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72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docx

地维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

四、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重庆地维长江大桥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二、交通部公路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手册及验收标准。

三、现场勘察和现场调查资料及本单位多年的公路桥梁施工经验。

四、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方案与施工顺序。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三、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四、采用平行流水作业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述

重庆地维长江大桥是重庆地维水泥有限公司自酬资金修建的一座长江大桥,主要用于解决矿石过江的运输问题。

跨径布置为141+345+141米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南引桥长90米,全桥长度737米,桥宽15米,大桥位于江津市珞璜镇,南岸位于地维水泥有限公司厂区内,北岸跨越成渝铁路至重铁采石场,成渝铁路石场车站东侧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小南海白沙沱铁路大桥在此桥位长江下游2.25Km。

第二节工程简介

一、总体布置

上部构造主桥为141m+345m+141m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引桥为3*30m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全桥长737m。

二、主梁结构

采用梁板结构形式,梁肋高1.7米,高跨比H/L=1/202.94,宽高比B/h=8.824,跨宽比L2/B=23。

主梁节段分为加厚段、渐变段、标准段三种形式。

加厚段设在塔两侧各27.0米长度范围内,以0#拉索对称向两边延伸;自加厚段到标准段有16米长的渐变段。

加厚段梁肋厚2.2米,标准段梁体厚1.6米。

交界墩上不设平衡箱梁段,用21.5米长的整体式板锚固背索和安装斜拉桥支座。

主梁采用C55砼,为了确保高强度、高性能砼能够实现,在主梁砼中必须添加微硅粉。

梁肋间行车道板厚32厘米(不计桥面铺装),梁肋外设1.2米悬臂板,厚度20~50厘米。

两肋间每个梁段设一根横梁,用以连接梁肋和行车道板使之成为整体。

横梁的标准间距8.0米,设置在每对拉索前端距节段线38cm的位置处(在塔下加密一道),横梁厚度28cm采用Φj15.24—7的钢绞线施加横向预应力。

主梁设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采用Φj15.24钢绞线和24Φs5平行钢丝,分为悬臂施工束和后期连续束两种,悬臂施工束布置在梁肋的上、下缘及桥面板内,后期连续束布置在中跨跨中区域和边跨的梁端区域,设在梁肋和桥面板内;横向预应力均设在横梁内,在主梁锚箱区域附近设竖向预应力。

主梁从索塔处开始分块,0#块长11.0m,中跨1#~20#块、边跨1`#~12`#块长8.0m,边跨现浇段14`#块件长10m,15`#块件长21.5m,中跨合拢段21#块长3.0m,边跨合拢浇段13`#块长2.0m。

主梁全长626m。

主梁上设+1.50%的单向纵坡和1.5%的双向横坡,同时在边跨和中跨分别设置二个二次抛物线预拱度,其值分别为35cm和85cm。

三、索塔结构

索塔采用墩塔固结的钢筋混凝土和部分施加预应力的配筋结构。

南北塔身结构形式和高度均相同,塔柱全高均为130.89m(墩身除外)。

桥面以上塔高81.84m,塔高与跨径之比H/L2=1/4.216。

索塔形式为花瓶型,分为上塔柱(锚索段)、中塔柱、下塔柱;与塔柱相应的横梁分为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

在中横梁的中部侧面,设置一个直径为1.0m的人孔。

塔柱以下是墩身、承台及基础。

上塔柱(锚索段)全高为42.49m,由两片6.4*3.0m的矩形截面空心箱组成,横桥向壁厚130cm(含锯齿块厚度,实际壁厚80cm),顺桥向壁厚60cm,斜拉索锚固于锯齿块上。

上塔柱全段设24Φs5的“#”字型预应力钢筋,内壁设环向封闭钢箱。

上横梁为6.4m(宽)*3.5m(高)的空心箱,顶底板壁厚80cm,侧向腹板壁厚150cm,横梁长8.0m。

在上横梁的顶底板内设Φj15.24的预应力钢束。

横梁与上塔柱和中塔柱交接处设较大的梗肋,并设横隔板以形成刚结点,0#拉索锚于此处塔身的横隔板上。

中塔柱高43.90m,为两片等截面矩形空心箱组成,截面尺寸为6.4m*3.0m,横桥向壁厚150cm,顺桥向壁厚60cm。

在中塔柱内侧底部设有主梁横向限位支座,内侧壁中设有0#拉索管道,管道两侧设有局部预应力束。

中横梁为6.4m(宽)*3.5m(高)的空心箱,顶底板壁厚80cm,侧向腹板壁厚150cm,横梁长16.266m。

在中横梁的顶底板内设Φj15.24的预应力钢束。

中横梁在主梁梁肋下方设有4个施工用临时支座,该支座在中跨合拢后拆除。

下塔柱高44.5m,为两片矩形变截面空心箱组成,纵桥向塔柱尺寸自上而下由6.4m变到10.0m;横桥向塔柱上段由不同的坡比、自上而下向内侧截面倾斜,上端截面尺寸6.4m*3.0m,下端截面尺寸6.4m*4.05m,顺桥向壁厚60cm,横桥向壁厚150cm。

横桥向塔柱下段为等截面尺寸16.5m*4.65m。

下横梁为7.666m(宽)*2.5m(高)的实心横系梁,横梁长3.16m,在横梁内设Φj15.24的预应力钢束。

主塔塔身均采用角钢劲性骨架加劲。

四、斜拉索

拉索布置为扇形,平行双索面,每塔单面为21根斜拉索和一根吊索,全桥拉索共172根。

斜拉索标准段间距为8.0米,13`#-21`#拉索为背索,索距为4.0米,锚于平衡板上,以加强主桥的整体刚度。

中跨斜拉索和边跨斜拉索在索塔上的交点间距分别为2.0米、4*1.5米、15*1.2米。

斜拉索采用Φ15.24的高强度低松驰平行钢绞线,其标准强度:

1860Mpa,弹性模量:

1.9*105N/mm2,延伸率:

≥3.5%,疲劳性能:

应力上限为0.45σb,应幅为300Mpa,受200万次荷载作用后不断裂。

为了解决在水泥厂的特殊环境中长期防腐的问题,除了外层采用PE防护管而外,内层采用柳州欧维姆预应力公司生产的环氧全涂装PC钢绞线(OVM—SIII)。

钢绞线的拉索规格分别为Φ15.24—41、Φ15.24—33、Φ15.24—31、Φ15.24—27、Φ15.24—25、Φ15.24—21、Φ15.24—19共7种类型,由单根钢绞线喷涂后,经下料→安装→张拉→锚固,然后将中间段紧缩成排列紧密的正六边形,再进行整体张拉和加设总体PE材料外包管,从而形成斜拉索,并在拉索的锚头灌注粘结材料。

斜拉索的最大索长为189.87米,最大索重为7878.2kg,边跨拉索最小倾角为30.0157°,中跨拉索最小倾角为25.1611°,全桥斜拉索总长18864m,总重597884kg。

斜拉索在主+附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均大于2.5。

五、主桥辅助墩及主、引桥交界墩、主桥桥台

主塔墩身高分别高27.0m及18.0m,均为不带分水尖的单箱三室等截面空心墩。

顺桥向壁厚1.0米,横桥向壁厚1.5米。

主墩设计已考虑船舶的撞击作用。

主墩采用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径为Φ250cm,每个主墩承台下纵桥向设置两排,每排四根共计8根嵌岩桩。

承台截面尺寸为19.0*12.6*4.0m,承台内设置Φ50mm的冷却管散热。

在桩基础内设置Φ50mm的检测管。

主墩、承台及桩基础采用C30砼。

交界墩采用直径为Φ3.0m的双圆柱形桩柱式桥墩,墩高22.10m,桩长12m。

交界墩桩基础可采用人工挖孔。

在墩身与桩基础交界处,设置一根横系梁,横系梁的顶端在地面线以下。

墩顶设置帽梁,供主桥及引桥安放支座。

交界墩、帽梁、桩基础均采用C30砼。

临时辅助墩设置在距主梁梁端38.64m的位置处,辅助墩为万能杆件拼装的双肋式矩形截面墩,每肋顺桥向的尺寸为1.2m,横桥向的尺寸为2.0m。

岩面线以上的墩高南岸为27.5m,北岸为13.0m,临时辅助墩的基础应埋置在较为坚硬的岩层上,当全桥合拢后,再将临时辅助墩拆除。

六、关于引桥工程

南岸引桥上部结构为适应小半径路线线形要求,采用跨径组合分别为3*30m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结构,箱型截面采用单箱三室,结构具有现浇施工简便、能适应小半径线形要求、外形美观、工程费用较低、建筑高度小等特点。

引桥箱梁高度1.68m,桥面宽度与主桥桥面宽度相同,即箱梁顶板宽度为15.0m,箱梁底板宽度为10.0m,悬臂板长度为2.5m;箱梁边腹板厚0.4m,中腹板厚0.4m。

为满足桥梁支点附近的剪应力要求,在支座附近腹板采用变厚度,由0.4m按直线变化到0.7m。

在箱梁的负弯矩段设置4根Φj15.24—16的预应力钢束。

引桥下部结构桥墩均采用钢筋砼双柱式墩、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墩柱直径1.6m,桩基直径1.8m,墩柱底不设承台,直接与桩基连接。

在墩身与桩基础连接处,设置地系梁。

各桩桩长根据地形条件和受力不同而略有差别。

引桥箱梁采用C40混凝土,桥墩柱和桩基采均用C30混凝土。

南岸桥台位于矿石破碎站内,采用C15号片石混凝土重力式U型桥台。

北岸桥台因为要承受拉压支座,所以台帽采用C40砼。

台身采用C15号片石混凝土。

桥台基础均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基础。

七、关于桥面系

全桥桥面铺装层厚10cm,采用C40防水砼。

铺装层内设置直径为Φ10、网眼为10*10cm的防裂钢筋网。

在行车道与斜拉索之间设置防撞护栏,防撞护栏外侧为人行道及栏杆。

全桥不设人行道,以便业主安排与人群荷载相同的矿石皮带传输带。

桥面设1.5%的双向横坡,行车道排水经由防撞护栏下的预留小孔,排到人行道上,然后从桥面泄水管排出。

防撞护栏先在梁上预埋钢筋,成桥后整体浇注,栏杆则先预制,成桥后逐块安装。

八、支座及伸缩缝

主桥在交界墩顶及6#桥台上分别设置2个大吨位拉压球型支座(LY20000ZX),每个设计压力20000KN,拉力20000KN,水平力1000KN。

支座设计位移量±300mm,最大转角0.02rad。

每塔在0#拉索两边主塔与主梁交接处设有2个GIZF4的横向限位支座,全桥共4个。

引桥在1#桥墩顶设置2个QZ8000GD固定球形支座,在2#桥墩顶设置2个QZ8000DX活动球形支座,在0#桥台及3#交界墩顶分别设置3个2200KN的四氟橡胶板支座。

全桥伸缩缝均采用浅埋式的钢伸缩缝。

在0#桥台台口处设置一道FD—80型伸缩缝,在交界墩顶及6#桥台处各设置一道GL560型大位移量的钢伸缩缝。

九、接线工程

㈠与北岸机耕道连接方案

本桥引道按二级公路线标准设计,北岸引道为克服高差,在帽合山设置一个长446米的隧道。

但近期由于投资资金受限,北岸采用与现有机耕道简易连接的方案,使桥梁建成后尽快投入使用,为矿石运输创造条件。

虽然近期通行能力稍差,但比较一次性投资,有利于业主安排资金。

同时在几年后投资二期隧道工程,按标准修建成二级公路,可使该桥申报为收费工程,以尽快回投资。

2与南岸滨江路连接方案

南岸远期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与滨江路连接,但现阶段南岸有相关道路与本桥连接,设计中近期考虑在南岸台后设置平面交叉,以备将来路网形成后与大桥相通。

由于南岸大桥桥面高程与滨江路高差较大,为了减少引道开挖及高边坡防护工程量,采用南岸滨江路直行车辆与重庆方向的车辆分道行驶的分离路基形式。

同时可预留出今后收费站的位置,以便将来对该工程实行受费还贷。

第三节桥位区自然条件

一、河道概况

桥位位于珞璜镇猫儿峡峡口下游河面宽阔处,河道顺直,视线开阔,利于船舶航行。

目前,长江猫儿峡峡口下游河段,南岸河床处于主河槽状态,河床底冲刷切割较深。

但根据通航论证报告及交通部的批文,三峡大坝成库后本河段江水流速降低,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河床将淤积。

4#、5#主墩基础可不考虑水流对河床的冲刷作用。

本桥桥区河道顺直,河槽单一,河床相对稳定,桥轴线上下游分别有约2000米的顺直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好。

可面300多米宽的水域,可供大小船队出入。

三峡成库以后,桥区河段水流流速大大减小,桥位距小南海铁路大桥有3000米距离,因此本桥在桥跨布置满足通航要求后,桥梁对船舶运影响很小。

二、水文条件

长江本河段水位及流量:

洪水频率%0.3313

水位(黄海高程)200.5198.3194.7

流量(m3/s)736006610053800

流速(m/s)3.452.932.12

比降(1%0)0.210.140.09

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3700m3/s。

最高水位194.7,最枯水位172.56m,水位变幅22.14m。

建库后最高通航水位202.17m(黄海高程)。

三、气象条件

桥位区属中纬度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月平均气温36.7℃,最底月平均气温7.7℃,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1.8℃,全年无霜期29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79mm,其中雨季平均起诒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降水量占全年的68%以上,最大日降水量192.9(1956.6.25)mm,24小时降水量80~120mm;年平均相对蒸发量1079.2mm;多年平均风速1.3m/s,十分钟最大平均风速21.0m/s,瞬间最大风速26.7m/s(西北向)。

四、工程地质

㈠地形地貌

桥位区两岸属丘陵~低山区河谷地貌,桥位处于猫儿峡峡口下游河段,地形陡峻,相对高差达261m在右,河床宽缓(坡度角2°—9°),断面呈“U”形,常年洪水位河面宽约400m,常年枯水位宽约300m。

北岸岸坡较陡,平均坡度角30°~45°,常年洪水位与常年枯水位间坡面坡角9°~24°,常年洪水位以上坡面坡角25°~45°。

南岸岸坡相对较缓,平均坡度角20°~30°,常年洪水位与常年枯水位间坡面坡角9°~20°,常年洪水位以上坡面坡角20°~30°。

㈡地质构造

山背斜轴部偏西侧,阶地台次级构造,由于受到东西两侧挤压应力的作用,背斜轴部褶皱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张性裂隙发育,构造以褶皱为主。

同时桥轴斜向(与桥轴线夹角70°~90°)与中梁山背斜轴部交叉,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在中梁山背斜的形成过程中,背斜两翼由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和洞穴发育。

背斜核部紧闭,由三叠系下统嘉陵江(T1J2+3)组成,拉张裂隙发育。

根据地勘报告(T1J2+3)地层较厚,由灰岩、泥灰岩、及岩溶角泥岩构成。

泥质灰岩层内夹有含膏盐地层,遇水易软化。

南岸4#主墩外侧25米处有一层厚12m的灰黑色盐溶角砾岩或硬石膏层,该地层不能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

桥位区附近无大断层,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无晚近期断裂发育,根据地质初勘报告和地质详勘报告的结论,本桥位适合建设地维长江大桥。

㈢地层岩性

⒈桥位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泥岩、泥质灰岩、灰岩、盐溶角砾岩等组成。

1土层(Q4)

Ⅰ、填筑土(Q4me)

主要分布于北岸沿江大道附近,以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块碎石和亚粘土为主,厚度3.40~11.0m。

Ⅱ、残崩坡积层(Q4el+dl+c)

主要分布在南岸岸坡、北岸台尾附近。

块石土以泥质灰岩和灰岩块石为主,充填亚粘土、粘土和碎石。

南岸4#主墩背后的残崩坡积层厚度一般在0~10.9m。

引桥附近的残崩坡积厚度一般在0~8m。

北岸台尾附近的残崩坡积层厚度一般在1~16.5m。

Ⅲ、冲洪积崩积层(Q4al+pl+c)

主要分布在岸坡常年洪水位与枯水位之间,以灰岩、泥质灰岩块石、碎石为主,含少量角砾和细砂,结构松散,厚度一般大于6m。

2陵江组基岩(T1J2+3)

Ⅰ、灰岩

分布于长江水面以下及河床两侧岸坡的整个桥位区,以灰色灰岩为主,局部含白云岩,有斑纹构造。

岩石质坚硬,性脆。

Ⅱ、角砾状灰岩

分布于南岸河床底部,以褐、黑褐色泥岩为主,角砾状结构,夹灰黄色泥质灰岩、灰色灰岩和灰绿色钙质泥岩,中厚层状,该层岩体结构较密实,锤击易崩解,脱水后有解体现象。

该层厚4.95米,在南岸的ZK4钻探过程中有揭露。

Ⅲ、泥灰岩

分布于南北两岸及主墩承台底部,以灰褐色、绿灰色泥岩为主,泥灰岩结构,夹灰黄色泥质灰岩,中厚层状,岩质较软,遇水后有软化解体现象,呈可塑-硬可塑状。

该层厚0.9-4.9米,4#、5#主墩的钻探过程中均有揭露。

㈤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划区(1990),重庆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第四节工程条件

一、三通一平情况

㈠征地拆迁:

本工程大部用地在地维公司厂区内,可与地维公司协商解决。

㈡路:

南岸有津-珞公路通过桥位区域,重庆地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内有厂区公路到达南岸桥位区域的任何地方。

㈢电:

可从地维公司指定的变压器处架设100米动力线路至桥位处。

㈣水:

可与地维公司协商接引自来水管。

㈤通讯:

大桥位于珞璜镇,通讯安装方便,亦可使用移动电话。

二、运输条件

本工程具有较好的材料运输条件:

长江水运可以直通重庆、宜昌等大中城市;桥位区有津-珞公路通过。

第五节主要工程数量

㈠桥台

⒈桥台挖基4825m3

⒉片石砼基础台身1450.8m3

㈡引桥桥墩

⒈挖孔桩75m

⒉墩身及盖梁砼550.1m3

㈢索塔

⒈钻孔桩80m

⒉承台、墩身、塔身砼7856m3

㈣预应力砼主梁3599.3m3

㈤引桥预应力箱梁826.8m3

㈥桥面铺装(C40防水砼)532.09m3

第六节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措施

一、重点工程

本工程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主跨跨度为345m,主梁节段分为加厚段、渐变段、标准段三种形式。

主塔为花瓶型结构,分为上塔柱(锚索段)、中塔柱、下塔柱;与塔柱相应的横梁分为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

4#塔柱全高130.89m(墩身以上),下部为钻孔桩基础。

主桥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因此,主桥施工即为重点工程。

二、难点工程

㈠主塔施工:

主塔塔身为花瓶型,分为上塔柱(锚索段)、中塔柱、下塔柱;塔柱全高130.89m,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㈡主梁施工:

主梁施工分别采用支架现浇,牵索挂篮施工及合拢段施工,是该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也是难点工程。

㈢塔墩下设高4m的实心承台,承台下设8根φ2.5m钻孔桩,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三、主要措施

进点后优先安排重点工程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尤其是主塔施工,安排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工序搭接,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难点工程除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外,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要有切实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并对特殊工种和上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做好技术交底,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具体施工措施详见施工方案与方法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工期等技术组织措施。

 

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布置

第一节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针对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本着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的原则,我们拟实行项目管理,组建中铁一局集团公司重庆地维长江大桥A工程工程项目经理,组成矩阵式施工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履行合同。

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名、总工程师1人,并设置两部一室,各负其责进行工作。

根据工程需要,项目经理部下设两个项目队,其中一项目队负责主桥施工,第二项目队负责引桥施工。

一、机构配置原则

㈠职责分明: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包保的管理体系。

即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目标值化整为零,分解到位,一级保一级,最终确保整体目标的圆满实现。

㈡素质高强:

项目部管理层人员,尤其是领导决策者,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懂技术、重科学、善管理,能胜任各自分管的管理组织工作。

㈢精干高效:

以技术为龙头,以计划为先行,以管理为主线,以施工现场为对象,组建职能完善、体系健全、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实行雷厉风行、反应迅速的领导集体,既能满足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又能保证各项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二、项目部主要人员配置

项目部主要人员详见投标书附表拟在本合同工程任职的主要人员简历表。

三、施工组织机构详见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框图。

第二节工作机制及职责分工

一、工作机制

实行二级管理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项目经理部直接对现场施工项目队,即项目经理部→项目队→项目分队。

二、职责分工

㈠项目经理

⒈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

⒉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⒊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搞好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选调、具体职责分工。

⒋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有关部门做出项目实施方案、进度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⒌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推动科技进步,搞好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⒍沟通项目内外联系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内外关系。

⒎接受建设单位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作。

⒏对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有权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

㈡项目总工程师

⒈对工程项目质量负直接责任。

⒉负责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及ISO9000标准的有效实施。

⒊主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含质量计划),并随时检查、监督和落实。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和工法。

⒋协助项目经理协调与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的配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⒌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现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并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改进。

⒍组织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领导有关人员进行QC小组攻关活动和创优活动,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设计优化,协助项目经理制定保证工程成本不突破报价的主要措施并组织落实。

⒏制订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

㈢项目副经理

配合项目经理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负责制订施工方案、进度计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等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并对项目经理负责。

㈣工程管理部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调度、勘察、征地拆迁工作,参加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

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竣工工程保修和后期服务。

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开发成果。

参加验工计价,并对合格产品进行量测计量。

负责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

负责制定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办法,检查指导和考核施工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

负责工程项目全部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参与安装设备的检验、验证、标识及记录。

参加工程项目验工计价,对各施工单位的材料消耗和机械使用费用情况提出计量意见,评价各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情况。

依据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

确保产品在生产、交付及安装的各个环节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标识,并保护好检验不合格品的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确定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工程项目的QC小组活动。

㈤计财部

负责对本合同项目承包合同的管理。

按时向业主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制定、实施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适时提出施工计划修正意见报项目领导批准执行。

负责组织工程项目验工计价,统计报表的编制,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各种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