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9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4 内环境与稳态.docx

高考生物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24内环境与稳态

2013年高考生物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24内环境与稳态

【2013高考预测】

1.内环境与稳定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血糖的调节

4.体温的调节

5.水和无机盐调节与人体代谢综合应用

6.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综合应用

7.血糖的调节与实验设计的综合

【难点突破】

难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例1】(2012·海南单科,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变式】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B.消化酶的合成

C.受精作用

D.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解析: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消化酶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受精作用发生

在输卵管。

只有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D,

【特别提醒】

1.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

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

③消化酶,如:

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2.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3.不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1)细

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2)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难点二稳态的调节

【例2】(2012·江苏单科,25)(多选)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初步推测(  )。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变式】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U·mL-1)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1)

65

100

153

220

420

A.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特别提醒】

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总结

1.调节过程(如图)

2.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相关的器官有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

3.相关激素的分泌与作用

激素

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部位

生理作用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全身组织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肾上腺素

肾上腺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

难点三水和无虮盐调节与人伸代谢综合应用

例3.下图是人体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转运简略示意图,据图回答:

若图中的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是相同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序号代表水,当④>①时,试分析②、③的变化。

(2)若序号代表*,人每天的生活全过程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3)若序号代表的是各种功能细胞,则(填序号)

A.各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最丰富的是。

B.若给某人滴注氨基酸营养液,生理活动明显增强的是。

C.造成以上各种功能细胞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难点四侦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综合应用

例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过程。

(2)B途径是骨骼肌通过作用完成的,其反应式是。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A+BC+D。

(4)图中的a、b均表示为运动神经纤维,其中a为;b为。

难点五血糖的调节与实验设计的综合

例5.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

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

材料:

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o.01mL/g)、蒸馏水、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酸性生理盐水。

(1)实验步骤:

①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

②实验组:

③对照组:

④培养观察:

(2)预计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4)借鉴上述实验及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①胰岛素含量升高引起惊厥现象的原因是

②假如人体出现类似的低血糖晚期症状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③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

调节

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内环境与稳定

1.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

主要从肺排出

C.

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特别提醒】

凯体与外界环境常处于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交换的不平衡常引起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等相应变化,但机体能够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务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如pH稳定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等等。

【变式探究】

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

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

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易错点2水和无虮盐的平衡

1.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

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错误答案】B或D

【错解分析】对

排出特点理解不清楚,认为寒冷环境中人体没有汗液的排出。

钠主要来自食物,主要排出途径是由肾脏,少数随汗液和粪便排出。

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寒冷环境下人体多余的水可从肾、肺、汗腺、消化道等途径排出。

醛固酮在对无机盐的吸收和分泌作用的同时,对水也有调节作用。

【正确解答】C

2.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特别提醒】

水的稳态是以渗透压为标志的,渗透压升高,水相对缺少,反之水过剩,主要通过抗利尿激素调节。

水的来源有:

主要是饮水和食物代谢产生的;水的去向:

主要是肾脏,而大肠排出的水是未进入机体组织的。

钠、钾的调节由醛固酮发挥作用,来源主要是食物,排出途径都是大肠、肾脏和皮肤,钠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多少调节含量,钾以肾,小管分泌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变式探究】

1正常人因为意外失血而使体内血量减少时,机体会做出的反应是

A.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B.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重吸收作用加强,尿量减少

2人患严重的腹泻

时,要及时输液,补充生理盐水。

有的情况下,医生还要给病人补充一定量的KCl,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心律

B.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心律

C.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血压

D.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血压

易错点3血糖的调节

1.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人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3.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

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1.8~4.5min内,血糖的变化是,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的需求。

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2)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和。

它们之间具有作用。

(3)9ml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机体通过调节,可以实现。

【错误答案】

(1)升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2)胰岛素肾上腺素协同(3)激素血糖平衡

【特别提醒】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对于保证人体能量供应有重要意义。

胰岛素作用,一方面增加血糖的去路,促进糖氧化分解、转化脂肪、合成糖元,另一方面抑制血糖来源,抑制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而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还能促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

【变式探究】

1下图所示过程是人体内糖代谢过程的简图。

清根据图反映的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果图示的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物质最可能是。

如果A物质不能沿相反的方向进行,则图中的细胞最可能是细胞。

(2)你认为流经图中毛细血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为。

(3)图中过程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

(4)如果人体内胰岛素浓度过高,则图中过程将明显加快。

(5)如果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

此病主要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易错点4体温的调节

1.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兴奋

2.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正确解答】C

【特别提醒】

人体代谢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进行生物氧化,释放能量,即是产热,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人体通过产热维持体温或使体温升高。

同时代谢产生的热量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从人体散失到外界环境中,即是散热过程,散

热主要通过皮肤实现,通过散热可防止体温升高或使体温下降。

只有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变式探究】

1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

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

2下列关于在寒冷环境里的生理变化,叙述的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皮肤的血管舒张

B.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皮肤温度下降

C.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皮肤的血管收缩

D.交感神经活动减弱,骨骼肌松弛

【2013高考突破】

1为抢救危重病人,常给病人输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o.9%的氯化钠溶液)。

输生理盐水的理由是

A.无机离子能自由进入细胞

B.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C.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D.补充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

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血浆中

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B.血浆运输养料和废物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3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

答案:

B

解析:

淋巴与组织液之间转变为单向,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4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丢失大量水和钠盐,使血钠含量下降,将导致

A.醛固酮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B.醛固酮分泌增加,尿量增加

C.醛固酮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5人体重要的腺体——胰,主要由外分泌部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其功能不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分泌部细胞能合成多种消化酶,不能合成胰岛素

B.胰岛细胞不能合成酶,能合成胰岛素

C.外分泌部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输入十二指肠

D.胰岛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

6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绝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因此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才能满足营养需要。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

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I,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人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人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肾脏排尿的意义是

①人体排出水分的最主要途径②可以排出部分热量,以利调节体温③可以排出多余的

④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和葡萄糖⑤可以排出代谢废物⑥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肾脏排尿的意义是人体排出水分的最主要途径:

可以排出多余的*,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8下列对皮肤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有错误的?

A.通过汗腺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B.具有弹性和韧性起保护作用

C.通过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起排泄作用

D.接受冷、热、触、痛等刺激,起感受作用

9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答案:

D解析:

尿液中所含有的糖,带出大量的水。

10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11如下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

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

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物质编号):

(1)寒冷时的体温调节以为主,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调节物质是

(2)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调节作用,a~d中调节效应相同的是。

(3)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几乎全靠[]的作用。

B物质只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物质)有关。

(4)激素的产生需要特定刺激。

图中可见,垂体激素分泌量直接由控制。

(5)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

[]直接影响大脑发育。

此外,如果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脑细胞数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数量都将减

少,很难在日后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