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3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x

1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25个)

1、无限法偿:

指法律规定的本位币所具有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2、信用:

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对价值的借贷行为,体现为经济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3、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

5、实际利率:

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是根据已知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算知的结果,反映实际获利的水平)

6、固定汇率制度:

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7、浮动汇率制度:

是指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

8、汇率:

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9、商业票据:

指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

商业票据主要指汇票与本票两种。

10、金融衍生工具:

指在原生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工具,其价值取决于原生金融工具预期价格的变化。

原生金融工具一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

衍生工具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一种合约,在合约上载明交易双方约定的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内容。

11、互换合约:

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合约。

12、信托投资公司:

指专门办理各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

在我国,其证券业务正逐渐分离出去。

13、政策性银行:

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14、投资基金:

指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把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一定规模进行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机构。

15、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它综合显示了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其它业务的存量,通常以某种货币形式反映出商业银行在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所持有的资产、负债和资本(股东资金)的存量。

16、存款准备金:

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以应付客户随时提取存款而保留的一部分现款。

(存款准备金是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

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所需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这二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

这笔商业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

(1)其中一部分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叫法定准备金;

(2)另一部分是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尚未使用的部分,叫超额准备金。

17、基础货币:

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它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对货币供给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外汇、黄金占款规模。

基础货币具有四个属性:

(1)可控性,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2)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3)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4)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社会公众。

18、原始存款:

它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19、货币供给: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

20、货币需求:

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对货币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

21、流动性偏好:

它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22、流动性陷阱:

它是指因为当利率底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价格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

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

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

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23、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内容。

2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到实现最终目标所经过的一系列过程。

25、公开市场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根据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不同,公开市场业务可分为被动的公开市场业务和主动的公开市场业务两种模式。

一、重要内容

1、铸币:

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

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

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3、辅币:

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货币。

4、代用货币:

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5、银行券:

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

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7、电子货币:

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8、有限法偿货币:

指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

即在一次支付中,如果使用有限法偿货币支付的数额超过法定限额,收款人则有权拒绝接受。

9、无限法偿货币:

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

这种货币称为无限法偿货币。

10、格雷欣法则:

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1、黄金输出点:

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

12、黄金输入点:

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

13、信用货币:

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14、支票:

是活期存款账户存款人开出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15、本票:

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承诺到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16、承兑汇票:

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经过承诺兑付的汇票就是承兑汇票。

17、信用的特征:

(1)期限性

(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

18、消费信用:

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19、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互相提供的信用形式。

20、银行信用:

广义:

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狭义:

专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成的费用。

21、信用风险:

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不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也称违约风险。

22、市场风险:

即由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信用工具市场价格的下跌。

23、购买力风险:

指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使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引起的风险。

24、直接融资:

指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

结合来融通资金,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25、直接证券:

指非金融机构如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公债、

国库券、债券、股票、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票据。

26、间接融资:

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融出资金的过程。

27、间接证券:

指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银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人寿保单、金融债券和各种借据等金融证券。

28、信用工具:

(又叫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29、信用制度:

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

30、背书:

转让人在票据的背面作转让签字。

31、票据贴现:

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后,提前获取现款的一种票据转让行为。

32、远期交易:

即将在未来约定日期开始的交易。

33、期货交易:

投资者交纳5%-10%的保证金后,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各种商品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

34、期权交易:

对期权合同的交易。

35、利率互换:

指双方同意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两笔同种货币、金额相同、期限相同的本金交换利息现金流的活动,通常,一方的利息是以固定利率计算,另一方的利息则以浮动利率计算。

36、货币互换:

指交易双方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交换期限相同的两种货币的本金和利息。

37、金融资产:

指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38、金融体系:

指金融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资金集中、流动和配置的关联系统。

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以及进行金融调控监管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39、法定准备金:

指各个银行按规定比率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40、超额准备金: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余额。

41、核心资本:

又叫一级资本(Tier1capital)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不得低于兑现金融资产总额的4%。

42、附属资本:

也称二级资本(Tier2Capital).是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由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债权/股权)混合资本工具和次级长期债券构成。

43、表外业务:

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

即那些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

44、金融衍生工具:

指其价值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及其指数的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

45、到期收益率:

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现在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

46、基准利率:

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47、同业拆借利率:

指金融机构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48、实际利率:

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49、名义利率:

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也是债权人据以向债务人收取利息的利率或债务人据以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利率。

50、公定利率:

介于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之间的利率,它是由金融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同业公会等确定的利率。

51、官定利率:

由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52、浮动利率:

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53、利率市场化:

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54、利率的期限结构:

指利率预期线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指金融工具到期前的年限(时间)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

它反映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形成的关系结构。

55、利率的风险结构:

指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

反映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56、衡量金融市场成熟度的标准:

主要有三个衡量标准,即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

57、商业银行:

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58、技术性破产:

指已资不抵债了,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导致债务清偿能力丧失,而导致的破产。

59、流动性偏好:

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60、流动性陷阱:

指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而不愿意持有债券。

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61、流动性风险:

一方面由于金融资产或金融产品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一反方面是金融机构本身的资金流动出了问题。

62、流动性:

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和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

6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

64、货币需求:

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它是一种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客观实际需求。

65、货币的交易需求:

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66、货币的预防需求:

指人们为应付可能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的产生的货币需求。

67、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68、原始存款:

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初始存款。

69、货币供应量:

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7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71、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72、通货膨胀:

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73、通货紧缩:

指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量紧缩的货币现象。

74、菲利普斯曲线:

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7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垄断利润、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上升,引起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的现象。

76、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单位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77、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它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柱,它与财政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78、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般有四个: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79、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标,也称中介目标。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80、货币政策时滞:

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效果的时间间隔。

81、金融结构:

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内部以及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机组合和相互关系。

82、金融抑制:

指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83、金融深化:

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84、金融相关率:

指某一定时期一国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85、货币化率:

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经济活动总量的比重,体现了一国的货币化程度。

86、“1∶8”公式:

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87、金融创新:

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

88、混业经营:

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89、分业经营:

指法律规定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或证券业务及其他带投资性的金融业务相分离的经营体制。

90、金融稳定:

实际上是指一种状态,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91、金融脆弱性:

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积聚,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状态。

92、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所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或某个金融体系组成部分的混乱和动荡。

93、金融监管:

指金融管理当局制定并执行一些规则和行为规范,以直接干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或间接改变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消费者的供需决策。

94、货币危机:

指汇率的变动幅度超出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这一现象。

95、银行危机:

指银行过度涉足(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而使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一、名词解释

1、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

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

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

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

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7、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

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2、票据贴现:

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时,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

13、派生存款:

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14、间接标价法:

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15、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二、简答题

1、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特点:

(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定的某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

(2)融资期限较短。

最初多为一日或几日的资金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资金融通。

(3)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者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资金借贷交易。

双方都以自己的信用担保,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

(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以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及变化参与者限于金融机构;拆借时间短;没有特定金融工具;拆借利率变化频繁,能够灵敏反映金融体系的资金供求状况,影响力大。

2、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答:

(1)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金融监管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应该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具体监管目标各国有差异。

(2)基本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3)金融监管的内容:

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它有哪些分类?

答:

(1)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一)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

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认识时滞。

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

(二)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对于外部时滞,中央银行则很难控制,所以研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更加重要。

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滞。

4、什么是通货膨胀?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

(1)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2)判定通货膨胀的指标:

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工程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③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5、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答:

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

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意义:

(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