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96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11807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

掘号

 

工作面名称:

11807回风巷

编制单位:

掘进工区

编制人:

施工单位:

总工程师:

分管矿长: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掘进 组:

年月日

通 防 科:

年月日

水文地质组:

年月日

生产技术科:

年月日

机 运科:

年月日

安 监 科:

年月日

机电矿长:

年月日

生产矿长:

年月日

安全矿长: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小河口煤矿《掘进作业规程》会审表

施工地点

11807回风巷

工作面编号

№:

xh号

施工单位

掘进工区

施工队伍

掘进队

会审意见:

贯彻情况登记表

规程(措施)名称:

本规程(措施)贯彻情况

点班

点班

点班

参加人数名

参加人员(签字)

参加人数名

参加人员(签字)

参加人数名

参加人员(签字)

队长:

值班:

贯彻人:

年月日

队长:

值班:

贯彻人:

年月日

队长:

值班:

贯彻人:

年月日

《掘进作业规程》考试成绩统计表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组织单位:

监考:

目  录

会审意见

规程贯彻情况

第一章概况……………………………………………………………8

第一节概述………………………………………………………8

第二节编写依据………………………………………………9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9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9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情况……………………………………10

第三节地质构造…………………………………………………12

第四节水文地质…………………………………………………13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18

第一节巷道布置…………………………………………………18

第二节矿压观测…………………………………………………20

第三节支护设计…………………………………………………22

第四节支护工艺…………………………………………………26

第五节巷道工程质量标准………………………………………35

第四章施工工艺……………………………………………………36

第一节施工方法…………………………………………………36

第二节凿岩方式…………………………………………………36

第三节爆破作业…………………………………………………37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41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铺设…………………………………………42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44

第五章生产系统……………………………………………………45

第一节通风………………………………………………………45

第二节压风……………………………………………………47

第三节瓦斯防治……………………………………………48

第四节综合防尘………………………………………………50

第五节防灭火…………………………………………………51

第六节供电……………………………………………………51

第七节排水……………………………………………………52

第八节运输……………………………………………………52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52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指标…………………………………53

第一节劳动组织………………………………………………53

第二节循环作业………………………………………………54

第三节主要经济指标…………………………………………55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56

第一节一般规定………………………………………………56

第二节一通三防………………………………………………56

第三节顶板……………………………………………………60

第四节爆破……………………………………………………61

第五节防治水…………………………………………………65

第六节机电……………………………………………………66

第七节运输……………………………………………………68

第八节防灭火管理……………………………………………71

第九章灾害预防和避灾路线………………………………………71

第一节灾害预防………………………………………………71

第二节应急措施………………………………………………72

第三节避灾路线………………………………………………75

第十章其他…………………………………………………………75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规程掘进巷道名称:

11807回风巷。

二、工作面位置

根据《矿井开采方案设计》,11807采面位于11805采面西部,沿煤层倾向布置,因此,11807回风巷也是沿煤层倾向布置,该巷道从西翼回风巷H5点前41.5m(平距)处开门,按322°58′37″方位角掘进施工。

因开门点位于M21煤层底板,开门后先实施穿层施工,直至进入M18煤层,再沿M18煤层施工至11807切眼。

三、掘进目的及用途

本巷道为11807采面回风顺槽,与11807运输顺槽(11805运输顺槽沿空留巷)、11807切眼等圈定11807采面,主要用途为:

通风、行人、瓦斯抽放管敷设等。

四、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

主体工程580m(±),附属工程(躲避硐、绞车房、钻场等)130m(±),合计工程量710m。

2、服务年限:

<2年。

附图1、11807回风巷平面位置图

五、开、竣工时间

开工时间:

2012年5月。

竣工时间:

2013年02月(预计)。

工期:

9个月。

第二节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3、《织金县小河口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

4、《织金县小河口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安全专篇》。

5、《贵州省织金县小河口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6、小河口煤矿技术部编制的《11807回风巷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

2012年5月。

7、矿压观测资料(暂无)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1、地面相对位置及井上下对照分析

从《矿井开采方案设计》提供的井上下对照图分析,11807回风巷位于新庄以东(平距140m)、小坝田冲沟以西(平距650m)、格孟以南(平距250m)、姜寨以北(平距320m)地区,巷道南部(穿层段)从西翼回风巷H6点前19m(平距)处开门,按322°58′37″方位角向北施工,向前施工140m~200m段,巷道将穿过地表岩脚冲沟,穿过地段地表标高为1290m~1295m,巷道距地表垂距为30m(±)。

巷道向北掘进至11807采面切眼,临近煤层露头线,距煤层露头线的距离为45~50m(±)(平距)。

在11807回风巷所经范围内,地表无建筑物及古迹,无大型水体,南部的岩脚冲沟由泉水和大气降雨汇集于冲沟内而形成,其动态变化较大,常表现为枯季时节流量小或者出现断流,雨季时节出现流量大幅增大,向南流入沙坝河。

在岩脚冲沟两侧,民间开采历史悠久,存在着多处老窑。

巷道经过此地段时,必须组织力量对老窑情况进行走访、排查,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消除隐患,确保巷道安全施工。

2、邻近采区(巷道)情况

从《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分析,因小河口煤矿属于整合新建矿井,巷道南部设计有西翼轨道巷、西翼皮带巷、西翼回风巷,目前正在开掘;巷道东部有+1285m轨道上山,+1285m轨道平巷和11805运输巷(回采后沿空留巷,11805运输巷即为11807运输巷),并通过联络巷与+1285m轨道平巷贯通;巷道西部为井田三采区,目前巷道尚未开掘。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地层特征:

从《勘探地质报告》和《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可知,小河口煤矿井田范围内出(揭)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二叠系龙潭组(P3l)和第四系(Q)。

现将各时代地层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河谷和地势低洼地带,由灰黄、土黄色粘土、亚粘土、砂土、碎石等组成,堆积覆盖于龙潭组(P3l)之上,厚度0~5.00m。

与下覆地质龙潭组(P3l)呈不整合接触。

⑵、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为含煤地层,由上往下分为三段,老系统及新系统进风井范围内主要是龙潭组二段(P3l2)和龙潭组一段(P3l1)。

岩性简述如下:

龙潭组三段(P3l3):

由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岩和3~6层煤线构成,其间的M6及M10煤线厚0.4~0.55m。

厚40~60m

龙潭组二段(P3l2)

由灰、深灰、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体,间夹炭质泥岩、9~10层煤层(线)、及少量中厚层细砂岩和近底部的一层深灰色微至细晶含燧石结核灰岩,可采煤层有M18、M21,局部可采煤层有M18-1。

本段的划分标志:

以M21煤层的结束,含燧石结核灰岩的出现。

厚180~210m。

龙潭组一段(P3l1)

由灰、深灰、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与炭质泥岩、7~8层煤层(线)及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结核微至细晶灰岩等组成的不等厚韵律层。

其间见数层灰岩,其灰岩夹层自下而上厚度递减,层间距加大。

底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铝土质泥岩,铝土岩之上30~40m为M29煤层,中上部为M23煤层。

厚80~100m。

与下覆地层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呈假整合接触。

⑶、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为深灰色块状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构成,具气孔状、杏仁状及流纹状构造。

厚度20-45m。

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293m,含可采煤层及薄煤层(线)21~26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M1、M2、M3……M29。

可采煤层为M18-1、M18、M21、M23、M29。

煤层一般总厚1.55-8.52m,含煤系数为1.37%。

从ZK403、ZK402、ZK401钻孔柱状图和Ⅳ--Ⅳ′勘探线剖面图以及M18、M21、M23底板等高线图看,在老系统及新系统进风井范围内,煤层特征如下:

M18-1煤层:

ZK403、ZK402钻孔揭露煤厚1.03~1.15m,平均1.09m。

距地表20~50m,与M18层间距为6~27m,属单斜煤层,倾向110~130°,倾角一般为6~12°。

M18煤层:

ZK403、ZK402钻孔揭露煤厚1.62~2.40m,平均2.01m,夹矸1~2层,厚0.08~0.20m,平均0.14m。

与M21层间距为13~17m。

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砂岩,个别点为炭质泥岩。

M18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单斜煤层,倾向110~130°,倾角一般为6~12°。

M21煤层:

ZK403、ZK402钻孔揭露煤厚1.70~2.20m,平均1.95m,夹矸1~2层,厚0.08~0.20m,平均0.15m,与M23层间距为21~36m。

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产植物碎片化石。

M21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属单斜煤层,倾向110~130°,倾角一般为6~12°。

M23煤层:

ZK403、ZK402钻孔揭露煤后为1.85m,不含夹矸,与M29层间距为21~22m,顶板为泥岩、中厚层状泥灰岩,产个体完整的动物化石;底板为铝质粘土岩。

M23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属单斜煤层,倾110~130°,倾角一般为6~12°。

M29煤层:

ZK403、ZK402钻孔揭露煤厚为1.72~1.95m,平均1.84m。

不含夹矸。

顶板为泥岩、中厚层状泥灰岩,产个体完整的动物化石;底板为粘土岩。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属结构简单,局部可采薄煤层。

第三节、地质构造

小河口煤矿整个井田为单斜构造,含煤地层呈北东——南西走向,倾向为110°~130°,倾角一般为4°~12°,地层较平缓,矿区中部见南东展布的宽缓褶皱——向斜。

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

深部工程(钻孔)揭露的地层稳定,含煤地层完整,标志层明显。

本矿区除中部有波状起伏的宽缓褶皱外,总体为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三岔河流域,处于三岔(凹河段)西侧靠分水岭地带。

与矿区地下水、地表水直接相关的地表水系为矿区东部的三岔河一级支流椅陌河(上游称沙坝河)。

区内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受地质条件及地表水文网的控制,多为溶丘洼地或溶丘槽谷的岩溶地貌,在碎屑岩分布区形成侵蚀、剥蚀中山沟谷地貌。

在三岔河河谷及椅陌河河谷地带为峡谷地形。

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上,矿区处于低级构造的牛场向斜水文地质单元西南部上游地带。

牛场向斜轴为北东南西向,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夜郎组(T1y)、翼部为上二叠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P2q+m)。

栖霞组和茅口组(P2q+m)分布地区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在龙潭组(P3l)和峨眉山玄武岩(P3β)分布地带为基岩裂隙水,含水贫乏。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地表山体破碎,坡度大,岩溶发育,在碎屑岩分布区地表汇集的降水,除少部分沿岩石中裂隙节理渗入地下外,大多快速汇集于地表低洼的沟谷地带形成地表溪流,而碳酸盐岩分布区大气降水则汇集于岩溶洼地、槽谷中,沿漏斗、落水洞迅速转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三岔河对牛场向斜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运移,排泄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牛场向斜核部分布一条河流→椅陌河是当地的侵蚀基准面,沿途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然后向东注入三岔河,在向斜的两翼为上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和茅口组(P2q+m)分布区,地下水沿地层走向由南西向北东迳流,在迳流途中,除部分受地形切割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在河谷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外,大部分地下水最终在三岔河河谷地带以岩溶泉或地下河出口的形式排泄。

2、矿井充水条件

(1)地表水系

区内属长江水系乌江支流—三岔河流域,地表水系较为发育,区内中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小坝田冲沟和岩脚冲沟,由泉水或大气降雨汇集于冲沟内而形成,其动态变化较大,常表现为枯季时节流量小或者出现断流,雨季时节出现流量大幅增大,向南流入沙坝河。

矿区南东侧的沙坝河,在区内流长4.5km,流量较大,枯水期500m3/日,洪水期12000m3/日,最高洪水位1268.0m。

由南西流向北东,出矿区边界处(矿区南部沙坝河牛场镇至小河口煤矿的桥边)标高1268.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该河流一直向区外北东方向径流,汇入三岔河上游椅陌河。

(2)含水层与隔水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二叠上统系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P3β)及第四地层(Q),根据含水岩层的岩性,含水介质组合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将矿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层中,碎屑岩基岩裂隙水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P2β)为含水层。

现将各含水岩组含水特征叙述如下: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Q)

该含水层岩性为残坡积层、冲洪积层。

主要分布于沙坝河谷、冲沟、槽谷地带。

岩性为水流冲积成因的砂砾及基岩风化残积的褐黄色、紫红色亚砂土、粘土。

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厚1~5m,地表未见泉点出露。

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含水性极弱,厚度小,分布零星,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碎屑岩基岩裂隙水:

A、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分布于整个矿区,经勘探揭露厚度114.90~225.00m,该地层的岩性主要为浅灰~褐黄色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M18、M21、M23、M29。

经调查,出露泉水6个,流量在0.001~0.15l/s,根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迳流模数0.1~0.5l/s⋅km2,据38个抽水孔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037~0.195l/s⋅m,渗透系数K为0.000019~0.255m/d。

本次勘查共布孔13个,大多数钻孔的岩芯较完整,多为柱状、饼状,少数钻孔岩芯较破碎,为饼状及碎块状,对岩芯破碎的钻孔采用泥浆作为冲洗液护壁,但冲洗液消耗量微弱,矿区适用ZK303号作抽水试验孔,经抽水试验,钻孔涌水量为0.855l/s,单位涌水量0.028l/s⋅m,岩层的渗透系数为0.001m/d。

根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本次勘查抽水试验结果,说明该含水岩组具透水性弱,含水性弱的特点。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

B、峨眉山玄武(P2β):

矿区内隐伏于地下,钻孔揭露厚度64~110m,根据钻孔揭露岩芯,该岩层的岩性为深灰至黑灰色玄武岩。

岩石新鲜坚硬,裂隙发育,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4~0.00423l/s⋅m,地下水迳流模数0.93l/s⋅km2,该层透水性差,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3)水力联系情况

矿区地下水流场特征(补迳排)

矿区位于牛场向斜水文地质单元的中上游地带,为一非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的补给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及北部和矿区西部北部外围地区,地下水的迳流条件总体受控于东部三岔河及其支流椅陌河,使得地下水总体上由西或南西向北东方向迳流,并以三岔河及椅陌河为矿区最终排泄场所。

矿区地下水的赋存、迳流、排泄受到地质构造,岩性及岩溶发育等条件制约。

在碎屑岩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和运移在节理裂隙中,在碳酸盐岩地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裂隙、溶蚀管道之中。

地下水迳流方向受地质构造制约,沿构造方向顺地层走由南西向北东迳流。

区域上和局部的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形成了特定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场(补迳排特征)。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A、充水水源分析

a、直接充水水源

矿区范围内全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地层分布,矿区可采煤层M18-1、M18、M21、M23、M29均分布在该地层中。

含煤地层成为未来矿坑的直接直充水层位。

该地层中所含的基岩裂隙地下水为矿坑直接充水水源。

但由于含水层透水性差,含水性弱,为矿区内次要充水水源。

b、间接充水水源

地下水:

矿区含煤地层下伏中二叠系茅口组(P2m)为含丰富的岩溶含水层,为矿区矿坑底板突水主要含水层,对矿坑底板突水至今尚无成熟的经验。

本次勘查对矿区矿坑底板突水主要根据M29最低开采标高与下伏P2m顶板隔水层厚度及区域侵蚀基准面等来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65.2m,M29最低开采高为1124.03m,高差140.9m。

M29煤层与P2m顶板间的隔水层为P3l泥岩、粉砂岩及P2β玄武岩厚度达80~100m。

在正常情况下,M29煤层可得到安全开采。

但应注意地质条件变化基地构造破坏的不利影响。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其地下水通过导水裂隙带,断层破碎带,采空区塌陷带等通道直接进入矿井,对矿井进行充水,为矿床间接充水因素。

地表水:

矿区内地表水系发育,其中最大的一条为沙坝河,在矿区流长4.5km,流量较大,枯水期500m3/日。

其于四条为沙坝河的支流,其流程短,水量小,属雨注型溪沟。

未来矿山开采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将波及地表水体,特别是采空区形成后,引发地表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后,地表水体将通过上述通道进入矿井,对矿床充水影响大,为矿床间接充水的主要水源。

老煤窑积水:

经调查走访,矿区民间采煤历史较长,存在多处煤窑采空区,但规模不大,一般采空区体积在几百m3至一千m3,均有不同程度积水,对未来矿山开采有一定影响。

B、充水途径分析

矿区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NE、NW两组发育,天然条件下这些节理裂隙带成为矿区内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并成为未来开采条件,直接充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天然通道。

未来开采条件下,导致煤层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向矿井充水的人工途径则为矿坑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塌陷带等。

对矿区地下水流场,主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未来矿区开采中,张家寨至沙坝河谷一带,大田头至沙坝沟谷一带是矿床主要充水部位。

特别是张家寨至沙坝河谷一带发生矿坑充水的可能性最大。

是未来开采设计和开采中应高度重视和注意的部位。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判别

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水系及断层均较发育,主要充水岩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P3l为含水性较弱基岩裂隙含水层,未来矿坑充水途径为构造节理带及矿山开采引起的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以及塌陷带。

矿区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4)相邻矿井及报废矿井

小河口煤矿邻近无生产矿井,但有三处老窑,开采斜长一般50m,走向长度一般200m。

(5)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

经调查走访,矿区民间采煤历史较长。

M18-1、M18煤层露头或风氧化带存在多处煤窑采空区,但规模不大,均有不同程度积水,对未来矿山开采有一定影响。

(7)地下水位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区南部沙坝河,牛场镇至小河口煤矿的桥边河面)为1265.2m。

3、矿井涌水量

根据小河口老矿井提供的开采矿井涌水量观测水文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并考虑一定的生产用水,预计整合后矿井正常涌水量135m3/h,最大涌水量400m3/h。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1、巷道设计

11807回风巷沿煤层倾向布置,属上山施工,南面从西翼回风巷开门(开门点坐标:

X=2945119.123m;Y=35595811.870m;Z=1254.000m),按322°58′37″方位角沿M18m煤顶板施工至11807采面切眼,预计巷道长度580m(±)。

为确保11807回风巷过岩脚冲沟地段距地表岩柱,在底车场施工完成之后,先按+15°施工上山,巷道揭露M21煤层后,沿M21煤层底板施工,待巷道穿过岩脚冲沟后,再按+20°变坡直至进入M18煤层,进入M18煤层后沿M18煤层顶板施工。

为满足巷道施工运输要求,在11807回风石门底弯路布置调度车场,车场长24m(其中开口2m,车场20m,锁口2m),采用单边开锁口方式施工,开宽面为巷道前进方向的左侧。

同时在底弯路(变坡点后2m处)布置躲避硐。

以后上山施工每个40m施工1个躲避硐。

附图2、11807回风巷开门大样图

2、巷道规格:

⑴、穿层岩巷:

直墙半圆拱断面。

荒宽×荒高=3800mm×3300mmS荒=10.99㎡

净宽×净高=3600mm×3200mmS净=10.13㎡

附图3、11807回风石门断面(支护)图

⑵、调度车场:

直墙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