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95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docx

邵阳学院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转摘

2009-01-01的日记2009-01-0105:

17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

2008年12月27日——2008年12月31日;

2.实习地点:

A.双清公园及其附近的资江河段;

B.邵阳市气象站和水文站;

C.邵阳市无底洞。

二、实习过程概述:

  1.时间:

2008年12月27日

    地点:

邵阳学院

    任务:

实习动员、安全教育,领取实习工具,收集实习资料;

2.时间:

2008年12月28日

 地点:

双清公园及其附近的资江河段

 任务:

(1)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3)双清公园处河流地貌调查:

包括对河流横纵剖面的调查、对白沙洲形成原因的分析、弯曲型河道的研究、亭外亭石山成因分析、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等;

3.时间:

2008年12月29日

地点:

邵阳市气象站和水文站

任务:

对河流水位进行调查及水位的观测

4.时间:

2008年12月30日

地点:

邵阳市无底洞

任务:

(1).地下喀斯特地貌总述;

(2).地层不整合面的研究:

(3).方解石脉的分析研究;

(4).溶洞堆积地貌的分析研究;

5.时间:

2008年12月31日

  地点:

邵阳学院

  任务:

根据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一)、双清公园及其附近的资江河段

  1.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邵阳市概况:

    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属于湘西南、湘西地区,邵阳市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初年时,就称为昭陵县。

邵阳市北接娄底,南为永州、广西,西临怀化,东南为衡阳。

东西最长为225公里,南北最长为188公里,总面积为21000平方公里,在湖南省的各个行政区中总面积位居第八。

 

(2).邵阳市行政区划及人口及其发展:

A.邵阳市的行政区划与人口:

  邵阳市包括三个区,一个地级城市和八个县。

  三区即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

资江以北地区为北塔区,资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邵水为界,以西为大祥区,以东为双清区。

  一个地级城市为武冈市。

  八个县分别为新邵县、邵东县、隆回县、邵阳县、洞口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及绥宁县。

 截止至2004年,邵阳市的人口有730多万。

B.邵阳市区的发展概况:

  邵阳市区位于邵阳市的东北部,面积为436、1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截止至2003年为31、7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为63、37万,其中带有一定的农村人口。

 邵阳市区从资江与邵水一线开始发展,往资江南部发展到沿江大桥,再往东部逐渐发展,直至发展成为今天的邵阳市区。

C.双清公园:

  双清公园位于五一北路西侧。

在此处,资江由西南流向转为西北流向,在这个拐弯处,河流地貌发育良好。

在1956年时,双清公园终于在此建立。

2.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地貌概况:

  邵阳市位于湘中丘陵向湘西山地过渡的地带。

邵阳市东部属于丘陵盆地,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则以山地为主。

邵阳市西南部有邵阳市著名山脉雪峰山。

  邵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四周向东西倾斜形成由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

  邵阳市素有“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这是邵阳市地形的一个总体反映。

邵阳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岗地、平地、平原为主。

其中山地占66、32%,丘陵所占比例为20、12%,岗地比例为5、2%,平地平原为5、18%,其余为水域。

可以说,邵阳是一个多山的城市。

(2).气候概况;

  邵阳市处于比较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夏秋易出现伏旱,夏秋多旱灾,严寒期较短,暑热期较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3).水文概况:

  邵阳市水系发达,主要有四大水系:

资江水系,贯穿整个邵阳地区;沅江水系,以城步、绥宁为主;湘江水系,以邵东、新邵为主;西江水系,以城步为主。

 作为邵阳市最主要的水系,资江对整个邵阳来说有点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论是从人类发展方面还是城市发展方面。

资江有双源头,其中一个源头位于广西资源县,流经邵阳县,称为扶夷江;另一个源头位于洞口县的资源村,流经隆回县,为郝水。

扶夷江与郝水在邵阳县双江口会合后,命名为资江,资江流经邵阳市区,再经益阳、岳阳,最后注入洞庭湖。

 资江非常蜿蜒曲折,有西湖大桥流向资江大桥是为东西流向,由资江大桥流向北塔时转为南北流向,北塔以后转向西北流向,由北流经冷水江市、新化县到达益阳市安化县的拓溪水库,流经岳阳市资阳区最后汇入洞庭湖。

 3.双清公园处河流地貌调查:

(1).对河流横纵剖面结构及其发育过程进行调查:

  A.河流横剖面图:

  B.河漫滩:

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

河漫滩下部为粗粒的河床相冲积物,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沉积物。

与浅滩在组成物质上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浅滩属于河床地貌,是泥沙堆积体;而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河漫滩下部为粗粒的河床相冲积物,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沉积物。

C.谷坡:

谷坡分布在河谷的两侧。

双清公园亭外亭周围的河流谷坡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和剥蚀以及沟壑剥蚀作用下,使河岸两侧谷坡极其不对称。

东侧仅残留着缓斜坡地,西侧谷坡几乎消失殆尽。

(2).分析白沙洲的形成条件:

A. 位于数窄段的上下方,河流上下方窄,中间宽。

洪水期时,相对于上方窄处,洪水波到达此处分散,水流速度变慢,水流打散,造成河沙淤积,形成心滩;相对于下方窄处,水流为拥水,水流被堵塞,泥沙不断堆积,形成一个心滩,长年累月,不断堆积,形成白沙洲。

  B.位于两处拐弯的中部,易形成弯道横向环流。

两个横向环流方向相反,在中间地段消失,造成淤泥不断堆积。

 C.地势平坦,水的比降较小,流速较慢,易于泥沙的堆积。

(3).弯曲型河道的特征以及成因:

  A.特征:

平面上河流蜿蜒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横剖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相对应。

B.成因:

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

(4).亭外亭石山成因假说:

   亭外亭石山主要为砾岩。

A.砾岩的形成环境:

(1)、离沉积物源头接近,地壳不断沉降,沉积物不断堆积,长久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砾岩;

(2)‘存在与冲积扇中,由山体冲刷而来的砾岩,通过一定的分选磨圆作用形成砾岩沉积下来。

B.岩石出露地表的可能原因:

  a.有断层现象,存在断块山,使岩层一侧上升,一侧下降,若断层带存在有角砾或擦痕,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断层现象。

  b.两侧为山,中间为山体凹地。

  c.沉积物有一定倾斜,受到外力的挤压,岩层被剥落,留下河部岩石。

C.岩石所受的作用:

 a.植物根劈作用

 b.流水侵蚀与冲刷作用

 c.河流横向环流作用

 d.雨水的冲刷侵蚀作用

 e.物理风化作用

 f.生物风化作用

(5).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产状要素必须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的外形为方形。

它的主要构件有:

磁针、顶针、制动器、倾斜仪和底盘等。

另外,在底盘上还有带刻度的圆盘和水准气泡。

刻度从0~360度,按逆时针方向刻制,东与西的位置和实际相反。

测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向为走向(在南针上有一铜丝,用来平衡南北磁力);测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角,测倾角时将罗盘长侧也顺倾斜浅贴靠层面竖起,并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的倾斜仪所指的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

需要注意的是,罗盘的磁北方向与正北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故在测量前要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另外写数据时要将倾向写在前面,倾角写在后面,走向不要写出来。

根据实地测量得到岩层产状为NE124 SE 214度。

(二)、邵阳市气象站与水文站

 1.河流水位调查:

   邵阳市资江的最高水位发生在1996年,水位高达222米,其水位零点以黄海面为基准,洪水警戒线为214米。

 2.水位的观测:

   水位=水位零点高程+水尺的读数

   根据观测,水位零点高程为206、06米,水尺读数为0、975米,由此可知,资江当时水位为207、035米。

(三)、邵阳市无底洞

 1.地下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一系列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无底洞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2.地层不整合面:

  不整合接触是由于构造运动,往往是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称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岩层间的产状,可分为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经过观察,无底洞中有两个较明显的不整合面,第一个整合面较为平缓,这是因为岩层所受的力比较小,受到的挤压程度也较小,岩层变形不大,第二个不整合面不但不平缓还异常陡峭,也是因为岩层所受的力,由于岩层受到的力比较大,受到的挤压也就较大,岩层发生变形,受到挤压,不整合面受到扭曲,从而不整合面陡峭。

无底洞中的不整合面上下岩层岩性不一样,洞顶为灰岩,左右两侧岩石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且粉砂岩产状明显,故可推断该地的地层不整合面为平行不整合面。

3.方解石脉:

 在无底洞中到处可见方解石脉。

在无底洞顶部灰岩岩层中出现有白色的填充性质的方解石。

由于碳酸钙沉积经地下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灰岩。

长年累月,岩层越积越厚,碳酸钙边沉积,地壳边下降,地壳下降时,经过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岩层逐渐产生裂隙,岩石逐渐溶化形成热液,冷却后充填岩石裂隙,填成白色的方解石脉。

 无底洞顶部有时可见许多裂隙,但并未填充方解石脉,这并不是因为没有填充白色的方解石脉,其实在很多年前,这些裂隙中也填充着白色的方解石脉,但流水的作用同样也是巨大的,在长年累月的流水冲刷下,比较柔软的方解石脉被流水的冲刷作用下被冲走了,留下了坚硬的灰岩还有灰岩上的许多裂隙。

 方解石脉与灰岩都是有碳酸钙组成的,但两者并不相同,方解石脉比较柔软而灰岩比较坚硬,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方解石脉没有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没有经受过高温高压的考验,故岩性比较柔软,而灰岩经过了固结成岩作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拥有了坚硬的岩性,所以方解石脉与灰岩受到的侵蚀不一样,被腐蚀程度也不一样,方解石脉被严重侵蚀,而灰岩因为坚硬的岩性受到的侵蚀较小。

一般来说,方解石脉都是蜿蜒曲折的在无底洞中,而在无底洞中有许多方解石脉很平直,这是因为方解石脉受到了数次冲击,冲走之后又不断填充。

在洞中有许多碳酸钙析出,结晶,有时掺入了其他杂质,古图书馆析出结晶后并不一定是白色的,有时是其他颜色的。

4.溶洞堆积地貌:

A.石钟乳:

是悬挂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

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当这种溶液渗至洞内顶部出露时,因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下渗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低的多,所以水滴将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处于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便与顶板连结成钙环。

由于下渗水滴不断供应碳酸钙,所以钙环不断往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B.石笋:

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形态成锥状、塔状及盘状等。

起堆积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但位置两者对应。

当水滴从石钟乳上跌落至洞底时,变成许多小水珠或流动的水膜,这样就使得原来已含过量二氧化碳的水滴有了更大的表面积,促进了二氧化碳的逸散。

因此,在洞底产生碳酸钙堆积,形成石笋。

C.石柱:

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相对增长,直至两者连接而成的柱状体。

由洞顶下渗的水溶液继续沿石柱表面堆积,使石柱加粗。

5.其他:

A.无底洞中的岩层出现小褶皱的原因:

 地层的原始沉积是平行的,但在地底受到了巨大的挤压力,地层拱起形成褶皱。

但若地底受力不够大,因地下高温高压,岩性会变柔韧,故会形成小褶皱。

 有时,小背斜、小褶皱回被灰岩所遮盖住,因而人的肉眼回看不到,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的。

B.沉积纹理:

 无底洞中沉积纹理不一的原因:

 因为水流不断来回变化,根据力度,水越深,力度越细,水越浅,力度越粗,故无底洞中有许多地方出现沉积纹理不一的现象。

总之,在流水的作用下,无底洞中出现了许多自然奇观,如千年古刀、雷锋塔、千年人参、“孟姜女哭长城”、千年乌龟等,让我们不得不感慨造物者的伟大。

四.学习收获和重要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习收获:

通过对以上地区的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能够让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次外出实习,提高了我们自己领悟知识的能力,也让我们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我们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的我们的学科知识,更提高了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心得:

   这次外出实习让我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把书本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所学习的东西,只有自己真正的动脑筋思考,只有自己真正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你才能够成长,你才能够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认为是你自己的。

五.存在不足与建议

 

(1).此次实习的仪器并不完善,应改进实习的仪器,以期能够有更标准的数据;

(2).此次实习所观察到的地形较少,并不能完整的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书上的知识,应该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见到更多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脉;

(3).此次实习天气状况不佳,影响某些数据;

(4).此次实习中某些景观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5).实习资料不充足,造成试验数据有误;

(6).实习人数教多,但却只有两个指导老师,因此有很多学生想学却学不到,有问题却没机会问,这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