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65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1题,共22分)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次:

旁边

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

放置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享有

D.则或咎其欲出者咎:

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不如肉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妇女无所幸

B.何可胜道也哉沛公不胜杯杓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多谢后世人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_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悦亲戚之情话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哀吾生之须臾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反欲斗两主B.夜缒而出

C.侣鱼虾而友麇鹿,D.籍吏民,封府库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得兄事之

A.太子迟之B.有泉侧出

C.屈贾谊于长沙D.晋军函陵

6.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泉涓涓而始流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十年乃成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吾其还也

B.虽然,犹有未树也其声鸣鸣然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9.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宁许以负秦曲

10.下列各句句式特征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引以为流觞曲水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入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12.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B.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D.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1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各题。

阳关雪

余秋雨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

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儿首不必引述的诗。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

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

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

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

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

“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

“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

”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

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

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

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

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

只可能有一种理解:

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随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月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远处已有树影。

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

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

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

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

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己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

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

他们多半不会酒泪悲叹,执袂劝阻。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

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

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

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

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

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

但是,长安的宮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

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

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

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

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

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

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的三段内容,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伏笔,留给读者思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让全文显得厚重大气,不同凡响。

B.本文题名“阳关雪”,实际写到雪的地方并不太多,雪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

C.倒数二、三段,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述,使阳关超出地域学的意义,使它和“废墟”“荒原”都成了一种象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D.作者由艾略特的《荒原》联想起-幅幅与古代战争有关的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象纷呈,情感丰富,简洁而有层次。

15.文中画线句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有何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

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

“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慨然有志于公辅。

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柔”“丧”间音。

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

卒以进士及第。

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徒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

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

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

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

“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

”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

数月之间,XX浸理。

维翰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

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

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曰益见疏。

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

“事急矣!

”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

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

“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

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

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曰:

“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

”安坐府中不动。

彦泽以兵入,问:

“维翰何在?

”维翰厉声曰:

“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

”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

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

维翰知不免,顾崧曰:

“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

”崧惭不能对。

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

“维翰自缢。

”德光曰:

“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

”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B.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C.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D.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血食”,指祭祀。

因祭祀必要宰杀牺牲作为供品,故以血食代称祭祀。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

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

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

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1)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

(2)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

②牛山:

《晏子舂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只好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1.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那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22.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了真正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

,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周瑜在笑谈中指挥神勇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26.阅读下面文字,用5个四字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

(5分)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中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

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被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

四、写作(60分)

27.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

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上。

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白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