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884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19下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o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O。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答案】C

【解析】人口结构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及地区分布等。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做到各级各类教育学校布局合理,体现了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下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答案】B

【解析】“六学二馆”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A

【解析】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六艺”“七艺”及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答案】C

【解析】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有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答案】D

【解析】实质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形式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题干的表述体现了形成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治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答案】D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彳您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A

【解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分别对应了情、知、行、意。

因此,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o

A,无意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A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课堂上学生被小鸟吸引了注意力,这种情况下的注意是无目的的不知不觉的无意注意。

13.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可控的外部归因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题干中晓斌将成功原因归因为努力,这属于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14.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最有利?

()

A,中等偏下水平

B,中等水平

C,中等偏上水平

D,高水平

【答案】A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

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越高。

当任务难度较高的时候,最佳动机水平应该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15.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

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C

[解析】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对于定律、公式的记忆属于逻辑记忆。

16.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答案】D

【解析】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又称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处于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依据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尊严等更高的道原则,认为“公正高于法律”。

张丽进行道德判断更倾向于基于道德原则进行判定,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的表现。

17.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

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o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题干中的“勤奋、严谨、诚实”都属于性格特征。

18.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

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O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答案】A

【解析】强追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赵峰明知道一个想法本身没有意义,但仍然不断反复思考,无法控制,属于强迫观念。

19.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

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o

A,两极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爆发性

【答案】A

【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谢晶先是非常兴奋继而因为小事又变得极度懊恼,体现出情绪的两极性。

20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答案】D

[解析】福勒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指出: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1.王建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认真听讲的冯军。

王建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

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理方法是()o

A.直接干预

B.替代强化

C.团体警觉

D.处理转换

【答案】B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

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王建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是替代强化的表现。

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而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其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问题解决会受情绪影响。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和功能固着等,但除此之外,个体的情绪状态、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尤其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的积极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

此说法正确。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功能。

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也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遗传素质是多样的。

另外,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到社会背景和个体差异等方面。

心理健康的标准会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变动。

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堂好课一般有以下标准:

(1) 目标明确;

(2) 重点突出;

(3) 内容正确;

(4) 方法得当;

(5) 表达清晰;

(6) 组织严密;

(7) 气氛热烈;

(8)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等。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有:

(1)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 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参考答案】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人格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认识:

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和核心;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

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

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谁也不爱理他。

课间,他四处溜达无所事事,偶尔趁人不备拍打一个同学的背后迅速逃离。

透过这一幕,我看到了他自暴自弃的背后对友情的不重视,为了转变他在同学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这种积极地评价果然有效。

他的书写从“在草”变“涂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

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

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

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

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也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我们班也因此获得了“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请结合枯料加以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这位老师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集体教育原则等。

(1)因材施教原则。

班主任在看到了王晓自暴自弃的行为后,为了转变他在同学中的不良形象,创造时机对他表扬,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体现出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班主任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

他绘画有基础就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

说明王老师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班主任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用全班学生的行为促进王晓的改变,利用集体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使其终于融入了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体现了集体教育的原则。

31.材料:

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开始着急起来,并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复背诵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背一背外语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从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接着背,以致到了头昏脑胀的地步。

他从没有哪次考试像这次考试下这么大的功夫,自以为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

他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问题:

(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

(12分)

(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分)

【参考答案】

(1)①复习要及时。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要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开始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②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反复阅读识记应该与试图回忆结合结合起来,边识记边回忆效果会更好。

③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

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

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

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④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在复习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

⑤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复习。

⑥注意用脑卫生。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用脑卫生,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时间。

(2)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没有做到及时复习。

晓宁平时没有养成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才开始着急起来。

②复习方法单一,没有学科针对性。

案例中晓宁只是依靠反复背诵这一点,忽略了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忽略了多种忽略了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等,而且所有学科都是背诵,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只背诵公式,不注重理解以及实际应用。

③没有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研究表明复习需要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且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晓宁使用的是集中复习,且不注意劳逸结合,导致头晕脑胀。

④复习的量要适宜。

复习内容要适量,且适当的过度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材料中,晓宁背到头晕脑胀,最终没有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⑤没有在日常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而良好的复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