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19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docx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

第一章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受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新型应用模式不断创新的驱动,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十八大报告指引下,许多城市把信息化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出了新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目标,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69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59.4%。

其中,环渤海地区有14个,占总数的20.3%;长三角地区有19个,占总数的27.5%;珠三角地区有8个,占总数的11.6%。

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图1中国智慧城市分布特征

资料来源:

赛迪世纪智慧城市研究数据库2013,01

2012年处在“十二五”建设规划的战略实施阶段,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一年。

各地根据城市信息化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投资规模达到1377亿元。

同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增幅有所增加,2012年投资增长率为15.2%,比2011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图22010-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

赛迪世纪智慧城市研究数据库2013,01

二、发展特点

1、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建设加速期

2012年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规划期渐入落地实施期。

智慧城市试点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高层开始正式表明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态度,并采取实际措施进行推动。

在2010年国家科技部就认定武汉、深圳作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

2011年7月,工信部批复扬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5月发布《关于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后,于2012年7月又批复常州为第二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通知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开始推动国家级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进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地方层面,智慧城市已从概念设计步入建设推进阶段。

北京市开展“智慧北京”顶层设计,分为政府主导领域顶层设计和市场主导顶层设计,分别从业务框架、资源体系、基础设施和政策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政府主导领域顶层设计的要求,从市场应用、支撑平台、基础设施、政策标准四个方面提出市场主导领域顶层设计要求。

广州市发布《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并开展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

武汉市完成《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建立“113”总体框架。

2、城市间智慧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在全国开始设智慧城市建设的69个城市中,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建设基础不同,智慧城市认知和建设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

赛迪世纪发现,在覆盖程度上,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相关产业基础等因素将中国的城市分成三级,其中一级城市共有3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覆盖率为100%;二级城市一共有31个,其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为23个,智慧城市覆盖率为74.2%。

三级城市一共有67个,其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数量为23个,智慧城市覆盖率为34.3%,可见,智慧城市覆盖率与城市实力成正比关系,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智慧城市覆盖率也随着降低。

赛迪世纪还发现,在建设深度上,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之间也存在着重大差异。

在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都具备一定实力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宁波等,侧重于以典型应用为切入点,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突出城市特色的综合性建设;而以西部部分高速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为代表,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易与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联系在一起,借助城市化改造,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谋取后发优势。

3、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仍处主导地位

按建设主体划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可分为政府推动模式和市场推动模式。

现阶段,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仍然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源投入,包括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均仰赖政府运作,投资模式比较单一;企业往往作为参与者投入建设,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形成建设、运营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也缺乏市场化机制所需要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支撑。

在实际建设中,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思路提供了指导。

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力量,经济实力越好,机制体制越灵活的城市,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越大。

第二章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衡量维度

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各个城市都需要解决农村人口迁移、就业、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等各种问题。

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城市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高要求。

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起点相对较低,在观念、队伍、技术、产业、设备、投资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城市决策者和相关企业运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建设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障碍,提升建设水平。

一、智慧城市建设基本要素

赛迪世纪认为,智慧城市是指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物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作为最终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如智慧城市建设通用框架图所示,作为智慧城市发展基础的智慧环境,和以政府、企业、市民三类主体为核心的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市民,以及体现三者之间(G2B、G2C、B2C)服务关系的智慧服务五个方面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

图3智慧城市建设通用框架

智慧治理由高效精细城市管理、精准高效政务管理两部分构成。

具体要实现城市空间可视化、城市应急联动化、城市形象秩序化,政务在线办理、政务资源共享、政务智能决策等。

智慧经济由智慧产业定位与壮大、产业智慧化发展两部分构成。

具体实现物联网产业强力发展、信息产业高端化、城市战略性产业快速成长,企业两化融合广泛深入、创新应用新技术、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具有竞争力等。

智慧服务由便捷公共服务和智能社会服务两部分构成。

具体实现信息充分公开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及时科学引导企业与公众理性决策、水电气等生活必须资源缴费便利、使用过程智能化管理,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服务便利可获得、交通管理智能有效、交通信息及时准确、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内容具前瞻性等。

智慧市民由智慧家庭和智慧个人两部分构成。

具体实现家庭网络普遍化、家庭设备智能化、家庭生活广泛应用新技术、市民新技术应用意识强、具备常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社会生活环境满意等。

智慧环境由智慧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构成。

具体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完备、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使用绿色可持续、激发社会主体创新潜能等。

二、创新衡量维度

早在一个世纪前,经济学家熊彼得(JosephAloisSchumpeter)就提出了“创新”一词(1912年),他认为“创新”,是将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改变其功能,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利润。

今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概念的涵盖范畴逐渐扩展,始从企业的投入产出,扩展到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用框架,赛迪世纪认为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将应用落地和环境改良作为出发点。

应从创新环境、创新经济、创新服务、幸福市民和创新管理五个维度观察、总结和评判,一个城市在智慧化进程中是否创新、哪里创新,创新带来的效益体现在何处。

图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衡量维度

资料来源:

赛迪世纪201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