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76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瀑布教案通用3篇.docx

瀑布教案通用3篇

瀑布教案(通用3篇)

瀑布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

如:

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

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旅游吗?

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

  [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__的作者是叶圣陶。

]

  二、指导书写:

  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

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

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

  

(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

  

(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

  (3)一次性写好。

你有信心写好吗?

  4.学生写字。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

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

  三、随文识字

  1.过渡:

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

轻轻把书合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看一看。

放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

流畅美妙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到了文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

  2.喜欢这首小诗吗?

快打开书自己读读。

  出示学习小建议: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学习,同学互相帮助,学会生字。

  3.对生字的学习进行反馈。

  

(1)老师用字卡反馈:

认识就大声读,不认识举手。

  

(2)组词带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生字。

并在小组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四、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生字词学会了,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夸一夸他。

  2.同学们真会学习。

听,小丁丁说话呢,他让你们认真听。

(板书:

听)老师以丁丁的口吻读第一小节,读后问: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指名发言)能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也能听到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瀑布的声音这么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

(取下丁丁的图,叮嘱学生:

跟紧了,别掉队。

)拿着丁丁的图在黑板上绕着山路转过来,把丁丁贴好,然后贴瀑布图,边贴边问:

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2)读读第二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吗?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4)师生配合读。

  过渡:

远看瀑布是如此的壮观,让我们加快步伐,来到瀑布脚下。

(把丁丁贴的离瀑布更近)

  4.边贴边和同学配合读:

师: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生:

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

  师:

时时吹来一阵风

  生: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谁愿意读一读这小节?

学生读后问:

你为什么这么读?

  

(2)谁还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3)齐读这一小节。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首小诗,怎么理解怎么读。

  6.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

  7.配乐朗诵:

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

在这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伟大与壮观。

当学生渴望交流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

  8.你们能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写瀑布的古诗吗?

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注意了课外的延伸,体现了语文的特点。

]

  五、作业: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介绍:

世界三大瀑布是:

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

安赫尔瀑布。

有关瀑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查资料。

瀑布教案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

全诗构成如下的思路:

  (观察层次)

  (写作思路)

  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

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

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

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

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

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

其间,作者用了确切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给人的感受,因此,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是文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

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手法。

大多数学生对瀑布是陌生的,对比喻句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讲清诗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句来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是——有写景抒情诗歌的特点,教程设想如下:

  音像感知——感情朗读——理解内容——掌握方法——体会感情——熟读成诵。

  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理清作者思路。

本课对瀑布的描写,是让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追踪作者足迹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思考:

  ①诗的第一节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诗的第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③诗的第一节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写瀑布?

  从第一节的学习中,推测作者观察瀑布的过程。

理清思路,了解诗的文路。

  二、欣赏比喻句。

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瀑布的形象。

教学第一节,设计填空题: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

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

  教学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

说明瀑布(色彩鲜明)。

教学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

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

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这首诗特点,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教学时除教师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外,教《瀑布》我还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前让学生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里可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声音。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放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如烟,如雾,如尘”,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

  

(1)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叶老先生指出: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

  __可从课题入手,提挈__中心“奇”,展示全文脉络。

设问“瀑布”的“奇”表现在哪里?

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现在:

声势磅礴、色彩明丽、形状奇特。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出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作者在生动准确的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文中几处比喻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

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咬”住这几个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__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比喻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

  (3)表情朗读,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这必须要善于朗读,由“细读”到“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章节,读出神韵。

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

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

  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复朗读,自学质疑。

  这首诗生字不多,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根据朗读的要求进行吟诵,并教给朗读方法:

__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如:

  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

  

(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

(朗读)分词——解句——描述——欣赏——背诵

  1.分词。

分词就是把一句句诗分解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意群。

学生得心应手地解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揣度上下诗句,学生对诗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进行准确划分。

  2.解句。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设问:

  

(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

(瀑布的全景)

  

(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

(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

  (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

(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3.描述。

描述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我们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诗的意思”的提法。

  4.欣赏。

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

  5.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学习积累。

  课堂训练和作业布置

  作业练习的设计采取“易——难——较易——难”。

  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

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

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

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1)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诵课文。

  上面设计的作业,第一题是在通过课堂的指导,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技能训练,是“易”,通过了第一题的检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2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

这时,学生已得到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第三题填空题,仅是课文现成的词句填空。

它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两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胜利在望,学生会有信心向难题冲刺,整个作业设计,主要想引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把老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12.瀑布

  山路上

  听

  瀑布的声音

  浪涌,风吹

  远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伟大,壮观

  如烟,如雾,如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抓住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瀑布教案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教学设想:

通过听声音、猜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头脑中对瀑布的声音形成一定感知,为学习诗歌作铺垫。

  2、对,这就是瀑布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瀑布脚下去看看,感受瀑布的魅力。

  二、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指导用“瀑布的声音像。

”说话。

  (设计分析:

通过听觉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3、指导朗读感悟瀑布的声音美。

  (设计分析:

瀑布的声音用直观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领悟,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并加上教师在评价中的朗读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既学会了朗读,又能感受到瀑布声音的震撼。

  4、听到这么美的声音,你想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瀑布影片。

  (教学分析:

通过直观形象的影片,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捕捉学生赞叹的神情进行引导。

  2、刚才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惊喜,你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么样?

  3、指导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感悟瀑布的形态美。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相机指导理解“一道白银”的意思。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图文结合,直观理解。

  过渡:

看到这么美的瀑布,现在你最想做什么?

(生畅所欲言)老师也迫不及待想到瀑布脚下看看,走,一起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范读: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2、理解“珍珠的屏”指的意思。

  (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直观理解,突破难点。

  3、指导用“好像一座珍珠的屏。

”说话。

  4、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瀑布的近旁,一阵风吹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感觉?

  5、指导朗读诗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诗歌。

  2、欣赏瀑布图片,你想对瀑布说什么?

  (设计分析:

通过这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诗文,积累你最喜欢的优美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