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41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工气道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管理.docx

《人工气道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工气道管理.docx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操作指引

目的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

①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④气管切开置管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技术

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

2、准备必要的器械。

在喉镜柄上接上镜片,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如电珠不亮,检查是否旋紧,如旋紧后还不亮,更换电珠或电池.检查所用的气管导管是否堵塞。

给气囊充气,保证气囊对称、无漏气,检查后把气囊内气体完全抽出。

3、如有需要,用无菌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的气囊和管芯。

4、待肌松剂起效后,把病人的头及颈部仰起.

5、如有假牙,把假牙取出.

6、给病人手控呼吸,使其过度氧合。

7、左手握住吼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

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使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

为避免撕破嘴唇和牙龈,用右手中指把病人的上中切牙向上推,同时可用拇指保护下嘴唇。

8、成45º角向前提起吼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应该用肩和臂的力量,手腕始终保持笔直。

不能撬,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9、沿口腔右侧插入气管导管,这样可看见声带.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

如没有看见声带和声门,不能试图插入气管导管。

如发生声带合龙,等待几秒后或许会看见声带在呼气时张开。

如还不张开,给病人过度供氧,再试暴露声门(缺氧会引起喉痉挛)。

如过度供氧后仍不张开,可用肌松剂.

10、继续插入气管导管直至气囊刚好越过声带。

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阻力,可先试着用力压住甲状软骨使喉部往甲状软骨方向移动。

如不成功,可用MAILL钳夹住气管导管末端,把末端送入喉部。

11、小心取出喉镜,给气囊充气。

12、检查气管导管位置.如果怀疑气管导管的位置,在移动或重新插管之前用喉镜观察喉部。

13、用急救皮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

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内。

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

14、如果呼吸音存在但不对称,则气管导管可能进入一侧主支气管。

气囊放气,重新调整位置后,听诊呼吸音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5、固定气管导管.

16、必要时接人工呼吸机。

第一次气囊充气时,应用最小漏气技术。

气管切开术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除准备手术器械外,并应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镜,以及各种抢救药品。

对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术前先行插管或置入气管镜,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气管切开,更为安全.

1.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

采用局麻。

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1%奴夫卡因浸润麻醉,对于昏迷,危重或窒息病人,若病人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

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

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

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5.切开气管:

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有人主张在气管前壁上切除部分软骨环,以防切口过小,放管时将气管壁压进气管内,造成气管狭窄。

6.插入气管套管:

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蕊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蕊,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7.创口处理:

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

切口一般不予缝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

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人工气道的固定①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深度:

一般在22~24cm记录:

固定前,测量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并标记清楚固定材料:

1~2个牙垫、3M绸胶布(两条)固定:

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注意:

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口腔内分泌物浸潮固定胶布,随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

②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同前深度:

一般成人导管标记长度位置是25~29cm注意:

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如内外两侧交替,另外,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点的压迫,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防止局部压迫性水肿及继发感染。

③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更换气切套管操作规范

一、目的:

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评估:

1。

了解个案行气管切开术之原因.

2.评估家属照护气切套管及相关设备之认知及能力.

3。

评估气切造廔管对个案及家属身体心像改变及适应情形。

4.评估造廔口及周围皮肤,譬如:

红肿、糜烂、瘜肉、发炎等情形.5。

评估呼吸型态、痰液性状及发绀情形。

三、用物准备:

1。

无菌气切套管一付(选择与个案原来使用之材质及大小相同之气切套管)2.无菌手套二付3。

无菌治疗包一个4。

小棉棒二包5。

优碘溶液(B—I溶液)6。

0。

9%生理食盐水7.无菌纱布或Y纱1~2片8.干净之系绳一条(若气切套管包装内即附有系绳,则不需准备)9。

10c.c.空针一支(无气囊者不需)10。

剪刀11。

氧气或Ambu12。

抽痰设备13。

小枕头14.污物袋

四、步骤:

1.向个案及家属解释更换的过程及目的.2。

洗手3。

准备用物。

4。

让个案平躺,肩下放置一小枕头。

-使颈部呈伸展状态,气管变得较突出。

5。

先抽吸呼吸道,清除分泌物.6。

若有使用呼吸器或氧气者,应先予高氧量连续通气数次。

7.取下垫于造廔口之Y纱。

8。

以棉棒清除气切口周围之痰液.9.以沾有优碘及NS之棉棒环状消毒气切口周围皮肤。

10.打开无菌气切套管包装,维持包装内面为无菌区。

11。

将无菌KYJelly少量倒置在无菌面上.12。

打开10c。

c。

空针,同样置于无菌面上.13.取出气切套管,将通条与外管组合.14。

以10c。

c。

空针抽取10c。

c。

空气,打入气囊端,确定气囊完好后再将空气完全抽空。

-观察气囊是否有漏气或膨涨是否均等;无气囊者省略此步骤。

15。

若无菌包装内有系绳,可先将系绳穿入气切固定带穿入孔,将固定带二端系绳绑紧。

-如此可避免在插入气切套管后,因绑系绳势必晃动气切套管而增加对个案之刺激。

16。

以KYJelly润滑气切套管前端至气囊处,仍置回无菌面上.17。

以空针将个案颈上之气切套管气囊空气抽出,至扁平为止.-无气囊者省略此步骤。

18。

将原系绳剪断。

19.更换一付无菌手套.-若有家属协助执行步骤17及18,则可不须更换手套直接执行步骤20。

20.以惯用手拿着准备妥当之气切套管,另一手顺势将颈上之气切套管拔出,同时立即将备好之气切套管迅速插入。

插入时应先和气管呈垂直角度进入,进入约1/3时,转为平行插入.21。

一手固定气切气管,另一手立即拔出通条。

22。

若有内管,将内管迅速放入,并将内外管组合.-金属气切:

将锁拨正以卡住内管。

pvc、shiley:

将内管外露端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卡紧。

23。

若有气囊,应遵循『最小漏气量』,打入适量空气。

-打入空气后,当感觉口鼻无漏气时,再抽出约0.5c.c.空气,即为最小漏气量,以减少内压。

24.若是使用呼吸器之个案,应立刻接上呼吸器;使用氧气者亦应立即接上氧气。

25。

绑好系绳,使系绳和颈间可放入1~2指为原则。

26。

以棉棒清除气切口周围皮肤之痰液或是润滑液,再各以B—I及NS棉棒消毒气切口周围.27。

放入Y型纱布:

若无Y纱可用方形纱布,将其打开折成一长条,然后将二端向中央折迭成V字型,放在气切口周围。

-勿用剪刀剪开,以免线头脱落掉入气管.28。

若有需要,则依抽痰技术予抽痰之。

29。

移去肩下之小枕头。

30。

清除用物,脱去手套,依感染控制原则处理弃物。

31.洗手.32。

记录(包括更换之气切套管材质、大小及气切造口周围皮肤情形、更换过程、更换后个案之生命征象等)。

五、护理:

1。

每日应执行气切护理至少一次.2。

每日应至少执行口腔护理二次。

3。

应除去室内环境中对呼吸道有刺激之物,如灰尘、花粉等.4.重新建立沟通方式,如以笔纸、手势、读唇语„„等。

5。

备用止血钳一把:

若发生气切套管脱落之情形,可立即以止血钳撑开气管。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

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充盈度:

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30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

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cmH2O,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监测气囊压力问题: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最小漏气技术

方法:

将听诊器放于胸前,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少量的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放气囊问题:

一般不需要,但是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

气囊漏气判断:

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喉鸣。

气囊充气流程1、向清醒病人简单介绍吸引和气囊放气的过程,需要一名助手帮助完成此过程。

2、对病人吸引前需要过度通气,充分给氧,监测脉搏、呼吸频率、血压以及心率。

3、吸引病人口咽部以清洁口腔以及气囊以上的分泌物,注意可能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反射及呕吐.4、吸引后,使病人回到稳定状态,然后换上另一吸引管。

5、置入吸引管直到超过气管插管远端.一旦气囊放气,开始吸引.6、让助手缓慢均匀地将气囊放气,同时吸引.注意快速放气有可能导致喉痉挛,气管壁黏膜损伤。

7、助手移开针筒,注意抽出的气体总量,将针筒的容量加上2~5ml.例如:

如吸出10ml,则将活塞设置于12~15ml。

8、重新将气囊充气,将患者回到CMV模式或手控通气,以使患者复原,听诊以辨别气囊通道是否漏气。

听诊病人的颈部(甲状软骨侧),调整气囊内气体容量直到听见吸气峰时有少量漏气。

人工气道的湿化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是最常用的湿化方法。

恒温湿化器:

湿化装置温度设置在32~37℃,气体相对湿度95%~100%左右24小时湿化液量至少250ml。

注意: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产生凝结水;注意加热器内随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不得使用生理盐水和药物,以免烧干;警惕恒温调节失灵。

雾化吸入及给药:

常用药物如化痰药、支气管扩张药、抗炎药、抗生素等.目前绝大多数呼吸机有雾化装置,起到湿化和通过雾化呼吸道局部给药的作用.注意在使用雾化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雾化是否增加潮气量。

如雾化增加潮气量,则需要适当减少潮气量的设置量。

另外,使用时可适当降低通气频率,增加吸气时间,使雾化效果更好.气管内滴药:

无咳嗽反射者:

可用气管内滴入0。

45%的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用于分泌物稠厚,量多,需积极排痰者。

吸痰前抽吸:

对于有咳嗽反射的病人:

用2%碳酸氢钠溶液,在吸痰前抽吸2~5ml,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注意:

湿化过度可增加气道阻力,个别致气管痉挛,可致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心力衰竭。

常规应用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

减少气道内热量和水分丢失,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气道分泌物吸引人工气道建立后,吸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护理,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吸痰的次数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原则上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

吸痰方式:

主要是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和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无吸引器时可用注射器吸痰法:

用20ml或100ml注射器,接头处连一橡皮导管,其尖端放入口腔、鼻腔或气管套管内,边抽动注射器活塞边使导管后退,吸出痰液或呕吐物.吸痰管要求:

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厘米;深入气管导管下方1—2厘米为宜;选择气管插管内径的1/2粗度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一般以能被顺利插入的最大外径为妥。

吸引负压要求:

不宜过大,一般为10.7-16。

0kPa(80~120mmHg)。

适时吸痰:

无经验护士:

常规2小时吸痰一次有经验护士:

采取适时吸痰原则了解患者的气道病理状态:

分泌物性质、量、咳嗽反射能力听:

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病人床旁,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无理由”、“觉得应该吸痰了”、“遵医嘱”、“按时间”。

不当吸痰的后果:

(1)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

(2)加重缺氧(3)心律失常(4)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次均须更换无菌吸痰管。

(2)严格掌握吸痰时间,以免加重病人缺氧.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如病人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很弱,吸痰与冲洗要同时进行,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0秒。

(3)吸痰同时要观察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变化。

如有明显的脉搏氧饱和度下降或颜面紫绀要立即停止操作.(4)为防止或减轻吸痰时出现憋气,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如果吸痰前后不给予高浓度氧会造成缺氧和低氧血症,因此,吸痰前后各给2~3分钟纯氧应列为吸痰标准操作步骤。

(5)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决不可再吸气道内分泌物。

气管内吸引操作流程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2、洗手.3、确认床头有合适的急救皮囊和加压面罩(即使是人工气道的病人也需要后者).4、病人体位为半卧位.5、给予病人过度通气,纯氧吸入,膨肺,时间至少30秒/10次呼吸或根据病人的病情延长时间。

6、打开无菌吸引管外包装,带上无菌手套。

7、取出吸引管,保持无菌,并将其缠绕在无菌手套外。

8、将无菌吸引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管相连,由另一手持住吸痰管连接。

9、用非无菌手调节负压至80—120mmHg。

10、必要时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吸引管,保持无菌.11、吸引管内保持大气压的状态下,将吸引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保持无菌。

12、确定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方法:

以下符合一项即可。

(1)吸引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

(2)病人出现咳嗽反射。

(3)气管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吸引管已经无法再深入.(4)有肺叶切除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

13、保持吸引管间断连接负压,同时一边旋转,一边回抽吸引管.从吸引管开始插入至开始吸引之前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14、吸引管完全抽回后,立即给予纯氧和过度通气大约10次呼吸周期,或根据病情延长时间。

15、需要时将吸引管在无菌液体内吸引以冲洗管内壁。

16、如需气管内灌洗,按下列步骤操作:

(1)最常用1/2张的生理盐水,每次注入3—5ml,(小儿或新生儿为0。

2-0.5ml)。

(2)2%—5%的碳酸氢钠,每4小时可2-5ml,最多不超过10ml。

(3)利多卡因0.6—3。

0ml/kg,即1.5%—2。

0%的利多卡因5ml,可重复用3次,最大剂量300mg。

17、必要时重复第9至第15步骤。

18、将吸引管缠绕在手套外.19、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引管,然后弃于垃圾桶。

20、洗手。

确定病人情况稳定,无特殊不适,然后可离开病房。

预防通气机相关性肺炎:

通气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指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发生的肺炎,是由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防御功能受损,并暴露于大量潜在的病原菌之后所发生的一种肺炎。

国外报道:

在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4%~38%,机械通气每增加1天,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

拔除气管插管流程1、向病人解释过程。

2、调整患者的床至斜坡卧位,此体位可防止拔管时患者误吸呕吐或咳出物,还有利于胸部扩张。

3、准备必要的装置。

如拔管后给予冷雾化吸入,可减少炎症反应,使黏膜舒适,同时稀释痰液以便咳出.4、给患者高浓度氧以及过度通气数次.如用手控呼吸皮囊,使用前需充满氧。

5、使用适当的无菌器材,吸引患者气管以及口腔,作气囊上吸引。

6、再次给予高浓度氧和过度通气数次。

7、松开固定插管的带子,需助手固定插管位置。

8、换上新的无菌手套和吸引管。

将吸引管插入气管插管的远端.助手在吸引的同时放气囊.吸尽分泌物,包括可能存在于气囊周围的痰液.注意,放气囊后,颈部能听诊到吸气相漏气气流,确信患者无喉头水肿或气道阻塞.9、告诉患者深吸气,达到吸气末时,缓慢并完全将导管拔出。

因为患者作的第一次深吸气后会产生一次呼气或咳嗽,可以避免发生由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反射以及误吸。

10、鼓励咳嗽和深呼吸。

并将患者口腔中残余的分泌物吸净.11、必要时给予冷雾化吸入。

12、评估呼吸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离开。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拔管后30分钟可考虑抽血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