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843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8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

“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人民政府

2017年7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1

(一)主要成效 2

(二)发展形势 4

1、背景和形势 4

2、机遇和优势 5

3、挑战和不足 6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1、坚持规划引领 8

2、坚持文化先导 8

3、坚持生态优先 8

4、坚持科创主导 9

三、主要发展目标 9

(一)发展目标 9

(二)空间布局 9

四、主要任务 12

(一)产业支撑维度:

加快培育地区发展新动力 12

1、优先做强文化传媒业 13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15

3、积极培育创新金融业 17

4、着力拓展会展商贸业 18

(二)城市建设维度:

着力打造高品质中央活动区 20

1、高标准完成贯通工程重要任务 20

2、高起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 21

3、高质量推进商务区的整体开发 24

4、高水平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25

(三)文化发展维度:

全面深化区域特色文化内涵 26

1、全力塑造上海西岸品牌 26

2、稳步建设西岸文化走廊 27

3、加快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29

4、积极推动文化要素集聚 30

(四)精细管理维度:

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管理效能 30

1、建立健全区域长效综合管理模式 31

2、优化完善功能区企业服务配套资源 32

3、持续提升公共开放空间管理能级 33

4、构建区域发展目标管理保障体系 34

五、保障措施 36

(一)进一步完善党建统筹协调机制 36

(二)进一步创新地区管理服务机制 37

(三)进一步优化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38

(四)进一步健全招商服务体制机制 38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是上海确立以创建卓越全球城市,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和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是对接徐汇区“四个徐汇”建设框架,助推徐汇区建成最具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影响力、环境亲和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徐汇区滨江地区确立创建全球城市高品质中央活动区战略目标,不断推动徐汇区滨江地区成为黄浦江核心段独具魅力、品质一流、充满活力的滨水新城区的转型时期,根据《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等,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图:

徐汇区滨江地区区位图

徐汇区滨江地区北起日晖港与黄浦区交界,南至关港与闵行区交界,西至宛平南路-龙华港-龙吴路,东临黄浦江,区域面积9.4平

40

方公里(外环内7.4平方公里),岸线长度11.4公里(外环内8.4公里),外环内规划总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约630万平方米)。

依据2015年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40)》,徐汇区滨江地区被确定为上海市六大重点建设区和全球城市高品质中央活动区之一。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承接后世博效应,徐汇区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动土地储备与前期开发,自滨江地区开发始累计完成土地收储约390公顷,建成道路约33公里,建成绿化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东方梦工厂”、“西岸传媒港”等重点项目建设。

经过五年砥砺同心、锐意进取,徐汇区滨江地区实现从形态开发为主向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产业发展和精细管理并重的转变,成为徐汇区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功能区,在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中地位日益凸显。

1、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滨江地区被

列入上海市重点建设区,以此为契机,2012年12月成立上海徐汇滨江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形成管委会决策、管委办协调、西岸集团推进实施的三级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通过相关部门挂职管委办实现常态化运作。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配套制度、整合区域招商职能、加大区域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

2、文化先导作用凸显:

在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取得较大成

就的基础上,贯彻落实2011年12月徐汇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关于实施“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的战略要求,突出文化引领作用,

建成并投入运营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创立并成功举办西岸音乐节、西岸双年展、西岸艺博会三大自有品牌文化活动,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

对标巴黎左岸、伦敦南岸,上海西岸的文化建设成就正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3、产业主导谋定布局:

积极落实上海市“十二五”确定的中心城

区“十字发展轴”空间布局要求,着眼于地区长效、健康发展,前瞻性规划产业布局。

二级开发从单纯的楼宇建设向产业招商转变,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区,以上海梦中心、西岸传媒港、申万宏源、国际航空服务中心、城开中心等旗舰项目为抓手,吸引文化传媒、创新金融、航空服务、综合商贸等主导产业集聚,保持土地出让、楼宇建设、载体招商、功能培育之间的良性互动。

创新整体规划、楼宇定制的开发模式,确保产业功能与规划相一致,促使区域开发品质和持续动力达到预期。

4、积极探索整体开发模式:

在强化底线约束、强化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目标要求下,徐汇区滨江地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沿黄浦江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成片开发的区域,采用成片收储、基础设施先行、组团式整体开发,为统筹规划落地、塑造空间结构、落实功能组团、吸引产业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配置。

以西岸传媒港项目创新开发模式,突破传统“红线”思维,实现“三带”(带地下工程、带建筑方案、带绿色建筑标准)、“四统一”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运营)的整体开发模式,结合设置综合管廊和分布式能源中心,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优化各项资源配置、统筹工程建设实施,推动商务区整体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

5、逐步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结合地区开放空间建成运营和重点

项目建设的现状,街道、部门管理内容各有侧重、管理范围叠加的特点,重视开发建设与综合管理并举、近期管理和长效治理并重,积极探索建立综合养护模式,落实建成区域的公共服务,统一收储地块管理要求;以建设者服务中心优化各项建设资源配置,注重对建设者的人文关怀;以企业服务中心统筹招商资源,形成合力;以网格化管理加强部门联勤联动,做好社会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管理水平。

(二)发展形势

1、背景和形势

面临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和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发展的新要求。

在上海2040以创建卓越的全球城市为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心城区滨水区将成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徐汇区滨江地区将进一步提升为承载核心文化、创新、创意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为中心城区滨水地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面临黄浦江滨水核心区贯通升级为世界一流滨水区的新目标。

2017年底黄浦江45公里沿江公共空间实现贯通,并成为上海未来全球城市发展十字轴中的沿江发展轴,徐汇区滨江地区是黄浦江两

岸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区段,对标全球城市著名滨水区,以“更绿色、更活力、更人文”为理念,未来将成为水、绿、人、文、城相融合的国际滨水魅力区。

面临徐汇区构建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带和国际魅力滨水区的新

任务。

根据徐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徐汇区滨江地区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的“一带”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带和“一区”国际滨水魅

力区,在“创新徐汇、幸福徐汇、文化徐汇、美丽徐汇”框架下,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在全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区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亮丽名片;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实施上海文化强市战略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面临徐汇区滨江地区向兼具形态开发、功能开发、精细管理任

务转型的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滨江地区面临着由形态开发为主向兼具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任务转型的新阶段,继续推进土地收

储、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构建滨江发展硬件环境,积极推进商务区楼宇功能载体建设、注入高端产业功能、发展企业服务能力,将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和高水准的管理服务作为吸引高端商业、龙头企业入驻的优势条件。

2、机遇和优势

“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为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从全球来看,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全球跨区域

频繁流动,创新资源全球范围内系统性东移,并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文化繁荣、环境优良区域集聚;

从国内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

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进入新常态,产业融合发展孕育出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方向;

从上海来看,加快破除服务经济发展瓶颈,全面启动建设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积极打造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中央活动区,全力推动黄浦江沿江核心区全线贯通并建设世界级一流滨水区;

从徐汇来看,确立以最具有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科技创

新力和城市亲和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和国际水岸魅力区为目标,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承载区和创新经济先导区”,并将滨江地区确立“徐汇滨江发展带”和“徐汇滨江国际滨水魅力区”;

从滨江来看,始终对标世界一流滨水城区发展,坚持国际先进

的开发建设理念,在基础设施、文化活动、环境品质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全力加快“西岸文化走廊”和“西岸传媒港”两大重点工程出功能、出形象。

3、挑战和不足

沿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黄浦江沿岸各区均把滨水区域开发作为建设重点,继续加大商务区楼宇载体建投入力度,浦江东岸、南外滩、北外滩等地区均加快了发展步伐。

目前面对开发融资成本上涨和融资难度加大、土地收储政策发生调整、土地功能转换难度增加等难题,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和体制来加以破解。

持续创新能力亟待培育。

徐汇区滨江地区创新驱动引领作用还不够、导向还不明显,整体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尚待培育。

区域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低端产业和低效用地,还需要加快形成能稳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新集群。

基础设施需求持续扩大。

防台防汛等配套设施仍需加强,立体化交通建设瓶颈较多,骨干路网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面临财政支出不足、资源配置压力巨大,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基础设施覆盖面扩大和服务水平提升等多重要求。

开发资金筹措难度加大。

滨江地区资金需求较大,随着地区发展向新的阶段迈进,各类资金需求将会随之提高,资金筹措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亟待建立更加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保障对滨江地区

发展各板块的资金投入力度。

综合治理水平亟需提高。

随着滨江开放区域的扩大和在建项目的持续增加,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较大压力,违法违章建筑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城市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能力、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区域社区自治和共治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

“上海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总目标,着眼于上海创建“卓越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总体愿景,在“创新徐汇、幸福徐汇、

文化徐汇、美丽徐汇”战略框架指引下,加快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完善高品质城市环境,持续推进文化繁荣和治理提升,促进创新要素向徐汇区滨江地区集中,推动地区向承载文化、创新、创意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和世界一流滨水区不断迈进。

(二)基本原则

徐汇区滨江地区启动建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得益于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发展原则。

根据徐汇区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中的明确要求,徐汇区滨江地区在“十三五”期间将坚持“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

文化先导发展原则生态优先

科创主导

图: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

充分发挥“一流的规划设计指引一流的开发建设”的引领作用,紧密对接城市战略性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滨水地区开发品质,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总体管控和价值提升,以打造世纪精品的匠人精神为徐汇区滨江地区描绘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蓝图。

2、坚持文化先导

继续发挥文化对地区发展的触媒带动作用,坚持以国际化的文化视野丰富西岸文化活动类型,丰富西岸地区文化载体内涵,全力提升“西岸”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价值,丰富公共空间文化艺术内涵,塑造融合历史底蕴和创意时尚的现代化滨水魅力岸区,全面提升徐汇区滨江地区文化软实力,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的崭新文化地标。

3、坚持生态优先

确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继续挖掘滨江景观资源价值,以大开放为基本发展理念,完善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网络体系,开发多种类型生态产品。

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循环城市、低碳城市等发展理念,积极采用绿色建筑和能源循环利用等设施,力争以世界级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要求推进徐汇区滨江地区的发展。

4、坚持科创主导

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对徐汇区滨江地区的支撑作用,以主导产业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为依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向高端价值链升级,推动滨江地区城市更新,优化科技创新龙头企业集聚条件,强化科技服务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统筹布局“文化、科技、金融”的跨界联动,推动宜人生态环境、优越城市形态和高能级创新产业业态协调发展。

三、主要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徐汇区滨江地区初步建成“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传媒区、国际一流的商务商贸区、充满活力的滨水新城区。

(二)空间布局

徐汇区滨江地区总体布局呈“一带四核”态势,至“十三五”期末建成“一带一核”,出功能、出形象。

“一带”:

围绕品牌工程“西岸文化走廊”和贯通工程,基本建

成以8.4公里岸线开放空间为依托的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带,以

“龙腾大道”为核心串联沿江文化设施建成“美术馆大道”;

“一核”:

基本建成C单元核心区,“西岸传媒港”和“上海

梦中心”等重点项目成为国际知名传媒总部基地和徐汇区“创新经济先导区”重要载体;

同时积极谋划B单元核心区(创新金融城)、D单元核心区(艺术粮仓)、“关港—华泾工业园”地区(联动发展区)共同发展,实现部分楼宇开工建设、部分载体招商落地,推动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带向闵行方向延展,为“一带四核”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为推动“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目标实现,徐汇区滨江地区着力从四个维度推动地区发展。

图:

徐汇区滨江地区发展“十三五”期间的四个维度任务体系

(一)产业支撑维度:

加快培育地区发展新动力

徐汇区滨江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是紧抓“西岸传媒港”等商务综合体建成投入运营的契机,巩固东方梦工厂、湘芒果、腾讯等文化传媒业龙头企业入驻的集聚势能,加快培育文化传媒业服务配套功能,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优先做强文化传媒业,发挥地区发展新引擎作用。

结合徐汇区滨江地区区位条件和载体特点,紧抓上海着力推进“科创中心”的契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徐汇区打

造“徐汇滨江金融带”的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创新金融业;全面提升地区发展服务能级和产业活力,着力拓展会展商贸业。

1、优先做强文化传媒业

文化传媒业指的是用现代的传播手段,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一种创意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科技支撑型产业。

“十三五”期间,依托“西岸传媒港”入驻龙头企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影视服务、数字传媒、文化会展等优势行业,着力培育数字创意、数字出版、融合媒体制播等潜力行业,加快构建围绕文化传媒业的配套功能和增值网络,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3+3+X”文化传媒产业集群,打造国际知名文化传媒总部基地和上海文化产业新地标。

大力推动文化传媒龙头企业集聚。

依托“西岸传媒港”产业基础,

重点集聚发展一批起点高、实力强、市场运作好的影视服务企业,形成“以大带小、母子相连”的集团发展态势。

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扶持,形成一系列数字传媒产品,打造数字传媒品牌。

充分利用徐汇区滨江地区文化会展资源,积极筹划举办国际电影发布会、文化研讨会和大师作品展等文化会展活动。

紧密围绕 “上海梦中心”核心项目,依托众多剧场、音乐厅、艺术展厅等设施,重点发展文艺演出核心业务,引入国际知名的演艺作品、全球经典的音乐剧、舞台剧等,集聚环球文化娱乐、国际级表演艺术、时尚购物及创意媒体元素,联动发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业。

至2020年底,招揽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文化传媒龙头企业和服务企业集聚,把徐汇区滨江地区打造成为上海最具活力的文化传媒产业集聚区。

专栏一西岸传媒港、上海梦中心

西岸传媒港项目用地面积约1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其中地上53万平方米,地下46万平方米)。

项目功能包含文化传媒区、复合功能商业区、滨水活动区等多个区块,引入梦工厂、腾讯、湘芒果、游族、万达、恒基等重点企业,还将建有国内最大的IMAX电影院,乐高体验中心等配套文化娱乐设施。

2017年“梦想大道”文化剧院区、兰桂坊娱乐生活街区、乐高主题体验乐园等梦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地下工程基本完工;2019年建筑楼宇整体形象基本完工,二层平台基本完工,梦中心、地下空间投入运营。

上海梦中心是由香港兰桂坊集团、美国梦工厂及上海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携手打造,是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商业及文化活动项目之一。

总建筑面积达463,000平方米,包含12个创意文化建筑:

“东方梦工厂”总部、演艺剧场、IMAX影院、音乐厅、艺术家工作室等,全球性电影首映、重大演艺活动等举办地,国际水准餐饮酒吧、时尚生活零售体验和四季不断的街区生活等。

预计2018年竣工。

着力培育文化传媒新兴产业发展。

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徐汇区滨江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实施预招商和定向招商,超前布局数字创意、数字出版、融合媒体制播等文化传媒业战略性新兴行业。

挖掘上海及徐汇优秀文化资源,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

结合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智慧美术馆等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推动网络动漫、电子书、数字报纸、移动出版等数字出版行业发展。

率先引入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

加快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超亿元。

至2020年底,依托徐汇区滨江地区浓郁的设计创意氛围,充分发挥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集聚效应,加速启动D单元核心区(艺术粮仓)片区

开发建设,加快引入文化传媒新兴产业,构筑区域产业发展持久动力。

加快推动文化传媒配套功能完善。

发挥西岸传媒港紧邻地区功

能载体优势,加快植入与文化传媒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如广告、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延伸业务,持续完善宽带网络传输、互联网服务、文化中介等文化传媒业配套功能。

成立文化传媒企业俱乐部,大力促进研究机构、技术专家、行业协会之间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推动龙耀路两侧二层连接平台等跨街区地上地下连接设施建设,将徐汇区滨江地区办公空间、媒体制作设施、新闻摄影棚、演播中心、酒店、零售及餐饮设施、多层停车场统一设在一个高品质的公共区域内,成为多种业态融合、良性循环的复合型城区。

2020年底,基本形成文化传媒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企业密

集蓬勃发展的态势。

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指的是基于信息网络、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撑的产业,为创新主体及其创新活动提供如研究开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技术推广服务等。

“十三五”期间,积极融入徐汇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围绕支撑创新经济发展和推动百年龙华机场转型升级两条主线,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生命健康服务和航空服务,为徐汇区建设国际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提供强大支撑。

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业快速集聚。

依托万达信息、腾讯、游族网

络等信息科技龙头企业优势,加快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软件相关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功能,加快推进智

慧西岸计划,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等科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针对文化传媒、创新金融、生命健康、高端商务商业等对分工更为专业、功能更为强大的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提前引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支撑平台。

加快推动生命健康服务业发展。

依托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医疗资

源集聚优势,以大健康为基础重点整合健康产业衍生行业,吸引生命健康服务业总部、医药商务服务、健康专业服务等产业入驻,着力发展国际化医疗服务功能、生命信息服务功能、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功能,构筑健康体检和咨询、移动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构建生物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和智能诊疗生态系统,形成为生命周期服务的全程产业链。

重点以金融创新、信息科技、交流展示、销售、旅游服务等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部分为主要的切入点,着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链高附加值企业向徐汇区滨江地区全面集聚。

至2020年底,加快推进楼宇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为高端生命健康产服务业全面入驻奠定基础。

积极促进航空服务业转型发展。

以百年龙华机场转型升级为契

机,依托“一个机场两个中心”功能载体,加快建设龙华直升机场、适航审定中心和通用航空服务中心。

重点发展航空行政审批服务和飞行保障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符合国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的华东通用航空服务中心,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一站式的专业服务平台,共同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生态圈。

龙华直升机场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以中心城区城市应急救援为核心功能,配备相关公共配套设施,远期拓展城市旅游开发、低空航行等服务。

设华东通用航空服务中心和适航审定中心,整合相关资源,承载通用航空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

3、积极培育创新金融业

创新金融业指的是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与金融市场创新等手段实现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金融产业。

“十三五”期间,对接上位规划“徐汇滨江金融带”发展的总目标,提前规划和科学布局金融功能,推进与央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引入金融服务功能性平台,大力发展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

加快布局“徐汇滨江金融带”。

积极融入徐汇区“一点多核”创新

金融产业布局,对接“徐汇滨江金融带”发展要求,以B单元核心区为创新金融核心功能承载区,加快金融业产业规划和布局研究,积极推进申万宏源、华鑫证券等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信托业公司总部,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业务专营机构、区域性机构入驻。

重点聚焦创新型金融机构和各类产业基金等招商工作。

至2020年底,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滨江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

加快构建金融服务功能和衍生产业。

依托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

分行的战略协议,吸引更多创新金融企业和机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发展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如浦银租赁等保险中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典当、产权交易、金融仓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