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62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docx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

历代儒家代表人物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生。

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

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

公元前479年卒。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子思生。

孔子嫡孙。

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

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

卒于公元前402年。

公元前379〜前372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周烈王四年)孟

子生。

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

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

卒于公元前294〜前289年之间。

公元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荀子约生于此时,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

着有《荀子》。

卒于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00年(西汉高祖七年),贾谊生。

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

公元前168年卒。

公元前179年(西汉文帝元年),董仲舒生。

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

公元前104年卒。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元光元年)

董仲舒作《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

公元前53年(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扬雄生。

着《法言》、《太玄》等。

公元18年卒。

公元79年(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论五经异同,由皇帝裁决,班固奉诏撰《白虎通义》,是儒学独尊和阴阳五行化的标志。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生。

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

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824年卒

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复性说,为宋明理学之先驱

993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李翱生。

着有《复性书》,提出841年卒

胡瑗生。

与孙复、石介并称宋

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儒性命之学先声。

卒于1059年。

1009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李觏生。

批评儒家贵义贱利的观点。

有《直讲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礼论》七篇。

1059年卒。

1011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邵雍生。

象数之学大师,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为北宋重要思想家。

着有《皇极经世》等书。

1077年卒。

1017年(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周敦颐生。

宋明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

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

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

有《周子全书》。

1073年卒。

1020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张载生。

创关学。

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

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

有《张子全书》。

1077年卒。

1032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程颢生。

次年,程颐生。

世称二程,理学奠基人。

程颢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书》、《识仁篇》为着。

其学称为洛学,为北宋理学之大宗。

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

程颐主性即理,于工夫尤多措意。

有《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等传世。

他们的着作收入《二程全书》。

1085年,程颢卒。

1107年,程颐卒。

1050年(北宋仁宗皇佑二年),谢良佐生。

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认为心为仁,为天之理。

着有《上蔡语录》。

1103年卒。

1053年(北宋仁宗皇佑五年),杨时生。

思想接近大程,有《龟山集》。

1135年卒。

1106年(北宋徽宗崇宁五年),胡宏生。

以道为体用总名,倡言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创湖湘学派。

着有《五峰集》、《知言》。

1162年卒。

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生。

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

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

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1200年卒。

1133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张栻生。

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

1180年卒。

1134年(南宋高宗绍兴四年),薛季宣生

创永嘉学派。

1173

年卒

1137年(南宋高宗绍兴七年)

1181年卒。

1139年(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吕祖谦生。

《东莱文集》等

陆九渊生。

为心学派的开创

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观点。

有《象山先生全集》

1193年卒。

1141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慈湖遗书》。

1225年卒。

杨简生。

陆九渊弟子,有

1143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陈亮生。

永康学派创始人,

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有《龙川文集》。

1194年卒

1150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叶适生。

主张功利之学,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等。

1223年卒。

1167年(南宋孝宗干道三年)蔡沈生。

耽于象数学,有《书经集传》等。

1230年卒。

1175年(南宋孝宗淳熙二年)朱熹、陆九渊有鹅湖之会,前者代表理学学派,后者代表心学学派,两家就工夫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178年(南宋孝宗淳熙五年)真德秀生。

有《西山文集》等。

1235年卒

魏了翁生。

有《鹤山全集》。

1237年卒。

1181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学,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义。

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陈亮访问朱熹,此后三年两人书信往还,讨论王霸义利问题。

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陆九渊登贵溪应天山讲学。

居山5年间,与朱熹辩论太极、无极问题。

1209年(南宋宁宗嘉定二年)许衡生。

有《鲁斋遗书》。

1281年卒。

1249年(南宋理宗淳佑九年)吴澄生。

与许衡齐名。

1333年卒。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薛瑄生。

着有《读书录》为河东学派代表人物。

1464年卒。

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陈献章生。

重心性之学,有《白

沙集》。

1500年卒。

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罗钦顺生。

主张理在气中。

1547年卒。

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王守仁生。

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

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1529年卒。

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王廷相生。

主张理根于气,有《慎言》、《雅述》等。

1544年卒。

1483年(明宪宗成化十九年)王艮生。

创立泰州学派。

1541年卒。

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钱德洪生。

王守仁学说的传人,

有《绪山会语》。

1574年卒

1498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王畿生。

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

1583年卒。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王守仁在贵阳书院讲授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何心隐生。

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有《何心隐集》。

1579年卒。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李贽生。

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见。

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及「圣人与凡人一」等,皆别有所见。

着有《焚书》、《藏书》等。

1602年自杀。

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王艮讲学于阳明书院,讲百姓

日用即道

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刘宗周生。

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

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1645年卒。

1584年(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孙奇逢生。

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

1675年卒。

1604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陈确生。

反理学和佛学

1677年卒。

顾宪成、高攀龙始讲学东林书院。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黄宗羲生。

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1662年着《明夷待访录》,1676年《明儒学案》

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

1695年卒。

1611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方以智生。

着作宏富,有

《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等。

1671年自杀。

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顾炎武生。

以音韵治经,开清代朴学之风。

1662年着《天下郡国利病书》,1670年始刻《日知录》8卷。

1682年卒。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王夫之生。

宋明理学的总结者。

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变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观点。

着述甚丰,着作被集为《船山遗书》。

1692年卒。

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李颙生。

讲学关中,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

1705年卒。

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刘宗周讲学蕺山,黄宗羲侍讲

席。

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颜元生。

提倡实学。

1704年卒。

李塨传其学,世称「颜李学派」,二人着作编为《颜李遗书》。

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李光地生。

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书。

1718年卒。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戴震生。

主张理存于欲,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的工具。

有《孟子字义疏证》等。

1777年卒。

1763年(清高宗干隆二十八年)焦循生。

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

有《孟子正义》等。

1820年卒。

1775年(清高宗干隆四十年)凌曙生。

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

1829年卒

1776年(清高宗干隆四十一年)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成书。

1791年(清高宗干隆五十六年)刘宝楠生。

有《论语正义》等。

1855年卒

1792年(清高宗干隆五十七年)龚自珍生。

开近代以公羊议政之风,有《定庵文集》。

1841年卒。

段玉裁编《东原先生文集》

1794年(清高宗干隆五十九年)魏源生。

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

师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与龚自珍相友善,并称「龚魏」。

宣传变法,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

1857

年卒

1811年(清仁宗嘉庆十六年)曾国藩生。

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

1872年卒。

1837年(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张之洞生。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

1909年卒。

1848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孙诒让生。

着有《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等。

1908年卒。

1858年(清文宗咸丰八年)康有为生。

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

1927年卒。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谭嗣同生。

主张变法,有《仁学》。

1898年遇害。

1869年(清穆宗同治八年)章炳麟生。

古文学大师,有《章氏丛书》等。

1936年卒。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梁启超生。

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

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

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1929年卒。

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刘师培生。

国学大师,着作由钱玄同编为《列申叔先生遗书》。

1919年卒。

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熊十力生。

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

着有《新唯识论》。

1968年卒。

1893年(清德宗光绪十九年)梁漱溟生。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

1988年卒。

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钱穆生。

有《先秦诸子系

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

1990年卒。

冯友兰生。

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1990年卒。

1896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康有为着《孔子改制考》。

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贺麟生。

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1992年卒。

1909年(清宣统元年)唐君毅生。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

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1978年卒。

牟宗三生。

当代新儒家大师,与唐君毅并称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学及两层存有论的哲学系统。

着有《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和物自身》、《圆善论》等。

1995年卒。

1921年梁漱溟所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是书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文化哲学着作。

1923年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做名为《人生观》的讲演,「科学与玄学论战」展开。

1949年梁漱溟完成《中国文化要义》,认为中国文化的支柱是孔子精神及儒家思想。

1950年钱穆、唐君毅等在香港成立新亚书院,成为现代新儒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学术基地。

1958年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牟宗三等人在香港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全面表述当代新儒家的文化现代化观点。

1966年唐君毅所着《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出版。

1968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出版。

1973年《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出版。

1975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出版。

1971年牟宗三所着《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出版

1975年牟宗三所着《现象与物自身》出版

1977年唐君毅所着《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出版

1985年牟宗三所着《圆善论》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