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03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

07历史1班编辑部获月(六月)倾力奉献,预祝各位同学期末考一帆风顺,无人肥佬!

本资料主编:

陈俊杰、杨妙如、张超杰、林荣举

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1、艾布拉姆斯总结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

(P2)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引出了哪四类文学观念?

其主要代表观点分别是什么?

(P3~P6)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

⑴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

“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

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中的来说都是模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

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⑵表现说:

①“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

②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

③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中说: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⑶实用说:

①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列举的大多是文学的实用价值。

②贺拉斯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

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⑷客观说:

“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

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这种文学观强调文本的

自足性。

3、文学是“人学”具体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

(P11~P12)文学是“人学”的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4、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

(P15)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造与“白日梦”有关。

①白日梦的内容则是想象或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

②强调文学的幻想性,认为文学的想象源于现实生活给予作家的感受。

③文学幻想是“利用现在的某一场合,在过去的模式上,构筑一幅未来的图景。

(补充:

“白日梦”理论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解释了幻想对于文学的意义,对我们认识文学的虚构性不无启发;但是把个人未能满足的欲望视为幻想的原动力,却无视文学虚构的审美动机,也在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弗洛伊德的片面性。

5、巴赫金的“孤立”或“隔离”理念。

(P15)巴赫金指出,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而是用生活材料来重新建构一个世界,他把这个过程和方式称为“孤立”或“隔离”。

6、什么是文学的主体性?

(P17)文学的主体性显示了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这样一个特点,即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7、什么是艺术真实?

(P18)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事实。

艺术真实表现在文学活动中“三要素”的统一;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8、衡量文学真实性的三个测度是什么?

(P19~P20)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①衡量艺术真实的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

②衡量艺术真实的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③衡量艺术真实的心理测度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9、什么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要素?

(P20)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

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生产的特殊规定。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

1、别林斯基的观点是什么?

(P21)别林斯基说: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2、文学形象的含义是什么?

(P22~P26)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3、文学形象的三大类型是什么?

(P26~P30)文学形象具有不同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①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②形象是描摹性的,其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

③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象”因“意”生。

4、文学形象的四大特点是什么?

(P33~P37)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⑴间接性:

是指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

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⑵心象性:

使文学有可能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

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审美对象。

⑶概括性:

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远远大于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⑷符号性:

把文学形象视为“语言”或“符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形象的隐喻性或象征意义,使我们

在感受形象的同时,去自觉地追寻其中隐含的意义和韵味。

5、什么是意境?

(P30~P33)意境是一个和意象有关但又高于意象的诗学范畴,又称为境界。

可以把意境理解成一个有三重结构的文学意象:

①由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

②境生象外,通过意象创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

③韵外之致,意境除了带给人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1、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可以把艺术分为哪四类?

(P39)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对艺术进行的分类,即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

2、如何理解文学理论传统的“语言工具论”向“语言本体论”的转变?

(P39~P41)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传统文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语言观念的不同。

关注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手段和技巧对文学活动影响,属于“语言工具论”的范畴。

而当代文学理论则把语言放在“文学文本”的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到形象创造和意义的生产,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

3、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P41~P42)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结构、话语和互文性对文学活动的制约上。

⑴结构:

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⑵话语:

是指在言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态,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具有符规性质和编码功能的符号。

⑶互文性:

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4、如何理解文学活动中的审美和言意矛盾?

(P42)作为一种审美意识,文学必须表现个体对现实人生的审美体验;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只能用语言来传达这种审美意识,可是语言本身固有的文化内涵,却有可能遮蔽个体思想感情的酝酿和表达,于是产生了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

5、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P43~P45)①第一种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着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

②第二类言意矛盾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

③第三类言意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

6、言意矛盾要求文学的语言活动必须克服的两种困难是什么?

(P45)第一种困境来自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即“意”如何实现向“言”的转化。

第二种困境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

7、语言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P47~P48)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的容量。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8、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P49)给文学下这样一个定义: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第一节文学文本

1、“文本”的定义是什么?

(P52)“文本”也被译作“本文”,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用利科尔的话说,“‘文本’就是任何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2、“文本”与“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P52)作品是某个作家创作活动的产物,它从属于某个主体,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

对作家和读者而言,作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对象,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文本”。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3、英加登的“文本五层次”说。

(P53~P59)英加登把文本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4、王弼的“文本三层次”说。

(P54~P59)王弼把文本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言”、“象”、“意”。

⑴语言层:

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

语言以及它的符号记录形式——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体系,传达

文学信息的媒介,以其特定的组合构成了文本的语言层面。

⑵现象层:

文学文本语言符号的所指是一个文学形象体系,由此构成了文学文本的现象层。

⑶意蕴层:

即文学文本的“蕴涵意指”。

5、体裁分类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P61)体裁分类理论的意义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纽带,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桥梁。

6、中外文学理论体系上出现哪些划分法?

(P63)文体分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中国

西方

二分法

把所有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和戏剧两大类。

区别:

同样是“二分法”,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论更侧重于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内在特点。

三分法

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类,至今仍流行于西方。

四分法

将文学文本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

弗莱的“四分法”。

区别:

弗莱的“四分法”是以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为分类根据的。

中国的“四分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也考虑到题材选择和形象塑造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加以分类。

第二节诗歌

1、诗歌的抒情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P65~P66)诗的抒情性首先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

其次,诗歌对情感的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支撑。

2、关于诗歌的抒情性的三种说法。

(P65~P66)①中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

(表明诗的抒情性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肯定,可以追溯到《尚书》时候)②华兹华斯曾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③赫兹利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

3、诗的概念是什么?

(P65)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主要特点是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

4、诗的语言和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P67~P69)①语言凝练而富于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②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循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形成跳跃式的结构。

5、什么是诗的意象?

(P69)在诗歌理论中,意象是指那种蕴涵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

6、什么是诗的意境?

(P71)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

7、诗的意境在构形和表意上有什么特点?

(P71~P72)在构形和表意两个环节上,表意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形成了意境在构形和表意上的特点。

意境的构形除了要受主体意识的投射、点染之外,还有虚化和集合性的特点。

意境的表意对于绘形来说具有积极的主导性,一般还具有超越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三节散文

1、散文在抒情上与其它体裁有什么不同?

(P74)散文把感受的抒发作为基本内容和行文的脉络,它不像小说以叙事为主,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只能通过叙事间接地表现,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也不像诗歌以抒情为主,感受的表达往往受情绪和情感的支配,很少对感受本身作理性的梳理与反思。

而散文不仅在内容上要求真实、直接、自然地表达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体悟,更要揭示这种感受和体悟产生的过程和缘由。

散文的表现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趋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有着比诗更大的自由。

2、清人吴乔的比喻是什么?

(P75)清人吴乔在说到“诗与文之辨”时曾有“诗酒文饭”之喻,他说: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

3、散文自由和自然的形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P76)由于直接朴素地表达人生感受的需要,散文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为自由和自然。

①散文具有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的灵活性的特点。

②散文结构的特点曾有过所谓“形散神不散”的说法。

③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4、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P77)①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②散文语言凝练含蓄。

③为了适应情感表现的丰富多彩,散文语言重视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

④与诗歌相比,散文更追求平易自然。

第四节小说

1、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P79)①中国小说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诸子篇籍中的寓言,另一个是《春秋》、《左传》等史传文学。

②汉代的小说,是指作为正史的附庸和补充而存在的稗官野史。

③直到唐代,小说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④在宋元以后,小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⑤在今天许多人看来,小说差不多就等于文学了。

2、小说在西方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P79~P80)①欧洲小说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②作为与诗歌、散文并立的独立文体,欧洲小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③到了18世纪,欧洲小说才获得长足的发展。

3、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是什么?

(P80)叙事与虚构,或者说是虚构性的叙事,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

4、什么是叙事?

(P80)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

叙事的特征在于展示连续发展的,趋向于一个充实和圆满结局的系列事件,这些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排列起来的。

5、叙事的两大原则是什么?

(P80)叙事原则可以概括为两条:

接续与转换。

接续指的是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连续发生,即一个事件如何引发和推进了另一个事件;而转换则是指由于事件之间的内在冲突关系而产生的事态变化。

6、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81)从叙事层面上看,小说具有运用叙事话语相对完整地客观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特性,从而使小说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

小说叙事的完整性使小说与以写景状物、表达人生感受的叙事散文拉开了距离;小说的客观讲述语调与诗歌的主观抒情语调之间现出了差异;小说对事件的“叙述”方式又与剧本的“演示”方式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同。

7、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P82)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8、情节与故事有什么不同?

(P82~P83)小说对故事的叙述实际上是通过情节展开的。

故事突出的是事件本身,所以故事的吸引力及其蕴意取决于事件本身。

而情节则是对事件所以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描述。

9、小说叙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P83)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小说叙事和三个基本要素有关,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10、悲剧的六大成分是什么?

(P83)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列出了悲剧的六大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11、两类人物观是什么?

(P84~85)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出两类人物观,一类是功能性的人物观,另一类是心理性的人物观。

⑴功能性人物观:

认为人物的意义体现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认为人物应绝对从属于情节。

⑵心理性人物观:

认为人物的心理或性格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把人物视为小说的首要因素,文本中的一

切都为揭示或塑造人物性格而存在。

12、福斯特的人物划分理论是什么?

(P85)福斯特把人物类型划分为“扁型人物”与“圆形人物”两种。

⑴扁型人物:

有类型化的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易于漫画化或抽象的理性化。

⑵圆形人物:

有性格复杂丰满、人物具有立体感的特点,这些人物往往有一个核心性格,同时又体现出不

同的性格侧面和层次,特别适用于长篇小说。

13、叙事理论涉及哪三个层面?

(P85~P87)叙事理论研究一般涉及三个基本层面:

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⑴故事层面:

呈现为前后有序的事件,是作为文本的叙述内容而存在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小说的表层结

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⑵叙述层面:

指文本的创造性叙述过程和叙述行为,这一层面涉及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叙述者的分类等问题。

⑶文本层面:

是叙述行为的物质化结果,主要讨论叙述时间、叙述视点、叙述距离等问题。

14、叙事学理论研究中的叙事人和作者的关系是什么?

(P86)叙事学认为,小说中的叙事人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殊角色。

作者假借这个虚构的角色之口说话,不管他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如此。

15、热奈特对叙述者的几类划分是什么?

(P86~P87)热奈特等人区分了“超故事”叙述者、“内故事”叙述者、“异故事”叙述者和“同故事”叙述者几大类。

⑴“超故事”叙述者:

处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

⑵“内故事”叙述者:

是超故事叙述者所讲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述了一个故事。

⑶“异故事”叙述者:

不参与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

⑷“同故事”叙述者:

参与故事,在故事中出现。

16、叙事学理论在文本层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P87~P88)叙事学理论在文本层面主要讨论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距离等问题。

⑴叙事时间:

热奈特从顺序、进速和频率三个方面探讨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

①顺序指时间的前后排列次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效果。

②进速指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涉及到叙述的“加速”和“减速”,叙述时间可以“省略”(无限

快)、“概括”(比较快)、“场景”(比较慢)、“休止”(零度进展)。

③频率指事件在叙述中的发生次数和重复次数。

⑵叙事视角:

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

观察故事。

可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三种基本的视角类型。

①非聚焦型是指传统叙事中全知全能的视角类型。

②内聚焦型是指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加以聚焦的视角类型,有固定内聚焦型、不定内聚焦型和多重内聚

焦型的分类。

③外聚焦型是指叙述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

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的视角类型。

⑶叙事距离:

在叙述文本中体现为所提供的细节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细节越多越精确,叙述者及读者离场

景就越近,反之则离场景较远。

17、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什么?

(P88)巴赫金强调小说人物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他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杂语”或“多声部”现象。

第五节剧本

1、什么是“三一律”?

(P91)所谓的“三一律”,指规定剧中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内完成。

概括来说就是“一日”、“一事”、“一地”。

2、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在处理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的关系是什么?

(P90)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在处理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的关系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⑴西方戏剧用写实的方法处理二者的关系,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尽可能的统一和接近的追求。

西方戏剧中

动作是在固定的空间和延续的时间中发展。

⑵中国戏曲的演出时空则更多地表现出虚拟性和写意性的特点。

中国戏曲中动作是在变动的空间和流动的

时间中发展。

3、什么是戏剧冲突?

(P92)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4、为什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P92~P93)戏剧的基本就是表现矛盾冲突。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

戏剧演出要受比较严格的时空限制,同时还要适应观众的接受心理,能够让观众坐下来,抓住观众并使他们看下去。

要抓住观众,就要靠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5、戏剧冲突的要求是什么?

(P93)①本身要具有集中性、激烈性、尖锐性,并富于戏剧表演性。

②要有必然性,即形成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矛盾双方内在的对立和冲突。

③必须是源于内在的意志冲突。

6、什么是戏剧情境?

(P95)戏剧情境是指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

7、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把戏剧分为哪几类?

(P95)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8、戏剧语言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P98~P99)①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个体性的特点,并且要富于潜台词。

②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尽可能通俗易懂、明朗动听。

 

第三章文学的形态类型

第一节文学的思潮、流派和形态类型

1、什么是文学思潮?

(P101)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2、文学思潮有哪些特点?

(P101~P102)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标志性)。

往往形成一定规模的运动,对某个阶段,某种时期文学活动影响深远(规模性)。

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综合性)。

文学活动本身的矛盾冲突是促成思潮发生的内部原因(审美性)。

3、什么是文学流派?

(P102)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4、文学流派形成的基础和标志是什么?

(P102)相近的文学见解、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是流派形成的基础和标志。

5、巴尔扎克对19世纪的欧洲文学提出哪几种划分?

(P105)巴尔扎克在谈到19世纪的欧洲文学时曾指出,这个时代的文学有“三种形式、面貌和体系”,他分别称之为“形象文学”、“观念文学”和“折中主义文学”,这实际上就是后人说的浪漫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6、艾布拉姆斯对文学的两个比喻是什么?

其含义是什么?

(P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