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54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

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

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

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

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

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

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教师随即访问:

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

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

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

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

师:

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

(羞耻。

耻辱。

气愤。

……)

【设计意图:

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

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

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

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

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

师:

(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

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

(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

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

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

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

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

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

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

(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

《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

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

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

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

(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

(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

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

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

《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

【设计意图:

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

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

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

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

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

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

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

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

师:

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

(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

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

师:

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

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师:

(指着课题):

中国人──

(站立起来了!

【设计意图:

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

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

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四次对比。

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

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育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从吃饭看变化

1、师: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

------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

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

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

爷爷奶奶等。

其次设计调查提纲:

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

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

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

如:

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

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

活动二:

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

如:

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

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

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

火柴、钉子并问:

请大家看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

(洋火、洋钉)

2.问:

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

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读教材资料

3.师:

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找找家中的“中国造。

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

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

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的突破。

分组收集有关“第一”的数据、图片资料。

(2)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

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

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4.师:

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

腾飞吧,东方巨龙!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

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

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

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

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

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

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

(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

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2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

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2、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

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4、汇报:

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5、总结:

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

6、讨论:

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

(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

是呀!

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

(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二课时)

活动二:

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师: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

2、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

活动三: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

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

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

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

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

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

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

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

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

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

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和平

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明天汇报)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的第1课。

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

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难点:

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

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活动二去邻居家瞧瞧

1、师:

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

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

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

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

(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

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

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

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

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

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

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

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

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