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5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养教育的落实.docx

营养教育的落实

營養教育的落實

現代人的飲食品質和習慣較之過去已明顯不同,以往擔心吃不飽、營養不良,現在則是顧慮攝取過多、營養不均而引起種種的慢性疾病。

因此自學校辦理營養午餐之後,營養主題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營養教育更是不容忽視。

學校午餐營養教育是依據教育原理,運用教育方法,傳授營養知識及技能,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念,進而培養學生飲食禮儀,訓練衛生習慣,使之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實踐,以建立健康的生活,促進身心健全的發展。

(一)實施營養教學

1.在教材教法方面

(1)配合各科教材,積極性的指導。

(2)利用教學媒體及實際經驗操作。

(3)啟發興趣並表揚學生的優點。

2.在習慣養成方面

(1)指導理解事項簡明扼要,每日要反覆練習以養成正確的習慣態度。

(2)午餐時間教師須在場與學生共餐,以發揮潛移默化的功能。

(3)要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實踐衛生信條及營養健康的理論。

(4)要顧及學生不能負擔的事,以免責備無辜。

(5)矯正偏食、用餐速度太快或太慢,或常喜歡留置食物的學生。

(6)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輔導。

(7)要耐心並循序漸進指導,避免同一時間訓練過多造成反效果。

3.實施營養教育

(1)在「道德與健康」、「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綜

合活動」、「生活課程」等各領域加強聯絡教學,及適當時間隨機

教學。

(2)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活習慣,矯正偏食之惡習。

(3)設計編製有系統且適合當地環境需要的教材、教學目標及訓練大綱,

供教師設計教學參考,或輔助教學與指導活動的指南。

(4)提供有關營養教育之圖書及實物,出刊壁報及午餐教育專欄,宣導

養與衛生常識。

(5)師生共進午餐,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及進餐禮儀。

(6)按月測量體重,徹底了解營養教育的成效。

(7)辦理與營養知識有關的藝文作品欣賞。

(8)辦理營養教育常識測驗。

(9)利用其他教育活動,如親師座談、園遊會、慶生會等活動教學。

實施家庭訪問,促使家長注意均衡的食物營養。

(二)營養教育的主題

1.健康的飲食

(1)營養完善充足:

各類營養素齊全,並且份量充足。

(2)食物分配均衡:

包含六大類食物,各類食物應有合宜的份量。

(3)熱量調配平衡:

熱量攝取應配合身體的需要,並且善用優質食物以調和熱量和其他營養素的比例,以免過量與肥胖。

(4)食物多樣化:

利用每類食物中不同的品項,增加飲食內容的變化。

(5)適量與節制:

調整各類食物的適當比例,避免過量。

(6)美味與愉快:

兼顧美味與飲食文化和樂趣。

2.食物的分類與功能

依照我國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的建議,食物依營養特性可分為六大類(見表一),各類食物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功能(見表二),所以類不同類的食物是不宜互相取代的,每天攝取的食物,應足夠提供熱量及各種必需的營養素,以維持身體機能及健康狀態。

 

【表一】六大類食物

食物分類

食物舉例

五穀根莖類

米飯、米類製品、小麥與麵粉類製品、早餐榖類、玉米等。

通常作為主食,根莖類食物包括:

甘藷、馬鈴薯、芋頭、菱角、蓮子、蓮藕等,通常作為配菜。

種子類如綠豆、紅豆。

蛋豆魚肉類

蛋類、魚水產海鮮類、雞、鴨、鵝、豬、牛、羊等肉類、內臟、

血液製品(動物性);豆腐、豆干、豆漿等黃豆加工品(植物性)。

 

油脂及糖鹽類

飽和油脂:

奶油、牛、豬、雞油(動物),椰油、棕櫚油(植物)

不飽和油脂:

橄欖油、高油酸沙拉油(單元);黃豆油、花生油、

芥花油、葵花油等植物油(多元)。

糖鹽類:

巧克力、布丁、糖果、冰淇淋、洋芋片、可樂、汽水、

加味水、稀釋果汁飲料、運動飲料、奶球、奶油、沙拉醬、沙茶

醬、蛋黃醬、番茄醬等調味醬料

蔬菜類

菠菜、青江菜、蕃薯葉、胡蘿蔔(深色菜類)等。

大白菜、高麗菜、萵苣、黃瓜、竹筍(淺色菜類)等。

菜豆、豌豆、荷蘭豆、毛豆等(豆類)。

草菇、香菇、金針菇、木耳(菇蕈類)等。

紫菜、海帶、海帶芽(海產植物類)等。

水果類

生鮮水果與純果汁。

高胡蘿蔔素水果:

木瓜、芒果、哈密瓜、杏。

高維生素C水果:

柑桔、橘、葡萄柚、芭樂。

高茄紅素水果:

蕃茄

奶類

牛奶、羊奶、優酪乳、起司、優格

 

【表二】各類食物的營養特色與功能

食物分類

主要營養素

功 能

五榖根莖類

碳水化合物﹙醣類﹚、澱粉、膳食纖維

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最先利用碳水化合物產生能量,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體能量最快、最經濟的物質。

蛋豆魚肉類

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鐵質

蛋白質是建造組織的材料,所以成長階段的需要量最大﹔由於身體組織不斷地新陳代謝,例如:

紅血球120天即老化死去,小腸黏膜細胞約三天就脫落,因此隨時需要新生的細胞來維持身體機能,但是品質優良的蛋白質只要少量就足夠生理需求。

油脂及糖鹽類

油糖-熱量

鹽-鈉

油、糖、鹽都是純度很高的食品成分,油和糖都會提供熱量,但是不含其他營養素,鹽分會增加高血壓的危險。

所以要注意含有大量油糖鹽的食品,食用次數不宜太頻繁,食用量也應該減少,以培養健康的口味,避免增加慢性病的危險。

蔬菜類

維生素A、C、葉酸、鎂、鉀、鈣、膳食纖維

提供保護性的營養素,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膳食纖維特別有助於消化道的健康,使腸道活動正常,軟化腸內廢棄物,讓排便更順暢,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

而維生素A則協助在黑暗中的視力。

水果類

維生素C、A、鉀、膳食纖維、果糖、葡萄糖

維生素C幫助膠原蛋白(collagen)的形成,使皮膚健康,血管不易破裂出血,也幫助傷口癒合;同時提供多種保護性營養素。

奶類

鈣、維生素B2、優質蛋白質

提供豐富的鈣,是骨骼發育必備的材料。

各類食物在體內分別發揮獨特的營養功能,才能維持人體全部的機能正常運行,使人活力充沛。

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獨特的營養價值,都是不能缺少或互相取代的。

因此,想要吃出健康,就要依照每日飲食建議量「適量」地吃,搭配「多樣化」的食物,並以「重質」的原則,選擇相對熱量較低、營養素較豐富的食物,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做彈性的調整,即可達到「均衡飲食」的效果

3.食物份量代換

 將食物依照熱量營養素的含量分群,並設定每一群食物基本份量的單位,

稱為代換單位(exchange)。

一個代換單位的食物重量也稱為「一份」食物。

同一群的食物,每一代換單位所提供的熱量營養素相當,不過食物的重量未必相同。

屬於同一群的食物都可以互相替換使用,使每日膳食具有變化,但是不影響營養價值。

同一群營養素中,食物份量代換的內容如下:

 營養素

份量

代換內容

 

五穀根莖類

 

一碗=

四份

白飯(糙米飯、胚芽米飯)1碗=

麵、米粉、冬粉、稀飯2碗=

大饅頭、中型芋頭、番薯1個=

馬鈴薯(漢堡用、熱狗用麵包)2個=

土司、小餐包、蘿蔔糕4個=

蘇打餅乾12片、春捲皮8張、中型玉米根2根=

蛋肉魚豆類

一份

蛋1個=豆漿1杯=傳統豆腐1塊=魚肉1兩=

瘦豬、羊、牛肉1兩=去皮雞、鴨、鵝肉1兩=

盒裝嫩豆腐半塊、豆包半塊、五香豆乾2片=

 

水果

 

一份

小型水果(柳丁、蘋果、桃子、柑橘、柿子)1個=

中型水果(芭樂、柚子、香瓜、梨子)半個=

大型水果(木瓜、哈密瓜、小玉西瓜)1/6個=

香蕉半根、草莓9粒、小葡萄13顆、蓮霧2個=

蔬菜類

一份

各式煮熟蔬菜1碟=約2/3碗

奶類

一份

低脂或脫脂奶類1杯240cc=奶粉3匙=

優酪乳1杯240cc=起司1片=

 

4.食物金字塔

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要素,我們應依照「食物金字塔」(如下圖)的原則飲食,以五穀類為主,並多吃蔬菜、瓜類及水果,進食適量的肉類、蛋類、豆品類及奶品和鈣類食物,減少鹽、油、糖份,並以去肥剩瘦,多採用低油量的烹調方法如蒸、燉、炆、烚、白灼、煮等,避免煎炸方式烹調,以求達致飲食均衡、促進健康。

 

5.營養教育的主題範例

主題

教學重點

教學時機及方式

認識食物

1.認識常見的食物。

2.認識食物的原料。

3.六大類基本食物的分類。

1.認識六大類營養素。

2.了解營養素的重要性。

3.利用公佈欄或網站介紹相關料。

食物的

營養素

1.認識六大類營養素。

2.了解營養素的重要性。

3.認識六大類營養素的來源

1.利用午餐近餐時間隨機指導。

2.配合相關學習領域統整教學。

3.利用午餐菜單介紹及午餐公佈欄或網站介紹相關資料。

均衡的飲食

1.介紹均衡飲食的概念。

2.了解偏食對人體的影響。

3.養成均衡飲食的好習慣。

1.利用午餐近餐時間隨機指導。

2.舉辦菜單設計比賽。

3.舉辦各項藝文比賽。

4.配合相關學習領域統整教學。

 

食物的烹調

1.認識食物的基本烹調法。

2.了解熟調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熱量及營養素。

3.少吃油炸食物。

1.參觀午餐廚房烹調情形。

2.利用午餐近餐時間隨機指導。

3.配合相關學習領域統整教學。

節令及

鄉土食品

1.認識傳統節令食品。

2.了解本地及各地飲食文化

1.配合節令供應應景食品。

2.配合相關學習領域統整教學。

(三)健康的食譜

1.學校午餐食譜設計的意義

學校午餐品質的優劣,端賴午餐食譜設計之良窳,因為午餐食譜的設計不僅能控管午餐經費的經濟效益,更對午餐供應之「質與量」、「色香味之調理」、「安全衛生」及「營養健康」之兼顧等有決定性的影響。

 

2.注意學生每日飲食攝取建議量

根據教育部所公布的「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學校午餐的營養素建議量如下:

國小

國中

高中

1~3年級

4~6年級

男生

女生

熱量(卡)

650

750

850

950

750

熱量的基準:

以男女DRI平均值1/3~2/5中間值

蛋白質(克)

20~23

23~26

25~30

28~33

23~26

蛋白質的基準:

佔總熱量12~14%

脂肪(克)

22

26

28

32

25

脂肪的基準:

佔總熱量≦30%

鈣(毫克)

280

350

420

420

420

鈣的基準:

以男女DRI平均值之1/3~2/5中間值

     國小1至3年級熱量為650大卡、國小4至6年級熱量為750大卡、國中為850大卡。

而蛋白質的攝取基準占總熱量的12%~14%;脂肪的攝取基準不得超過總熱量的30%;鈣質的攝取,國小1至3年級則為280毫克、國小4至6年級為350毫克、國中以上則為420毫克。

3.掌握學校午餐食物內容與份量

(1)國小午餐食物內容

a.理想性

食物種類

國小1~3年級

國小4~6年級

主食類(米麵食及其他五榖根莖類)

每日31/2份

每日41/2份

(主食類替代品,每週不得超過3份)

米、麵食

每日至少21/2份

每日至少31/2份

(米食每日必須超過供應份數1/2)

其他五榖根莖類

(不包括米、麵食)

每日最多1份

每日最多1份

奶類

每週2份

每週2份

蛋豆魚肉類

每日2份

每日2份

(魚肉替代品每日不能超過1/2份)

蔬菜類

每日1份

(深色蔬菜每日必須超過2/3份)

每日11/2份

(深色蔬菜每日必須超過1份

水果

每日1份

每日1份

油脂類

每日21/2份

每日3份

b.階段性

食物種類

國小1~3年級

國小4~6年級

奶類

每週1份

每週1份

蛋豆魚肉類

每週2份

每週2份

(魚肉類代替品每日不能超過1/2份)

*階段性之其它食物種類與理想的食物內容相同。

2..中學午餐食物內容

a.理想性

食物種類

國中

高中(男)

高中(女)

主食類

每日6份

每日61/2份

每日41/2份

(米麵食及其他五穀根莖類)

(主食類代替品,每週不得超過3份)

米、麵食

每日至少5份

每日至少51/2份

每日至少31/2份

(米食每日必須超過供應份數1/2份)

其它五穀根莖類

(不包括米、麵食)

每日最多1份

每日最多1份

每日最多1份

奶類

每週2份

每週2份

每週2份

蛋豆魚肉類

每日2份

每日21/2份

每日2份

(魚肉類代替品每日不能超過1/2份

蔬菜類

每日2份

每日2份

每日2份

(深色蔬菜每日必須超過1份)

水果

每日1份

每日1份

每日1份

油脂類

每日3份

每日31/2份

每日3份

b.階段性

食物種類

國中

高中(男)

高中(女)

奶類

每週1份

每週1份

每週1份

蛋豆魚肉類

每日21/2份

每日21/2份

每日2份

(魚肉類代替品每日不能超過1/2份)

*階段性之其它食物種類與理想的食物內容相同。

4.食譜設計考量重點

(1)重視學生營養需求及飲食嗜好:

參考學童每日營養需要量,並透過學生飲食嗜好調查表及班級飯菜剩餘量之統計,做好午餐供應量的控管,並做為食譜設計之參考。

(2)應兼顧營養均衡及經濟效益:

   由於學校午餐經費有限,所以於食譜設計時選用材料可於同樣營養素價值內,選擇價錢合適的材料配餐之用。

如一般肉類價格比較高時,則可採用營養值同等的蛋類或豆腐來替代。

(3)菜單命名應活潑有趣創新富變化:

 

    菜單命名以活潑有趣富創意為原則,力求變化及吸引學生注意,進而提高學生食慾,且有利於飲食嗜好資料之調查與蒐集。

此外可配合校內藝文活動,舉辦師生菜單創意命名競賽等活動,擴大午餐教育效果。

(4)考量廚房設備、用具、廚工效率,循序改善充實:

基於學校本位管理考量,各校擬定改善廚房設備、用具、廚工效率計

畫或方案,逐步充實更新,以發揮學校午餐之最大效益。

(5)食譜設計應考量廚工調理時間與烹調技巧:

食譜設計應斟酌廚工的工作時間、能力與工作負荷,並落實廚工證制

度,加強烹調技巧的提升,方能調理美味可口的菜餚。

(6)講究色、香、味、濃、淡、稠度及口感之搭配:

每餐的菜單中,最好有三種色系-綠、白、紅(棕、橙),味道有濃口味及淡口味之菜餚,組織亦採對比;軟質地與硬質地材料的搭配,稠度方面則應注意不要每道菜都勾芡。

(7)注意氣候、節令、菜價波動機動調整菜單設計:

    要注意氣候、節令等變化,並掌握當季盛產蔬菜種類等資訊,隨時機動調整設計菜單。

     

     

5.學校午餐食譜設計參考範例

(1)菜單範例

為了提供學校營養午餐菜單的參考,教育部除了委託營養師公會提供20週菜單食譜外,也公布1週的午餐菜單範例。

◎星期一:

烤雞排、肉末冬瓜、萵苣、綠豆薏仁湯、白飯、水果。

◎星期二:

蘿蔔燒小排、香菇蒸蛋、蒜香菜豆、海帶絲湯、白飯、水

果。

◎星期三:

茄汁肉醬、烤鳳翅、燙青花菜、高麗濃湯、通心麵、水果、牛奶

◎星期四:

滷三寶、羊肉白菜、清炒菠菜、雙耳湯、白飯、水果。

◎星期五:

香酥魚排、玉米火腿、燙青菜、大黃瓜湯、白飯、水果。

(2)熱量計算範例

◎滷里肌肉(里肌肉12斤):

里肌肉2份=150卡

◎蕃茄蛋(蛋50粒、蕃茄12斤):

蛋0.5份=33卡、番茄0.7份=17.5

◎炒高麗菜(17斤):

高麗菜1份=25卡

◎冬瓜大骨湯(6斤):

冬瓜0.36份=9卡

◎水果一份(芭樂1個):

水果1份=60卡

◎飯1碗(四份半)=315卡

◎油脂2份=90卡

共699.5卡

(3)稱量換算表

1杯=16湯匙=240公克(cc)1湯匙=3茶匙1台斤(斤)=600公克=16兩

1公斤=1000公克=2.2磅1兩=37.5公克1市斤=500公克

1磅=16盎司=454公克1盎司=30公克

 

(四)新世代的飲食

由於現代人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已經影響到學童及青少年的營養攝取,近年來,可以明顯發現兒童常見的飲食問題是高熱量高脂肪攝取以及低鈣、低鐵攝取,這些飲食與肥胖和成人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及癌症有關。

根據最近衛生署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學童的營養呈現有不均衡的現象,包括:

攝取過多的肉、魚、蛋、豆類的情形,而主食類、蔬果類與奶類則有不足的現象;相關調查也發現青少年不論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或三酸甘油脂(TG)等數值,相較過去十年已明顯且大幅的攀昇。

另外學童在各種營養素攝取中,以鈣質攝取最為不足,建議學童在日常生活中,可多攝取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

牛奶及其乳製品、小魚(連骨進食)、魚乾、蝦類、蛤及牡蠣等,另外豆類、豆製品及深色蔬菜等,亦為鈣質的食物來源。

由於長期、普遍的鈣質攝取不足,可能直接影響青少年的骨骼系統發展,不僅長出來的新牙會不夠堅固,日後更可能須面臨易骨折、或骨質疏鬆等嚴重毛病,而膳食纖維的不足,更已令台灣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童都出現有便秘的情形。

因此學校應針對新世代青少年的飲食及營養問題,做一番了解與探討,並建立正確的營養觀及飲食習慣,以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1.青少年的營養問題

   正值發育成長快速的青少年,正面臨諸多的飲食問題,如:

   

(1)營養不均衡、食物選擇不當、攝取種類太少。

   

(2)攝取過多的高油脂、高鹽、高糖等食物,而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

      質及鈣質明顯不足。

   (3)膳食類的纖維質、蔬菜水果與奶類的攝取量明顯不足。

   (4)不吃早餐或吃零食影響正餐食慾。

   (5)暴飲暴食、用餐時間不正常及攝取過多熱量等。

   

2.青少年飲食引起的問題

   

(1)體重過重、體型過胖。

   

(2)身材矮小、發育不良。

   (3)青春痘。

   (4)貧血。

   (5)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食慾不佳。

   (6)其他。

  3.指導並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習慣

   

(1)指導學生攝取營養且足夠的主食。

   

(2)多選用動物性蛋白質,學齡期學生一天至少喝二杯牛奶,青春期喝  

      三杯,以確保概及維生素B2的足夠攝取。

   (3)宣導少吃油膩食物,尤其是動物性油脂,多選用多元不飽和性植物   

      油,如橄欖油、葵花油、花生油等。

   (4)鼓勵學生多吃深綠、深黃色蔬菜。

及多吃水果以取代甜食點心。

   (5)選用水果以新鮮含維生素C的種類為原則,如芭樂、蕃茄、柑橘等。

   (6)多選用天然食品,減少食用熱量高、營養素少的食物,如餅乾、飲 

      料等。

   (7)多喝開水取代加糖碳酸飲料。

   (8)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全榖、蔬菜、水果等,可促進消化、腸  

      子蠕動、清潔腸壁及減少肥胖。

   (9)減少鹽類的攝取及烹調用鹽,以降低成年後高血壓的罹患率。

 

4.改善學生肥胖問題

如果兒童可能有發展成明顯肥胖的危險,教育和生活型態的改變可以幫助預防肥胖的發生。

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兒童的飲食攝取來源及攝取量,若未能儘早規劃與教育青少年正確的飲食觀念,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將對國民生活健康及國家社會的發展造成及嚴重的影響。

根據教育部92、93學年度國民小學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及92年度台閩地區中學學生體位調查資料如下:

   

  學生體位現況一覽表

 

體重過輕%

體重適中%

體重過重%

肥胖%

 

92年

93年

92年

93年

92年

93年

92年

93年

國小全體

12.89

18.5

59.92

57.3

13.97

12.7

13.21

11.5

12.12

17.3

57.77

54.9

14.97

14.1

15.14

13.7

13.74

20.2

62.27

59.1

12.89

11.4

11.10

9.3

 

92年

92年

92年

92年

國中全體

20.57

56.49

10.62

12.32

19.94

53.76

11.03

15.27

21.29

59.59

10.15

8.98

資料來源:

(依據衛生署所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為標準,採質量指數來評量兒童與青少年肥胖、過重或過輕)

國民小學各年級體位評值結果發現體位適中之比率逐年級而下降,肥胖之比率逐年級而增加,國小一年級肥胖率7.8﹪,國小二年級肥胖率8.0﹪,國小三年級肥胖率10.7﹪,國小四年級肥胖率12.8﹪,國小五年級肥胖率14.9﹪,國小六年級肥胖率15.0﹪,男童肥胖及過重之比率皆高於女童,全國國小學生體位不合格率高達42.7﹪(含過重、肥胖、過輕)。

顯示現代人飲食習慣偏差、不均衡、精緻化飲食、熱量攝取過剩、缺乏運動,造成學童肥胖比率增加,體適能日趨衰退。

為改善學生肥胖及體適能日益減退問題,93年8月31日教育部公布「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係從促進學生健康之積極面著手,以全體學生為實施對象,建立學生健康體型意識、落實學校體育課教學正常化,增加動態生活之運動環境及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此外透過午餐教育及課堂教學以落實營養教育教學生活化,期能達成提昇學生體適能,逐年降低學生過輕及過重(肥胖)比率,以促進學生健康。

四、生活教育的強化

學校午餐教育實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而午餐教育除了涵蓋衛生教育、營養教育之外,生活教育的落實也是不可忽視的。

透過學校午餐的供應,培養學生均衡的營養觀、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退得宜的用餐禮儀、正確的工作服務觀、愛物惜福的感恩態度、維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合群互助的團隊精神、用餐前後的衛生習慣等,均是午餐生活教育的重點工作。

午餐教育的推廣與落實,首重生活化、趣味化,用寓教於樂、從做中學的動態教學模式,方能充分掌握生活教育的主要精神與原則,進而彰顯生活教育之功能。

(一)午餐生活教育的策略

1.負責盡職的任務編組,培養合群互助的團隊精神。

組織學校午餐工作推行委員會,負則相關工作任務編組,例如食譜設計

組、採購組、監廚組、主計出納組、資料(文宣)組、服務組、物資組

等。

學生結合班級自治組織並落實小組分工任務編組,以培養合群互助

的團隊精神。

2.創新活潑的教育宣導,強化生活教育的推展。

配合學校行事辦理創意、活潑、生活化的藝文宣導活動,並強化生活教育

推展效果。

3.安全衛生營養的供應流程。

從午餐食譜設計、採買、送貨、驗收、洗滌、烹調、配送、分發、回收等

供應流程,及應徹底注意安全衛生營養之供應原則並徹底落實。

4.落實良好的用餐秩序及禮儀。

融入學校生活教育競賽,加強午餐用餐的秩序及禮儀,使生活教育普遍落

實於日常生活中。

5.統整學習活動,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統整各領域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營養觀,養成不偏食、不挑食、

不過量的良好飲食習慣。

6.整合環境教育,培養愛物惜福的情懷。

透過午餐供應學生反應調查,以及班級餐後飯菜剩餘量的確實量,做好食

譜設計供應量的控管機制,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