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8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利用世行贷款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世行贷款四川小城镇发展项目

南充市XX区XX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

 

项目建议书

 

XX投资咨询中心

二OO九年四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世行贷款四川小城镇发展项目南充市XX区XX镇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

项目性质:

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地点:

南充市XX区XX镇

项目承担单位:

南充市XX城乡建设及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

1、XX河整治。

2、截污干管建设。

3、XX河左岸滨河道路建设。

建设总投资:

10247万元。

其中:

世行贷款6500万元,占63.43%;主要用于工程建设本身,地方配套3747万元,占36.57%,主要用于征地、附属设施、设计、地勘、等其它费用。

1.2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相关规划及规范

1、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及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方案(2002年);

2、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南充市XX区XX镇规划图;

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

6、《防洪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201-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6、《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90);

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014-97);

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05);

20、《公路照明技术条件》(JT/T367-1997);

21、国家颁布的相关市政公用景观规划条例。

1.2.2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在调研的基础上,论证XX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对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及建设投资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案和组织措施,并就此进行效益分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项目区基本情况

1.南充市基本情况

南充市是一九九三年七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南充地区部分县(市)组成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XX、南屏重庆、西去成都、北出剑门,是川北交通、通讯枢纽,是四川省川东北中心城市,建国初期曾是川北行署所在地。

海拔高度在256-889m,地貌包括35.11%的低小窄谷,21.99%的高丘中谷,39.64%的中丘中谷和3.26%的沿江平坝。

全市下辖三区五县一市,共400个乡、镇,人口密度567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0.18公顷,人均耕地0.07公顷。

地下资源有盐卤、石油、天然气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7千瓦,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南充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丝绸、医药、服装、机械为支柱,工商运建服务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南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胜景众多,文化璀璨;气候温和,物华天宝;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南充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四川省内陆地区交通、通讯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和盛产柑橘的“果城”。

由于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与成都、重庆形成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南充成为四川东北部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该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长江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XX区概况

XX区为南充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辖8个街道办事处、20个乡镇;全区总面积555平方公里,总人口62.89万人。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93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人达到21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5元,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市第一。

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131”规划和“512”工程,机械汽配、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建筑建材四大板块工业和轻纺、小商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入库税金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46.8%、49.2%。

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4.22万吨、油料1.23万吨、水产7100吨、水果3.46万吨、生产蚕茧55万公斤,出栏肉猪30万头,肉牛、肉羊、小家禽、奶牛饲养和出栏量大幅增长,创畜牧业产值6.5亿元;专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生产商品蔬菜15万吨,食用菌1万吨。

商贸服务业: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62亿元,三产入库税金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53.3%。

3.XX镇概况

XX镇紧邻南充市中心城区,是南充市的北大门。

东依荆溪镇,南邻XX区华风镇和新复乡,西接XX区共兴镇,北连XX区金台镇。

全镇幅员面积约36平方公里,属浅丘宽谷带坝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壤主要为棕紫泥和第四系冲击黄泥土。

城镇距南充市政府新区仅4公里,距南充火车客站8.5公里、距南充长途汽车站、成南高速公路、南充机场约15公里。

212国道及省道潆新公路于镇区交汇。

200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

2.1.2XX镇小城镇建设规划情况

根据2005年XX镇建设规划以XX镇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及行区划为定界依据,规划控制范围为36KM2。

为了保证城镇外围生态环境和景观要求,考虑城镇远景发展用地需求,确定规划控制范围10KM2。

其中:

远期城镇建设用地为624.98公顷。

远景城镇建设用地为832公顷。

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实施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理配置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资源;面向城市,服务城市,依托城市,与城市产业互动,加强区域合作,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经营模式,提高民营经济成分,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产业整体推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①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镇实现平均增长率13%,全镇GDP达到11亿元,2011—2020年全镇实现平均增长率13%,全镇GDP达到20亿元。

②产业结构:

2010年XX镇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形式,2020年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形式。

③镇域总人口:

2010年预测镇域总人口将达到4万人;2020年预测镇域总人口将达到10万人。

④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交通规划:

XX镇公路交通发达,规划近期加快村道的路面改造,提高等级,全部达到平均四级及以上标准。

加强镇域各村的横向社会经济联系,从而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结构。

(2).供水规划:

城镇现状供水为水厂集中统一供水。

水源为XX河地面水。

规划镇区纳入城市主城区统一供水管网。

镇域各村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人力或小型自来水泵提水供给。

规划期内各中心村生活实现集中供水,有条件的基层村生活用水采用集中供水。

(3).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镇区铺设污水管线,生产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进行常规二级处理达标排放;中心村以上要有完善的雨水污水排出系统,污水经处理后可以用于农灌。

(4).供电规划:

XX镇电源由位于XX镇XX村的35kv变电站供给,电源进线由荆溪110KV变电站引入3回线路。

南充至西充的35KV输电线路也经过本镇域。

电源完全满足全镇的用电需求。

(5).供气规划:

规划期内,镇区纳入城市燃气供应系统,铺设集中供气管道,对全镇区统一供气,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6).通讯:

现状XX镇已村村通电话,已装机2000余门。

规划提高固定电话普及率2020年达到30%,扩大镇区电话交换机容量3万门。

⑤环境保护规划:

(1)工业企业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

各企业不得擅自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周边农田及沟渠内。

污水不能由污水厂统一处理的企业要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规划要求镇域内沟渠水质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2)有粉尘和空气污染的企业必须安置防烟除尘装置,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

(3)城镇垃圾统一送至嘉陵区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⑥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XX镇域内XX河防洪按20年一遇设防,其余河道维护疏浚,防止内涝。

(2)消防规划:

设标准型普通消防站,设火警专线。

中心村备高压水带水枪、手提水泵,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镇区设义务消防队,基层村配备灭火器,改造更新不良建筑,消除火灾隐患。

建筑设计必须合乎国家相应防火规范及标准。

城镇建设要求按标准设置消防通道,尽端式道路设回车场。

(3)防震规划:

以预防为主,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重力加速度相应值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本项目建设的土地征用、道路、河道整治工程,是南充市规划实施重要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其重要性在于治理XX河污染,改善XX镇生态环境,防洪排涝。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XX镇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建设南充,促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需要。

随着南充老城区开发已具规模,其吸纳人口和产业聚集的潜力已不能满足南充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XX区建区十六年来,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后将成为南充城市发展的主扩展空间之一。

由于南充城市结构是组团集合型城市,因此开发XX区XX镇片区基础建设,必须解决与其它各片区组团之间的交通通道,以及解决XX镇片区作为南充市城市北大门,承担疏通国道212线过境车辆的作用。

同时,XX河的防洪问题也是影响整个XX镇城镇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项目建设的土地征用、道路桥梁、防洪堤工程等,是关系整个南充城市建设发展与安全,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项目。

2.2.2是完善城镇防洪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需要。

从防洪治涝来说,XX区XX镇则基本未设防,洪水对该区域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XX区XX镇位于嘉陵江支流、北XX河与南XX河之间的一块菱形地带上,东南、西南地势较低,区域内人口稠密,单位众多,且为南充市区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为此,按照南充市防洪规划,结合城镇建设规划,XX镇防洪堤需及时建设。

通过本次项目,可使XX镇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2.3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立外向型经济格局的需要。

通过实施本项目,促进位于南充市XX区北面入口的XX镇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南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的重要窗口,可进一步改善提升南充投融资环境形象,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及先进的技术、管理进入南充,为南充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促进整个南充外向型经济格局的确立,推动南充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现状评价

3.1建设条件

3.1.1原材料

1.工程材料

该项目所需工程材料主要是河沙、卵石、料石及水泥钢材。

河沙、卵石由XX沙石场就地供应;水泥由溪口、渠县等地水泥厂供应,钢村由重钢、达钢供应,工程物资有可靠保证。

2.供电、供水条件

南充电网通过二回220kV、一回110kV线路与重庆电网相连,是四川电网的一个重要部分,南充电业局现有110kV主变容量27万kVA。

南充市城区附近有220kV一座,河东、西山、龙门、玉屏公园四座110kV变电站。

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及日常用电有可靠保障。

XX镇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达1万吨/日,完全能满足项目工程施工用水和今后的日常用水。

3.1.2流域概况

XX河为嘉陵江XX区段右岸的一级支流,在XX镇来龙桥以上有二源:

一源名北XX河(主流),自北向南流经XX镇,另一源名南XX河,自东北向进入XX镇,在来龙桥处由东南方向与北XX河汇合。

XX河主流流经共兴镇、XX镇,经荆溪镇汇入嘉陵江,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460km2。

XX河流域属中浅丘地形,两岸多梯田,耕地成片,农业发达。

流域内人口稠密,房屋等人工建筑较多,流域植被近年来有较大改善。

设计流域内无大型水利设施,没有对本工程水文特性造成影响的工程。

本工程位于XX河末段,工程区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水流较平缓。

3.1.3气象

设计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影响,冬季受西北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加上盆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本地区四季分明,且秋暖,春旱,夏长,霜雪少。

一年中春夏多旱,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多绵雨,冬无严寒雨量少,多阴天,日照少,无霜期长。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5~10月份雨多,强度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整治河段位于XX场镇,距南充市政新区仅4千米,根据南充市气象站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40.1℃(1972年8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2.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020.8mm,年最大降水量1529.4mm(1952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088.2mm,多年平均风速1.1m/s,最多风向N,实测最大风速16.0m/s(1976年8月15日),相应风向为NE,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1266.7小时。

3.1.4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条件及地震

南充市属丘陵及低山区,第四世纪以来,由于地壳的间隙性上升,地貌呈现三级阶地。

一级阶地:

高出河床7-17m,阶地完整且较平坦;二级阶地:

高出河床30-45m,阶地面被切割破坏;三级阶地:

高出河床60-70m,阶地平面已遭破坏,地形坡度变化较大。

本项目实施位置位于一、二级阶地上,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沿线地层,地表为耕植土和坡、冲积粘性土,下伏阶地卵石土层;基岩为中侏罗系砂泥岩。

全区地质结构简单,地层构造简单,地层倾角平缓。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小于VI度。

2.地形、地貌

南充市位于四川台向斜川褶皱带的东北,在次级构造单元中主要为川台陷。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状况主要是侏罗系上统的遂宁组。

XX区构造的背斜轴还有侏罗系中统的沙溪庙组地层出露。

其岩层多为紫红色砂、页岩及泥岩夹砂岩,岩层疏松,易于侵蚀。

根据现场调研,规划区范围内,山地(坡度在30%以上)约占20%左右;丘陵缓坡地(坡度为10%-30%)约占35%;较平坦的土地约占45%。

场地内标高一般279m以上。

地貌单元较为简单,分为河流堆积漫滩(I1)、二级阶地(I2)、三级阶地(I3)、高阶地(I4)四种亚区。

3、地层岩性

整治河段呈北~南向延伸,河道弯曲。

根据工区内的地貌形态和水流条件,河段以冲刷为主,水流缓时(局部)表现为堆积。

区内属构造剥蚀丘陵区。

其地形多呈丘间指状,相对高差45~80m。

自然坡度角一般25º~55º之间。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以岩石风化为主,基岩风化主要受地形、岩性、构造控制,强风化带厚度一般2.5~3.0m。

弱风化带厚一般7~10.0m。

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J2sn)、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层(al+plQ4)、人工堆积层(mlQ4)。

4、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与上层滞水。

(1)、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XX河Ⅰ级阶地后缘一带的冲、洪积层中,因势而异,沿岸一带稳定水位为0.5~2.60米,相应的高程为275.68~280.82米,层中富水性较差,水量欠丰沛;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河水及侧向地下水的补给,向XX河排泄。

其中补给、排泄受河水位变化的影响,在枯水期间河水位低,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在洪水期间,河水位抬高,地下水位低,河水补给地下水。

(2)、上层滞水:

主要分布于杂填土层中,分布不稳定,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城市排污管道中的污水、大气降水的补给。

根据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该工区地下水属重碳酸钙型低矿化度淡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5、不良地质现象

规划区域内未发现较大规模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局部地段存在表层软土及基岩斜坡风化散裂剥落现象。

3.1.5设计洪水

XX镇城区基本座落在弯曲的北XX河、南XX河和XX河三条河流两岸的台地上,高程一般在284.1~289.3m之间。

由于地势平坦,位置较低,加之原有的河道防洪排涝标准不能满足要求,且部分河道的管理范围不是非常明确,多年来未曾进行清淤。

目前河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积严重,阻塞河床,致使现有河床断面萎缩,影响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的发挥。

每逢汛期,遇有大暴雨,洪水排泄不畅,洪水难以及时排除,城区经常遭受洪水威胁。

XX河属季节性山溪河流,雨季随着暴雨的发生而爆发山洪,给城区带来威胁。

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故设计洪水只有采取暴雨洪水途径推求。

根据流域上游的西充站年最大24h暴雨参数及南充站年最大24h暴雨参数可以看出,桓子河流域内24h暴雨参数梯度较小,参考《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年最大24小时暴雨等值线图,XX河流域被100mm等值线包围其中,内无梯度变化。

采用设计暴雨推求得XX河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4m3/s。

由于流域内无水文资料,上游无已建工程,而临近也找不到可供参考比较的参证站。

为分析证明设计成果合理性,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重新计算设计洪水。

推求得XX河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0m3/s。

从以上可以看出,推理公式法与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选用参数是合理的,XX河整治工程工程设计洪水成果能满足设计要求。

确定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4m3/s。

3.1.6堰的过流

在堤线起点黄石岩桥下游40m和堤线末点欢喜桥上游120m有两处石河堰,石河堰由浆砌条石砌筑而成,成一字形布置。

在河道整治中,石河堰横亘于河道中,成为阻水建筑物,会抬高堰上水位加剧洪水的淹没范围。

堤线起点黄石岩桥下游71m的石河堰距XX镇较远,考虑到目前堰上游的农田还有灌溉和村民取水等要求,同时因堰身高度较低,长度较短,抬高上游水位带来的淹没影响较小,故对本座石河堰采取保留方案,待桥上游河道整治时再重新改造。

堤线末点欢喜桥上游220m石河堰距XX镇较近,因堰身高度较高,长度较长,会较大的抬高上游水位,加剧洪水的危害,会增加建堤的高度,因场镇对面河道左岸农田地面高程较低,不利于左岸拟建开发区的建设和雨水管出口的布置,故对本座石河堰采取撤除方案。

3.2结论与建议

⑴全区地层、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道路建设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⑵可采用可塑、硬塑状态粘性土、密实卵石层、基岩等作为路基天然基础。

⑶项目区内的人工填土(素填土)经压实后可作为路基天然地基土,垃圾土应予清除并填石压实。

⑷在填方过程中膨胀土不得作为填料使用,并应考虑排水设施,以防积水浸泡路基。

⑸对城市废水、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应采取排导措施。

3.3区域现状

3.3.1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XX河蜿蜒曲折,左岸较平、地势较低,加之原有河道防洪标准未达到20年一遇洪水要求,故极易引发河道两岸低洼地带遭受洪灾。

因河中两座石河堰的影响,更加剧了洪水的危害。

此外,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有弃土、垃圾乱倒、乱堆现象,多年未曾进行清淤,目前河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塞严重,致使本已狭窄的河道断面更趋于萎缩,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的发挥,每逢汛期,遇有大雨,洪水难以及时排放。

加之右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如遇干旱,导致河水发臭,水环境极差,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场镇形象。

XX河左岸为未开发的土地,农垦发达,无重要的建筑物;右岸为场镇所在地,农贸市场桥上游150m,下游110m部分楼房修建靠近水边或临水坡地上,房屋采用桩基础,离水面最近处仅为4m,其余河段均无重要的建筑物,沿河两岸均无已建堤防。

3.3.2污水收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XX镇区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部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管渠,大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XX河中。

由于污水量大、河流自净能力差,水质己急剧恶化。

3.3.3河道景观现状分析

镇区内景观破碎,基本无有序组织的景观系统,右岸建筑乱搭建现象严重。

镇郊河段,自然河岸待整治,杂草丛生,沿河交通困难,景观属自然原生态,人工痕迹较少,无明显节点和旅游、休闲设施。

现有建筑造型及色彩单调而无地域特点,缺乏景观建筑的点缀及烘托,缺少集中性人文景观节点。

远郊及近郊土生植物长势较好且有一定规模,城区内河道两岸乔木长势较好但灌木及草本植物杂乱无章,缺乏管理和修整。

3.3.4道路现状分析

XX河右岸为老城区,对外交通的主干道穿镇而过,建筑密集,其中农贸市场段的房屋建筑离河较近。

左岸为拟建开发新区,沿河建筑少,农业较发达,左、右岸间有农贸市场处的公路桥连接。

目前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路网未形成。

主要过境道路穿越城区,干扰影响大。

2、已成道路标准较低。

3、局部道路节点交通组织可以进一部优化。

4、停车场缺乏,交通管理落后。

第四章项目位置及建设内容

4.1项目位置

本项目位置位于南充市XX区XX镇建设规划区域内。

起于XX镇黄石岩桥,止于XX镇欢喜桥。

城镇距南充市政府新区4公里,距南充火车客站8.5公里、距南充长途汽车站、成南高速公路、南充机场约15公里。

212国道及省道潆新公路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捷。

4.2项目建设内容

因本次基础设施建设的三个子项目(将景观建设纳入河道整治建设中)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作业,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难度和工期,将三个建设项目以河道整治为中心,综合考虑。

1、XX河综合整治。

XX河整治起于潆新公路黄石岩桥,止于欢喜桥。

两岸整治总长5.2千米,其中左岸2.52千米,右岸2.68千米。

整治内容包括堤防建设、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景观绿化。

2、截污干管建设。

两岸埋设截污干管总长4.322千米。

左岸截污干管起于潆新公路黄石岩桥,沿河左岸堤顶公路绕行,止于欢喜大桥,线路长2.608千米;右岸截污干管起于XX镇来龙桥,沿河右岸绕行,止于污水处理厂。

线路长1.714千米。

截污干管建设内容包括管道埋设、检查井、倒虹管等。

3、左岸滨河道路建设。

将防洪堤堤顶加宽布置成沿河道路,既可满足防洪通道功能和城镇交通要求,也可满足居民亲水、休憩等需要。

左岸滨河道路长2.616千米,宽24米。

道路建设包括路基及路面、雨污水管、弱电线预埋、路灯、行道树、绿化等。

4.3项目建设目标

以河道整治为中心,结合截污干管和左岸滨河道路建设,提高城镇的设防标准,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破环,满足出行需要,改善城镇的人居环境,改善城镇形象,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工程建设初步方案

5.1河道功能及目标

XX河位于XX镇中心,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该河肩负的河道使命,结合《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及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方案(2002年)》、《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南充市XX区XX镇规划图》,将XX河河道功能定位为以排洪为基础、以生态景观为表现特色的生态景观之河,在满足河流应有的防洪泄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景观、游憩、生态功能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使XX河水景生态走廊更能体现新XX的独特风貌。

结合现状客观条件,力求以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