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61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docx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

港池疏浚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2、《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3、《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

4、《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he20-96)

5、《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

6、现行国家、交通部及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

二、工程概况

2.1、概述

本工程地处重庆市万州区上游10km的长江右岸,新田水泥厂上游3000m范围内,距宜昌航道里程约349km,本工程港池疏浚范围为大件泊位高平台及低平台码头前沿部分停泊水域,低平台码头前沿设计河底标高位138.6m,高平台码头前沿设计河底标高为163.0m。

2.2、水文条件

2.2.1气温

最高气温:

42.1℃

最低气温:

-3.7℃

年平均气温:

18.1℃

2.2.2降水

多年平均降雨量:

1191.3mm

最大年降雨量:

1635.2mm

最小年降雨量:

711.8mm。

最大日降雨量:

197.1mm

月最大降雨量:

711.8mm

年平均降雨天数:

144d

日降水量>25.00mm的年平均日数:

47d

2.2.3风况

全年主导风向:

N、NNW

最大瞬时风速:

33m/s

多年平均风速:

0.7m/s

本区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为20天。

2.2.4水文

拟建工程位于万县水文站上游15km处。

根据万县站资料统计,万县站蓄水前多年平均径流量4187×108m3。

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2.0%。

多年平均流量13300m3/s,测验最大流量76400m3/s(1981年7月7日),测验最小流量2690m3/s(1979年3月7日)。

万县水文站水沙特征值统计表

年份

径流量(108m3)

年平均流量(m3/s)

输沙量

(104t)

年平均含沙量(kg/m3)

年平均输沙率(kg/s)

1952-2002

4187

13300

46300

1.11

14700

万县站悬移质泥沙输移量较大,悬移质输沙量占全沙输沙量的99%左右。

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6300×104t,汛期6~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6%左右。

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11kg/m3,测验最大含沙量12.4kg/m3(1959年7月24日),最小含沙量0.011kg/m3。

多年平均悬移质中值粒径为0.033mm。

90年代以来,万县站年输沙量呈减小现象,除1998年为大水大沙年外,其它年份均为中沙或少沙年。

三峡蓄水后2003~2010年,万县站平均径流量为3755亿m3,悬移质输沙量为1.24亿t,较蓄水前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3%和40%;2011年,万县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3028亿m3和0.309亿t。

与多年(1952~2011年)均值相比,分别偏小26%和92%,详见表2-2。

受水库回水的影响,2011年万县站径流量比上游的清溪场站径流量(3059亿m3)略为偏小。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县站年平均来沙量较蓄水前多年平均值明显减少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入库沙量明显减少,二是部分泥沙在三峡水库万州以上河段落淤。

2.2.5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数:

38.2d

历年最多雾日数:

167d

雾持续最长时间:

38h

能见度≤1km的年均雾日数:

27d

2.2.6雷暴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36d

2.2.7湿度

相对湿度:

80%

2.3、地质条件

2.3.1拟建场地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岩土层可分为①耕植土(人工填土)层、②粉质粘土层、③粉土层、④细砂层、⑤卵石层、⑥中风化砾岩等六层。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场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3.2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区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三、施工总体部署

3.1项目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图

3.2港池疏浚布置

根据勘察报告的资料,本工程大件泊位疏浚范围内岩、土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别为粉质粘土、砂岩和泥岩。

对于粉质粘土、强风化岩,拟采用抓斗挖泥船疏浚;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岩石,拟进行爆破。

疏浚设计边坡岩质边坡为1:

0.75。

港池疏浚范围详见港池疏浚平面图。

港池疏浚平面图

3.3工期安排

本工程由于合同工期受到大件泊位完成节点(2013年7月30日)时间限制影响,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总体工期安排,拟于2013年4月15日开始施工,于2013年5月19日完成,共计用时为35天。

详细时间安排如下:

港池疏浚安排

施工内容

施工起始时间

2012年水位标准

港池挖泥

2013.4.15~2013.4.21

6

155.47-162.12

港池炸礁

2013.4.22~2013.5.14

23

155.47-162.12

清渣弃运

2013.5.1~2013.5.19

19

155.47-162.12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

4.1测量准备

4.1.1测量目的

施工测量是水下挖泥及炸礁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的依据。

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施工前测量,主要是复测水下地形图,并与设计图对比,确定开挖工程量,进行挖泥和爆破设计;第二阶段是施工中测量,确定钻爆参数,进行每个船位测量,以保孔网参数的准确;第三阶段是工后测量,检查爆破效果和爆破质量,港池是否留有浅点,给补炸提供位置和相关资料。

4.1.2测量方法

1)、控制点复核:

利用全站仪对业主提供的三个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校核无误后根据控制点设置测量控制网,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和设计施工图中施工范围设置测量基线,并在岸边设置水尺,在施工时便于进行水深测量。

2)、主要控制坐标应计算出坐标编号绘于设计图纸上,并注明各有关标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高程等。

为提高测量放样速度,充分利用DGPS的先进性,

3)、施工前,进行水域测量,在靠近岸边的第一排桩号向岸边方向30~90米范围,确定两排引点,第一排引点确定水下暗礁爆破范围的距离,第二排确定水下暗礁爆破范围的方向,从而确定水下开挖线。

对于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加密纵横断面图的测量。

4)、施工前,根据设计施工图的范围绘制钻孔布置图,并将每个钻孔的位置坐标标于图上,进行钻孔时利用DGPS对钻爆船粗定位,然后在岸边架设全站仪根据绘制好的钻孔坐标进行精确定位,便于钻孔施工。

4.2施工船舶设备选择

由于工期限制,本工程开工后需立即进行港池开挖,此时施工区域施工水位约为161m,港池低水平台开挖设计高程为138.60m,挖深为22.4m,高平台港池由于现有水位影响不能到位,拟采用挖机直接进行开挖;港池疏浚工程量设计为35116.5m,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低平台,约为3.4万方,由于港池开挖深度较大和开挖土质中强风化岩工程量较大的原因拟选用8m3抓斗式挖泥船施工作业方能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

港池爆破长度约为140m,宽度约25米,高度约为7m,总炸礁方量约为23116.5m³,炸礁范围内岩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别为砂岩和泥岩,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岩石,需进行爆破,拟采用炸礁船进行钻爆作业,炸礁船总长度46米,宽7.5米。

船上配置SKB120-5.5型钻孔设备。

4.3挖泥工艺流程

4.3.1挖泥工艺流程图

 

 

港池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施工方法

4.3.2.1测量定位系统的建立

由业主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建立码头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依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施工自定义坐标系。

施工时,挖泥船顺长江方向定位,港池开挖由于最大宽度为25m,根据拟选用的抓斗式挖泥船舶开挖宽度,港池挖泥区域无需纵向分条施工,挖泥船施工采用GPS控制。

港池开挖施工区域图

4.3.2.2挖泥船驻位、定位

1、定位浮鼓的设置

在港池开挖区域上下游各100m处,设置两列定位浮鼓,每列2个,浮鼓间距100m,浮鼓下设15t锚块。

2、挖泥船的粗定位

挖泥船由锚地通过设置的定位浮鼓驶入施工现场水域,立即按照已经设置的合适的定位浮鼓的位置,带缆于浮鼓上和设置于岸上的地牛进行粗定位。

3、挖泥船准确定位

挖泥船粗定位完成后,通过船用双GPS,对挖泥船进行准确定位,并系紧各条缆绳,方可进行挖泥作业。

4、挖泥施工定位

挖泥船驻位完成后,根据建立好的施工网格,对挖泥进行定位(船舷对准施工导标),施工区域由上游向下游进行施工。

一抓挖泥结束后,根据抓斗张开的实际尺寸,由设置于船上的抓斗移动刻度,操作手进行下一抓的挖泥。

当一个断面挖泥完成后,由船长指挥移船进行下一断面的挖泥。

挖泥施工示意图见下图。

港池挖泥示意图

4.3.2.3挖泥方法

1、挖泥原则

(1)综合考虑码头的规模和总工期,港池开挖总方量和对应的阶段工期,并依据船舶配备及效率计算,确定配备1个挖泥船组(1艘8m3抓斗式挖泥船和1艘500m3自航式泥驳)。

(2)考虑到港池挖泥深度较大,需要进行分层挖泥,有基岩层的还需要进行炸礁施工,每层按所划分的挖泥区域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挖泥施工。

在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尽量减少挖泥船的起锚,以提高工作效率。

2、开挖方法

抓斗开挖采用“横移挖宽,纵移挖长“的方法进行。

挖泥船每次后移长度即船的纵移长度等于抓斗张开长度减2m(前后各1m),纵向施工完成后的挖泥船横移宽度决定于挖泥船宽度减2m。

上述挖泥船纵横移长度都是基于防止漏挖的原则展开的。

挖泥船作业的横移宽度由所用挖泥船宽度决定。

具体方法如下:

每一挖泥区开挖前,应根据所挖港池的宽度和挖泥船宽计算该港池横向几次开挖。

横向开挖次数用下式计算:

n=b/(a-2)

式中:

n……………横向开挖次数,计算后进位为整数

b……………港池挖泥宽度(m)

a……………挖泥船宽度(m)

挖泥船纵向挖完一个港池断面后,应绞锚前进一定距离开始下一断面开挖。

前进(即纵移)距离等于抓斗张开长度。

实际量测所用抓斗的长度即为每次挖泥船的纵移长度。

本区所使用的挖泥船抓斗张开长度5m,纵向前进一个斗位距离控制在3m,前后各压1m,防止漏挖。

3、挖泥底标高和平整度控制

本工程采用8m³抓斗式挖泥船,分层开挖,当挖至设计底标高。

为控制好港池底标高和平整度,挖泥时需控制抓斗下落深度,即利用已有所挖点位的岩面标高,在钢丝绳上作控制标记,利用平面高程减取钢丝绳长度就可得到港池的开挖高程。

控制抓斗的开挖间距,由于在开挖过程中,已抓过的泥面和没抓过的原泥面有一定的高差,抓斗在该区间会出现“倒斗”现象,反映在钢丝绳上会出现倾斜,因而可以控制下一抓与上一抓重叠在1/4-1/3抓斗范围内,如遇到地质不良地段,重叠的范围可适当加大。

4、边坡开挖

本工程港池挖泥边坡为1:

0.5至1:

0.75。

由于抓斗不可能挖出斜坡,故施工中按照“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垂直进行港池开挖,最后形成设计要求的边坡。

5、施工记录

挖泥施工前把建立好的总挖泥施工分区图和各区段纵向挖泥分条图交给挖泥操作手,挖泥操作手必需随时在所挖位置做好挖泥记录,以防止每作业班交接过程中漏挖及重复施工。

6、挖泥弃土

利用泥驳上自带的GPS定位系统将泥驳开向航道部门指定位置进行抛渣。

抛渣前需征得航道等有关部门的同意。

4.3.2.4质量验收标准

1、港池疏浚工程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严禁存在浅点,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

2、边坡的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清渣完成后采用硬式扫床检查,绘制好扫床测量轨迹图。

4.4港池炸礁

4.4.1概述

根据设计图纸,港池爆破长度约为140m,宽度约25米,高度约为7m,炸礁方量约为23116.5m³。

4.4.2施工工艺流程

 

 

港池炸礁施工工艺流程图

4.4.3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规模、工况条件、施工水位、施工期限、施工设备和环保、安全、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选择采用水下台阶爆破。

1、爆破器材的选定

根据水下爆破的特点,爆破器材选用2号岩石乳化震炸药及非电导爆管毫秒雷管。

2、钻爆参数设计

(一)炮孔直径∮

炮孔直径可为(75-150)mm。

根据现场的情况及钻爆船状况,本次采用的炮孔直径为80mm。

(二)台阶高度H

根据开挖深度及选用的钻机情况,取H=(5.0-10.0)m

(三)孔深及超钻

超钻深度取(1.0-2.0)m。

硬岩宜取较大值,软岩宜取较小值。

每次起爆的首排炮孔比其后各排炮孔深0.2m。

(四)最小抵抗线W

W≯(0.6-0.8)H

(五)孔网参数

炮孔间距宜大于炮孔排距,并按照下表选取:

炮孔直径(mm)

炮孔间距(m)

炮孔排距(m)

超宽深度(m)

75~95

1.6~2.0

1.5~1.8

1.0~1.2

注:

表中所列炮孔间距和炮孔排距,硬岩宜取小值,软岩宜取大值。

单孔装药量Q

Q=qoabHo

式中Q—单孔装药量(kg);

qo—水下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参照下表选取;

a—炮孔间距(m);

b—炮孔排距(m);

Ho—设计爆层厚度(m),即开挖岩层厚度与计算超深值之和。

水下钻孔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

底质类别

水下钻孔爆破

软岩石或风化石

1.72

中等硬度岩石

2.09

注:

①表中单位炸药消耗量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综合单位消耗量的平均值,采用其他炸药应进行换算;

②水深超过15m时,单位炸药消耗量可根据水深变化适当调整。

(六)、堵塞长度Ls

堵塞长度不小于最小抵抗线。

钻爆参数汇总表

孔径∮(mm)

梯段高H(m)

孔深

L(m)

超深h(m)

最小抵抗线W底(m)

炮眼间距a(m)

炮眼排距b(m)

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

装药量

Q(kg)

堵塞长度Ls(m)

80

5.0

6.5

1.5

1.6

1.8

1.6

2.0

30.0

≮1.6

80

10.0

11.5

1.5

1.8

2.0

1.8

2.0

72.0

≮1.8

3、水下钻孔设备及孔位布置

本工程拟采用289吨位钢质船进行钻爆作业,其总长度46米,宽7.5米。

船上配置SKB120-5.5型钻孔设备,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钻孔直径(80-130)mm

适用岩层F=8-16

钻孔深度(30-40)m

钻杆长度1025mm

水下钻孔的孔位布置(见下图)应满足下列要求:

(1)炮孔按三角形或梅花形错开布置;

(2)钻机位置固定而不能调整炮孔间距时,可调整炮孔排距。

4、起爆网路和起爆体

(一)起爆网路

根据水下爆破的特点,为确保安全,拟采用孔内非电导爆管雷管,孔外“大把抓”串联电力起爆系统(见下图)。

并在实施爆破之前进行模拟准爆试验。

孔内非电-孔外电起爆网路示意图

电力起爆网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过每个电雷管的电流值,交流电不应小于4.0A,直流电不应小于2.5A。

微差爆破时同排隔孔及排与排之间的起爆间隔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原则上跳段使用。

起爆导线和导爆管的长度应根据水深、流速情况确定,不宜小于孔深与水深之和的1.5倍。

(二)、起爆体

起爆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爆体必须具有足够的抗水、抗压能力。

2、雷管起爆体内应安放不少于2发并联雷管。

3、炮孔装药长度小于3m时只装一个起爆体,位置宜在距孔底1/3至2/3装药高度处;炮孔装药长度大于3m时,应增加起爆体,其位置应均匀配置。

4.4清渣施工

4.4.1清礁施工方法

清礁施工采用8m3抓斗挖泥船进行。

按施工范围采用分条分层的施工方法。

根据抓斗一次清挖厚度和岩层厚度,应分多层开挖,直至清挖到设计底标高为止。

施工区开挖物应装运至指定的区域抛卸。

4.4.2施工流程

抓斗式挖泥船的施工流程为:

清礁施工(装舱至泥驳)→自航泥驳航行→卸碴→返航→清礁施工(装舱至泥驳)。

4.4.3卸碴方案

施工区清挖的石碴抛卸至航道海事部门指定的卸碴区,严禁乱抛乱卸。

五、施工质量控制

本合同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达到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合格标准,并达到招标人验收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重庆市“路港杯”一等奖,力争“鲁班奖”,把综合码头建成低碳港口示范工程,配合神华神东电力重庆万州发电厂整体工程质量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5.1质量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为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我公司在此工程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质量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

5.1.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

项目经理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通过项目经理部质量检查组、作业班组质量检查小组质检员,层层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本工程项目执行的施工规范: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质量要求如下:

(1)、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准确,施工水尺布置合理,测量成果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基槽内的水下爆破工程必须加密测点详测检验合格,不允许欠挖。

(3)、基槽定线符合设计要求,疏、炸后的基槽边坡不陡于设计边坡。

5.3质量保证措施

5.3.1、准备阶段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管理。

成立项目经理部、作业队伍、施工班组三级质量自控体系,实行班组自检、互检、质检组抽检的“三检”制度。

(2)、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熟悉设计和施工规范有关要求。

(3)、建立健全各种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4)、做好原材料控制,严把原材料关。

(5)、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传统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化为预防改进为主。

5.3.2、测量定位质量保证措施

(1)、进场前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标和高程控制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对上述资料作检验、校核,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后使用。

施工时视需要加密断面桩号,放样测量资料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施工。

(2)、测量员必须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测量,测量组长必须对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应通知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纠正,确保放样数据准确。

(3)、施工导标应经常检查校核,并注意保护。

测量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导标标示的位置及方向线。

(4)、测量员应加强对施工水位的观测,并及时将水位情况报告施工船上的技术人员,以正确确定施工水深。

(5)、做好交接班工作,特殊情况影响施工时,应标示施工停止位置,以备连续作业。

(6)、施工测量记录、复核,要做到专人负责记录、整理、签章、归档工作,以作为工程竣工的重要资料。

5.3.3、钻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水下钻孔的位置必须经过定位测量确定,提高孔位的准确度。

(2)、钻孔不宜分层,应一次钻深到位。

钻机船移位时不得越过已装药的炮孔,以免刮断导爆管造成盲炮。

(3)、随时观测水位,以便控制钻孔深度,并做好施工水位、爆破签证记录,填写钻机船施工记录。

(4)、必须严格按爆破设计控制装药量和起爆顺序。

(5)、在专门的加工房制作药卷,用专用小机艇将药卷运到施工现场。

(6)、炮孔堵塞物采用砂和粒径小于10mm的砾石,堵塞长度应确保药包不至浮起。

(7)、根据挖泥船清碴情况,分析爆破效果,随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清碴效率,减少盲炮和补炸范围。

(8)、水下裸露爆破药包满足集中药包的技术要求,贴紧被爆岩体。

5.3.5、基槽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做好控制高程点资料的复核、检验工作,确保水位点高程的准确性;用来固定水尺的木桩要牢固、稳定可靠,并应经常检查,随时加固;为便于检查水尺零点高程,应在水尺附近加设临时高程点。

(2)、加强施工水尺的记录与校核水尺的观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施工水尺和校核水尺记录、复核做到专人记录、整理、签章、归档工作,作为工程竣工的重要资料。

(3)、基槽边线设立纵、横导标,挖泥船严格按照设置的开挖线标志施工,并经常校核。

(4)、开工前,质量检查组向施工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介绍施工区域的自然条件、工程规格和要求、基槽边线桩的设置等情况。

(5)、挖槽边坡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放坡宽度,按照梯形分层开挖。

(6)、挖泥船施工时,经常校正船位,有条件时,使用GPS定位系统。

(7)、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并由测量人员定期进行水深检测。

六、安全文明施工

6.1安全保证体系

6.1.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本标段工程施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有关业务部门领导、各工区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各工区成立相应安全生产小组。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施工,全面实现安全目标。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安全设计及安全措施

1、安全设计

爆炸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根据地震波、冲击波和飞散物三种爆破效应分别计算并取其最大值。

(1)、爆破震动

根据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R=(K/V)1/αQ1/3

式中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按最近保护对象,取150m;

K—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取250;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cm/s),取1.0cm/s;

Q—炸药量(kg),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

α—衰减指数,取1.8。

由此估算出齐发爆破总药量为:

Q=340.0kg

考虑到保护对象位于爆源的上方,初期施工时,首先选择单段二个炮孔(60.0kg-144.0kg)进行试爆,根据试炮结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爆破参数,控制好爆破规模。

2、水中冲击波

在水深小于30m的水域内进行水下爆破,水中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中冲击波对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可按下表确定。

安全允许炸药量Q(kg)距离(m)

装药及人员状况

Q≤50

50<Q≤200

200<Q≤1000

钻孔或药室装药

游泳

500

700

1100

潜水

600

900

1400

水中冲击波对客船的安全允许距离应为1500m;对施工船舶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下表选取;其他船舶航行时应为1000m,停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