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61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docx

三年级数学下五单元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28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P58、59

学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复习和整理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估算

笔算(进位、不进位)

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

复习口算乘法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

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合作探究:

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成果展示:

第四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五、能力提升:

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2

4×13  33×11  65×28  52×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算式成立。

3×□=1□     6×□=3□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29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师:

(出示多媒体:

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

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

为什么?

 

师:

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

是指面积。

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二、自主学习: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

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合作探究: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

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

(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 

师:

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

你能指一指吗?

(电脑演示) 

师:

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四、成果展示:

(1)说说谁的面积大。

(出示多媒体) 

(2)猜猜看。

师:

你认为谁的面积大?

(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

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

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

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

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

五、能力提升:

(1)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

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

(2)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师:

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

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

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大小)

师:

(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1)说说谁的面积大。

师:

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观察法) 

师:

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

(重叠法) 

师:

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

(方格法:

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30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教材第63页例3及“做一做”,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8题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3、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

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1、知识回顾。

 

什么叫面积?

什么叫面积单位?

表示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顾、交流。

 

2、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自主学习:

教学教材第63页例3:

面积单位的探究认识。

 

(1)1平方厘米。

 

① 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板书:

1平方厘米) 

② 用手比画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

 

③ 说一说1平方厘米的大小。

 

④ 举例。

 

⑤ 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

 

说一说:

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单位?

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

三、合作探究:

(2)1平方分米。

 

①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分米) 

② 大家猜一猜它的边长。

 

③ 动手量一量,验证。

 

④ 说一说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 举例。

 

⑥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分米去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

 

(3)1平方米。

 

① 你们还能想到什么面积单位?

 

② 同桌讨论1平方米的大小。

(板书:

1平方米) 

③ 黑板上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米,请四人围一围。

 

④ 说一说1平方米的大小。

 

⑤ 举例。

 

⑥估计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学生?

(多媒体影像展示) 

(4)巩固。

 

判断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

(5)表示物体的面积用什么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成果展示: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

 学生相互讨论后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五、能力提升: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8题。

 

1、知识回顾。

(表示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厘米、分米、米、千米) 

2、板书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31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

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

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做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下图,并提问:

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

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

 

(生:

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教师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积极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的做法。

 

(1)提问:

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

(生:

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 

(2)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自主学习:

1.猜想:

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

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录。

 

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

④思考讨论:

 

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          )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

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

 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

四、成果展示:

3.验证与拓展。

 

(1)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

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能力提升:

1.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面积是(  )A.32平方分米    B.32分米     C.24平方分米 

(2)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10厘米,面积是(      ) 

A.100厘米   B.40平方分米    C.100平方厘米 

(3)长方形长1米,宽3分米,面积是(     )

A.30平方分米     B.3平方米     C.3平方分米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1)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

 使学生感到:

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2)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

这是什么图形?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解答。

思考:

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

对呀!

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

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32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教材第67页例5,第68页练习十五第1~5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 正方形面积=      。

 

2.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

二、自主学习: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

 

让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了什么条件,求什么?

(给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1)学生尝试完成。

 

三、合作探究: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求这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3)教师板书: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26×18=468(平方厘米)

答:

这本数学书封面面积应该是468平方厘米。

 

老师提示学生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2.练习。

 

(1)摸摸课桌面的表面,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四、成果展示:

1.完成第67页“做一做”,估计教室的面积。

 

2.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小组议一议:

要求面积先做什么?

怎样求面积?

 

(2)学生先测量,再计算交流。

 

(3)说一说:

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利用公式长×宽求解。

五、能力提升:

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3、5题。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33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

第70~71页例6、例7、“做一做”及第73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

学习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2.猜一猜: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自主学习:

教学教材第70页例6。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投影出示:

 

 

三、合作探究: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②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师:

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知识迁移。

 

(1)启发:

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

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

 

①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你们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③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

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四、成果展示:

3、教学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情景图。

 

(1)下图是一块正方形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含多少平方分米?

 

(2)思考:

这个面积是多少呢?

 

(3)学生讨论、交流。

 

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可知,这个标志牌的面积是:

80×80=64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那么64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是多少?

 学生交流。

 

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五、能力提升:

完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3题。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②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方法

(一):

用摆的方法。

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

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时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

还有别的想法吗?

 

方法

(二):

用直尺量后再求。

我们用直尺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

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方法(三):

推导法。

 

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

这种方法真妙!

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

同学们真聪明。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34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教材第72页例8、“做一做”及第73~75页练习十六第4~11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习流程

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

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平方米=(       )平方分米 

1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自主学习:

小明家装修,要贴地面砖,你会根据这个情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三、合作探究:

教学教材第72页例8。

 

1、出示例8情景图。

 

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思考: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客厅是一个长方形及长6米和宽3米,而地砖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

要求用多少块地砖?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先求出客厅的面积,列式为:

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再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列式为:

3×3=9(平方分米); 最后求出要用地砖的块数:

1800÷9=200(块)。

 

答:

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

 

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地砖:

 长6米=60分米,铺地砖块数:

60÷3=20(块)宽3米=30分米,

铺地砖块数:

30÷3=10(块) 

再求一共铺的地砖数:

20×10=200(块) 

答:

要用200块地砖。

 

4、回顾与反思。

 

四、成果展示: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73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五、能力提升:

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六”第5~11题。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

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

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结果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小结:

要求数量,可以用总面积除以每一块的面积。

在计算时,注意要将单位统一。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