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51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6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年段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标第一网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学期教学设想

设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步骤:

一:

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

二:

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

三:

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四:

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写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数值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

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用纸剪除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4、设计旅游计划。

5、厨房铺地砖的选择方案。

6、制作七巧板。

7、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8、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课时

一元、角、分与小数1、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

2、小数的加减法。

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4、会用小数表示日常一些物体,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三乘法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2、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1、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解释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面积1、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

2、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运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计一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认识分数1、分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六统计与可能性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交换想法。

3、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七总复习综合复习面积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顾经历梳理及思考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题1  买 文 具教时一1

(1)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

创设买文具的情境: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

板书:

买文具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

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

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

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

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2)教师范读。

板书:

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5)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3.20.021.00505.018.010.71.11

2、填空。

2元1角=元7元5角2分=元50元5角=元2元5角1分=元51元2分=元1角5分=元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3)学生自己读。

(4)读一读。

0.020.310.502.410.338.0520.004.135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

教学反思

1、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2、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

存在问题:

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

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

措施: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2.货 比 三 家教时一1(2)

学习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

1、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

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

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

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

(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学生活动

1、读一读:

0.50元0.02元1.05元2.3元16.25元6.00元

2、写一写:

(1)零点二五

(2)零点零四

3、填一填:

(1)1.02元=元分

(2)5.50元=元角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4)结果表示:

4.9元<5.1元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

2.63元2.36元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

Xk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课内作业。

(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2、小黑板作业。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3.90元〇3.58元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7.05元〇7.50元4.00元〇40.0元

2、计算。

25×581÷3428×4816÷3

板书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橡皮的价格:

2.63元2.36元2.65元

结果:

2.65元>2.63元>2.36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又的“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大小比较的前提。

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已经在不自觉中用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已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3买 书教时一1(3)

学习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共花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

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

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

2、拓展知识。

(1)提出问题:

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学生活动

1、填空。

(1)5.9元=元角=角

(2)3.3元=元角=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46-48124-23

列式:

3.2元+11.5元=元

4)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

写出算式:

11.5元-3.2元=元

(3)列竖式计算。

(4)说一说: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也要对齐)

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

1、课内作业。

(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5+54.445.8-4.653.7+1.212.4-11.3

板书设计

3买 书

列式:

3.2元+11.5元=元

第一种:

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算式:

11.5元-3.2元=元

竖式:

11.5

-3.2

8.3

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高,阐述算理比较清楚。

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进一步的个别辅导。

课题4.  寄 书教时一1(4)

学习

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习

重点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旧知铺垫

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拓展练习。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学生活动

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观察图,理解情境,找数学信息。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贵(便宜)多少元?

(3)列出算式。

(4探索计算方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

1.6+12.4=14(元)

元角

1.6

12.4(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___________

14.0(进位)教学反思

学生有探索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积极性,而且能利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和整数加减法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迁移自己探索新知。

课题5.练习课 教时一1(5

学习

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二、专项练习

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

0.5+0.10.2+0.31.1+1.5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派代表回答结果。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1、计算。

(1)10.2+1.3

(2)5.4+2(

2、解决问题:

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板书设计    口算

0.5+0.10.2+0.31.1+1.54.5+1.4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课题森林旅游教时二1(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1、活动开始。

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五、实践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我的身高是1.32米.

我50米的赛跑的成绩是8.3秒.

我的体重是3.7千克.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5、活动小结。

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分析。

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板书设计

森林旅游

我有20元钱买一双旅游鞋和一顶太阳帽,够吗?

15.6+2.90=18.5(元)

18.5<20

答:

旅游鞋和太阳帽一共18.5元,所以20元够了.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

课题5.练习课 教时一1(6)

学习

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二、专项练习

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

0.5+0.10.2+0.31.1+1.5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派代表回答结果。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1、计算。

(1)10.2+1.3

(2)5.4+2(

2、解决问题:

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板书设计    口算

0.5+0.10.2+0.31.1+1.54.5+1.4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课题轴对称图形教时二1(7)

学习

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

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1)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出示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折纸。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说说折纸后自己的发现。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

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在剪纸的过程中利用对折剪纸。

课题镜子中的数学教时二1(8)

学习

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学习

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

”“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