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6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docx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案

批注

第七章溶液

7.1溶解现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重点)

2、理解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难点)

学习指导

(一)

1、教师演示实验[7-1],学生观察后,口述实验现象,阅读教材,根据物质能不能溶解,将物质分为

和两类。

2、学生阅读教材195页第二自然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完成以下空白。

(1)由一种或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而稳定的,叫溶液,从定义可以看出溶液的特征①②

③。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3)根据溶液的组成填表

溶液

CuSO4的水溶液

蔗糖的水溶液

溶质

溶剂

④溶液是由和

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

学习指导

(二)

1、阅读教材195页,了解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等;医疗上用的等;家庭生活中的、

等,都是水溶液。

2、阅读教材159页知识视察后,回答:

批注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如CuSO4溶液,溶质是。

也可以是或。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

溶剂,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

多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做。

与其他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地把水看作。

溶剂可以是水以外的其它物质如碘酒。

溶剂就是。

学习指导(三)

1、教师提出问题:

影响CuSO4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学生猜想,并做出假设

3、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提示:

注意实验设计条件的公平性也就是常说的控制变量法,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4、分别例出实验7-3、7-4公平性条件

7-3:

实验7-4:

 

批注

7.1溶解现象(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探究溶液导电的原因

3、运用物质溶解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1、提出问题,我们吃薄荷糖时,有凉爽感觉,你能知道什么原因吗?

为此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NaCl、NH4NO3和NaOH三种固体溶解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

2、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

3、学生分组实验将证据记录在下表

溶质

NaCl(3g)

MH4NO3(3g)

NaOH3g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情况

完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4、解疑:

吃薄荷糖为什么有凉爽感觉?

5、应用:

①能自制“化学冰袋”吗?

6、练习: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氢氧化纳

学习指导

(二)

批注

1、复习:

铁、铝、铜等金属导电的原因是

2、提出问题:

食醋、食盐水、饮料、酱油、蔗糖,能不能导电?

3、实验,按7-4图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4、解释:

①NaCl是由构成的化合物,当氯化钠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使氯化钠晶体解离,并生成能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因而氯化钠溶液导电。

②蔗糖水溶液不导电,因为在水溶液里蔗糖以

的形式存在的,设有可移动的,所以不导电。

5、结论:

如果溶液中有,该溶液便能导电,反之,溶液中设有。

该溶液便不能导电。

6、练习:

(1)在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NaOH或H2SO4的目的是。

(2)食盐溶液能导电,这是因为()

A、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B、住址中存在道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C、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D、在电流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批注

7.2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重点)

2、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1、教师演示实验7-7,学生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课本上.

2、阅读教材,理解记忆饱和溶液的概念后完成以下内容: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溶液中已经有固体剩余,则该溶液一定是

溶液,但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不一定不饱和,也可能恰好饱和,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关键看还能不能溶解该溶液的溶质,所以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其方法是加少量该溶液的,看从而来进行判断.

(3)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这两个条件。

①实验7-7所得KCl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发现KClO3又能溶解,所以离开了一定量溶剂无法确定是否饱和。

②实验7-7所得KNO3的不饱和和溶液降温,又有晶体折出,成了饱和溶液,所以离开了一定温度这个条件,也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4)练习

1、饱和溶液是指()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批注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3、(2006,南和)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

学习指导

(二)

教师演示实验7-8,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204页空白后总结:

1、由

(1)可以得出:

饱和溶液后,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由

(2)可以得出:

饱和溶液后,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由(3)可以得出:

不饱和溶液后,可转化为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

是将蒸发,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从而有盐折出,这是利用减少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的。

综上所述,填写以下空白: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练习:

(1)现有50g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可用和

的方法使其饱和。

(2)现有KNO3的饱和溶液,可用和

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批注

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溶解度的概念(重点)

2、认识溶解度曲线(难点)

学习指导过程:

学习指导

(一)

1、阅读教材溶解度概念部分,理解其含义,并完成以下空白。

(1)提到某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温度是的,因温度不同其物质溶解能力不一样,溶剂量是g,溶液要达到状态;单位是。

(2)在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指在

℃时水中,溶解KNO3,就达到状态。

(3)在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KNO3就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在30℃时KNO3的溶解度是,若在100g30℃水中溶解45.8gKNO3,则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是,溶剂的质量是,溶质的质量是,若在100g30℃的水中放6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学习指导

(二)

1、阅读教材,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划分等级。

2、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

3、根据曲线完成教材“讨论校园”内容

批注

4、练习:

(1)如图所示为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

①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

②5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其含义是;

③根据教材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

④根据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列出三种物质名称),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氯化钠,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升高而,如硫酸锂。

2、据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M点的意义是。

(2)当温度时,A物质溶解度大于B物质溶解度。

学习指导(三)

阅读教材“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部分,归纳总结:

(1)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和溶剂种类有关,还跟外界条件,如,等有关。

(2)当我们打开啤酒瓶盖时,就会有大量气泡逸出,这说明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反之,压强越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越。

(3)人喝了啤酒或汽水后,容易打嗝,这说明温度越高,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越,反之,温度越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越。

批注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重点)

2、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数计算(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联系日常生活中实例引导理解质量分数。

(1)一杯糖水越甜,其浓度越大;

(2)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溶液的稀浓,教师演示7-9,学生观察并完成教材的空白处。

以上事实只有粗略知道溶液的稀浓,不能精确地反映溶液中,溶质与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

(3)引出新概念:

溶质的质量分数

(4)学生看教材,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

(5)当堂巩固

①完成教材211页练习

②10g蔗糖完全溶解在9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释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指在g溶液中有g溶质。

③已知30℃时,KClO3的溶解度为10g,在该温度下,将15gKCl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

A、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提示:

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固体物质是否完全溶解;

1某固体物质A在20℃的溶解度为25g,求该温度下,该物

批注

质A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100gNaCl溶液将水蒸干后,得2.4gNaCl固体,求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习指导

(二)

1、配制一定量的某一组成的溶液,求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阅读教材212页例1.理解如何解决类似实际问题,并试着完成下面空白。

①所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其含义是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②现需80㎏这样的溶液,则需溶质的质量为:

(列式计算)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则需水的质量为:

(列式计算)也可以用:

80㎏×(1-15%),来计算水的质量,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批注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重点)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一、溶液变稀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溶剂

例:

把10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4.5%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

提示:

稀释前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100g×98%=(100g+X)×24.5%

X=300g

练习

(一)要使100g10%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降到5%需加水多少?

 

(二)加入低浓度溶液

例:

把100g10%的蔗糖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0%,需质量分数为

50%的蔗糖溶液多少克?

解:

设需50%的蔗糖溶液质量为X。

 

X=33.3g

答:

需50%的蔗糖溶液33.3g

批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100g×10%是求的质量;

②50%×X是求的质量;

③100g×10%+50%X是表示的质量;

④100g+X是表示的质量;

练习:

现有100㎏5%的NaCl溶液,若要配制成15%的NaCl溶液用来选择,需20%的NaCl溶液多少㎏?

 

二、溶液变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溶质

例:

现有80g15%的KNO3溶液,若使质量分数达到35%,需加KNO3的质量是多少?

解:

设需加KNO3的质量为X。

X=20g

解释:

80g15%+X表示求的质量;

批注

80g+X表示求的质量。

练习3:

向100㎏5%NaCl溶液中加入多少NaCl后,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20%?

 

(二)蒸发溶剂

例:

要使200g10%的蔗糖溶液溶成50%的蔗糖溶液需加热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

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200g×10%=(200g-x)×50%

X=160g

答:

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160g

解释:

200g×10%表示求的质量;

(200g-x)×50%,表示求的质量。

练习题4

要使100g10%的NaCl溶液浓缩成15%的NaCl溶液,需加热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多少?

 

(三)加比原溶液浓的溶液

例:

想把100g4.9%H2SO4溶液配制成19.6%的H2SO4溶液,需质量分数为98%浓H2SO4多少克?

解:

设需质量分数98%浓H2SO4的质量为X。

批注

 

X=18.75g

答:

需浓H2SO4的质量为18.75%。

练习5:

把100g5%的蔗糖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需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多少g?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问题:

如何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步骤:

1、计算:

NaCl水

2、称量3、量的4、溶解

练习:

教师纠正基本操作

 

批注

7.4晶体的生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结晶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过滤的原理,操作技能(重点)

3、掌握分离几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1、观察教材215页图7-16,感受晶体美丽奇特的形状.

2、教师演示实验7-11,学生观察并将记录记在课本上.

3、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4、结晶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广泛,如,从蔗糖中提取

从海水中提取,结晶的方法是.

学习指导

(二)

(一)混合物分离大致有二类常见题:

1、第一类:

一种可溶,而杂质不可溶,如粗盐提纯(NaCI和少量不

溶性杂质);

①方法:

过滤

②具体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③学生阅读教材217.操作指引后完成练习:

一贴:

紧贴在

二低:

低于

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斜靠在,漏斗下端紧靠接液烧杯。

④学生练习安装过滤装置

⑤实际操作:

粗盐(NaCl和少量不溶性杂质)提纯。

2、第二类:

两种都可溶(KNO3和少量NaCl杂质)

批注

 

这两种物质中必有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很大,如。

另一种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

学生阅读教材“方法与步骤”后填空。

①分离KNO3和少量NaCl杂质的方法与步骤。

、趁热过滤、再过滤

②学生联系操作KNO3和NaCl混合物,结晶方法是

 

批注

7.5乳化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重难点)

2、了解乳浊液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结晶的常用方法有法,如;溶液如。

2、有少量粗盐(NaCl和少量不溶性杂质)要提纯,一般步骤是、、。

3、现有KNO3和少量NaCl的固体混合物,要想将KNO3中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采用的一般步骤、趁热过滤、、再过滤、。

4、安装和过滤时要注意做到“一贴”是指

;“二低”分别是指

;“三靠”是指盛液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斜靠在

一边,漏斗下端紧靠。

二、新授

1、教师演示实验7-1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教材219页内容,理解乳浊液,乳化剂的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乳化作用的理解。

①我们的衣服上不慎有了油污可以加

来清洗,其作用是;还可以用汽油来清洗,因为油不溶解在水里,却能溶解在汽油里,两者去污原理(“一样”“不一样”)

②阅读教材,了解乳化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等生产过程都与乳化作用有关。

4、学生阅读“知识视窗”内容,拓宽视野。

批注

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

8.1重要的酸(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2、稀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重点难点)

二、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

阅读教材224页了解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及常见用途,并完成以下空白:

①盐酸,即无色液体,易有刺激性;硫酸,液体,不易,强性;硝酸,无色,易,强性,有气味。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会看到

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气体,该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小液滴,所以瓶口上方会有。

学习指导

(二)稀酸的化学性质

一、性质的学习

1、回顾:

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这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拓展:

教师演示:

向石蕊试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换用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3、总结: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性质1)

4、练习:

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KNO3溶液B、NaCl溶液

C、蔗糖溶液D、食醋

二、性质2的学问

批注

1、回顾:

金属铁能与反应,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拓展:

教师演示试验:

Zn与稀硫酸,Mg与稀硫酸的反应,学生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分析:

ZnSO4、MgCl2的构成ZnSO4是由Zn2+、SO42-构成,MgCl2是由Mg2+、Cl-构成,2n2+、Mg2+属于金属离子SO42-、Cl-属于酸根离子这类(像ZnSO4、MgCl2)由和组成的化合物通称为盐,请再举三例、、

3、总结:

性质2酸能跟

发生后,放出

_________并生成,但除外

4、练习:

有两片金属,其中一片是Mg另一片是Fe,若加以鉴别,可以加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延伸:

金属+酸→+氢气。

三、性质三的学习

1、回顾复习: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表明物质类别:

++

()()()()

2、拓展,教师演示实验:

AgNO3+溶液和稀盐酸反映。

①写出实验现象②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HClAgCl↓+HNO3在括号内注明物质类别。

()()()()

3、总结:

酸能跟反应,生成其他和

4、延伸:

向上述实验所得的沉淀中加稀硝酸,沉淀

溶解,因此可用AgNO3来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

离子。

5、练习:

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可能是Na2CO3溶液,也

批注

可能是NaCl溶液某同学为确定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试验。

①取该溶液少许至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

加入稀硫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是

②另一位同学则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发现

,则原溶液是Na2CO3溶液。

四、性质4的学习

1、教师演示实验①CuO与稀硫酸,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教材解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2、总结,酸能跟反应,生成

和。

3、应用:

若将铁钉表面的铁锈除去,可将铁钉放入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会看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批注

8.1重要的酸(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总结酸能与碱反应。

2、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重点)

3、总结酸的通性(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酸能是紫色石蕊溶液变。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Zn与稀硝酸。

1CuO与稀硝硫酸。

③AgNO3溶液与稀盐酸。

3、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若有将产生

且不溶于。

学习指导

(一)探究活动

1、问题:

酸能跟碱反应吗?

信息提示①石蕊溶液遇碱变蓝。

②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药品

操作

现象

结论

NaOH

溶液

稀盐酸

酚酞

试液

取一只试管加入1-2ml氢氧化钠的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

溶液由______色逐渐变成______色

NaOH与HCl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

换用石蕊试液,NaOH溶液。

稀H2SO4重复上面实验。

2、实验(一边实验、边记录、)注意操作规范、正确。

批注

写出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结论:

酸跟发生反应,生成

和。

学习指导

(二)

阅读材料,理解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感念。

(1)跟反应,生成

和,这种反应叫中和反应,发生中和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的类别是生成物是。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这句话对吗?

若不对,请举一例说明。

(3)像酸跟盐、酸跟碱这类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通式可表示为:

请写出两个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学习指导(三)

1、归纳酸的化学通性:

以稀盐酸为例,例子均用化学方程式。

1、使紫色石蕊溶液。

2、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举例

3、跟金属氧化物反应,举例

4、跟碱反应,举例

5、跟某些盐反应,举例

批注

2、阅读教材"讨论与交流"部分,回答:

不同的酸为什么或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呢?

答:

因为酸溶于水会生成、离子,其氢离子,所以不同的酸会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批注

8.1重要的酸(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重点)

2、认识浓酸的腐蚀性

3、通过实验认识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吸水性。

(难点)

二、学习指导:

(一)复习巩固

1、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所需的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B、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C、硝酸银溶液D、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不能与金属与盐酸反应制的的是()

A、ZnCl2B、MgCl2C、FeCl3D、FeCl2

3、向混有少量CuO粉末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反应完毕后,铁粉还有剩余。

冷却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含有()

A、CuSO4FeSO4B、CuSO4Fe(SO4)3

C、CuSO4D、FeSO4

4、10%的NaOH溶液10g与10g的盐酸10g混合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溶液是()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5、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请用化学方法予以鉴别,用两种方法,写出所加试剂,现象和结论。

方法1、所选试剂:

现象:

结论:

方法2、所用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