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899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拓展型课程课题研究报告 - 上海 -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履职 ..docx

《项目驱动,推进

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共建共享”课题组

情报资料综述

开设一定量的科目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的保证,为此市教研室对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数量上提出了“学校科目开设数应达到班级数的150%,科目储备数300%”的要求。

目前我市各区县都试图通过“共建共享”方式进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有松江的“联合体”、闸北的“教材通整”以及各区县的利用网络等其他形式的“共建共享”。

总之,在拓展型课程建设中,通过“共建”来达到“共享”与“共赢”是拓展型课程建设中较为可行的途径。

金山区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存在有科目内容,无实施方案,即使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也是有“校本教材”,无科目实施方案的状态,这与学校“重校本教材编写,轻科目实施方案设计”的课程理念有关。

而建设高质量拓展型课程是提高拓展型课程活动质量的有效保证。

金山区在课程数量的建设上有了一定成效,现在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课程的建设上。

而科目实施方案的设计是课程建设中首要任务,因为,科目实施方案是拓展型课程科目的“课程标准”,它是科目实施中目标制定、活动设计、学生学习评价等的依据,也是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

随着金山区区域特色和一校一品课程的建设,区域内校本课程的共享已初成气候。

但由于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科学的、系统的工程,根据对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大部分老师没有具备课程的开发能力。

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通过以项目为驱动的“共建共享”课程建设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条途径。

课题组调查了大量的有关“共建共享”课程建设的资料后发现,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目组项目负责制”的“共建共享”研究还属首创。

根据金山区的区域特点,在我区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内容摘要

《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本对本区域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现实情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式。

对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了解释,并建议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通过对本课题研结果的介绍,理清了“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实施的实施意义与价值取向,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总结了课题研究的成效,并对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和设想。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共建共享共赢校本课程课程开发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

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陈金良1

一、问题的提出

(一) 背景

二期课改推行至今已近十年,目前已进入深化阶段。

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组成了新课程的三大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育改革的目标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二是培养综合学力(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拓展型课程正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手段。

拓展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感情。

长期以来,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乃至评价区域性教育成效的环境,影响着小学拓展型课程的落实,影响了学校拓展型课程的自主开发与实施,从而影响了“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落实。

所以我区正在打造以“琴、棋、书、画”为特色的区域课程和“崇文通理、成就人生”的教育思想,以其改变目前的状态。

由于拓展型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性,市教研室对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数量上提出了“学校科目开设数应是班级数的150%,科目的储备数为班级数的300%”要求;内容上提出了以“科目实施方案”+“教学设计”相配套的科目方案设计要求。

2010年市对金山区“课程与教学”调研反馈活动问卷调查分析,目前金山区小学拓展型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学校课程建设”和“缺少骨干教师”这两个问题上。

(二) 现状与分析

1、已取得的成绩

08年度我区通过拓展型课程科目实施方案的评比,评出一批相对成熟的校本课程,这些获奖的科目大都是学校特色课程项目,不大适合于我区的推广和使用。

但总体来说我区较为成熟的拓展型课程科目数量较少,一方面说明在校本课

'本课题为2011年区级一般课题,课题负责人:

陈金良:

执笔:

杨水芳;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

金巧春、王海英、周伟华、朱磊、金宪春、俞东升、陈明峰、朱敏。

程建设方面,我区是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拓展型课程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学校缺少课程开发的意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方向。

2、当前存在的问题

09学年,课题组对金山区所有小学拓展型课程科目开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走访和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从学校科目开设情况数量看,大部分学校没有达到市教研室的基本要求。

我区25所学校共开设拓展型课程科目99个,开设科目数达到班级数150%的有4所,占区16%,都是中小规模的学校,开设科目数达到班级数100%的有8所学校,占区32%,开设科目不满班级数100%的有10所学校(如加上没有统计到学校),超过50%。

(见附1)

附1:

09学年度金山区小学拓展型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4

3

2

2

1

1

2

2

3

2

2

1

1

2

2

3

1

1

2

2

2

2

3

9

1

3

6

2

1

1

8

4

7

0

6

6

7

9

0

0

4

8

5

8

9

3

0

4

5

6

3

1

1

1

2

3

1

3

2

3

1

3

/

2

2

1

3

4

2

2

3

2

/

/

2

7

9

9

7

3

1

4

1

4

0

4

7

1

2

4

1

0

8

4

8

0

1

1

8

9

1

1

5

5

1

9

1

8

1

/

1

6

7

2

1

9

1

1

5

/

/

4

0

6

0

5

2

4

1

0

2

1

2

9

0

4

7

0

4

6

0

9

8

4

2

4

7

3

5

4

5

6

2

4

0

(说明:

统计数据是仅以学校统计数为准;干巷学校(小学部)、辅读学校及民办金盟学校没有提供相关资料。

C2)从科目开设的类型看,各类课程开设均衡度不够。

我区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科目,以艺术类为主,占整个科目数的42%,其次是学科类科目,占科目数的24%,而科技与体育两类课程的开设相对较为薄弱,共占整个科目数的33%。

绝大部分基层学校现状与我区的情况基本相同,一些学校还以特色课程替代其它课程。

(见附2)

附2:

09学年度金山区小学拓展型课程开设类型统计表

科目类型

艺术类

科技信息类

体育类

学科类

科目数

42

16

17

24

百分比

42

16

17

24

(3)从科目开设的质量来看,绝大部分开设的科目,只有学期工作计划,没有科目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调研、听课和查阅资料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对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认识不够,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不到位,对开设的科目缺少课程建设意识,甚至一些特色学校的特色科目的开设,至今还没有一份最基本的实施方案,更别说一些普通的科目的方案设计了。

如果从课程的建设要求看拓展型课程的科目,完善的科目设计占的比例就很少。

(4)从执教拓展型课程的师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学校缺少综合指导能力的教师。

目前我区共有三位专职老师执教拓展型课程,其余都是其他各种学科老师兼职承担。

这些教师对拓展型课程的认识普遍存在着差距,有些甚至对《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还没有进行过学习,所以对如何开发课程,科目的设计需要哪些具体的要求等都不是很了解,对于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的与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只是凭着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活动。

3、策略与方式

通过依托龙头学校课程开发经验等资源优势,以“共建共享共同提高”科目组活动方式,以项目驱动为策略,开展区域课程的建设。

通过分层推广,滚动发展,孵化项目,成熟一批,开发一批。

在活动中培训教师,在活动中开发课程,逐步达到课程建设与教师培训的目的。

二、研究概况

(一)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共建共享共同提高”为目的,达到推动我区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具体目标:

1、 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策略。

2、 建设一批适合我区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区域校本课程,培养一批拓展型课程骨干教师。

3、 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二) 研究内容

1、 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2、 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策略

3、 建设一批适合我区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区域校本课程

4、 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三)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我区各小学拓展型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确定研究方向。

调查可以从学校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科目数量、开设科目群涵盖的领域、活动组织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在开展科目活动中的需求和困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2、 行动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研究的重点方向,组织教师针对研究的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修正研究方案。

3、 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各学校甚至是某个特殊的学生和教师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成为“个案”,注意积累个案资料,形成富有个性的研究成果,也为课题提炼、总结学术成果奠定基础。

4、 经验总结法

拓展型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没有现成可参照的实施模式,对教学一线来讲,更没有完全符合其实际的素材,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做法和经验,进行理论性、可行性论证,以是否科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为标准,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并及时推广科学经验,以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研究对象

1、 拓展型课程实施者(教师)、拓展型课程活动对象(学生)和拓展型课程管理者。

2、 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

科目方案的制定、活动环节的设计、过程实施的监控、总结等等。

(五)研究过程

1、 前期准备阶段(2010.3-2011.4)

收集相关文件精神及相关研究的资料;收集我区小学段拓展型课程实施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收集的资料,确定重点研究的方向,认真制定研究计划。

组建课题组,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明确各自分工;设计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 开发研究阶段(2010.5-2012.12)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研制校本课程项目,全面展开课题的各项研究实验工作:

课程开发的理论及相关策略的研究;学校课程科目方案研究;学生课程教学设计的编制研究;课程教学资源的编制研究。

3、 实践推广阶段(2010.5-2013.5)

成立区域教研组,组织教师培训;课程教材试用并不断修正改善;区域课程展示、推广。

4、 成果总结阶段(2013、5〜2013、12)

整理各类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和汇编“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成果集”;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实施的思考与认识

(一) 、概念界定

1、 项目驱动

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一种教研模式。

由龙头学校引领若干有相似课程资源学校的教师,以龙头学校龙头课程项目的推广应用,带动相关学校研究编制课程方案、课程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研究等,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进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2、 区域

“区域”是一种地理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

本课题中“区域”指几所学校有相似的课程资源,基于此,在这个区域范围内,力图研究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形成在特定区域内得以相互借鉴和普遍推广的组织实施策略。

(二) 、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实施的实施意义

1、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什么“举步维艰”?

为什么进行了那么多“新课程培训”老师们依然茫然?

从根子上讲,我们的培训在谈及“课程问题”时,忘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

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课程论”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熟悉的只是“教学”!

而完整的“课程论”的训练,不仅仅是“课程理念”,更多的恐怕应该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推广”、“课程资源的寻觅和组合”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情境性”的知识和技能。

而我们缺的,正是这些!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就是想通过区域性的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实实在在的让教师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2、 推动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加快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通过龙头学校的龙头课程的项目驱动,能积极推广和应用龙头学校现有的课程优秀成果,不仅可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的进程,而且通过有效利用现有成果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因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原动力,也是把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的有力措施。

通过这样的途径,推进了兄弟学校的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3、培养一批拓展型课程的骨干教师,促进拓展型课程建设。

反思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事实上各校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推进。

我们以为,以项目驱动来推广作为抓手不失为一种好思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碰到的新生事物,大家在摸索中需要示范,通过推广引导广大学校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才是一种好的策略,它一方面培训了教师,涌现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更主要的是通过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三)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实施的价值取向

课程开发是一项有目的、有价值取向的行动,课程的根本在于育人,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应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而在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层面中,存在着一系列瓶颈问题,如:

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师感觉无米做炊;没有可以参照的组织实施模式,学校反映无章可循;没有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均高度发展的专业教师,课程亮色无法体现。

针对这些现象,“项目驱动”对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体现了本课题的价值取向。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一个研究型的课程实施共同体,促动我区各个区域之间、各个组织单元之间(基层学校)有效联动,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区域性研讨,在课程门类、课时安排、内容呈现、教学组织、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师培训、实施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材质辅助、技术服务,全面有效地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

二、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策略

1、建立“共建共享共同提高”的机制

对龙头学校课程项目成果推广的学校与教师,加以集中,组织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为他们的实践和下一步行动打下基础。

通过研究实践,形成了一个“滚动式”的教研模式。

其基本流程如下:

n_S

学习:

组织有意参加课程建设的学校与教师到龙头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对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请学校介绍课程开发思路、原则、程序、途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请老师上公开课,展示学生活动成果等。

研讨:

组织参与的学校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与观摩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研讨,学习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一起研究编制学校的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序列、课程设计等,通过研讨为学校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

各参与的学校根据各自对课程开发的理解,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提出各自学校的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序列、课程设计等,共同审核与论证。

反思:

根据自己设计的课题方案等,选取一定的对象,在小范围内按计划进行预试,取得第一手实践的资料。

根据预试的情况,开展讨论,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总结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方案,为大规模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展:

把调整好的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序列、课程设计等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写出总结报告。

当然,以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模式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了龙头学校成果推广,区域教师参与教研,共建共享,共同提高的模式。

2、建立“课程项目推广”的机制

如何推广龙头学校的课程成果,我们的定位是让学校及教师通过龙头学校课程开发经验的认识与理解,掌握基本的开发思路及技巧,从而提升学校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基于此,我们项目驱动的总体策略是“成果展示,点面结合,分层推广,形成网络,滚动发展,孵化项目”。

(1) 成果展示:

一是召开课程成果推广现场会,介绍成果,二是在杂志上发表,让学校、教师知道成果的内涵和操作思路,三是进修学院牵头,组织部分学校进行推广试验,四是建立推广的一系列工作规程,促使成果推广的有序、有效进行。

(2) 点面结合:

为使课程成果推广扎实有效,组织专家帮助有关学校开展区域推广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在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后,向外不断地拓展,形成一个由龙头学校为基础的拓展课程开发外围圈,同时,把点上的经验不断在面上研讨,使更多的学校获得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和措施。

(3) 分层推广: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推广的方法、角度、思路都应该不同,这需要我们分层进行。

(4) 形成网络: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整个推广的网络也逐步形成,现在已形成两个推广的工作网络,一个是建立了区、校、科目组长三级行政组织网络,另一个是以拓展中心组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指导网络,这两个网络从行政和业务上保证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5) 滚动发展:

推广是让更多的学校获得成功的经验,故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从点上的推广试验中获得经验,把经验拿到面上进行推广,在教研研讨中,共建共享,这样,不断地扩大参与推广的队伍,使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受益。

(6) 孵化项目:

遴选全区有特色的拓展课程,组织专家指导,形成成熟的的拓展课程,成为区的龙头课程,引领更多的学校参与这个项目的推广。

三、建设一批适合我区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区域校本课程

1、推进科目建设,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设计。

拓展型课程的课程建设最关键点是科目建设。

以往的课程建设把重点落实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这其实是对拓展型课程建设的一个误区。

教材的编写应该是在科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教学活动的实践后,在科目设计相对比较成熟的基础上,针对实施方案的要求编写出适合学生或教师使用的参考资料。

所以科目的建设是拓展型课程建设中首要任务。

课题以“共建共享共同提高”为宗旨,逐步推出共同建设的科目。

科目活动以科目组长负责制形式,成熟一个,放手一个,再开出一个,建设一个……逐步增加科目活动小组,开发更多科目,提高科目活动质量。

同时科目建设的过程也是培养骨干教师的过程,通过骨干教师作用逐步在各个学校带出一批拓展型科目建设的老师。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在科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必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从而修正实施方案。

这是实施方案能否真正可行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检验。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总结出适合本校教学组织活动的活动方案,也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科目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大部分老师能够可执行活动设计,减轻教师研究的负担,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

四、探索以项目驱动推进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鉴于目前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有方向但无具体操作政策的“边缘状况”还会持续,现阶段区域层面在坚持非干涉性原则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给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1、 建立拓展型课程开发的促进组织。

它是有志之士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帮助的自发组织,是以业务辅导为主的民间机构,不受行政干预,完全按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进行有关活动,同时作为业务的牵头者,承担某些校本课程开发的研讨与展示活动。

2、 建立拓展课程开发的区域性资源库。

探索形成在一个区域里形成拓展课程开发的资源库,如课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课程支持资源等,以求资源共享。

它可以防止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低层次重复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3、 建立拓展型课程教师网络教研平台。

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区域学校围绕一个课程项目,可以方便地开展网络教研。

为学校教师提供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一个舞台。

4、 建立激励机制,保障项目的有效开展。

为使优秀学校的课程成果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进行研究并出台有关政策,创设良好的推广氛围,以推动学校课程成果在更大的范围使用。

四、研究成效

1、科目引领,满足学生差异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对全区小学拓展型课程的调研和问卷,问题主要反映在“学校课程建设”上,大部分学校科目开设数量没有达标,部分学校科目开设类型简单划一,除了少数的“体育与健身”一类,开设的科目基本上是学科类的,内容不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在2010学年开设了《小小金话筒》、《民乐》、《象棋》、《围棋》四个区域科目,分别由龙头学校二实小、山阳小学、钱坪小学和张堰小学的拓展教研组长(也是本课题成员)担任科目的教研组长,成员由各校对本科目感兴趣的教师担任。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与研究,以上四个科目基本成熟,在2011学年,又开设了《儿童动漫画》、《书法》、《十字绣》和《剪纸》科目,各科目组利用资源平台和信息科技等手段,进行课堂展示,研究讨论,商榷活动设计等活动。

在此基础上在2012学年相继开设了《舞蹈》、《身边的化学、《摄影》和《儿童水墨画》等科目。

各校在区域科目引领下,开设开足了科目数量,丰富了学校自主拓展科目内容。

(见附3)

附3:

12学年度金山区小学拓展型科目开设情况调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