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93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docx

科学实验课程教案与设计一

模块一:

生命之源——水

课时1:

水的魔法

1.导入: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在一处杳无人烟的深山中,一位大师带着一个小徒弟,远离嘈杂的人世,用心钻宇宙间无穷的智慧。

山中无甲子,日复一日,小徒弟慢慢长大,他跟着大师苦学了不知多少年,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可以下山去开导一般世人,让他们了解智慧的哲理。

徒弟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师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拿着平日汲水的水桶,对徒弟说:

“来,拿这个桶子去装满石头,只要能够装满它,你就可以下山了!

徒弟很快地从周围捡了许多大石头,三两下便将水桶装满了石头,徒弟高兴地向师父回复,在师笑了笑,问道:

“已经装满了?

徒弟认真地回答:

“是的,桶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颗石头了——”

大师笑着从身旁抓起一把小石头,从桶子堆积如山的大石头顶端,撒了下去,只见小石头很快地从大石头的缝隙间穿过,迅速地落到了桶底。

徒弟见状一惊,连忙七手八脚地抓起身边的碎石子,一古脑地往水桶中扔,生怕师父责怪他未能将桶装满,而反对他艺成下山。

待水桶内装满小石子后,徒弟又向大师再次报告。

这次大师顺手抓起一把沙子又从小石头的缝隙间流向桶底,徒弟也连忙跟着师父的动作,抓起许多沙子,卖力地想将水桶真正装满。

最后,水桶中装满了大、小石头、以及沙子,徒弟慎重地说:

“师父,终于真的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样子,我可以下山了吧?

大师摇头不语,伸手舀了一瓢水,从桶子顶端淋了下去,徒弟见到沙子迅速将那一大瓢水吸收,一滴也没有流出桶外;心中若有所悟,自己也舀了一大瓢水,再倒在沙堆之上,仍是没有半点水滴溢出桶外。

徒弟当下大彻大悟,立即打消下山的念头,决定重新跟着师父好好地学习。

1.让学生动手在杯子中装满水,知道没有一滴水溢出来。

2.引入表面张力的实验:

在学生觉得已经装满水的情况下,将回形针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时候有水溢出,遗迹水面发生的变化。

3.让大家都试试还能放几个回形针。

4.总结:

这就是表面张力。

5.不听话”的小圆片

(1)用小刀从硬泡沫块上削下一小块薄片,加工成圆形(直径Φ4mm左右)。

在一个饮料瓶盖中,先装半盖子水,把泡沫小圆片放入盖中心。

这时会看到小圆片先从中间慢慢向盖子边缘移动,快要到达边缘时,小圆片加速运动到边缘,并尽力要往盖壁上爬,最后,小圆片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水和盖壁的交界处的盖子上(露出液面)。

如果用牙签把小圆片“推”到瓶盖中间的水里,它仍然要往盖壁处加速运动,且尽力往盖壁上爬,不管你怎样“推”,都将无济于事。

(2)往瓶盖内继续加水,直到加满后“堆”成凸面,这时会看到小圆片移动到瓶盖中水的凸面中心处不动。

你用牙签将它往瓶盖边缘方向“推”,那是非常困难的,你把它推到边缘时,只要放开牙签,它立刻加速回到瓶盖中心的水里停着不动。

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小圆片在水里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8、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这个现象,有没有人注意过伞上的水珠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不不会流走呢?

什么东西还有这个现象呢。

比如,露珠、油珠、水龙头上挂的水滴、小虫子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跳跃,而不沉下去;那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这些很神奇的东西都有简单的科学道理,它叫什么?

PS:

因为早上进行开营仪式,以及课程组的自我介绍和破冰游戏,所以差不多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是把后面的实验课提到前面,开始要让孩子们先嗨一下,初步认识科学探秘的真谛。

课时2&课时3

1.讲的那个现象叫什么?

举个例子?

2.除了表面张力还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藏在我们身边,大家自己来做个小实验,要仔细观察现象。

第一个:

在盆字里装一些水,把干毛巾的下端浸在里面,看看有什么现象。

大家去摸摸毛巾。

记录现象。

第二个:

在桌子上滴一滴水,用卫生纸的一角轻轻的接触水珠,看看有什么现象。

记录下来。

第三个,粉笔吸干纸上墨水。

大家对比一下这三个实验,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然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大胆猜想。

3.这个就是我所说的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呢。

这个现象的名字叫毛细现象。

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这个现象却可以让水往高处走。

其实呢它对植物有更重要的作用,

毛细现象对植物生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就是由根、和茎中的小管从土壤中吸上来,输送到绿叶里的.这就象不停止的抽水机。

利用毛细现象,人们还生产出各种钢笔、签字笔和彩色水笔.当用它们在纸上书写时,纸马上显现出字迹来,这是我们平日所见惯了的,

4.卡片纸能托半杯水

倘若将玻璃杯内水田去1/5。

而在杯口盖上一张有弹性的卡片纸,左手按住纸,右手拿着杯子,迅速将杯子转过身,移去左手,竞可发现:

卡片纸亦能托住半杯水呢。

但是如果仍用玻璃片盖住倒去1/5水的玻璃杯的话,一转过杯身,水同玻璃片会一起掉下来。

【水中取物不湿手】(这个可以依时间和具体情况而定)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

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

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

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

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

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原理: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使得玻璃杯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面的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大气压压到玻璃杯里面。

 

模块二:

神奇的植物世界

课时1:

1.一些比较好玩的植物。

没见过的或没听过的,如食人花、含羞草、舞草、猪笼草等(可放视频或图片)

2同学们回想自己以前阅读的时候见过哪些比较神奇的植物,跟大家分享。

同学说不出来的时候,可以提示一些名字。

大家都不知道的,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

列举植物小游戏:

用植物名下棋。

(或者根据他们会玩的游戏调整。

3.规格:

学生分为两组,轮流说一个植物名称,并写在黑板上的方格里,一组画圈一组画

,三个

或者三个圈连在一起的一方获胜。

横竖斜三条均可。

4.介绍世界上植物多种多样,各有特点。

(5分钟)

提问: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有时间可以讨论一下)

PS:

我觉得可以放下视频或者图片,我们有准备结合书《神奇的植物世界》但是古山每找到那本书,因为暑假只开放了四、五年级。

课时2:

植物各有不同

1.让学生先自己在纸上先画出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应该是什么样的。

2.提问:

大胆猜测或者根据以前图书获得的知识,种子是怎么长成植物的。

3.每人发一颗种子,指导大家解剖种子。

然后让大家注意观察种子的结构。

4.终止的生长过程:

a.种子裂开,一条小的根生出来

b.根往下生长的同时茎向上生长

c.最早长出的是叶子开始为食物制造食物

5.种子的生长故事:

融化的雪水和春雨渗进了土地,浸透了种子。

种子坚硬的外壳-包裹的包装变软,壳里头的食物在水的浸泡的膨胀。

接着壳就裂开了,植物宝宝生了出来,它利用储存的食物开始生长。

一条小小的根往下伸进地里寻找水。

一条小小的茎往上生长穿出土壤寻找阳光。

植物利用它储存的食物来生长,一旦植物把头探出地面,沐浴在阳光中,他就开始自己制造食物。

他利用阳光、空气以及根发现的水来制造食物。

课时3:

我爱发明

1.给你一把草,你觉得这些草可以干什么,怎样才能体现他们的最大价值。

2.由阅读入手,由一些物品发明的小故事引入,如锯子的发明。

告诉同学们很多有用的发明都是从身边很平常的东西上面获得灵感的。

人们发明东西的原动力是现在使用的东西很方便,可以改进。

〔锯子的发明:

一次,鲁班要建筑一坐宫殿。

他和他的徒弟们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

用斧子砍树,又累又慢,一、连吹了十几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还差得很远。

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迫近了,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有一天,他到一个险峻的山顶上去找木材,正艰难地住上爬着,突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

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

他忘了伤口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

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

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

这使鲁班高兴的跳了起来,他想;仿照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上有细齿的铁条。

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工夫,就把木料备齐了。

这种带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锯子的祖先。

木头破开以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

用刀来回刮是一种方法,但是太费力,用斧砍又太粗糙。

鲁班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又发明了刨子。

有了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工作。

另外,据说木工用的钻、墨斗、曲尺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3.引导学生想想身边有没有什么东西使用不是很方便,有待改进。

如果没有想出来的话,老师用一些同龄小孩的小发明作品来引导启发。

〔小发明:

一天,一个叫李烨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挂在他脖子上的钥匙一下顶在了他的胸部,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穿得厚,可能会发生意外。

后来,李烨问卢春林,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携带方便的钥匙?

卢春林让李烨自己动脑筋。

后来,在卢春林的启发下,李烨根据美工刀的伸缩原理,不仅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双排四把并列、方便盲人使用的钥匙,获得了1999年自治区“麦趣尔杯”第九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二等奖。

4.总结:

成功来源于细心观察以及认真钻研,让大家体会一个发明家所需要的品质。

课时4:

户外采集

1.带领学生到户外采集一些植物

2.到教室后各小组综合自己的战利品,并进行分类。

3.大致介绍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以及叶脉的情况。

课时5:

手工课

1.做植物标本(这个挺快了,学生表现出兴致就做)

2.插画:

利用手头上自己采集的花、草等设计一束花,小组合作。

3.点评并讲解一下插画技巧

首先是整体布局要有个大致的情形在心里。

第二颜色搭配要合理,更要有主次,

第三花卉大小搭配,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这些材料备用,之前展示一些图片,简单的给学生引入一些方向,怎样为美,告诉他们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但只限于介绍,对学生的作品以创意来衡量,不以这些标准评判。

上轻下重:

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后有序,浑然天成。

上散下聚:

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

高低错落:

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疏密有致:

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

俯仰呼应:

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6、虚实结合:

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

即所谓“红花尚须绿叶扶。

动静相宜:

既要有静态的对称,又要有动态的错落。

亦庄亦谐:

既要有古典的端庄、均衡,又要通过选材、构图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课后实验:

种子发芽了

目的:

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种子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奇妙,以及呵护生

命的美妙。

方式:

讲解培养种子的注意事项,指导大家现场培养。

每天课间组织大家观

察,七天之后看结果。

延伸:

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发芽生长,最后可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只要

在心里种下种下一颗梦想种子,不断的灌溉萌芽,终有一天会梦想成

真。

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这个梦想不一定是关于未来你要从事什

么职业让我们来写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若干年后,看看这个

梦想有没有实现。

写完之后,我们来一起把这个梦想种在树下。

种下

梦想这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的灌溉,才能实现。

既然有了这个

梦想,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努力。

模块二食物

第1课时:

从植物多样性到食物网

1.从植物的的作用谈起,引导学生列举周围;环境中的植物,以及这些植物被什么动物食用,从而建立一个关于周围环境的食物网。

2.游戏:

模拟食物网。

每个人充当食物网里面的一个角色,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感受一下单一食物链和混合食物网的区别,体会大自然中食物网的运行。

每个人抽一张代表自己的卡片,决定自己的角色。

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只有单一的物种,会有什么危害。

举例:

如果现在只有三种生物,ABC,C吃B,B吃A。

如果A没了。

B和C会怎么样?

但是在实际自然界中,A没了,B可以怎么办?

3.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世界上要有这么多物种。

 

第2课时:

我们的食物

1.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平常吃的食物进行分类,了解自己的食物结构,再介绍食物金字塔,与自己的饮食结构做一个对比。

2.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常识,列举总结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

提醒同学们在小卖铺买东西时的注意事项。

3.跟孩子们介绍一些垃圾视频的制作过程,引起他们注意要少吃零食。

第3课时:

阅读分享

孩子们根据自己前天晚上的阅读课所看的书,每个人上来作一个总结和分享,或者是介绍。

第4课时&课时5

1.根据《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本书,介绍一些加工食品的制作方法。

2.用卡纸画出或折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作出一道菜或一份水果拼盘。

模块四:

冷和热

课时1:

了解温度

1.导入:

一碗面有人觉得烫手有的人觉得不会热。

(3分钟)

先让大家互相感受对方额头的温度,主观评价谁的温度比较高,然后用卡片来测定。

2.先让学生感受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然后同时把手指放入中间的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3分钟)

3.用体温计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

4.比较一下每个人的体温(小组需记录数据),有什么发现。

5.介绍一些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6.生活常识介绍:

如果烫伤了应该怎么办。

课时2:

热的产生和传递

1.让同学们互相握手,说说感受。

2.摩擦产生热   

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这时左手便会有热的感觉。

两手捏紧铜丝,迅速地来回弯折多次,铜丝的被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了。

这是咋回事呢?

这是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

上面的两实验中,第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

第二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这两种情况都是由机械能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的。

3.做实验验证固体中热的传递。

可以用金属的汤勺,柄上滴上蜡烛,对勺子加热,观察蜡烛熔化情况。

4.设计实验验证热在木板、玻璃板、铁板的传递快慢。

材料:

图钉、蜡烛、酒精灯

5.总结:

不同的物体传递热量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PS:

握手之前不要告诉学生要说的感受是哪方面的。

实验时老师不要告诉学生实验如何操作,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材料设计,教师引导。

课时3:

物态变化与吸热、放热

1.放几张云、雨、雪、冰山、雾的图片。

2.进行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酒精灯烧水,观察水变成水蒸气有什么现象。

(这个我们没做,就是叫孩子们回想一下,可以视情况而定)

3.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晒衣服入手。

〔1.接触面积的大小 2.风速的快慢 3.温度的高低〕

4.向学生描述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学会珍惜水资源。

〔水循环: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一滴露珠诞生在了古山上一棵桃花树上。

早晨,天亮的比较晚,万里无云,阳光无情的照在我的身上,慢慢的我便由晶莹剔透的水珠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水汽。

在天空中漂泊了好久,一天,一群从北方冲过来的冷空气蛮不讲理的把我挤往高空。

上面好冷啊,我一阵哆嗦便抱着一粒尘埃凝结成了雨水飘落下来。

到达地面后,伙伴们告诉我,这里是重庆,我们正在往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汇聚。

好多泥沙混进了我们的队伍,我们都变得脏兮兮的,而且身上还有点酸酸的味道,很不舒服。

一路狂奔,我们终于汇入了长江。

再接下来的旅程中,我结识了好多新伙伴,有从青藏高原的雪峰山上下来的冰雪融水,也有从鄱阳湖里跑来的湖水,同时,也有些伙伴离开了队伍,它们有的蒸发了,有的浸入了两岸的土地,还有些被岸边的树根吸收了。

终点站上海到了,这时我们的速度比在三峡附近的时候比起来慢了好多。

入海口附近,一路陪伴我们的泥沙沉积了下来,而我们则欢呼着冲进了大海的怀抱。

在广阔的大海里,我继续着我的旅程。

我到过日本的北海道、白令海峡、美国的旧金山、东南亚的菲律宾……今年夏天,当我游玩到南沙群岛附近的海域时,我决定结束在海上的旅程。

于是,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我变成了水汽,乘着风一路飞啊飞……一天,一团冷空气挡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次兵强马壮的我们主动的冲了上去,一边挤着它们后退,一边压着它们往

上爬,高空中还是很冷,我又被凝结成了雨水滴落下来。

降落的过程中,一片熟悉的土地渐渐清晰……天啦!

古山,我的故乡,我回来啦!

PS:

图片为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都是水为什么状态不一样。

物态变化的现象比如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等。

蒸发的快慢与受热面积有关、空气流速有关,用晒衣服的实例。

水在大自然的循环可以用一滴水的旅程来说,倡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课时4:

气体的热胀冷缩

1.瘪的乒乓球怎么能让它重新鼓起来。

一杯热水就能让它鼓起来(5分钟)

热胀:

从孔明灯的故事谈起,介绍孔明灯的制作方法,让大家有兴趣课后合作。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

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

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2.冷缩:

一个矿泉水瓶先把里面的空气挤出一点拧好盖子,先放到热水里会发现有点瘪的瓶子会胀起来,在拿出来冷却一会儿又会瘪回去跟原来差不多。

(15分钟)

3.解释实验现象,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

(5分钟)

PS:

有条件可以小组自己做实验观察,没有就围坐一圈一起观察讨论。

课时5: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普及温度计的发明及其原理。

(8分钟)

〔16世纪末,有位医生请伽利略试做一个帮助医生诊断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

伽利略和他的几个学生,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注上冷水,用一根头部是球形的玻璃试管插入水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靠近试管头部时,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或者遇冷收缩,试管里的水柱会升降。

在试管上标明刻度和数字,从水柱的高低,就能看出物体的温度变化了。

这就是伽利略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空气温度计灵敏度很高,易受外界大气压变化的影响,使所测的温度不准确,更致命的弱点是,水在冬天里会结冰把玻璃管胀破。

伽利略又选用酒精代替水,他设法排除了玻璃管内的空气,并把管内的酒精染成红色,这样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玻璃管中酒精柱的升降变化。

这种冬夏可用的酒精温度计,据说很受当时医生们的欢迎。

2.做实验验证物质的热胀冷缩,自制简易温度计。

(15分钟)

〔制作:

矿泉水瓶的盖子上钻个小孔,插上一个用过的笔芯,矿泉水瓶里装上水,没有加热之前水是刚好的,加热之后笔芯上会有水往上走。

3.探讨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实例。

(10分钟)

〔1、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 2、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很容易剥开,这是因为蛋壳和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的结果。

3、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了。

PS:

观察的时候可以围成一圈的形式,有条件可以分组自己做。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观察,以及思考用其他方法来验证。

普及温度计的发明时可以引入一些人物介绍。

模块五:

常见材料

课时1:

分享昨天“古山奥运会”的体会和感受,每个人都上去讲,最后两个志愿者各总结一下,表扬好的表现并对比赛中不好的心态进行分析纠正。

我们是一直都在强调“有意第一,比赛第二”,不论你拿了几个奖牌或者什么奖牌,只要在这过程中你快乐你有所收获那就是最好的。

课时2&课时3:

对材料的认识

1.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并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举例加深印象。

3.再看看教室中的个物品,判断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

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羊毛、皮革、木材。

人工材料:

纸、塑料、玻璃、铁、钢材。

4.每组选一个物品研究,观察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5.介绍其中一种材料:

塑料。

6.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

区分不同的塑料的特点。

〔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s):

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是所谓的物理变化。

热固性塑料:

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

7.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塑料也同样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

(10分钟)

 〔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塑料是不可降解的物质,埋在土里千年不化,影响土壤的营养,塑料燃烧会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影响空气自恋,对人类身体造成上海。

课时4:

1.导入:

拿出一些纸,猜猜它的用途,每种纸各有什么特色。

2.做实验验证纸的各种性质,比如结实度、吸水性、透明度等。

3.引入远古时代人类的穿衣方式。

介绍常见的纺织材料。

4.让孩子们讲讲他们民族的服饰,有些民族可能被汉化,我们可以自己找资料,就找最常见的那种。

第5课时:

变废为宝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废旧报纸作一套衣服,可以是任何款式。

2、课后可以在操场中展示。

3、大家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体会。

(10分钟)

 

模块六:

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时1:

声音的产生

1.导入:

如果没有了声音,这个世界会怎样。

(7分钟)

可以用不准出声传递消息的游戏引入。

(指手画脚)

2.声音是什么?

你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思考:

3分钟)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用自己身体的部位,能发出几种声音,试试看。

(8分钟)

4.做实验验证有声音产生时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10分钟)

〔尺子在桌子边缘振动、鼓面的振动〕

5.验证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用生活中的例子。

(4分钟)

〔自己讲话的时候摸摸自己的喉咙、观察摩托车在发出轰轰的声音时,车上的很多地方都在振动、琴弦当发出声音时也在振动。

PS:

准备塑料袋、尺子等。

用自己身体发出声音时要控制课堂秩序。

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导。

课时2:

声音的传播

1.从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让学生思考除了在气体中传播,能否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我么周围的环境都是空气,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讲话是可以听到的,所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做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拿两个塑料袋,一个装上水,一个装上沙子,放在桌子上,把耳朵贴在袋子上,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声音可以通过水和沙子传到人的耳朵。

3.自制一个“土电话”,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两个纸杯或者纸盒还有绳子,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如何做个“土电话”〕

4.用土电话进行通话,验证其性能。

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无意间把两个土电话的线绕到一起就变成4个听筒,1个讲话3个都能听到,最后全班的土电话交织成一个电话网。

课时3:

接收声音

1.导入:

掩耳盗铃的故事,引起学生思考。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