肤(左右锁骨中线下0.5㎝,左右侧肋弓处和心前区V1-6任何位置),待干。

6、连接导联线,各电极片贴于上诉部位。

三导联者(RA:

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A:

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L:

左腋中线第五肋间);五导联者:

(RA:

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A:

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LL:

左上腹或左侧肋弓处;RL:

右上腹或右侧肋弓处;V:

心前区)

或:

白色(R)右锁骨中线下0.5㎝黑色(L)左锁骨中线下0.5㎝

红色(F)左侧肋弓处绿色(N)右侧肋弓处

棕色(C)心前区V1-6任何位置。

7、连接血压袖带:

有标志的箭头指向肱动脉处,袖带下缘距肘关节上三横指,勿与输液同侧,监测血压。

8、将脉氧传感器放于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红点对准指甲,监测脉氧。

9、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心电监测导联、心电图波形振幅,设定各监测项目报警上下限(一般心律:

60-100次/分,呼吸:

12-20次/分,血压:

90-140/60-90mmHg,脉氧90-100%)。

10、密切观察各监测项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11、整理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洗手,记录观察和执行情况。

12、停用心电监护时要再观察一次,关电源。

13、按顺序取下脉氧传感器、血压袖带、电极线,揭开电极片用75%酒精棉签清洁皮肤污物。

14、协助病人整理衣裤、床单位,取舒适卧位,询问需要。

15、清理导线,整理用物归位。

16.洗手,记录停止时间及有无异常情况。

三、备用床操作流程

目的:

保持病使清洁,准备接受新病人。

评估:

1、病人有无治疗或进餐。

2、病床是否完好、安全、舒适。

床上用物是否洁净、齐全。

3、床旁设施是否完好,供氧和负压吸引管道是否通畅。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备物:

床垫、棉褥、大单、棉胎、被套、枕芯、枕套、护理车

操作:

1、按使用顺序将用物放置于护理车上,推车至床旁。

2、移开床头柜离床约20cm、椅放在床尾约15cm。

3、按先后顺序(枕芯、枕套、棉胎、被套、大单、床垫)放置在椅上

4、翻转床垫,从近侧翻至对侧,上缘与床头齐。

5、将棉褥对齐床头平铺在床垫上。

6、铺大单:

认清单缝,对准中线,逐层展开,包角(先床头后床尾),转对侧,按同法包角。

7、铺被套,被缝对中线,被头齐床头,逐层展开,拉开被套口,放入“S”型棉胎套被,拉平,系带打结(先中间后两侧),叠被筒(可到对侧),被头距床头15cm。

8、套枕套(在床尾),将枕头置床头被下,开口背门。

9、轻移回床旁桌椅、整理用物洗手。

整体要求:

1、在病人进餐或治疗时应暂停操作。

2、操作中要做到动作敏捷、注重省力、手法正确、层次分明。

3、标准要求:

病床平整实用、舒适、安全、环境整洁、美观。

4、时间:

5分钟

四、麻醉床操作流程

目的:

1、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病人。

2、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3、保护床褥不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

评估:

1、病人手术方式、部位,麻醉种类。

2、病床是否完好、安全、舒适。

床上用物是否洁净、齐全。

3、床旁设施是否完好,中心供氧和负压吸引装置是否良好。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物:

床上:

床垫、棉褥、棉胎、枕芯;护理车上:

大单、被套、枕套、一次性中单2个(或橡胶单2个、中单2个)、洗手液、必要时备热水袋及套、胃肠减压器等;麻醉护理盘:

无菌巾内置张口器、压舌板、舌钳、治疗碗、镊子、输氧管、吸痰管、纱布数块。

无菌盘外放血压计、听诊器、护理记录单、笔、弯盘、棉签、胶布、电筒等。

操作:

1、推车携物至床旁。

2、移开床旁桌、椅

3、用物按先后顺序放好(枕芯、枕套、棉胎、被套、中单、橡皮单、中单、橡皮单、大单),将用物置椅上。

4、翻转床垫:

从近侧翻对侧,上缘与床头齐。

5、铺棉褥:

将棉褥齐床头平铺在床垫上,从床头到床尾。

6、铺大单:

认清单缝,对准中线,逐层展开从床头到床尾包2个角。

7、铺中段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对侧半幅卷起;铺中单对侧半幅卷起,将一侧橡皮单,中单一起塞于床垫下。

8、铺床头橡胶单:

上缘齐床头,下缘压于中段中单上,对侧半幅卷起,铺中单对侧半幅卷起,将一侧橡皮单,中单一起塞于床垫下。

9、转对侧,从床头到床尾拉平大单包二角,拉平中段橡皮单、中单塞于床垫下。

拉平床头橡胶单、中单塞于床垫下。

10、铺被套:

展被套:

被缝对准中线,被头平床头,逐层展开,开口端朝床尾。

铺棉胎:

拉开被套口上层1/3处,放入“S”形棉胎于被套尾端开口处,底边与被套开口边缘平齐,拉棉胎上缘至被套封口端,对好两角,展开棉胎,铺平于被套内,至被尾逐层拉平套被,先中间后两边系带打结。

叠被筒:

盖被上端与床头平齐,对侧内折与床边缘对齐,被尾内折与床尾平齐。

被尾反折,将盖被呈二折叠于对侧被筒上。

被头距床头15cm.。

11、套枕芯,横竖于床头开口背门。

12、必要时置热水袋于盖被中段、下段的中层各一。

13、移回床头柜、椅,麻醉盘置于床头。

14、洗手,脱口罩,报告操作完毕。

整体要求:

1、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的需要铺中单。

2、操作中要做到动作敏捷、注意省力、手法正确、层次分明,时间:

6分钟

3、病人所需盖被的厚薄,应根据季节及室温予以调节。

五、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操作流程

目的:

1、保持床单位平整,使病人舒适,预防压疮。

2、保持病室整洁、美观。

评估:

1、病人病情,是否有限制病人活动的因素存在。

2、病人合作程度。

3、病床和病人自身的清洁程度。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备物:

护理车上层:

1)按技术操作先后顺序备大单、中单、被套、枕套;2)必要时备病员服;3)洗手液;4)床刷及床刷套;护理车下层:

5)便盆;6)污物盆

操作:

1、推车携物至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询问是否需要大小便,关门窗。

2、移开床头柜约20㎝、椅子至床尾,固定对侧床档。

3、松被尾,一手托起病人头部,一手将枕头移至对侧。

将病人双上肢交叉放于胸前,再将靠近操作者近侧的下肢移至对侧肢体。

操作者一手放于病人肩下,一手放于病人臀下,将病人侧卧于床的对侧(背向护士),下腿伸直,上腿屈曲。

4、更换近侧大单、中单:

从床头至床尾松开近侧各单。

污面向内卷,中单塞于病人身下,从床头—床尾扫橡胶单搭于病人身手,从床头—床尾内卷大单,塞于病人身下。

从床头—床尾扫小褥垫。

5、铺近侧大单:

单缝对准中线,逐层展开平铺在近侧床上,上幅卷起并塞于橡皮单下,拉紧单面并包二角。

6、放下橡胶单,铺近侧中单:

对侧半幅卷起塞于病人身下,近侧和橡胶单一起塞于床垫下。

7、将枕头移至近侧清洁单上,一手托肩,一手放于病人臀部,下肢伸直,协助病人卧于清洁单上。

固定近侧床档,转对侧,放下床档。

8、从床头—床尾松开各单,卷中单撤下,放污物袋内。

从床头—床尾扫橡胶单并搭于病人身上。

从床头—床尾卷大单,撤下放入污物袋内,从床头—床尾扫小褥垫

9、铺对侧大单:

从床头—床尾拉平大单,包二角。

放下橡胶单。

拉平中单,和橡胶单一起塞于床垫下,移回枕头并协助病人平卧位。

10、换被套:

转至病人右侧,放下床档,松开被套,解开被系带,将棉胎呈S型取出,逐层展开清洁被套于原被套上,打开被套口,将S型棉胎放入清洁被套内,左右展开并套好,系带打结(先中间后两侧),撤下污被套。

11、整理被筒:

整理被筒,将病人双脚置于被尾回折内,被尾及两侧齐床缘。

12、更换枕套:

轻取枕头,在床尾更换枕套,两角充实,开口背门,将枕头置于病人头下。

13、移回床头柜、椅,观察病情,询问病人需要。

14、开窗通风,清理污物,洗手。

整体要求:

1、操作时注意保护病人,观察病情变化。

2、操作时将各种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折叠、脱出及管内引流液逆行。

3、移动病人动作轻巧,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4、特殊感染被服按规定处置。

5、动作敏捷、迅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六、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目的:

1、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态。

2、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评估:

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定期消毒;

2、操作台面清洁、干燥、物品布局合理;

3、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备物1)治疗盘;2)无菌包(内有2块治疗巾);3)无菌手套1副;4)储槽(内置换药碗1个,弯盘1个,镊子2把);5)纱布罐;6)无菌棉签罐;7)无菌持物钳罐;8)无菌持物镊罐;9)二联瓶(碘伏或碘酒、酒精);10)启瓶器;11)铅笔;12)无菌溶液;13)污杯或弯盘;14)洗手液;15)治疗车;16)包布篮

操作: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合格。

2、翻开清洁治疗盘,查无菌包封口3M胶带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消毒标记,有无松散、潮湿、破损,确认符合要求后逐层打开。

3、右手持无菌钳,夹无菌治疗巾放入盘内,将余下的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

4、两手持无菌巾外面展开后,将上层呈扇形折到对侧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

5、持无菌钳,从无菌容器内取出换药碗、弯盘(弯盘内镊子2把)置入无菌盘内。

6、持无菌镊夹取纱布、棉球分别放入弯盘和换药碗内,取棉签。

7、取无菌溶液:

擦净瓶子、核对标签、检查溶液,取铝盖。

8、用双手拇指将橡胶塞边缘向上翻起,碘伏消毒瓶口2次(或碘酒1次,酒精2次);再用食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拉出。

9、无菌溶液瓶签放于掌心部位,倒出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至换药碗内。

10、覆盖上层治疗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多余部分向上翻折2下,两边向下翻折1次。

11、外用无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时用碘伏消毒瓶塞口2次(或碘酒1次,酒精2次),并注明开瓶时间。

棉签一次未用完时,应将口封好,注明开包时间。

12、检查手套有效期,有无破损、潮湿。

(需到病房操作时,将手套、无菌治疗盘、洗手液,包布篮、污杯等放于治疗车上,推车至病房,查对、解释,打开无菌盘——戴手套—操作)

13、打开治疗盘,解开手套系带,取出滑石粉涂少许在手上。

14、取出手套,左右手拇指相对,先套入左手,左手4指(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的折边内侧(手套的外面)拉住,右手套入,用无菌纱布擦去滑石粉,端换药碗进行操作。

15、操作完毕,在消毒液中洗净血迹、污渍,将手套口翻转脱下,放在污杯(弯盘)内。

16、按常规处理用物。

洗手。

整体要求:

1、无菌观念强,概念清楚,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操作必须在清洁环境下进行。

2、一份无菌物品只能共一位病人使用,疑污染的物品应视为污染。

3、无菌包有效期为1周,无菌物品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无菌盘铺好有效期4小时。

4、举止端庄,作风严谨,层次分明,动作轻巧,从洗手至操作结束7分钟完成。

七、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目的:

将不宜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剂量较大的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使药物迅速发挥药效。

评估:

1.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

2.病人肌肉组织状况,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等。

准备:

1、要求:

1、要求: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物:

1)治疗盘;2)无菌治疗巾;3)无菌棉签缸;4)无菌镊;5)无菌纱布缸;6)5ml注射器2副;7)皮肤消毒液;8)砂轮;9)启瓶器;10)弯盘;11)急救盒(内有盐酸肾上腺素1支);12)注射卡或执行单;13)洗手液;14)止血钳;15)锐器盒

操作:

1、取无菌巾铺无菌治疗盘,。

2、抽药:

查对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弹下药液,酒精环形消毒安瓿及砂轮锯安瓿,消毒瓶颈后取无菌纱布擦细削折断安瓿,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针头试通畅,左手食、中指夹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插入安瓿,左手拇指及无名指夹注射器下段,右手抽动活塞,将药液吸入针筒内,放入无菌盘。

3、推车携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说明解释,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侧卧位:

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

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4、选择注射部位:

臀大肌按十字法、连线法定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6㎝直径。

5、备干棉签取注射药物,再次查对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排气。

6、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迅速进针2/3。

7、固定针头、回抽,无回血时,缓慢注入药液,观察病人反应,注射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干棉签按压片刻。

8、整理衣被、交代。

9、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整理衣被、交待。

10、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整体要求:

1、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作风严谨,动作敏捷。

2、掌握进针方法,长期注射的病人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

4、与病人交流,分散病人注意力,使肌肉放松,掌握无痛技术。

5、观察病人反应,注意保暖。

6、时间:

从从备物至处理医嘱完毕5分钟内完成。

八、皮下注射法操作流程

目的:

1、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胰岛素治疗。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

2、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及合作程度。

3、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状况。

4、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作用及配合要点。

准备:

1、要求: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备物:

车上层1)治疗盘;2)无菌治疗巾;3)无菌棉签;4)无菌纱布罐;5)0.5%碘伏(或碘酒、酒精);6)无菌镊子;7)一次性1-2ml注射器1副、5.5-6号针头;8)药液;9)砂轮;10)急救药:

肾上腺素等;11)弯盘;12)手消毒液;13)治疗巾;14)锐器盒;15)浸泡桶。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同肌肉注射)。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

3、选择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外侧、下腹部组织及肩胛下方),摆体位,常规消毒皮肤。

4、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5、备干棉签,左手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同时角度可减小)迅速刺入针头的1/3-2/3,固定针栓,抽吸活塞,无回血,均匀推药。

6、注射完毕,快速拔针,以棉签轻压针刺处。

7、再次查对,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交代注射后注意事项。

如:

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以免因注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低血糖。

8、整理衣被,清理用物,洗手。

整体要求:

1、尽量避免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药物不足1ml时选用1ml注射器吸药,以保证剂量准确无误。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掌握穿刺深度,熟悉药物性质。

注射时避开炎症、破溃部位。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4、操作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对疼痛敏感者注意分散病人注意力。

5、举止端庄、言语温和、作风严谨、动作敏捷、无菌观念强。

6、从备物至整理用物5钟完成。

九、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法)操作流程

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用于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评估:

1.病人病情、治疗情况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2.病人心理状态,是否愿意合作。

3.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物:

1)青霉素1支2)生理盐水3)注射器(1ml、5ml各1副)4)皮肤消毒液5)无菌棉签6)无菌镊7)无菌纱布8)红、蓝钢笔、铅笔9)砂轮10)启瓶器11)弯盘12)急救盒(内有盐酸肾上腺素1支、砂轮)13)处置本(注射卡片)14)治疗盘15)洗手液16)止血钳17)锐器盒

二、操作:

1、备液与医嘱核对,并在所执行的临时医嘱处打铅笔钩。

2、推车携物至床前,查对床号、姓名、询问有无过敏史,交代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选择注射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4、再次查对皮试液,持针,排气。

5、绷紧皮肤,呈5°角注入皮内0.1ml(局部可见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拔针后勿按压。

做好注射部位标志。

6、再次查对。

在处置本或治疗卡上签字(执行时间和执行者),交代注意事项。

守候观察20分钟判断记录结果(阴性皮肤周围无红肿、伪足,皮丘无改变,无自觉症状)。

7、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8、处理临时医嘱,将结果记录于医嘱单上。

9、皮试如果为可疑阳性时可在对侧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10、皮试阳性时,应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医嘱本、医嘱记录单中、一览表、病历夹、床头均应标识出患者“青霉素过敏”,并交代患者和家属。

整体要求:

1、认真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禁做皮试。

皮试液应现用现配。

2、青霉素更换批号或停药24小时以上应重新做皮试。

3、仔细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发现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可疑阳性,需做生理盐水对照。

4、皮试阳性时,应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医嘱本、医嘱记录单中、一览表、病历夹、床头均应标识出患者“青霉素过敏”,并交代患者和家属。

掌握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知识。

5、严格无菌操作、作风严谨、动作敏捷、举止端庄、言语温和

6、时间:

从备物至处理医嘱完毕10分钟内完成。

常用皮试液配置

1、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为标准)

青霉素钠

加生理盐水(ml)

每ml药液青霉素钠含量(U/ml)

要点与说明

80万U

4ml

20万

用5ml注射器

取上液0.1ml

0.9

2万

以下1ml注射器

取上液0.1ml

0.9

2000

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取上液0.1ml

0.9

200

溶液摇匀

2、链霉素皮试液的配置(以每ml含链霉素2500U为标准)

链霉素

加生理盐水(ml)

每ml药液链霉素含量(U/ml)

要点与说明

100万U

3.5ml

25万

用5ml注射器

取上液0.1ml

0.9

2.5万

换用1ml注射器

取上液0.1ml

0.9

2500

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3、TAT皮试液的配置(以每ml含TAT药液150U为标准):

取TAT药液(1500U/ml)1支,用1ml注射器吸取TAT药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1ml含TAT药液150U),即可供皮试使用。

TAT脱敏注射法

次数

TAT(ml)

加生理盐水(ml)

要点与说明(注射途径)

1

0.1

0.9

肌肉注射

2

0.2

0.8

肌肉注射

3

0.3

0.7

肌肉注射

4

余量

稀释至1ml

肌肉注射

4、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以先锋霉素Ⅵ为例,皮试液以含先锋霉素Ⅵ500ug)

先锋霉素Ⅵ皮试液的配置

先锋霉素Ⅵ

加生理盐水(ml)

每ml药液先锋霉素Ⅵ含量

要点与说明

0.5g

2

250㎎

用5ml注射器

取上液0.2ml

0.8

50㎎

换用1ml注射器,将溶液摇匀

取上液0.1ml

0.9

5㎎

将溶液摇匀

取上液0.1ml

0.9

500ug

将溶液摇匀

十、静脉注射法的操作流程

目的:

1、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迅速发挥药效。

2、静脉营养治疗和诊断性检查。

评估:

1、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

2、了解患者的意识状况,肢体活动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及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局部皮肤、静脉充盈及管壁弹性。

4、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

准备:

1、要求: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备物:

车上层1)治疗盘;2)无菌治疗巾;3)无菌棉签;4)无菌纱布罐;5)0.5%碘伏(或碘酒、酒精);6)无菌镊子;7)一次性10-50ml注射器1副;8)药液;9)砂轮;10)急救药:

肾上腺素等;11)弯盘;12)手消毒液;13)治疗巾;14)止血带;15)锐器盒;16)浸泡桶。

操作步骤:

1、铺无菌盘,核对注射单与医嘱,按医嘱准备药液,并严格查对。

2、将安瓿尖端的药液弹至体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