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要点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56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要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生化要点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要点1.docx

《生化要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要点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化要点1.docx

生化要点1

生物化学复习纲要

NOTESINBIOCHEMISTRY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催化、转运、运动、防御、受体、

二、元素组成

C、H、O、N、SN:

16%

P、Fe、Zn、Cu、Mo、I

三、氨基酸组成

1.种类:

20种;1种亚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三字符

2.结构:

α氨基酸,都是L型,1种无旋光性

3.分类:

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分类I:

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杂环亚氨基

分类II:

极性——极性不带电、极性带正电、极性带负电

非极性

4.重要理化性质:

4.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等电点概念:

四、肽

1.肽键

2.肽平面

3.重要肽:

谷胱甘肽、催产素、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脑肽、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

五、蛋白质结构

1.一级结构:

氨基酸序列。

N端、C端。

胰岛素结构。

2.二级结构:

2.1α螺旋结构:

右手螺旋、氢键

2.2β折叠结构:

平行、反平行,氢键

2.3β转角结构:

2.4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2.三级结构:

3.四级结构:

多亚基蛋白质、血红蛋白

4.共价键与次级键:

肽键、二硫键、氢键、盐键、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力

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

种属差异、分子病(镰形红细胞贫血症)

2.构象: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七、蛋白质性质:

1.分子量

2.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3.胶体性质

4.沉淀

5.变性

6.颜色

第二章核酸化学

一、概念和重要性

二、组成成分

DNA:

A、C、G、T;脱氧核糖

RNA:

A、C、G、U;核糖

重要核苷酸:

ATP、CTP、GTP、TTP、UTP

重要核苷酸衍生物NAD、NADP、FAD、FMN

3`5-磷酸二酯键:

表示法:

5`-pApCpGpU-3`;5`-pACGU-3`;ACGU

三、DNA结构

1.一级结构:

核苷酸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要点:

①双链反平行右手螺旋,②二酯键组成骨架,碱基伸向内侧,③碱基配对规律:

A-T,C-G或A-U,C-G,双链互补,④直径2nm,每圈10对碱基,每个碱基距离0.34nm,每圈34nm,⑤有大沟、小沟,主要稳定因素:

碱基堆积力。

3.三级结构:

环状DNA(原核生物);核小体(染色质)

四、基因结构:

1.基因:

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

生物体基因的总和

3.原核基因特点:

单条染色体;大部分是结构基因;功能相关基因串联一起转录;基因重叠

4.真核基因特点:

多条染色体;有重复序列;有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

五、RNA结构与功能

1.种类:

mRNA,rRNA,tRNA,hnRNA,snRNA,asRNA

2.tRNA:

转移RNA携带氨基酸

一级结构:

最小RNA,含碱基

二级结构:

三叶草型:

四环四臂——氨基酸臂、D环(臂)(二氢尿嘧啶环)、TψC环(臂)、反密码环(臂)、可变环

三级结构:

倒L形

3.rRNA:

核糖体RNA,组成核糖体组分,多种(28S,23S,18S,16S,5.8S,5S等)。

原核与真核生物有区别

4.mRNA:

信使RNA,携带遗传信息

5.hnRNA:

核内不均一RNA,mRNA前体

6.snRNA:

核内小RNA,组成核糖核蛋白体,与细胞分列、分化有关

7.asRNA:

反义RNA,mRNA的互补序列,抑制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8.核酶:

具有催化作用的RNA(rRNA)

六、核酸性质:

1.一般性质:

酸性;不溶于乙醇;黏度高;可被酸、酶水解;D-核糖与甲基间苯二酚成绿色反应,D-脱氧核糖与二苯胺成蓝紫色反应。

2.紫外吸收光谱:

A260

3.变性:

增色效应:

A260↑

热变性与Tm:

Tm—解链温度:

DNA热变性时紫外吸收的增加量大最大量一半时的值。

4.影响Tm值的主要因素:

与G-C含量成正比;与离子强度成正比;与pH值<5,>13易变性,变性剂——尿素、甲酰胺、甲醛

第三章酶

一、概念:

生物催化剂。

特点:

催化效绿高,高度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而易失活。

二、分类与命名

1.分类:

六大类

2.编号:

EC1.1.1.27

3.命名:

系统名,惯用名

三、酶的化学本质

1.酶是蛋白质

2.酶的辅因子:

单纯酶、结合酶

全酶=酶蛋白+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较松,可被透析除去

辅基:

与酶结合紧,不能被透析除去

3.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

单体酶:

由一条肽链组成

寡聚酶:

由多亚基组成

多酶复合体:

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物

四、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活性部位与必需基团

活性部位(活性中心):

结合并催化底物的部位,含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

必需基团:

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包括活性中心基团与活性中心以外的一些基团

2.酶原激活:

酶原:

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

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例:

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

五、酶作用的专一性

1.结构专一性:

基团专一性、键专一性

2.立体异构专一性:

只催化某一立体异构体

六、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催化作用、过渡态与分子活化能

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降低活化能——酶催化效率高

2.中间产物学说

E+S=ES→E+P

3.锁钥学说与诱导锲合学说

4.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邻近定向效应、“张力”与“变形”、酸碱催化、共价催化

七、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1.酶反应速度的测量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成正比

3.底物浓度的影响:

双曲线

米氏方程:

v=V[S]/Km+[S]

米氏常数Km: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米氏常数的意义:

①特征性物理常数;②与亲和力成反比

米氏常数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

1/v=Km/V·1/[S]+1/V

4.pH的影响:

钟形曲线

5.温度的影响:

不对称曲线

6.激活剂的影响:

增加酶活力

7.抑制剂的影响:

7.1不可逆抑制

7.2可逆抑制

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争夺酶的底物结合位,V不变,Km增大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上。

V变小,Km不变

维生素和辅酶

一、类别

1.水溶性维生素:

B族,C

2.脂溶性维生素:

A、D、E、K

二、各论

1.B1:

焦磷酸硫胺素(TPP),羧化酶辅酶,羧化作用

2.B2:

核黄素(FMN、FAD),黄酶辅基,氢载体,氧化还原作用

3.泛酸:

CoA组分,酰基载体

4.尼克酸(维生素PP):

NAD、NADP脱氢酶辅酶,氧化还原作用

5.B6:

磷酸吡哆醛(醇/胺):

转氨酶辅酶,转氨、脱羧、消旋作用

6.生物素:

CO2载体,羧化酶辅酶

7.叶酸:

四氢叶酸(FH4),一碳基团载体,转一碳基团酶辅酶

8.B12:

钴胺素,含钴,变位酶辅酶,参与一碳基团代谢

9.C:

抗坏血酸:

参与氧化还原作用

10.A:

视黄醛,与暗视觉有关。

前体——胡萝卜素

11.D:

可由胆固醇转化而来,调节钙磷代谢。

12.E:

生育酚,维持生殖能力、抗衰老、抗氧化

13.K:

促凝血作用

第四章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一、新陈代谢总论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自由能:

用于做功的能量。

自由能变化(G0)=-2.303RTlgk;负值反应可进行。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硫酯化;通用能源:

ATP

高能键:

“~”

二、生物氧化

1.特点:

直接进行电子转移;氢原子转移;直接加氧

2.二氧化碳生成:

反应过程中脱羧

3.水的生成:

呼吸链最末端与氧结合生成

4.呼吸链:

NADH呼吸链:

NADH→FMN→铁硫蛋白→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FADH2呼吸链:

FADH2→铁硫蛋白→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5.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上直接发生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中直接产生高能化合物(ATP/GTP)

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发生磷酸化作用,偶联产生ATP。

NAD呼吸链:

3分子ATP

FAD呼吸链:

2分子ATP

6.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化学偶联学说、结构偶联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

质子泵作用、ATP合成酶

第五章糖类代谢

一、多糖的酶促降解

二、糖的分解代谢

1.无氧酵解

阶段1:

6C→2ⅹ3C

葡萄糖G→6-P-G→6-P-F→1,6-二P-F→磷酸二羟丙酮+3-P-甘油醛

↑↑

ATPATP

阶段2:

2ⅹ3C→丙酮酸

3-P-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NADHATP

P-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ATP

G

↓←ATP

糖元→G-1-P→G-6-P

F-6-P

↓←ATP

F-1,6-P→二羟丙酮-P

甘油醛-3-磷酸

↓→NADH

甘油酸-1,3-二磷酸

↓→ATP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

↓→ATP

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去路:

草酰乙酸

乳酸←丙酮酸→乙醇

乙酰CoA丙氨酸

能量变化:

-2ATP+2ATP(底物水平磷酸化),+2NADH(无氧被消耗;有氧6ATP)

丙酮酸→乙酰CoA

3种酶、5种辅因子(TPP、硫锌酸、FAN、NAD、CoA)组成多酶复合体共同催化,脱CO2、产生NADH(3ATP)

乙酰COA去路:

胆固醇

乙酰乙酸←乙酰COA→乙醛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2.有氧氧化

阶段1:

G→乙酰CoA(过程同上)

阶段2:

三羧酸循环(TAC/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乙酰-CoA

NADH

↑↓

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

↑↓→NADH

延胡索酸草酰琥珀酸

FADH2←↑↓

琥珀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

↓↓

GTPNADH

总结果:

3ⅹNADH;1ⅹFADH;1ⅹGTP共15ATP

三羧酸循环意义:

(1)分解代谢共同途经

(2)捕获大量能量

(3)产生碳架

(4)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

糖有氧氧化总能量变化:

+38(36)ATP

2.戊糖磷酸途径

总反应:

6(G-6-P)+6O2+2NADP→5(G-6-P)+6CO2+5H2O+P+2NADPH

特点:

非单个葡萄糖氧化;产生3C、4C、5C、6C、7C中间物或产物;产生NADPH

意义:

(1)为生物合成提供NADPH

(2)为核酸合成提供核糖

(3)提供碳架

(4)联系糖、脂、核酸代谢

三、糖的合成代谢

1.淀粉:

UDPG+引物→引物+1G(1,4键)+UDP

ADPG+引物→引物+1G(1,4键)+ADP

支链合成:

Q酶

2.糖原:

G→G-6-P→G-1-P→UDPG

UDPG+引物→引物+1G(1,4键)+UDP

支链合成:

分枝酶

3.糖原异生作用

途径:

丙酮酸+CO2+ATP→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GTP→烯醇式丙酮酸-P→G

第六章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酶促降解

二、脂类的分解代谢

1.甘油的氧化:

甘油→甘油-P→二羟丙酮-P→糖代谢

NADH

2.脂肪酸β氧化

2.1脂肪酸活化:

脂肪酸+ATP→脂酰-AMP+PPi

脂酰-AMP+CoA→脂酰-CoA+AMP

2.2β氧化过程

脂酰CoA→脱氢(烯)→加水(羟)→脱氢(酮)→裂解→乙酰COA→TAC

↓↓

FADH2NADH

2.3能量转化:

偶数脂肪酸nCn/2–1次循环,产生n/2乙酰CoA,n/2-1FADH,n/2-1NADH

1分子软脂酸产生131分子ATP,净生成129分子ATP

3.不饱和脂肪酸氧化:

变位酶转不饱和键,能量少

4.奇数C脂肪酸氧化:

最后一次循环产生丙二酰COA+乙酰COA

5.α氧化:

α碳加单氧成α羟脂酸

6.ω氧化:

ω末端氧化成ω羟脂酸

三、脂肪的合成代谢

1.甘油-P生物合成

途径1:

甘油+ATP→甘油磷酸+ADP

途径2:

二羟丙酮-P+NADH→甘油磷酸

2.脂肪酸生物合成:

2.1从头合成:

乙酰COA+CO2→丙二酸单酰CoA→丙二酸单酰ACP

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乙酰乙酰ACP→β羟丁酰ACP→β烯丁酰ACP→丁酰ACP

↑↑

NADPHNADPH

每轮反应:

原料:

丙二酸单酰CoA

能源:

2NADPH

酶:

多酶复合体、脂酰载体蛋白(ACP)

2.2线粒体中合成:

与β氧化逆向过程相似,用于16C脂酸链的加长,使用NADH和NADPH

2.3微粒体中的合成:

以丙二酸CoA为原料,利用NADPH

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先合成饱和脂肪酸前体,再通过加氧酶利用NADPH引入双键。

4.脂肪合成:

甘油-P+脂酰CoA→磷脂酸→甘油二酯→甘油三酯

四、磷脂合成:

人与动物:

1.胆碱/乙醇胺+ATP→胆碱-P/乙醇胺-P

2.胆碱-P/乙醇胺-P+CTP→CDP-胆碱/乙醇胺

3.甘油二酯+CDP-胆碱/乙醇胺→卵磷脂/脑磷脂

植物/微生物/动物肝脏:

磷脂酸+GTP→CDP甘油二酯→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

脑磷脂+3S-腺苷甲硫氨酸→卵磷脂+3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五、胆固醇代谢

1.合成:

原料:

乙酰CoA;重要中间物:

I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鲨烯、羊毛脂固醇;限速酶:

IPP合成酶

2.去路: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胆汁酸盐←胆固醇→城维生素D3

性激素

第七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酶促降解

必需氨基酸:

苏、缬、亮、异亮,苯、丙属芳香,还有色、赖、蛋,缺一人遭殃。

二、氨基酸一般代谢

1.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O2→α酮酸+氨

2.转氨基作用

氨基酸1+α酮酸2→氨基酸2+α酮酸1

重要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ALT或GPT),谷草转氨酶(GOT)

3.联合脱氨基作用:

α氨基酸+α酮戊二酸→α酮酸+谷氨酸→α酮戊二酸+氨

↑↑

转氨酶L-谷氨酸脱氢酶

4.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胺+CO2

重要的胺:

组胺、酪胺、色胺、腐胺、尸胺

5.氨的去路:

嘧啶环

酰胺←氨→尿素

尿酸

尿素合成:

鸟氨酸循环

氨甲酰磷酸合成:

2ATP+CO2+NH3+H2O→氨甲酰磷酸+2ADP+Pi

氨甲酰磷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琥珀酸→延胡索酸+精氨酸→鸟氨酸+尿素

天冬氨酸/ATP

特点:

利用氨和CO2;生成鸟氨酸、瓜氨酸;联系三羧酸循环

6.酮酸去路:

(1)再合成氨基酸

(2)转变成糖和脂肪

生糖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三、氨基酸合成代谢

1.合成类型

酮戊二酸衍生类型

草酰乙酸衍生类型

丙氨酸衍生类型

甘油磷酸衍生类型

赤藓糖-4-磷酸和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衍生类型

组氨酸型

2.氨基酸与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一碳单位转移酶:

四氢叶酸作载体

一碳单位的产生:

氨基酸代谢(降解)

第八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一、核酸酶促降解

二、嘌呤和嘧啶的分解

1.嘌呤:

产物——尿酸、尿囊素、尿囊酸、尿素

2.嘧啶:

CO2、H2O、β羟丁酸、β氨基异丁酸

三、核苷酸生物合成

1.基本途径:

从头合成、补救途径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原料:

CO2、天冬氨酸、甘氨酸、甲酸、谷氨酰胺

重要中间物:

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次黄核苷酸(IMP)

3.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原料:

CO2、NH3、天冬氨酸

重要中间物:

氨甲酰磷酸、乳清酸

4.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5.胸腺苷酸的合成

dUMP→Dtmp

6.补救途径:

嘌呤核苷酸:

途径1:

碱基+核糖-P→核苷→核苷酸

途径2:

腺嘌呤+PRPP→AMP

次黄嘌呤/鸟嘌呤+PRPP→IMP/GMP

嘧啶核苷酸:

嘧啶+PRPP→嘧啶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P→尿苷→UMP

胞嘧啶核苷+ATP→UMP

 

第九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DNA生物合成

1.DNA半保留复制

2.DNA复制起始点和方向

复制眼(复制泡)。

原核生物:

单点;真核生物:

多点

方向:

双向,形成复制叉

3.原核生物DNA复制

3.1DNA聚合酶:

酶I:

5`→3`聚合活性,5`→3`外切活性,3`→5`外切活性

酶II:

5`→3`聚合活性,3`→5`外切活性

酶III:

5`→3`聚合活性,5`→3`外切活性,3`→5`外切活性

3.2复制的分子机制:

(1)冈崎片段与不连续复制

前导链:

连续复制

随后链:

不连续复制

冈崎片段:

1000-2000核苷酸

(2)RNA引物:

由引物酶(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约10核苷酸)

(3)连接酶:

连接冈崎片段

(4)其它因子:

解旋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SSB),拓扑异构酶I,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

(5)DNA复制过程

解旋→解链→单链结合蛋白将螺旋去稳定→合成引物→延长→水解引物→补链→连接

(6)校对:

由DNA聚合酶负责,降低错配率

4.真核生物DNA合成

(1)复制起始点多,多点复制

(2)至少5种酶:

αβγδε

二、RNA生物合成

1.转录(RNA指导下的RNA合成):

1.1双链DNA:

有意链——被直接转录成mRNA的链

反意链——不没转录的链,但为转录所必需

1.2原核生物RNA转录:

酶:

RNA聚合酶:

ααββ`σ五个亚基组成。

全酶:

5亚基;核心酶:

四亚基ααββ`

σ因子:

转录起始所必需。

转录过程:

起始:

全酶与DNA启动子结合,无需引物,开始合成第一个核苷酸。

延长:

σ因子脱落,核心酶沿着DNA5`→3`方向延长

终止:

(1)遇回文序列,合成的RNA成发夹结构,转录终止;

(2)ρ因子(终止因子)

1.3真核生物RNA转录:

RNA聚合酶I:

rRNA

RNA聚合酶II:

mRNA

RNA聚合酶III:

tRNA和5SRNA

多点转录

3.转录后的加工:

rRNA:

转录前体剪切成若干个rRNA分子

原核:

(30S→23SrRNA、16SrRNA、5SrRNA、tRNA)

真核:

(45S→28SrRNA、18SrRNA、5.8SrRNA)

tRNA:

转录前体剪切成若干相同的tRNA

转录前体剪切成若干不同的tRNA

切除若干序列,修饰核苷酸使成为成熟的tRNA

mRNA:

原核:

多顺反子;真核:

单顺反子

原核:

边转录边翻译,很少加工;真核:

加工、拼接

真核mRNA前体加工、拼接

切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

5`末端:

加帽

3`末端:

加poly(A)

第十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1.64个,起始密码AUG(甲硫氨酸);终止密码:

UAA、UAG、UGA(无意义密码)

2.密码特点:

简并性——每种氨基酸有数个密码,且只有第三位碱基不同

通用性——各类生物通用一套密码(线粒体、叶绿体个别例外)

无标点——决定氨基酸。

同一序列不同读码框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二、核糖体:

组成:

大小亚基,含rRNA和蛋白质。

原核、真核生物核糖体结构类似,但所含r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状态:

合成蛋白质时大小亚基结合在一起。

功能:

P位(肽结合位)、A位(氨基酸结合位)

三、tRNA:

反密码子能识别氨基酸并与之结合,携带相应氨基酸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四、蛋白质合成过程

1.氨基酸活化:

ATP+AA→氨酰-AMP

氨酰-AMP+tRNA→氨酰tRNA

2.起始:

核糖体小亚基+mRNA+fMet/Met-tRNA+起始因子(IF-1/3)+GTP→复合物1

复合物1+核糖体大亚基→起始复合物(完整);fMet/Met-tRNA在P位

3.延长:

3.1进位:

新的氨酰tRNA进入A位,需延长因子Tu、Ts、GTP

3.2转肽:

P位第一个氨基酸或肽转到新进入的氨基酸上形成肽键,使肽延长一个氨基酸。

3.3脱落:

空tRNA脱落

3.4移位:

复合体向mRNA3`方向移动一个读码框,使肽进入P位,空出A位接受新氨基酸。

3.5终止:

遇终止密码停止前进,水解并释放肽链,复合物解聚。

需终止因子(原核R1、R2、R3;真核R)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与代谢调节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作用

1.糖代谢

酵解途径

G

↓←ATP

糖元→G-1-P→G-6-P

F-6-P

↓←ATP

F-1,6-P→二羟丙酮-P

甘油醛-3-磷酸

↓→NADH

甘油酸-1,3-二磷酸

↓→ATP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

↓→ATP

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乙醇←丙酮酸→乳酸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

NADH

↑↓

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

↑↓→NADH

延胡索酸草酰琥珀酸

FADH2←↑↓

琥珀酸←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

↓↓

GTPNADH

其他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产生NADPH(生物合成的主要供能形式)

—产生五碳糖(核酸原料)

—产生四碳、七碳糖(植物次生代谢)

2.脂代谢

脂肪→甘油→甘油α-磷酸→二羟磷酸丙酮→酵解途径

脂肪酸→脂酰CoA→β-烯脂酰CoA

↑↓↓

ATPFADH2β-羟脂酰CoA

↓→NADH

脂酰CoA(n-2)←β-酮脂酰CoA

乙酰CoA→TCA循环

脂肪酸分解的其他途径:

•奇数碳链的氧化;

•α氧化和ω氧化;

•酮体的生成与氧化。

酮体: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3.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消化道

氧化脱氨基←氨基酸→转氨基作用

脱羧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的去路与尿素合成:

鸟氨酸循环

4.核酸代谢

核酸

核苷酸

核苷

戊糖碱基

嘌呤

尿酸(鸟类、排尿酸爬虫、昆虫)

尿囊素(腹足类)

尿囊酸(硬骨鱼)

尿素(哺乳动物、两栖类、淡水瓣鳃类)

氨(甲壳虫、咸水瓣鳃类)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嘌呤核苷酸

原料:

谷氨酰胺、甘氨酸、天冬氨酸、甲酸、CO2

重要中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