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9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主义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国家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

本章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章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考察,重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二)自由竞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

(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

(四)垄断阶段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

(五)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始于16世纪,最终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资本家独自经营的个体资本和企业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自由竞争充分展开的经济基础。

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的原则瓜分剩余价值。

这是资本之间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由。

(二)自由竞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

♦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

它是由生产社会化和自由竞争的双重作用形成的。

♦1.现代分工制度的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形成部门集中;

♦2.现代协作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规模巨大的混合联合企业。

♦3.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

(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

私人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是在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相适应的资本社会化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和的。

♦资本社会化是生产社会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式。

♦资本社会化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的。

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

♦股份资本的特点:

♦1.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它抛弃了个人占有资本的形式,使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股份资本期的了社会资本的形式。

♦2.资本管理形式的社会化:

股份资本已转化为公司法人财产,资本的所有权与资本的职能在股份公司里已经分离。

资本社会化促进资本集中

和生产集中

♦1.部门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

♦促进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2.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

♦促进跨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垄断的产生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垄断。

垄断产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

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一个生产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拥有,少数大企业,相互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

♦而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这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垄断产生的必要性

♦1.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同时也为了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暂时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2.要建立能够同大企业抗衡的新企业,需要有庞大的资本。

因此,少数大企业很自然地在本部门内居于垄断地位。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基本趋势

♦列宁指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了这些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变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四)垄断阶段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

1、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深厚的经济基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自由竞争,其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于统治地位的则是垄断,其经济基础是垄断资本和垄断企业。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由垄断决定的,是垄断的具体表现,垄断是基础,其它特征都是在垄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其原因在于:

♦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

♦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在这些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3.垄断竞争:

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垄断竞争是垄断阶段竞争的主要形式。

垄断时期竞争的新特点

(1)

♦垄断时期的竞争同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其新的特点:

♦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目的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竞争手段的新变化:

垄断时期的竞争,除了继续使用自由竞争时期的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来打垮竞争对手。

垄断时期竞争的新特点

(2)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双方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都有着巨大的政治势力,这就使得竞争特别激烈和持久,所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除了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垄断不仅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2、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它们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居于统治地位,是实际统治者。

♦参与制:

是在股份公司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实行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制度。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五)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

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占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大量的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可以凭借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地位,操纵商品市场,来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的形式

(1)

♦卡特尔:

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签订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所组成的垄断联盟。

参加卡特尔的企业要受所订协议的约束,但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

♦卡特尔只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垄断组织,这种形式最早在1865年出现于德国。

♦辛迪加:

是指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

♦这种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

♦托拉斯:

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

♦它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

♦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于1882年最先在美国产生,20世纪初迅速发展。

♦康采恩:

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

♦康采恩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

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源泉:

归根到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垄断利润具体来源于

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垄断组织以垄断价格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

3、加强对国外人员的剥削。

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入垄断资本家的腰包。

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

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高价:

即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垄断低价:

即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所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一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这决不意味着垄断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

♦1.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价值仍是价格的基础。

♦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

♦3.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在发生作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所不同。

♦高额垄断利润规律成为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转化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支配着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这个阶段的发生、发展以至灭亡。

战后垄断资本规定垄断价格的新做法

♦领导价格制:

由该部门最大的垄断企业先制定出能保证垄断利润的垄断价格,其他企业随之。

♦目标价格制:

成本+预定投资利润率

♦完全成定价制:

按销售额指标分摊成本+目标利润。

♦生命周期定价制:

按产品出生、全盛和衰老三个不同阶段的市场情况定出不同的高价或低价,达到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列宁将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和一般垄断阶段。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的“部分质变”。

(1)从直接的意义上讲

♦自由竞争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私人资本,其所有制形式是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个人资本占统治地位;

♦垄断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其所有制形式是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2)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要向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

♦列宁说:

“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特点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四)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一)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战前已有所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了广泛发展。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

迅速发展的原因

(1)

♦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

♦具体原因有:

♦1.市场问题日趋严重。

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

♦2.规模巨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建立等,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都需要由国家资助和进行投资。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

迅速发展的原因

(2)

♦3.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客观上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只有国家干预才能实现。

♦4.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的社会化,使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利益的需要,但必需借助于国家的力量。

于是,私人垄断资本便日益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高度发展和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产生和形成时期:

战前的1914年,同军工生产相关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发展。

♦2.不稳定发展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同危机和战争相联系,国家对经济实行管制和调节。

♦3.广泛和高度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

特点是经常性、广泛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50%以上。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

♦国家调节经济;国私合营企业;国营企业。

♦国家调节经济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是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为私人垄断资本追逐高额利润而服务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战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1950-1969年资本主义“黄金时代”,50年代以来,实现工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的、稳定的发展是一个根本原因。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用的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只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一些矛盾,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因而这些矛盾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进一步尖锐化和复杂化。

(四)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最早是资本家个人占有形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下产生了由许多联合个体资本投资的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是资本的集体占有形式,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形成私人垄断资本。

♦私人垄断资本是资本的集团占有形式,

♦是资本社会化的较高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是资本的国家占有形式,

♦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1.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行扬弃”的理论

2.垄断资本主义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

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准备着必要的物质基础。

3.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发展物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同时它为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准备了物质基础;也为自身的灭亡创造了条件。

三、国家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都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运行都是在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是在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及其调控市场的条件下进行的(即现代市场经济)

(一)国家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1.国家垄断资本通过国家投资参与社会资本生产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的生产目的主要不是自身价值的增殖,而是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价值增值服务。

♦它还从资本积累、商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增殖。

2.国家垄断资本为私人垄断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现代资本主义的巨额财政资金为国家垄断资本积累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家垄断资本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产品实现开拓市场

♦国家采购和刺激消费可以开拓国内市场。

这是一个特殊的有保证的市场¡ª国家市场。

(二)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

调节和管理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是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则是这种结合的主要形式。

1.国家经济调节的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市场机制之不足。

♦随之在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基础上,产生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宏观经济理论。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很快,并有很多流派,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提供了理论基础。

2.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和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目标:

(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2)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3)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充分就业。

♦第一条是首要的、基本的。

宏观经济调节的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市场机制主要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四大市场组成。

♦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收入和汇率等杠杆,对四大市场进行调节,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

3.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

(1)宏观财政政策

♦1)财政支出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适应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变动,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

♦平衡预算原则—西方传统财政理论

♦赤字财政支出政策—凯恩斯经济学

按照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政府增加支出可以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多倍增长。

♦主要措施:

♦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扩大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扩大政府对科教的支出

♦扩大政府对企业的补助支出等。

2)财政收入政策

♦税收:

是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这个“总资本”对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使用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是调节税收。

♦税收结构:

主要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财产税、商品税和其它税种组成。

所得税是最主要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是最主要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类性,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

这两项之和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一般要占40-50%。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所得税税率和采取所得税优惠措施,来调节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

(2)宏观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基础和目标

♦货币政策的基础:

♦国家直接控制着中央银行,控制这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

♦货币政策服从于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可选择一或两个作为优先目标。

2)控制指标的选择

♦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两个中心控制指标。

♦20世纪70年代前,一般把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心控制指标。

♦20世纪70年代后,转向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同时放松了利息率管制。

♦从方法上看,控制货币供应量比控制利息率要复杂得多。

3)调节手段

♦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其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就必须使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具有经常、及时和稳定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三种手段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

♦一是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

♦存款准备金比率是由国家金融当局规定的,其高低直接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和资金供应。

♦通过这一比率的调整可以达到影响商业银行放贷规模的效果。

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即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融通现金时,贴现利息与票据到期时应得款额的比率。

♦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和利息率有重大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即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国家公债来控制货币市场。

♦当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便抛出票据或证券以回笼货币,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当执行扩张货币政策时,就大量买进公债及其他有价证券,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3)计划管理和法制管理

♦计划管理:

♦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对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节,这也是宏观经济调节的内容之一。

♦经济计划的内容:

♦总的经济增长计划、财政收入与货币发行计划、国家重点投资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产业发展计划等等。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作用

♦1)计划只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指标或某一时期的经济重点提出要求并规定方针政策,显示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总趋向,以便确保各部门政策能彼此协调一致。

♦2)计划显示了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给私人企业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性经济信息。

♦3)计划指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和政府的应对措施。

为私人企业指明方向。

法制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还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和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用以规范和管理市场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

(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

(二)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产业资本国际化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化

(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张的基础,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追逐最大利润的必然结果。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战后,国际分工新的特点:

♦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发展成为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

♦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分工,发展成为更多的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别分工相对削弱。

生产国际化

♦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这是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向国际发展表现。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国际化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的结果。

(二)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从生产社会化来考察,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的资本主义形式。

♦从资本本质来考察,资本国际化是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资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力求将世界各国的生产和消费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在垄断阶段,由于国内垄断、国际垄断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终于形成了。

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过程。

♦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国际扩。

♦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扩张。

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融合,构成整个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的表现形态

♦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在其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都以独立化的形式向国际范围扩张。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