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78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docx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大小有解析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

——地球的大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电影的播出引起了大家对地球知识的探讨,你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呢?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B.地球的平均半径的6371千米

C.地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

小明同学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如图为地球公转演示图。

读图,完成3~5题。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下列数据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①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40000米

③地球表面有七大洲、四大洋④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准备飞往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粗箭头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形状和大小示意图”。

读图回答3~8题。

图中沿箭头方向从A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

A.4万千米B.2万千米C.6371千米D.6378千米

4.2017年7月中国进行了第8次高超音速飞行器实验,可实现1-2小时全球到达。

如果要1小时全球到达,那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至少为(  )

A.10000千米/小时B.5000千米/小时

C.40000千米/小时D.20000千米/小时

5.地理知识包罗万象,这些“万象”其实又有规律可循。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8-40题。

与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

A.赤道B.北极圈C.南极点D.南回归线

6.下列选项中有关地球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D.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千米

7.下列说法不能正确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平均半径6371千米D.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如图为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此次环球航行的路程(  )

A.小于4万千米B.等于4万千米C.大于4万千米D.不能确定

9.读图,回答3-4题。

小明所在的纬线长度大约是(  )

A.2万千米B.8万千米C.5.1万千米D.4万千米

10.地球的赤道周长是(  )

A.4000kmB.40000kmC.6378kmD.6357km

11.

《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擅长遁地之术,某日他从居住地(30°N、120°E)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穿越地心来到地球另一端。

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土行孙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6378KmB.6371KmC.40000KmD.12742Km

12.读地球大小示意图,正确表示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体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到地心的距离都是6371千米

C.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的是赤道地区

D.如果要给地球做一件外套的话,所用布料大约要4万平方千米

13.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该片于2019年大年初一公映,累计上映90天,内地总票房为46.5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2题。

关于地球,毛泽东曾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1里等于0.5千米),诗句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

A.本初子午线B.南极点C.赤道D.南北回归线

14.地球的平均半径长为(  )

A.5.1亿千米B.4万千米C.6378千米D.6371千米

15.《封神演义》中的“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武王伐纣。

如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能力,从家中钻入地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则他到达地球另一端的距离约为(  )

A.40000千米B.5.1亿千米C.12742千米D.6371千米

16.

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圆B.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C.地球周长4万千米D.地球表面积5.1亿千米

1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如图,回答1~2题.

图1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

A.海陆分布B.质量C.高低起伏D.大小

18.超人甲想遁地走直线穿越地心,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超人乙。

请问超人甲“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6371千米B.12742千米C.6378千米D.40 000千米

1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地球的大小。

诗中“地”所在的纬度是(  )

A.极点B.极圈C.赤道D.回归线

20.读图“地球大小”判断并回答下列的4--5题

下列字母与所表示的地理信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C--表示极半径B.B--表示赤道半径

C.A--表示平均半径D.D--表示表面积

21.要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应该坐在(  )上。

A.北极B.南极C.赤道D.本初子午线

22.某人从北极出发沿某条经线往南,走到赤道,它的行程是(  )

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

23.有关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就是地球仪B.地球上海陆分布是均衡的

C.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是平坦的D.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4.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赤道周长是八万千米

C.地球赤道半径是6371千米

D.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25.

读图回答3-4题。

关于图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自转

26.毛泽东的诗句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据此,回答17、18题。

诗句中的“坐地”是指(  )

A.随便席地而坐B.坐在赤道上C.坐在极点上D.坐在陆地上

27.2019年2月5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毀灭,面对绝境,人类和地球将开启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如图为蓝色的地球绕燃烧着的大火球(太阳)运动的照片,如图为“流浪地球大小示意图”。

正确表述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的体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到地心的半径都是6371千米

C.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的是赤道地区

D.如果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包裹全身的话,所需面料为4万平方千米

28.能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点是(  )

A.赤道B.极圈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29.毛泽东描述“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位于下面的(  )

A.赤道上B.地球上的任一点

C.两级上D.以上都不对

30.

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

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1-3题。

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它的平均半径大约6371千米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它最南的点称为南极点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渐准确。

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形球体。

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材料二  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提问题,并作答)。

问题1:

______。

答案:

______。

问题2:

______。

答案:

______。

(2)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______。

(3)请列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例子。

______。

32.简答题:

地球有多大?

(从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等方面来回答)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的6371千米;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故选:

C。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牢记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选项①②④叙述正确,③描述的不是地球的大小。

故选:

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有关大小的数据,牢记即可。

3.【答案】B

【解析】解:

经过测量,地球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读图可知,A点于B点同位于赤道上,图中沿箭头方向从A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为赤道的一半,因此距离最接近2万千米。

故选:

B。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如果实现了1小时全球到达,那么这种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至少为40000千米/小时。

故选:

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

赤道长约8万里,故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赤道地区。

故选:

A。

在地球仪上,纬线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了特殊的纬线-赤道,属于基础题。

6.【答案】D

【解析】解:

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A正确;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周长约4万千米,故B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C正确;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故D错误。

故选:

D。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对地球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要理解记忆。

8.【答案】C

【解析】解: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图中所示的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该路线大致沿赤道环绕一周,由于所走的路线不是直线,其路程大于赤道的周长即大于4万千米。

故选:

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

0°纬线即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小明所在的纬线是赤道,长度大约是4万千米。

故选:

D。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本题考查纬线的长度及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过测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B。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了赤道的周长,识记解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

由题目可知,土行孙遁地穿行的距离约等于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所以他遁地穿行的距离约等于12742千米。

故选:

D。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理解答题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A错误;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B错误;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的是赤道地区,C正确;

给地球做一件外套的话,所用布料大约要5.1亿平方千米,D错误。

故选:

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13.【答案】C

【解析】解:

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

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故选:

C。

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

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

本题考查赤道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14.【答案】D

【解析】解: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故选:

D。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所以从家里钻入地心,始终保持直线前进,他到达地球另一端的距离约为12742千米。

故选:

C。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16.【答案】B

【解析】解:

结合所学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故选:

B。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牢记即可。

17.【答案】D

【解析】解:

地球大小的数据:

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故选:

D。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

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要理解记忆.

18.【答案】B

【解析】解:

开心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地球平均半径的2倍,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开心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12742千米。

所以B正确。

故选:

B。

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对跖点指二者的经度和为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

对趾点是指地球的地心为原点,不是赤道零度线为原点,对跖点的特点:

对跖点的地方时相差12小时,对跖点的季节相反,对跖点距离20000千米。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考查了对地球的大小的认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19.【答案】C

【解析】解: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其长度是4万千米即八万里,诗句中的“地”是指赤道。

故选:

C。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本题考查赤道的长度及地球的自转运动特点,牢记即可。

20.【答案】C

【解析】解:

读图可知:

C表示的是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故A正确;

B表示的是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故B正确;

A表示的是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C错误;

D表示的是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D正确。

故选:

C。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有关大小的数据,结合地图牢记即可.

21.【答案】C

【解析】解: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所以够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的地点是赤道。

故选:

C。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赤道的长度,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A

【解析】解:

两极之间的距离即一条经线的长度,经线的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所以某人从北极出发沿某条经线往南,走到赤道,它的行程是约为1万千米。

故选:

A。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及经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D

【解析】解: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A错误;

地球上海陆分布是不均衡的,B错误;

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C错误;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正确。

故选:

D。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等,牢记即可。

24.【答案】D

【解析】解: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故选:

D。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要理解记忆.

25.【答案】A

【解析】解: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说明赤道的长度约4万千米即8万里,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故A解析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6.【答案】B

【解析】解: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它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

故选:

B。

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

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

本题考查了特殊的纬线--赤道,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7.【答案】C

【解析】解: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A错误;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B错误;

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的是赤道地区,C正确;

如果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包裹全身的话,所需面料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

故选:

C。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