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6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docx

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1

2020学年毛概期末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涵。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什么是思想?

新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治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4、思想何时、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七大

5、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7、何时、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使用“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十五大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9、实事的含义。

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部联系与其开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10、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

11、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国情: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根本的国情。

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开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2、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3、新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动力:

新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

新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与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前途:

社会主义

14、新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6、新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阶级构成,国的主要矛盾

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由于需要完成革命的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新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外部,如此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和国家帮助的原如此,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得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展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21、何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22、《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时间、论题。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和5月提出,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根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根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根底上的矛盾。

2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开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根底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6、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根本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兴旺状态,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根底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

〔1〕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辛创业〞;

29、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开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开展目标。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开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开展

31、科学开展观的根本容〔p.119〕

开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2、“三步走〞的开展战略

第一步:

1980~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第二步:

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兴旺国家水平,根本实现现代化。

33、“两个一百年〞

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开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根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4、中国梦的思想涵、实现途径

涵:

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5、改革的性质〔p.13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

36、怎样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开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38、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1〕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开展和国际开展的历史趋势。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实立

先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接着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建立“计划和市场在统一的机制〞;最后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根底作用。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性质。

4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什么问题?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44、怎样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开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这是开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开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4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46、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要求。

〔详见P159最下面一段〕

47、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开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8、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50、我们党在解决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什么过程?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5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局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2、“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如此〞.P191

53、世界多极化含义

指在一定时期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开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54、和平共处五项原如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预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独立自主。

56、我国是否没有了民族问题?

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我国,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已经被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有了民族问题。

由于历史上形式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消除,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展颠覆、破坏的活动也依然存在,正确处理满足问题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重要工作。

57、社会主义时期出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如此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8、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革命化——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正规化——军队建设的重要根底。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树立全面建设思想,不能畸轻畸重、单项冒尖;要树立系统集成思想,防止“大而全〞、“小而全〞;要树立辩证开展思想,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难点,突破重点,防止一线平推,“眉毛胡子一把抓〞。

5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0、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