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23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1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含答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组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2.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

C.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3.小杨同学新家装修,已知爸爸身高1.80m,妈妈身高1.70m,小杨身高1.54m,为在家里竖直安装一面全家均能照见全身的平面镜﹣﹣“穿衣镜”,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85cmB.90cmC.154cmD.168cm

4.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上方B.B的下方C.B的左边D.B的右边

5.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0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D.B0必定是入射光线

6.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人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B.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D.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7.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

A.9点25分B.5点45分C.2点35分D.3点20分

8.如图所示,有一人甲从平直的桥面沿直线从A处走向B处的过程中,在岸边C处的乙可清晰看到平静水面上甲的倒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在桥面上竖直向上跳起来,甲的倒影大小不变

B.乙能够看到甲的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

C.当甲刚过点B后,乙就无法再看到甲的倒影

D.只要乙能够看到水中的“甲”,甲就能看到水中的“乙”

9.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示意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取和蜡烛A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像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把蜡烛B撤掉以后,发现蜡烛的像的火焰消失

B.为了使像更加清晰,实验时可以用手电筒照亮蜡烛B处

C.将光屏放置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在光屏上可找到蜡烛的像

D.若将蜡烛A以3c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2s后像与板相距4cm

1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屏ab上(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a移到b点时,表示液面(  )

A.上升B.不变C.下降D.都有可能

11.在皮鞋擦过鞋油之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增加皮鞋反光性能,从而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反复擦可增加皮鞋吸收阳光的能力,所以越擦越亮

12.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改变AO与法线的夹角,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入射角为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C.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改变板EF与平面镜的夹角,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

13.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现有以下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有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移动内筒减少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移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更明亮了.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B.acdC.abD.cd

14.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B.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C.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因为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炎热夏天,当你乘坐的车辆行驶在被晒得很热的公路上,你突然会看到远处路面上出现一片“水洼”景象,这是海市蜃楼现象,是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15.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小明同学学过光的折射现象后,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久放的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的,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他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是(  )

A.该光路是可逆的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会沿直线传播

C.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D.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17.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a)雷峰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B.图(b)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C.图(c)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8.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

A.30°B.45°C.60°D.90°

19.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镜面反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折射

20.中星湖滨小区有一个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图中没有画出),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原处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原处

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②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③只将平面镜水平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④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⑤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①④B.②⑤C.③④D.①⑤

22.如图所示,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河中鱼的位置.若有人从M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叉去,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射.(  )

A.N点,N点B.N点下方,N点上方C.N点下方,N点D.N点左方,N点下方

23.平面镜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则S在镜中的像S′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

A.以速度v水平向左移动B.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动

C.以速度2v水平向左移动D.以速度2v水平向右移动

24.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在棱镜后侧白色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5.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6.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二层塑料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者“正立”)的像.若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者“不变”).如果要让灯丝的像变大,写出你认为可行的两种措施:

① 

 ;②  .

27.某班同学在楠溪江春游,小明刚下车时感觉空气特别的清新,弥漫着芳香的泥土气息;绿树红花,倒影在清澈的江水中特别的美丽;流水涓涓,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嬉戏;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

(1)绿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  现象,岸上的绿树树叶为什么是绿色呢?

老师告诉他绿色的物体只  (填“吸收”或“反射”)绿光;看到水中的鱼是  (实像或虚像),想用鱼叉抓鱼,你认为他们应把鱼叉往哪个  方向插下去.(填AB、AC或AD)

(2)刚开始可以闻到的芳香气味,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嗅觉

的  (填“适应性”或“差异性”).听到鸟叫声感觉和自然特别的接近,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28.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了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填在下表中:

像的高度/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cm

2,0

4,0

6,0

8,0

10,0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2)分析表格同学们可以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跟屏到小孔的距离  ,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

 

三.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29.小明在照镜子时发现靠近镜子时像也在靠近平面镜,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也在远离平面镜,查阅资料发现镜中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等,请帮助小明用实验证明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

(2)简述实验过程:

 

 .

30.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丙).

(1)倒入一些水后看到硬币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比硬币实际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2)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所示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3)在图丙中,通过图示和标注的形式说明为什么能看到硬币.

 

31.小李、小张和小诸在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使用了激光笔、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器材.

(1)实验过程中,入射光线可见,发现反射光线只能看到其中部分光路,如图.你觉得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请帮他们解决?

(2)改进后,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小李和小张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小李认为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是相等,而其它入射角都比反射角小,说明第一组数据测量有误:

小张认为后两组数据不等是因为误差造成的,已经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了.但小诸却认为两人的说法都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10°

32°

48°

反射角

10°

33°

49°

3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

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在实验中,小丽增大了蜡烛A与玻璃板的距离,则A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小丽将薄的平板玻璃换成厚的平板玻璃,实验中将会出现 

 .

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使用的器材有两支相同的蜡烛A、B和直尺.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较  (填“厚”或“薄”)的  (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观察像时,会发现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

(4)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

较  关系.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4.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2)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了  反射.

(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  性.由

(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4)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5)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5.小明想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老师给小明提供如下器材:

①刻度尺一把②厚玻璃一块③薄玻璃一块④规格相同的蜡烛1对⑤大蜡烛1支⑥火柴一盒⑦光屏一面⑧固定支架一副;

(1)请你写出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序号:

  ;

(2)在实验中,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组装好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并不断地调整位置,直到看上去根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小明将实验数据填表:

小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一定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认可小明的结论吗?

为什么?

(5)如果小明还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他该怎么操作?

(6)如果蜡烛A位置不动,竖直向上提起平面镜,蜡烛A的像将  (填“向上移”或“向下移”或“不移动”).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第1次

10.00

10.00

第2次

15.20

15.23

36.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图1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如图2所示,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为什么?

  .

(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7.如图是小周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根据相关知识帮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甲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

(3)步骤D的选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  ;

(4)步骤C选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观察到清晰不重合的两个像,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38.如题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题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茶色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而用茶色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  .

(3)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

(4)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9.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要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丽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使其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丽重新做实验,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四.解答题(共1小题)

4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起之后面对穿衣镜整理一番衣容是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如图所示,身高1.8m的阿刚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前面的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

(1)画出脚的光路图.

(2)推算阿刚的穿衣镜最少有多长.

光的反射和折射组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分析】A、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正立的虚像;

C、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或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

D、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

A、影子是因为物体挡住光线的传播而形成的阴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

C、插在水中的铅笔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逆着光线看去,所成的像在筷子的上方,所以看到筷子“折断”了;故C正确;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不能够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

C.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解答】解:

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聪和小明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这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所以本题关键在于“不同位置”上都能看到.

 

3.小杨同学新家装修,已知爸爸身高1.80m,妈妈身高1.70m,小杨身高1.54m,为在家里竖直安装一面全家均能照见全身的平面镜﹣﹣“穿衣镜”,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85cmB.90cmC.154cmD.168c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找出头顶、眼睛和脚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可计算得平面镜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镜的上端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

【解答】解:

因为爸爸的身高最高,所以以爸爸的身高为标准作图,如图所示:

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

因为OC=OC′,所以OC=

C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