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901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_0.docx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保障精神病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

 第三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第四条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

 第五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卫生部、司法部和公安部等共同组成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负责全国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协调工作。

 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组成。

 第六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委托或者申请;

(二)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院中随机确定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场所;

 (三)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中随机确定参加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

 (四)承办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部门。

 第三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第七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必须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中进行。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开设"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一)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设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二)设有司法精神病鉴定室、办公室、检查室、病案室等;

 (三)有不少于3名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四)至少有一名具有精神科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一)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资格的医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

 第十一条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任何单位不得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四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第十二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组成的鉴定组进行。

 第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5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二)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专科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7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四条对符合下列条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资格申请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

(二)在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三级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任职;

 (三)医德高尚,遵纪守法;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发生医疗事故未满五年;

 (三)服刑期间;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权利: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作;

(二)案件材料不充分时,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供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三)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家属以及有关证人了解情况;

 (四)根据案情和被鉴定人病情的需要,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第十七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职责: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二)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应及时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说明;

 (三)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中做到科学、公正、严谨;

 (四)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

 (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

 (六)解答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七)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出庭作证;

 (八)根据办案机关的要求或申请人的要求出庭作证;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任何个人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不得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五章鉴定程序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和其他办案机关

(以下称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涉及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

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

 第二十条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或者有多个鉴定结论不一致的,可以向原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复核,也可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一条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者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资料;

(二)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

 (三)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证言;

 (五)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办案机关委托鉴定的,除提交上述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被鉴定人案件卷宗材料。

已经鉴定过的案件的鉴定委托或者申请,还应当提交原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商同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精神疾病司法答定委员会在受理鉴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第二十八条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单位或个人。

被鉴定人、知情人,应当在约定的鉴定日期到约定地点参加鉴定,违反约定的,

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在进行鉴定工作时,如认为鉴定委托人或鉴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足,可以向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

提出补充材料要求的,自提出补充材料的通知送达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之日起,至补充材料提交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需要其他学科会诊和检查的,自提出会诊和检查之日起至会诊诊断书和检查报告单签收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被鉴定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鉴定,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鉴定期间中止。

 第二十九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前,应当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社会调查,对疾病诊断要明确,要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评定和因果关系评定应当准确。

 第三十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根据案情和被壤定人病情,可以采取门诊鉴定或者住院鉴定。

第三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直接鉴定。

文证审定或者缺席鉴定等不同鉴定种类。

 被鉴定人能够配合和接受鉴定的,应当选择直接鉴定;

 被鉴定人死亡的,曾经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根据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可以选择文证审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选择缺席鉴定:

(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正在抢救,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

(二)意识丧失,近期 第三十七条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认定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八条指定医院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七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

 第四十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经所有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指定医院指定公章后生效。

 第四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鉴定人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

(二)委托鉴定单位或申请鉴定人;

 (三)鉴定种类;

 (四)鉴定时间;

 (五)指定医院名称。

场所。

鉴定参加人;

 (六)鉴定案由;

 (七)调查和有关证据材料;

 (八)检查所见;

 (九)分析意见;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签名及指定医院指定公章。

 (十二)编号及签发日期。

 第四十二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清楚工整;

(二)鉴定案由应当包括主要案情。

鉴定原因及鉴定目的;

 (三)调查材料应当包括直接与间接调查的病史。

案情经过以及二者因果关系的资料。

病史中包括家族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生活经历及人格特征)、婚姻生育史、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史以及审讯材料、扣押期间的表现等。

调查材料要具体、详细、真实、客观,并应当注明调查对象、调查人及资料来源;

 (四)检查所见应当包括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心理学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五)分析意见应当讨论与确定被鉴定人的人格、智力、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并列出依据。

 对刑事案件,要分析案情与病情的关系,论证被鉴定人在案发时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无受损。

如有受损,还要根据法律要求,阐明并区分被鉴定人在案发时是处于辨认障碍还是控制障碍,进而根据其病情以及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

 对民事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及其社会功能受损害程度,确定被鉴定人在民事活动中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进而评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

 对确定因果关系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结合病因与发病基础,讨论案情与发病的关系。

如果有关,则应当根据对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的预后和转归,阐明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并根据检查所见,提出对病情的基本估计和进一步治疗及处理意见。

 (六)鉴定结论应当包括被鉴定人姓名、病情、案情、法定能力(或因果关系)状态及能力评定等级,并提出医疗监管建议。

 第四十三条在作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时,参加鉴定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分析意见和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时,应当记录在案,鉴定结论依据多数人意见形成。

 第四十四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对于直接鉴定,未经亲自诊察,不得签署鉴定书;对于缺席鉴定或者文证审定,未经亲自审阅案卷和病历资料,不得签署鉴定书。

 第八章罚则

 第四十五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罚。

 第四十六条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罚。

 第四十七条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的个人,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警

告。

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

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拒绝提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场所;

 (三)违反有关保密的规定;

 (四)干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五)篡改、销毁、伪造鉴定档案材料;

 (六)省。

自治区。

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九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

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鉴定程序;

(二)违反有关回避的规定;

 (三)发生医疗事故;

 (四)服刑期间;

 (五)在鉴定工作中有严重失误;

 (六)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

 (七)在鉴定工作中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第五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阻碍、扰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

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受理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按照原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卫生部1989年卫医字[89]第17号发布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