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80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docx

沪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

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泛滥成灾,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的发泡塑料包装物已高达300多万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塑料垃圾已对国内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尽快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除“白色污染”,一项“绿色包装工程计划”正在世界各国推广实施,成为环境保护的一股绿色新潮。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一种在生产制造、使用及回收等环节中对人类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作用、也不会引起任何不利影响的商品包装物。

它包含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再次利用两个方面的含义。

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发的绿色包装有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改进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即在发泡塑料中加一种诸如淀粉基等改性混合物,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包装制品中。

一旦这种包装制品被废弃后,分散在制品内部的淀粉颗粒能被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所侵蚀分解,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另一类是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即利用纸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质包装产品。

这种包装品废弃后,不仅能在土壤和空气中自然分解腐烂风化,而且还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重新加工利用,即使是将它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技术专家认为,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具有易于加工制作,包装性能优良和节省资源等特点,是今后绿色包装发展的主流。

我国纸浆模塑工业才刚刚起步。

我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和维也纳宣言签约国之一.“议定书”和“宣言”中规定我国要在2005年达到限制和禁止使用发泡塑料包装物的预定目标,同时。

我国于1996年4月1日颁发了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固体废弃物必须符合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个原则。

据专家预测,“九五”期间我国纸浆模包装制品将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医药、日化、家电、工业产品包装制品及其生产设备将会成为纸浆模塑包装的重点应用领域。

届时,这些纸浆模塑包装添加其他材料的制品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是惊喜.如掺有加强纤维料的鸡蛋箱可以像装卸钢材一样不受损坏,混有各种天然色素食品使人胃口大开,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轻易地辨别它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掺和保鲜剂的食品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绿色包装”纸浆模塑制品将会给人们带来洁净、亮丽的新天地。

(1)下列对绿色包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包装是为了尽快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研制开发的新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

B.绿色包装是一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挥资源的再利用的新型商品包装物。

C.绿色包装制品中的每一种物品,即使是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因而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D.绿色包装物废弃后,或者能被一些微生物所侵蚀分解,或者自然分解腐烂风化,不会形成所谓的“白色污染”。

(2)下列对“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包装制品中”的“其”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代淀粉基。

    

B.指代改进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

    

C.指代发泡塑料。

    

D.指代淀粉基等改进性混合物。

    

(3)下列对第3段“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只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

B.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靠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C.发泡塑料包装制品被废弃后不会降聚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而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这缺陷。

D.绿色包装制品既克服了不会降聚的缺陷,又克服了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1996年4月1日至今,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可以说是大量减少了,符合了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

B.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有所加强,对治理“白色污染”采取了一些措施。

C.绿色包装制品中纸浆模塑包装制品是取代加入改性混合物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的主流产品。

D.随着绿色包装制品的广泛使用,我们的空气将是清新的,天空是亮丽的,河水是洁净的。

2.(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破银花玉雪香

贾祖璋

①正当早春余寒犹烈,白玉兰花就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满树琼瑶,随风飘香,使刚刚苏醒的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故其又有应春花、玉堂春之称。

明代画家、诗人沈周对它赞誉备至: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白玉兰深得世人青睐。

②白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树干高大,从8米至20米不等。

枝条稀疏、粗壮、修长,一枝一花,且皆着于枝梢。

花有九瓣围成圆形,盛开时,枝头上缀满白色小酒杯。

它先花后叶,“花落从蒂中抽叶,特异他花”。

《广群芳谱》载:

“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

”花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在昆明12月便开花,到广州需1、2月才绽放,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开花要到3、4月间了。

花期长则10天,短则20天。

白玉兰以树大花繁称奇逞胜,巨大的树冠,可以笼盖一庭,花朵开放时节,如雪丘玉峰;成林成片的白玉兰花开,如“玉城雪岭”或“白云伏地”,其势令人叹为观止。

③白玉兰原产长江流域,栽种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以前的唐代,后引种到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

性喜向阳、湿润之地,适宜于中性或偏酸土壤,栽种地域范围较广,所以,作为名贵观赏树种,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国。

因其大而美丽的花朵在欧美广泛流传,美国成立了专门的玉兰学会,已经培育了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

④白玉兰除作为观赏植物备受人们推崇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具有实用价值。

一方面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它抗烟吸尘力很强,是一位拒腐自洁的勇士,玉兰树周边70米以内的空气可以达到“天然氧吧”的清洁水平。

另一方面是它的实用价值。

树皮、树叶和花朵可提制芳香浸膏。

花朵中含有木兰花碱、生物碱、望春花素等十来种成分,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治疗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炎、细菌性皮炎等症。

而其果实则可榨取工业用油。

⑤白玉兰之美倾倒无数的文人墨客。

其花易开易落,开放时繁华浓艳,谢落时亦动人魂魄。

“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一番风雨可使银妆尽卸,但数日晴和,又新蕾尽放,独占风情。

因花形大而肥硕,诗人们比之为美人,婉丽白净,自塑风姿。

其中最典型的是明代文徵明的七律《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⑥历代诗人、画家,都喜欢以玉兰为题咏之画之,更注重其内在的气质品性。

明末王孙朱耷,在亡国后,决意不与清廷相媚,或僧或道,保持独立的人格。

他画白玉兰,往往有自洁之警,不肯丧其气节。

他此类题材的画,以寒春为背景,寥寥几根劲挺的枝条,花形的线条苦拙而有棱角,狞厉不屈,花色银白如雪,一扫柔媚丰腴的旧制。

他的题画诗,语含讥讽,体现一种狂傲之态。

如《题画玉兰》:

“是笔摇春思,平明梦作花。

判官把不定,金马落谁家?

”玉兰花未开时似笔,绽放时似笔生花,形象、贴切而联想丰富;可是看卷子的“判官”,却“把不定”标准,到底让谁高中金榜呢?

因汉代取士有金马门和玉堂殿;而玉兰花的画上常被人题为“玉堂春”,设典极为自然。

这题画诗分明在讥讽社会的不公和一些文人对高官厚禄的渴求。

⑦齐白石也爱画玉兰花,他觉得画春天的花卉,配搭一株大玉兰,才更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他74岁时画的一幅《玉兰、海棠、牡丹》,玉兰高耸直上,伸出画外,树前是牡丹,树后为海棠,红花绿叶衬着一树洁白的玉兰花,满幅生机,耐看极了。

因玉兰花瓣厚,老人用秃笔蘸淡墨,画出花瓣厚重的质感。

特别是花萼上,有细茸毛,一般画家表达不出来,老人用湿墨来画,湿墨向外洇出,便表达出萼上细毛的感觉。

齐白石的玉兰花,是他人格的外现。

在他享誉京城时,谢绝了到清宫去当御用画家;在抗战时期,他力辞汉奸、高官上门来买画,并不去领取日本人分配给他的烤火煤……表现了一位志士的贞节操守,令人仰视!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白玉兰深得世人青睐”?

试作概括说明。

(2)第②③段说明了白玉兰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两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3)你认为文中白玉兰“内在的气质品性”是什么?

(4)举例说明文中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它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词语“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在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时,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

(5)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还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

(6)选文中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4.(2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

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

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

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

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

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

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

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

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

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

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下列不属于作者提出的避免WiFi信号损害健康措施的一项是()

A.研究表明只要使用WiFi,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B.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C.不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床边。

    

D.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关于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的实验得到荷兰科学家的肯定,但受到美国科学家的质疑。

B.文章提示不使用WiFi时,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减少受到WiFi辐射危害的风险。

C.文章第④段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说明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D.无线路由器辐射量跟WiFi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

5.(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试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

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竹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地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

“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地。

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

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从全文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3)第⑥小节画线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

(4)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6.(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

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

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

“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

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

凤凰寿,百鸟朝贺。

唯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

“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

”蝙蝠曰:

“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亦责之。

蝙蝠曰:

“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

”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

“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

”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

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

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

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

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

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

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

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

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

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

“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

”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

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

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

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⑪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⑫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

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

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⑬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曹植《蝙蝠赋》:

“行不由足,飞不假翼。

……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

“千岁蝙蝠,色如白雪。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

“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

“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3)选文第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

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7.(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

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

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中哪些文字表明国内外人士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请摘录在下面。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4)“至1929年基本完成”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根据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吕彦直的钟形设计被选中的原因是什么?

8.(1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

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

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

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