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32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云南南磷集团t综合利用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云南南磷集团电石渣综合利用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

1.2建设地址

项目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金所工业区

项目地处处云南南磷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厂区,云南南磷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位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所乡老渡河,寻甸县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之间。

县域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东与马龙县、沾益县、会泽县毗邻,西与富民县、禄劝县相依,北连东川区,南接嵩明县。

东西宽80余公里,南北长60余公里,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高寒山区占87.5%。

县城仁德镇,海拔1872米,西南距昆明市区90公里,东北距曲靖市区80公里。

项目厂址位于金所乡老渡河金所坝子,地理座标东经103º2′,北纬25º43′位置,处于寻甸县工业区内,厂址占地面积约125公顷。

公司生产基地邻近213国道线,离嵩待高速公路寻甸道口仅3公里,距昆明市区86公里,东川区90公里,曲靖市96公里,距东川铁路支线—天生桥火车站9公里,距县城9公里。

基地交通、通信便利。

1.3业主及项目简介

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南磷集团)是一家集磷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集团公司。

南磷集团成立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磷化工品的生产和出口,凭借自己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的优势和现代的管理理念,南磷集团在国际国内的磷化工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磷集团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磷化工生产体系,年生产能力达到105000吨黄磷、2000吨赤磷、75000吨磷酸和10000吨磷铁(黄磷生产的副产品),以自有的发电厂保证产品生产的稳定和可靠。

从1997年一直终保持黄磷和赤磷出口中国第一的地位,并从2004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二大磷酸出口商。

目前集团拥有下属全资子公司及中外合资企业8家,其中,在南磷集团寻甸磷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寻甸磷电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规划和建设中。

寻甸磷电公司拥有丰富的磷矿和褐煤资源,配套建设了自有的火力发电厂,原料和能源供应稳定可靠。

随着南磷集团的不断发展,公司开始进入一个全新而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在寻甸磷电公司投资建设了年产130000吨聚氯乙稀(PVC)、100000吨烧碱和60000吨三聚磷酸钠(STPP)的技改项目(简称:

氯碱一期工程)。

南磷集团通过进入氯碱行业,结合自己完善的磷化工生产体系,拥有了磷下游产品生产所必须的基本原料,为磷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合作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寻甸磷电公司技改的氯碱一期工程项目每年排放约40万吨(干基)电石渣,其主要成分是Ca(OH)2,因其含有微量的炭和硫、磷等杂质而呈灰白色,有微臭味;其颗粒较细,具有很强的保水性,渣液PH值一般都在12以上,综合治理困难,易造成环境污染。

以前PVC生产企业产生的电石渣都采起选择场地堆放或填埋的处理方式,由于电石渣碱性较强,颗粒较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如作废料堆弃处理,不仅资源浪费,而且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治理环境需耗费大量的宝贵的资金。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电石渣,使之变废为宝,造福于社会和企业,已成为影响集团公司今后发展的关键的问题。

同时,磷化工生产每年还将产生约40万吨的磷渣的排放量,以及电厂每年10万吨的粉煤灰排放,每年合计产生和排出工业废渣约86万吨,如何变废为宝,造富于社会,是摆在企业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如对电石渣采取就地堆放或填埋的方式,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将产生二次污染。

多年来,从国内外的实践情况看,利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是电石渣综合利用中用量最大、处理最为彻底、生产技术最为成熟的方法,不但可望彻底解决电石渣的出路问题,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以上资源条件,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寻甸磷电公司为配套解决氯碱一期技改的环保建设问题,拟建设2000t/d综合利用电石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用电石渣代替石灰石原料生产水泥,并以此带动其它工业废渣的有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造福企业和社会。

项目以电石渣为主要原料,将废物(包括电石渣、磷渣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环境保护要求,即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政策,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清洁生产和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一种生态型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存量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南磷集团拟在寻甸磷电公司投资建设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环保工程项目,以处理和有效转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渣,此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也符合行业的产业政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客观的综合效益和环境改善效益。

根据南磷集团的原燃料条件和废渣处理量,拟建的2000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基建总投资约2.3亿元(不含窑炉余热发电的3000万元)。

该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电石渣约69.1万吨(干基),处理磷渣3.1万吨(干基),处理粉煤灰4.93万吨(干基),处理寻甸磷电公司化工煤矿剥离废弃粘土19.4万吨(干基),处理化工厂排出硫酸渣0.9万吨(干基)。

拟建设的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是以综合利用电石渣资源,为氯碱一期技改建设的环保工程,以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达到环保治理过程中的最高境界:

循环经济。

以电石渣代替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水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PVC生产排放电石渣的环保问题。

同时,电石渣取代替石灰石原料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带动了其它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

该拟建技改项目是一环保配套工程,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是以保护环境为立项宗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范畴,可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在生产方式、技术装备和工艺布局的设计选型方案与建设中整条生产线充分体现出思维的前瞻行和技术的起点高,以及装备国产化率高的特点,节约投资,达到当今国内先进水平。

可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使水泥产品以低成本、高质量,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1.4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4.1项目背景

近几年,由于石油法生产PVC的成本高,电石法生产PVC成本低,国内采用电石法生产PVC的厂家大量涌现。

采用电石法生产PVC会产生大量的电石废渣,它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属Ⅱ类工业固体废物,强碱性。

电石废渣若直接排到环境中,溶解于水的一部分全部电离,对土地的污染相当严重,同时还含有微量硫化物、磷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危害很大。

从2000年开始,国内电石法PVC厂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石渣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处理电石渣已成为各PVC生产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电石渣数量大,运输成本较高,PVC生产厂家产生的电石渣大部分采用就地堆放或填埋的方式。

这些废弃电石渣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合理利用电石废渣不但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实现变废为宝;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解决污染问题。

为了合理利用电石渣资源、保护环境,目前电石渣开始用在建筑、化工、冶金、农业等行业。

但由于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在很多行业都不能充分的运用电石渣的价值。

近年,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起步和发展,运用电石渣生产水泥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是电石渣资源化最成熟、最经济的方法,既可节约水泥生产所用的天然石灰石资源,降低水泥成本,又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废物堆存造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磷渣(主要成份是CaO2、SiO2、P2O5),当P2O5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对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固-液”相反应温度1450℃,能降低约150~200℃;能降低“固-液”相反应时的液相粘度;有利于水泥熟料矿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起到降低烧成热耗的效果,被称为“矿化剂”。

以生料配比1%计,每年可消耗磷渣3.1万吨(干基,含用作混合材部分)。

粉煤灰可以作为水泥中的混合材使用,以水泥组成的配比10%掺量计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试验结果调整),每年可消耗粉煤灰4.93万吨。

抛弃粘土是寻甸磷电公司化工煤矿露天开采褐煤时,剥离抛弃的粘土质原料。

其(主要成份是SiO2,含量≥60%),以生料配比21.5%计,每年可消耗抛弃粘土19.4万吨(干基)。

本项目是综合利用电石渣和其他的粉煤灰、硫酸渣、磷矿渣等工业废渣,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建设一条2000t/d熟料电石渣生产水泥生产线。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解决南磷集团排放的电石废渣、磷废渣、粉煤灰的环保问题,解决集团发展的后顾之忧,节省处理废渣的巨额费用,变废为宝,实现企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南磷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的2000t/d综合利用电石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纳入《云南省水泥工业“十一五”发展结构调整专项规划》(云经重工[2006]298号),符合国家、行业、省、市的发展规划要求。

所采用的新型干法窑外预分解水泥熟料生产工艺技术,是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的环保、节能、可循环型的先进技术,属于国家鼓励发展之列。

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2.1防止环境污染的需要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想很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又靠我们人类来维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对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注意在工业生产中预防环境污染。

早在198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决定》,于2003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清洁生产法》,要求工业生产中污染物必须是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南磷集团新上的PVC项目每年排放约36万吨(干基)电石渣,同时集团磷化工排放的废渣(磷矿渣)每年有40万吨,电厂粉煤灰每年有10万吨。

云南南磷集团(电石渣综合利用)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成,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渣,使之变废为宝,造福于社会和企业。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1.4.2.2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使资源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中国国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不走过量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老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高消耗项目,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工艺,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

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矿山回采率,保护优势资源。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好二次资源。

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本项目(电石渣综合利用)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渣作为水泥中引入CaO的原料,大大的节约了石灰石矿产资源。

积极利用电石渣、粉煤灰、磷渣等工业废渣,提高资源总体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性发展道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处理废弃物。

大力推进生产节能降耗,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水泥高效能分解窑和预热器、窑尾气余热低温发电技术、大型高效粉磨系统,低热值燃料和可燃废弃物利用等节能降耗技术。

1.4.2.3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一种生态型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在《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中,均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要求。

2004年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为各地依法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把生产中产生的废渣用于生产水泥,既可利用工业可燃废弃物制备成混合燃料,又可利用工业废渣制备生料及水泥成品。

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在废弃物治理中具有的独特优越性,具体表现为:

①水泥旋窑煅烧系统内的高温气体湍流强烈,有利于“气—固”两相的混合、传热、传质、分解、化合、扩散;

②水泥旋窑煅烧的碱性物质可以和废料中的酸性物质合成为稳定的盐类,利于其废气的净化(脱酸)处理,可以与水泥工艺过程一并进行;

③水泥旋窑煅烧可将废料中的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固定在熟料中,避免再次扩散之害;

④水泥旋窑煅烧的熟料没有残渣(灰)弃留,煅烧彻底干净。

⑤采用废料作为二次原燃料后,丝毫不影响所生产出的水泥和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环境功效。

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属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项目。

1.4.2.4引领行业合理利用废渣、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云南省各PVC厂产生的电石渣都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很多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染环境,占有了大量土地资源、,电石渣的价值也不能充分的发挥,部分厂家也采用电石渣来生产水泥,但规模小、处理的量不大。

本项目为云南首家(电石渣综合利用)规模达2000t/d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平均年处理电石渣69.1万吨、磷渣3.1万吨、粉煤灰4.9万吨,对行业的发展、废渣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4.2.5预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效果评价

本项目是为聚氯乙烯(PVC)而配套的环保工程,是以水泥生产来处理消耗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为原则,以综合利用电石渣为主,带动利用磷渣、硫酸渣、粉煤灰、抛弃粘土等工业废渣来生产水泥,可以进行资源有效转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整个水泥生产过程工艺技术及装备过程中都紧紧围绕着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进行。

以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按生料配比的45%~60%的替代量计算,今后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替代量将逐步增加。

以上几项合计每年可以消耗工业废渣69.1万吨。

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实施有效的资源转换,符合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本工程选择以电石渣部分代替石灰石原料,带动利用本地煤矿开采的剥离粘土和化工厂排出的硫酸渣,以及磷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组织生产水泥产品。

从拟建项目设计所确定的物料平衡中可知,在生产实现达标达产后,能产生以下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1)以生料配比计,电石渣代替58.5%石灰石原料使用,每年可消耗聚氯乙烯(PVC)生产所排出的电石渣量69.1万吨(干基)。

同时,也就能减少使用自然资源石灰石70.98万吨。

(2)以生料配比计,粘土原料的量以21.5%配入使用,每年可消耗煤矿开采的剥离抛弃的粘土19.4万吨(干基);

(3)以生料配比计,磷渣配料的量为以1%配入使用每年可消耗黄磷生产排出的电炉水淬磷渣3.1万吨(干基,含用作混合材部分);

(4)以生料配比计,铁质校正原料硫酸渣以1%的量配入使用,每年可消耗寻甸塘子化工厂生产排出的硫酸渣0.9万吨(干基);

(5)粉煤灰可作为混合材使用,按水泥组成配比10%的量使用,每年可消耗热力发电厂燃煤发电所排出的粉煤灰4.9万吨(干基);

(6)生产设备循环冷却水量6073.4m3/d,选用一墙之隔热发电厂排放的‘汽轮机的冷却水’,它在输送过程温度已降至环境温度,该水为处理过的‘软质水’,减少了企业的用水和水质处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各种资源综合利用,可以达到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贯彻落实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和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研成果,将放错位置的工业废渣,进行有效利用和转化。

1.4.2.6综述

在海拔高程2030M,大气压力81.42KPa的环境条件下。

拟建替代石灰石原料生产水泥项目,以生料配比45%的量掺入使用,每年组织生产水泥熟料62.0万吨,能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有:

每年可转化消耗电石渣36.37万吨,可减少使用自然资源石灰石原料44.13万吨,可减少石灰石原料分解排放CO2温室气体25.26万吨;每年可减少使用标煤0.754万吨,折算成选用的烟煤可减少使用0.99万吨(烟煤的热值22668kJ/kg,本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达到了环保治理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循环经济的境界,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石渣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电石渣取代石灰石不仅节约了石灰石资源,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渣、保护环境为立项宗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建成后的回转窑水泥生产线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属国家鼓励的产业政策,可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其主要原材料为P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生产的水泥成本低、质量好,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达到当今国内先进水平,整条生产线充分体现出技术起点高、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装备国产化率高的特点,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1.5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南磷集团委托我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南磷集团及当地政府提供的其他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3)、南磷集团与我院签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合同。

(4)、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1.6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内容

综合分析拟建项目的具体条件,对从原燃料进厂到水泥包装出厂(含辅助设施)的工艺、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电气自动化、给排水等内容及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技术方案进行统一规划,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和评述,并根椐所制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1.7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可行性研究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和业主意见本着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出适宜的建设方案。

2.提出的方案要求工艺先进、生产可靠、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效、节能、提高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美化厂容厂貌的目的。

3.工艺设备的选型适当,布置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条件良好。

4.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新技术、新装备,继续为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5.充分考虑节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6.坚持“三同时”原则,注重清洁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选用成熟、可靠、高效的环保设备,使生产线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7.新建建筑物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满足工艺要求和现场的环境及地质要求。

8.电气自动化水平要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1.8降低建设投资的主要技术措施

1.对全厂进行综合平衡,确保生产线匹配合理,生产稳定;

2.工艺设计在保证生产工艺线完整、可靠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各环节工艺流程力求简化;

3.在工艺合理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设备维护维修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布置紧凑;

4.设备选型力求成熟、可靠、投资低,并适当提高设备运转率;

5.合理减少各种物料的库内储存期,以减少储库投资;

6.合理采用露天化方案、简化厂房结构,减少车间建筑面积;

7.结构设计合理选取柱网布置和结构型式,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筑物自重,输送廊和提升机楼做成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合理选择建筑物楼板活荷载和设备动荷载系数;

8.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力求实用、先进,在满足生产过程检测、控制集中的前提下,选择专业性强而又投资低的技术方案。

1.9项目实施条件

1.9.1原料与燃料

云南南磷集团拟建一条2000t/d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生产线,年产水泥熟料60.0万吨。

生产采用电石渣、粘土、石灰石、硫酸渣和磷渣五组份配料。

1.原料

1)石灰质原料

石灰质原料大部分采用南磷集团化工厂产生的电石渣、磷渣,电石渣年用量69.1万吨(干基),磷渣年用量3.1万吨。

电石渣通过压滤和烘干后作为石灰质原料,根据其他生产厂家的经验,电石渣碱含量低,质量稳定。

磷渣由化工厂运至厂内堆放入库。

配料不足部分选用少量石灰石,石灰石距厂区约2km,由公司统一管理和供货,满足生产要求。

2)硅质原料

硅质原料为粘土,距厂区约2km,供应量满足生产需求。

3)铁质原料

工程所需铁质原料采用化工厂产生的硫酸渣,距厂区约25km,供应量满足生产需求。

4)混合材

混合材拟采用集团电厂的粉煤灰和化工厂的磷渣,年用量分别为4.9万吨和3.1万吨。

供应满足生产要求。

5)石膏

水泥生产用石膏矿距厂区约320km,供量满足生产需求。

2.燃料煤

本工程烧成系统拟用曲靖和富源烟煤,成分稳定,挥发份约16.53%,供应满足需求。

1.9.2供电电源

建议从南磷集团电厂架空进线一路35kV电源,厂区内设260kWEPS应急电源作为保安电源。

生产线总装机容量约:

20000kW。

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生产线进行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和电机顺序联锁启停控制。

中央控制室设DCS操作站。

1.10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主要设计指标

云南南磷集团新征土地362.9亩,其中222.9亩用于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考虑该公司的场地条件、管理水平、合理用电以及厂方的要求,本着合理选用新技术的前提,确定本条水泥生产线采用2000t/d新型干法预分解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