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7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7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至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大道至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道至简.docx

《大道至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至简.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道至简.docx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之十五:

找源头,步步深入分析

    时寒冰

   通过读者的来信,我发现一些朋友对于趋势分析有畏惧感,感觉很难,无从下手。

   这一点,也是最初研究时最让我头疼的。

面对一大堆问题,面对海量的信息,怎么去分析呢?

这个切入点在哪里呢?

既然是大道至简,有没有更简洁的办法呢?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自己迫切需要知道它的发展和演变,因为某个问题可能对自己非常关键和重要,那么,从哪里入手来作判断呢?

   写这个系列,用过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和论证非常方便,但这容易给人马后炮的感觉,很难令人信服,或者,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美国的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第一步分析:

首先,谁最需要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谁最能从中获益最大。

   答案:

首先是华尔街,其次是美国政府。

这一点不用浪费时间表述了。

   第二步分析:

谁能决定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推出?

   答案:

美联储。

   那么,美联储会不会推出第三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第三步分析:

美联储主席的个人性格和偏好。

   答案:

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对大萧条,对通货紧缩有畏惧感,这一点,与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尔克先生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性格本身意味着,伯南克对通胀的承受力要远远超过通缩,对通缩的恐惧感要远远超过通胀。

也就是说,伯南克本人的倾向性至少是非常明确的。

   第四步:

美联储呢?

对照一下美联储的三大职责,再对照一下美国的经济现状,我们来看一下。

   先认识一个常识: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针对什么问题出台的?

   答案:

债务。

   第五步分析:

回顾前两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分别解决了哪些问题?

   A.第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是:

两房债券危机。

   B.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是:

美国国债。

   第六步分析:

   那么,美国最棘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了呢?

如果没有,第三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没有必要出台了。

如果有,就有可能。

   答案是:

还有,而且,非常大的难题。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

   答案:

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

   第七步分析:

   美国的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需要对应新一轮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缓解,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美国三个层次的债务危机,才算一一对应了,才算做到了“三位一体”才算圆满了。

    

   结论:

美国只有再实行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算是真正圆满了。

   第八步分析:

在何时推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解决。

   第九步分析:

谁会反对美国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是:

美国民众+除了美国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

   那么,美联储要出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就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记住,它一定不会在国人和全球反对与憎恨的洪流中出台这一政策。

   第十步分析:

如何解决国内民众的不满问题?

   答案:

让民众感觉到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比不出台对他们更有利。

   第十一步分析:

怎么做?

   答案:

让民众由于美联储不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而受损。

   第十二步分析:

谁能做到?

   答案:

华尔街。

   第十三步分析:

华尔街会做吗?

   答案:

它心知肚明得很。

因为,这对它最有利。

或者说,它是最大的受益者。

它会处处给美联储提供这方面的便利。

   第十四步分析:

如何做?

   答案:

做空股市、商品市场,让投资者受损惨重。

我们知道,美国人不爱储蓄,主要是把资金放在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中获利。

看看美国股市最近是以怎样的惨烈下跌的?

当市场哀鸿遍地的时候,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走好,美国民众将求之不得。

这就是时间节点的重要性。

   第十五步分析:

美国以外国家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案:

加重全球债务危机阴影。

从欧债危机,到日本债务危机,再到美国债务危机,黑云压顶,仿佛天下塌下来了。

由于美元是全球第一储备货币,很多国家忧心忡忡,担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就会从反对、仇恨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呼唤美联储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扭转局面,从危机的乌云中解脱出来。

这个时候,美联储才会响应全球人民的呼唤,果断地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何等有才啊!

   第十六步分析:

更重要的促成美联储确定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或者说,当什么样的条件一旦具备,美联储必然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这个分析涉及到此前演讲中的内容,且内容太多,暂时不在这个系列中写。

但可以讲明的是:

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缺一不可),美联储将出台折中方案,即QE2.5;如果条件得到了满足,则美联储必然出台第三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结论:

美国要做到三个层次债务危机的圆满解决,做到“三位一体”,至少也应推出QE2.5,与当下最需要的州政府、市政府等地方债务对接;如果另几个条件也同时满足,则必然推出QE3。

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形式,推出之时也即条件满足之时,而且,无论哪种结果,都实现了与美国债务层次的全方位对接。

当然,这只是从最基础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的“三位一体”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宏大的战略布局,它将深深地影响未来世界的总格局与大趋势演变,一些国家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请参照《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第九章做分析。

   我把这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写出来,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判断趋势有所帮助。

还是那句话,研究趋势必须诚恳,必须能够沉下心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分析体系。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分析的结果就会时准时错,摇摆不定,跟瞎猜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

   做趋势研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怕错,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关键是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教训更容易帮助一个人成长。

智慧的人不会活在错误的阴影中,而是从中积聚更智慧的能量,只有最愚蠢和狭隘的人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消耗自己原本就微弱的能量。

因此,不要有畏惧之心,多积累,多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摆脱利益本身带来的局限性,保持内心的平静。

大智慧者都不是那种狭隘、狂躁之人。

就像《功夫熊猫二》中所寓意的:

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接收宇宙的能量,变得非常强大(大意如此)。

我是一个天生愚钝的人,也是在付出艰苦的努力后,才慢慢有些感悟的,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基础更有智慧的人而言,很多时候都是一点即通,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快会超越于我,而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中国需要大智慧的人,帮助这个民族规避大灾难……实现复兴……而不是把精力完全耗费在自己的几只股票中,无端地消耗自己。

     于2011年8月7日

大道至简之十四:

从决定性因素到逻辑链

     时寒冰

 

   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关键的找到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信息太多、相关因素太多,无从下手,无法筛选,而且,信息的占有量获取渠道都非常有限。

怎么办?

   其实,大家的每一点迷茫,都曾经是我最初所困惑的,因为我更缺少这方面的天资,是个天生愚钝的人。

   研究趋势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步减少失误、提高准确率的过程。

很多时候,教训带给人的启示更多。

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失误日益减少,与真实趋势的吻合度越来越高,就是在进步。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找到并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去海量地占有、分析信息(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怎么做?

   找到逻辑链条,然后,静等一些关键性的决定性的信息的出现,而不是相反。

或者说,先建立起逻辑链,再根据逻辑去找关键性信息(已知所需)。

   因此,真正研究趋势的人,并非疲于奔命忙于收集信息的人,而是相当淡然的人。

   有一次,见一位学生拿着一本书,我随手翻了翻,他说不打算看这本书了。

我很诧异,问他原因。

他说:

“您不是刚刚讲过他的判断结果不对吗?

   我说:

“是的,这本书的作者属于为数极少的有自己完整逻辑体系的人,你要学的是他的思维方式,他错的地方你修正好以后,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人都有缺陷,如果要找一个没有缺陷的人写的没有缺陷的书看,就只能看无字天书了。

   其实,读书、上学听课,关键就是看对方的思路,而不是盯着他给出的结果。

你顺着他的思路,沿着他的逻辑推理,再补充进去自己的看法,更能发现对方的不足之处,更能找到准确的趋势,能更快地成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强项,这样做相当于借助对方的智慧加上自己的智慧,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而且,更利于规避风险,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只有基于自己的逻辑去投资,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并保持处变不惊。

   不仅学习趋势研究或者其他学科,教育孩子也当如此,才能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智慧更好地为己所用。

   《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这本书,我写得很细,努力把每一个逻辑脉络讲清楚,把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任何一个推导假如出现问题,哪怕很细微的问题,人们也能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的修正。

这种清晰的思路,可以帮助读者开拓思维,增强判断趋势和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当然,这样写作会让高手觉得有点啰嗦,这是我不得不抱歉之处)。

   比如,对中东路线图的推导,当传导到叙利亚,当传导到黎巴嫩等意味着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略微看一下新闻就行了。

比如,当日本债务危机露出端倪时,又处于哪个阶段,相关信息一旦出现,就会一目了然。

比如,美元的趋势,一旦与中国泡沫捅破后相对接,其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将令人望而生畏。

一旦条件满足,趋势当然不言自明。

而这个条件就是重要的前提——泡沫。

再比如,拉登被美军在巴基斯坦击毙这个条件成立后,另外一个条件一旦成熟对伊朗意味着什么,对世界大棋局意味着什么,都很清晰了。

如果对照着现实来看,可能更有感触,因为大棋局已经展开。

    

   我说的意思是,做到这一点,就不需要整天去收集信息了,况且也真的收集不完整。

   通过线而不是点,通过倒推而不是正推,通过构建逻辑关系而不是信息的堆积来判断趋势,有两个最大的好处:

一是简单、直观。

二是一旦一个点与现实不吻合,马上梳理逻辑关系,可以及时作出修正,而通过点来作的判断,却只能时对时错,没有章法。

   而且,通过这种思路,可以推导出一些尚未充分出现的一些趋势规律。

黄金与美国的同步性问题,我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在2008年时倒推出来的。

“也就是说,黄金、稀有金属既有与美元同步时的货币性特征,又有与美元背离时的商品性特征,多了一个功能,在资源为王的新周期中,就多了一份内在的上涨力量。

”——《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第351页。

   同样,黑色的金子会走得更远,也是这样推导出来的。

尽管在黑色金子低迷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甚至辱骂,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怀疑,黑色的金子亮出了它的强势与活力,即使在大盘最低迷的时候,它也早已摆脱底部趋势而走出自我,成为佼佼者。

   8月4日夜,全球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疯狂杀跌,这一天终于到来。

华尔街发出狂啸。

   谁最需要美国再次出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华尔街为了逼宫,达到目的,会怎么做,他们的能量一旦释放出来,将会产生出怎样的影响力(我昨天夜里的微博里提及到了这一点)?

在商品期货市场做反隔夜持仓且满仓的人,开盘的跌停可能导致资金瞬间亏损一半甚至全无(杠杆超过十倍甚至更高的情况下)。

华尔街在发出降级威胁后,经过漫长的等待越发失去耐心,他们需要美国尽快采取行动。

    

   同样,在《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中提及中国货币政策未来将调整以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松动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反映吻合。

但高铁事故、赖昌星老师回国,使得松动的信息很快被压下。

央行表示货币政策不会调整。

   问题在于,《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中谈及的逻辑关系是否改变了?

如果没有改变,调整就是必然的。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对于个体而言,从投资的角度看,最悲观的时刻往往是通往最应该乐观阶段的起始,当然,这个过程常常充满恐惧甚至痛苦。

而从国之大局,从经济整体而言,悲观的时刻或许仅仅是刚刚露出端倪,最悲观的时刻远没有到来,因为,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也难以想象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将超乎绝大多数人最悲观的预期。

   美国现在犹如一头困兽,我在书中已经分析了它的行为风格和思维方式,它有太多选项可以选择。

日本、中东、中国、东南亚……处处皆是可以下的棋。

   而中国呢?

失去耐心的华尔街的狠手打下后,让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人造景观重现(第一次是在2008年9月)并变得更加醒目,中国的短线思维主导下的政策,能够看透人造景观背后的大棋局,并拿出更好的应对之策吗?

想想美国,早在1987年由基辛格领军的课题组就准确预测2010年起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并据此制定规划,而我们的大战略、大棋局观又在哪里呢?

裸官时代,漫天忧伤。

   当《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的结果逐渐显现出来,我们只能面对无尽的哀伤……

   而作为一介草民,只能远离尘嚣,回归村庄,如父辈们一样,做一个贫瘠土地的坚守者。

悲苦莫过于此。

(另外,9月起应邀给复旦大学EMBA授课,讲经济趋势相关课程。

          写于2011年8月5日中午

大道至简之十三:

节点的提前和延后

       时寒冰

   趋势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这是趋势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但是,趋势研究最忌讳短线客思维,看得太短,或者,被太多短期因素干扰,就无法把握大趋势的脉络。

   事实上,值得关注的因素并不多。

   

   一些没有入门的人,喜欢把每天的各种信息累积起来解读,这种做法既看不清大趋势也看不清短趋势。

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你根本无法收集完。

但是,尽管信息很多,只有很少的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信息的出现其实是滞后的,根据原本就滞后的信息去预判未来,其价值必然打折扣。

更何况还有很多信息是虚假的,或者,是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相反的。

   其三,很多信息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找到内在的联系,孤立地去看一个一个的信息,尽管疲于奔命,却少有收获。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简化分析,我苦苦做了多年的努力,才慢慢找出其规律,并逐步加以系统化,过去在为东方世家的学员上小课时,我曾经用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系统讲过这种分析方法。

有关这种分析思路,我在《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和《大道至简之十:

沿着历史的轨迹》中,其实也已经做了简单阐述。

如果仔细看我的博客和书,即使不听演讲,也会对我的思路一清二楚。

这是一种最廉价而系统的知识获取渠道,而我写作的目的也是针对普通的读者和投资者。

  

   在《大道至简之十:

沿着历史的轨迹》中,我介绍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保基金伺机入市对股市趋势的影响。

对照一下此后的股市趋势,再明了不过了。

在股市投资中,这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素之一。

   在《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我讲了避免信息滞后的干扰,从大棋局角度来分析趋势,找到趋势之间的必然性。

事实上,这种必然性随之就在股市中体现了出来。

    7月6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凸显出当局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

   这种分析结论被很多人所接受。

   但是,在必然性的逻辑关系中,这种加息非但不能解读为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而且,还是货币政策转向将提前的信号。

道理同样基于必然性的分析逻辑,因为,它将加速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前提条件的形成,有关这一点,在《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这其实就是加速时间节点提前到来的信号(当然,对于能够做到走在政策前面的人而言,这种节点的提前或延后本身,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大趋势已经尽在掌握中)。

   节点延后的分析方法,亦然。

   由于此前担心新书《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迟迟不能出版,我重新开始了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

但是,我现在从内心开始厌恶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因为感受不到它的价值——你无论花费多大心血写的东西,别人匆匆一带而过,然后,等待你的下一篇分析。

因此,如果这个系列再停写,将永不再续。

   此次的加息信息一出来,很多人马上联系我,让写分析。

   我不是短线客。

我自认为写的是分析方法,一篇分析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绝不是短线思路下的产物。

那种根据行情波动被动做短线投资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趋势跌宕之美。

事实上,这个系列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字斟句酌,担心不能让读者明白,更担心被误读。

   新书《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也一样。

很多人上来就看第十章“我们怎么办”。

甚至有一位读者来信询问,除了第十章之外,还有哪一章是必须要看的。

   无语啊!

   你无论多么想帮一下朋友,结果都是徒劳。

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了!

其实,最重要的内容都分散在前面各章中,第十章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从其他章节中摘出来成章的。

如果阅读得仔细了,这次股市上涨的特征,与书中对以往股市走势的描述,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相同的趋势,相同的版块,相同的氛围……我其实更喜欢《经济大棋局》这个书名,解决、应对之道包含在大棋局中,有心者观棋局而知对策。

   沿着历史的足迹,发现历史一直在重演,但内心的浮躁让人没有动力去思考过去,即使你总结好了,结果仍是如此。

(另外,建议:

如果有时间,请把大道至简系列连起来看,如果结合着新书《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阅读,会更一些。

当然,对于一些思维方式和学识远远超过我的朋友而言,是不需要浪费这个时间的。

)   

大道至简之十二:

走在政策前面

       时寒冰

   中国的股市趋势、楼市趋势,都与政策走向密切相连。

政策是一个根本的决定因素,因为它是利益博弈后的结果。

   要想知道大趋势,必须能够分析政策的力量所指,判断其影响力。

   我在新书《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对这一点有分析。

如第二章《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

“对于中国的股市而言,不仅趋势由政策决定,连哪个板块会走强哪个板块会走弱,也都源自于政策。

不懂政策解读的人,在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如果再深入一步,必须把不确定性的政策给确定下来。

   如果再进一步,连政策的走向本身,连将要出台什么政策和政策的出发点、内容也都能分析出来。

   在新书《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我对相关政策的思维方式,乃至美国的政策出发点,都有详细的分析。

   中美出台政策的区别是:

前者更注重短期,大多时候不按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行事——这是短线思维的必然结果。

而后者更注重长期,按经济学逻辑与经济规律办事。

   这与中美两国的干部产生机制和人员组成相关。

   西方尤其美国的政要,大都出身于律师、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有重程序正义的传统,而中国则以理科背景为主。

除此,民选制与任命制的区别,是更根本性的影响,但考虑到和谐的限制,此文并不就此展开。

   因此,研究西方的政策取向,根据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结合现状即可。

而中国,则更多的是基于现状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更确切地说,是利益主体基于对现状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博弈后,出台相关政策。

   说得再明白点:

对于西方的经济政策预测,以长线思维为主,而对于中国,则以跑短线的散户式思维为主。

   比如,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西方一直都很重视,而中国,只有当连续干旱把水利建设落后的问题充分暴露后,才会重视。

   因此,在2010年,当我从旱区调查回来,我断定下半年必出鼓励水利建设的政策。

   如果这种分析已成过去,那么,我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路线一:

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

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路线分析,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无论货币政策紧缩还是宽松,其结果都是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最终走向硬着陆。

   这样,就不需要用“如果会怎样”这样的语气来预测未来的方向,而是非常肯定的。

因为,在“货币超发”前面是“政府主导投资”,只要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这一根本前提不变,结果是注定的。

这个路线图具体应该是:

   路线一:

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

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把不确定性的因素,变成了确定性。

   那么,能否再进一步分析?

   可以。

   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调整。

   那么,何时调整?

   调整的时间取决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倒闭问题的认识,而这一点,可以“沿着历史的足迹”(大道至简之十),对照2008年时的情况,得出大致的时间段。

如果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了解再深一点,这种判断还可以不断精确下去。

   因此,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可以走在政策前面的。

           于2011年6月17日早上

大道至简之十一:

超越才有境界

       时寒冰

   我发现我必须得写一篇这样的总结,因为,很多人迷恋于“术”而忽略了“道”,走偏了。

   利益分析法重要的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境界。

其实,很多学科或技能也都是如此。

   我在《时寒冰说:

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指出:

“利益分析法”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

所谓的利益分析,首先是超越利益本身的。

只有当人走出利益的局限,才能洞悉利益本身的力量对趋势的影响。

否则,身陷利益的沼泽中,人的智慧永远是被捆绑和束缚的,怎么可能看清趋势?

   超越利益的前提是努力积累知识,不断超越自己,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感悟,逐渐找回被束缚的智慧和能量,达到融会贯通。

   中国人与西方国家的人相比,分析、判断能力受到更多的局限,这种局限性通过长年累月的愚民教育等途径深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思维的误区。

   中国人传统上追求中庸,而当下的国人却是最容易走极端的。

比如,对一个人的认识,如果一个所谓的“好人”突然暴露出某种缺点,就会瞬间被全面否定,因为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尽管没有任何人可以达到这种完美。

西方把每个人看成正常人,既能看到某个人优秀的一面,也能看到不足的一面,这种预期是中性的,因此,判断者本身不会跟着某个被判断对象的某种变化而大起大落。

这种思维方式更近乎中庸。

国人由于预期在两个极端,往往会因为实际与预期的差距(这种差距常被无限放大)而产生情绪的剧烈波动。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总是先区分好人、坏人,这种区分如此分明,以至于成为我们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制约我们认清事物的最重要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