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78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O一五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卷

(全卷共7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K—39Cu—64

卷选择题(共36分)

1.化学与环境、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肥的合理使用,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B.绿色化学的快速发展,减轻了环境污染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C.黄铜和黄金——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

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

5.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6.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B.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D.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8.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做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娶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1.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12.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卷非选择题(共64分)

1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

性质有,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

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

是。

(3)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

发生和停止(如图4)。

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

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写名称)。

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量变引起质变。

例如:

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功过相对论。

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

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

上升等;“功”:

(举一例)。

14.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

(注:

“→”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

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行”。

 

若图5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填

基本反应类型)。

若图5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所示的“旅行”。

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

化学式。

 

甲,乙,丙。

15.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

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1)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D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

这些物质不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2)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3)常见的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

将碳酸钙粉碎,加入已知浓度的过量盐酸充分反应,然后测剩余盐酸的量,根据消耗盐酸的量最终求得碳酸钙的含量。

(4)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很少,100g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含0.15gCa(OH)2。

【方案设计和实施】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1: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澄清石灰水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长颈漏斗下部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

(3)加入药品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记录数据如下:

钙片质量

空洗气瓶质量

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质量

25g

100g

200g

300.4g

方案2:

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

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100g,加入钙片质量为25g):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100g

200g

300g

40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222.8g

320.6g

418.4g

518.4g

【分析和评价】

(1)方案1和方案2中合理的是          ,原因是          。

(2)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因是          。

(3)要使用【查阅资料】(3)中介绍的方法,还需要学习的是          。

【结论】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16.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10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冶炼出的铁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原反应室内炼铁的原理。

(写一个)

(3)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17.根据图11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

①      ②      。

(2)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氧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排水法集气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可用装置B制取多种气体。

①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18.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2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图12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

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

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13(固定

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

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

同一水平。

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mL。

③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与B端的样品混合。

图13

④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

(6)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mL。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mg/mL。

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

(结果精确到0.1%)

19.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20、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

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

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二O一五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包含12题。

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D

A

C

B

C

A

D

B

A

B

卷非选择题(包含5题。

共64分)

13.

⑴①元素②分子⑵①3Fe+2O2点燃Fe3O4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①2H2O2

2H2O+O2↑(合理均可)大理石(合理均可)②物理变化

(4)①CO(或CO和CO2)②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14.(9分)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合理均可)

②2H2+O2点燃2H2O(合理均可)

(2)CuCu(NO3)2Cu(OH)2(合理均可)

15.【方案设计和实施】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防止CO2气体逸出(液封)        

(3)夹住胶管(堵住导管出口),从长颈漏斗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若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必须答出操作、现象和结论才给分;答“先将长颈漏斗下部液封,将出口导管置于液面下,加热锥形瓶或用手捂住锥形瓶,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也给分)     【分析和评价】

(1)方案2   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很少(不足),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很少(建议答出因果关系)  

(2)加入的糖类、维生素D等物质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导致最终的数据偏大(建议答出因果 (3)如何测定未知浓度(剩余)盐酸的量   【结论】60%                              

16⑴燃烧产生热量、做生产合成气的原料混合物

⑵3CO+Fe2O3

2Fe+3CO2

或3H2+Fe2O3

2Fe+3CO2(合理答案均可)

⑶CO2和H2O(高温尾气)

17.

⑴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⑵①2KMnO4

K2MnO4+MnO2+O2↑(合理答案均可)

②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向上

⑶①2H2O2

2H2O+O2↑②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合理答案均可)

18.

⑴Zn+2HCl=ZnCl2+H2↑

⑵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⑶Ca+H2

CaH2

⑷将活塞关闭后,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装置D的导管口,打开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分液漏斗内的液面几乎不下降(合理答案均可)

⑸气泡不再产生(合理答案均可)

⑹100.0

⑺88.4%

19、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