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知识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25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白糖知识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糖知识概况.docx

《白糖知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糖知识概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糖知识概况.docx

白糖知识概况

白糖基本知识

1.糖的分类

食糖的种类很多。

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绵白糖、白砂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

食品、饮料工业和民用消费量最大的食品糖为白砂糖。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

目前我国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2.白糖加工及用途

白糖几乎是由蔗糖这种单一成份组成的,白糖的蔗糖分含量一般在95%上。

因此,凡含蔗糖成份较高的植物,均可成为制糖的原料。

目前世界上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我国是世界是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甘蔗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需大量及经常性雨水来生产糖分,干旱会严重影响单位产量。

一般甘蔗种植一次,可再长芽每年收割,收获期3-4年。

我国蔗糖生产期为每年的4月—10月,榨季为11月至次年的4月。

甜菜生长于温和气候带,每年10月份开榨,次年2月份结束。

我国甜菜糖主要产地是新疆、东北、内蒙。

与蔗糖相比,甜菜糖生产成本偏高。

进入90年代,生产甘蔗糖已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生产甜菜糖更是损失惨重。

受此影响,我国甜菜糖年产量逐年减少,不足白糖年产量的20%。

工厂利用甘蔗、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粗糖,呈浅棕色。

粗糖经过提炼后,成为日常消费的白砂糖。

除糖料甘蔗、甜菜外,白砂糖也可由原糖、粗糖、绵白糖等其他含蔗糖分较高的食糖类加工而成。

白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白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白糖是国民生活中重要的副食品,也是饮料、食品和制药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3.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

按照国标GB317-1998,白砂糖质量标准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

感官要求:

(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

——粗粒:

0."800~

2."50mm;

——大粒:

0."630~

1."60mm;

——中粒:

0."450~

1."25mm;

——细粒:

0."280~

0."800mm。

(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理化要求:

表一

卫生要求:

表二

4."白砂糖保存

白砂糖存放时间受气候条件、加工质量、保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加工质量好、气候条件好、保管条件好的情况下,白糖可存放

二、"三年;而在加工质量差、气候条件差、保管条件条的情况下,只能保存半年左右。

由于白砂糖是工业化产品,随着加工技术条件的改善和质量意识的提高,目前我国白糖的出厂质量大都能达到国标一级标准,因此一级白砂糖占市场流通量的90%以上。

但是,受加工工艺的影响,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不同工厂生产的一级白砂糖保质期的差别却很大。

白糖保管不善或保存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受潮、溶化、流浆、结块;二是色值变化,颜色变黄;三是污染,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超标。

白糖正常保管要求:

第一,作好入库验收,对通知单所列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等进行认真检查。

品种不同、含水量不同的白砂糖应分别堆码。

第二,配备必要的设施,严格遵守堆码、保管操作规范。

库房应达到要求,配备必要的通风除湿设施。

垛底应有防湿垫板及隔湿层,垛周围应有适当的空隙及通道,垛高及每垛数量不能超过规定。

第三,加强库内检查与养护。

为防止库存白糖溶化、变质,防患于未然,必须加强在库检查,按时测定白糖的水份,特别是在4-9月份。

在夏季,库内温度应不超过摄氏30度,相对湿度不超过75%。

气温较高、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对糖库或糖垛进行密封,必要时进行吸湿处理。

白糖产区和产量分布

世界上食糖主要生产国家或地区是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等。

19年度全球原糖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1."255亿吨;19年度又创新高,产原糖

1."323亿吨。

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或地区原糖生产情况

我国白糖产量近几年呈增长趋势,糖产量排在巴西和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白糖产地主要集中在:

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

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广西近年跃居全国蔗糖产量的第一位,1998年度以来,占全国糖产量40%以上。

广西主产地为中南部的南宁、柳州地区,主要产糖县为崇左、来宾、扶绥、柳城邕宁等。

云南主产地为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玉溪、版纳。

白糖生产有如下特点:

第一,糖料与其它作物不同的是,收获后不能直接变成商品糖,必须经过工业化加工。

第二,由于工业化加工需要较大的设备投入,糖价高且有充足的糖料时,加工能力的增加滞后;同样,糖价低或原料不足时,加工能力又不容易很快减下来,因此,糖价格波动周期比一般农产品要长一些。

第三,近几年,北方的甜菜糖产量逐年下降,糖业生产出现从北向南、从沿海向内陆、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广西、云南、广东、黑龙江四省区白糖调出量占全国总量的95%。

白糖消费与进出口

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白糖21公斤。

全球白糖消耗量平均

1."24亿吨/年。

我国(大陆)人均白糖消费量

6."7公斤,是世界人均白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21公斤的水平(不计我国,世界人均年消费量为

24."9公斤),也低于同期xx人均

23."9公斤、xx人均

31."0公斤的水平。

我国因人口众多,是世界白糖消费大国之一,年均消费白糖量76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白糖消费量的

6."2%。

白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

近几年,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白糖

消费的大幅增长,社会总消费量已由1980年的380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近800万吨左右;据专家预计,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白糖消费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由于白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世界多数国家都保持一定的自给率。

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年世界贸易量约为370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世界上主要出口国是巴西、欧盟、澳大利亚、泰国、古巴,这五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5%;主要进口国是俄罗斯、美国、印度、欧盟、日本、韩国、埃及、伊朗、马来西亚、加拿大,这十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50%。

为了稳定供应,出口国和进口国一般都签订了长期双边贸易协定。

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有对外援助的政治意义),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

由于原糖便于保存,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我国白糖多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有靠进口来弥补缺口,因而成为世界白糖市场进口大国。

1992年进口白糖110万吨,1993年则达200万吨以上。

在1993年之后,我国白糖产量迅速提高,白糖供应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连年剩余。

不再依赖进口。

1999年底,南方主要产糖区受灾,使糖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国储糖出库以补足供需缺口,我国并未因糖产量下降增大进口食糖量。

鉴于我国白糖消费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白糖实行高关税保护,而我国为加入WTO不得不承诺偏低的白糖进口关税,所以未来我国的白糖出口将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相反,白糖的进口将会稳步增加。

白糖价格

1.影响白糖价格变化的因素

种植面积:

在正常情况下,种植面积决定产量的增减,生产甜菜糖的国家更是如此。

气候:

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的制糖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

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不仅导致1900年度白糖减产200多万吨,还因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2001年度的糖产量再次低产,致使糖价在一年内从l900元/吨跃居4000元/吨左右。

气候也同样对甜菜产糖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甜菜在生长期遇到不正常天气,单位产量会降低。

库存:

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国家对食糖的收存与抛售。

政府政策:

国际白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白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白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

各国白糖进出口政策和关税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美国实行白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白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

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

巴西、古巴、独联体国家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白糖产量。

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

白糖替代品:

人造糖和甜味剂是食糖的主要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等食品中,虽仍不可能完全取代天然糖,但它的使用减少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份额,对糖的供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1)糖精。

糖精是一种甜味剂,其甜味是白砂糖的500倍。

糖精是从石油产品中提取而成,多食对人体有害,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其用量不得超过

0."65克/公斤。

1998年中国生产糖精24,000吨,其中12,000吨在国内销售。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最近采取措施,限制糖精产量,这将有助于增加天然糖的需求量。

(2)甜味剂。

甜蜜素(环己基氨基黄酸钠),安赛蜜,甜味素(甜菊甙)等,均为人工合成品,甜味是白砂糖的200倍左右。

(3)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

高果糖玉米糖浆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甜味物质,可以替代糖作为甜味剂。

由于其价格较低,所以其用量逐年增加。

美国是高果糖玉米糖浆主要消费国。

走私糖:

一些沿海地区走私糖的流入,损害了我国糖业的利益,对我国食糖价格有较大的冲击。

其它:

一些不发达国家如古巴、菲律宾、多米尼加等主要靠白糖的出口换取外汇。

这些国家的耕地只适合于种植甘蔗而不能改种其他作物,甘蔗的减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白糖产量一直维持供给过多的情况。

另外,一些国家用甘蔗提炼乙醇,其中巴西是用甘蔗生产乙醇的主要国家。

用于乙醇生产的数量影响着白糖生产数量,巴西可以将全国甘蔗不用于生产白糖而改为生产乙醇,所以巴西甘蔗提炼乙醇的数量对预测全世界白糖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2.白糖价格走势

国家对糖料的生产及价格非常关注。

90年代初,我国白糖供不应求,国务院确定把广西、云南、新疆三省作为全国产糖基地,三省区由此跃居我国产糖大省。

19榨季,受国际国内白糖供需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糖价连连攀升、甘蔗收购价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区糖价一路上扬,在1995年年初达4800元/吨的高峰。

此后,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大量走私糖冲击我国白糖市场,导致我国白糖销售渠道不畅,产区报价连续下滑。

尤其19榨季以来,受亚洲经济危机影响,我国产区糖价跌至2500元/吨。

为保持我国白糖生产和市场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价格下滑的情况却未见明显好转。

在1999-2000年度,东北甜莱区甜莱吨价由上年的300元普遍下调到180元左右。

南方糖料收购价全面下滑,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由原来的平均每吨220元降至170元左右。

糖料和白糖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农民利益受到影响,白糖生产、加工企业损失惨重。

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但由于市场供求失调,白糖在生产、流通等环节都有不少积压,制糖企业产销率不尽人意,因而市场糖料和白糖价格仍难止跌。

1999至2000榨季开始后,国家采取总量控制措施,大力进行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糖精厂和小糖厂。

与此同时,广西等白糖主产省区受霜冻影响,白糖产量大幅度减少,国内白糖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糖价持续攀升,由2000年年初的2000元/吨以下,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直线上升到4000元/吨以上。

为平抑白糖价格,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储备糖在市场上拍卖,才使白糖价格趋于稳定。

至20

00年10月,国内白糖产区价格稳定在3600-3800元/吨之间,12月份受新糖上市影响,回落到3300-3650元/吨。

2001年开始,价格再走高,至三月份,价位已达4000吨/元左右。

国内外糖业政策

在国际市场上,食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贸易量小。

由于食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对白糖生产和流通普遍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食糖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双边协议的形式稳定贸易关系,从而形成了白糖商品率高但自由贸易量小的局面。

由于国际期货市场上自由贸易糖量少,当需求量增加时,在短期内糖价会暴涨。

为了稳定国内供求,保护国内白糖市场,世界各国普遍对白糖进口实行高关税,并维持国内高糖价。

上一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后,除不产糖的零关税地区外,世界白糖进口国的平均关税率为97%。

其中发达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167%。

中国现行食糖进口关税为30%,低于澳大利亚的49%,巴西的55%,印度的75%,南非的124%和泰国的104%。

虽然WTO的宗旨是最终在全球实现自由贸易,但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不同意开放白糖市场,要降低并拉平关税、实现自由贸易的阻力非常大。

欧盟各国实行统一白糖管理办法,由于近几年国际糖价很低,所以欧盟对进口白糖平均实收500欧元/吨(相当于

1893."35元人民币/吨)的关税,以保护国内白糖市场。

日本生产少量的甜菜糖和甘蔗糖,由于生产成本非常高,国内白糖价高达1350美元/吨,为此,实行了极高的关税。

由于普遍实施高关税,各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自由贸易价格(主产国价格)之间价格差距较大。

在过去的15年中,国际糖价的平均在9—10美分/磅(纽约11号糖,即纽约期货交易所原糖期货标的物;9-10美分/磅相当于

1."64-

1."83元人民币/公斤),远低于全世界各国国内的贸易价,也低于白糖双边贸易国的平均贸易价,仅与几个白糖出口大国的生产成本相接近。

例如美国国内原糖价为22美分/磅(相当于

4."02元人民币/公斤),是同期纽约11号糖的2-3倍。

我国于19年度全面放开白糖市场,不再实行综合性计划管理,价格由市场调节,取消凭证定量供应办法,并形成了各制糖企业归口轻工部门、各糖酒公司归口商业部门的管理体制。

同时国家在近几年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1)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白糖储备;

(2)产区政府实行甘蔗收购价与白糖销售价挂钩;

(3)出台白糖指导价和自律价;

(4)白糖进口由国家计委统筹安排。

我国食糖目前进口关税为30%,加入WTO后,将逐步降低对我国糖业的保护。

从外经贸部了解到,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就白糖进口作出如下两点主要的承诺:

一是白糖进口准入配额起始点为80万吨,以后每年按

1."5%递增;二是白糖进口关税起始税率为30%,承诺每年降低3个百分点,5年后关税税率降至15%。

由于我国白糖进口实行低关税,因此在此承诺上再让步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一旦我国加入WTO,承诺的内容将按照协议开始实施,我国的糖业将会受到进口糖的较大冲击。

国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加入WTO后,成本高于3000元人民币/吨的白糖产区将会由于亏损而萎缩,直至退出白糖市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即将加入WTO,我国将会逐步由一个白糖自给自足、进出口平衡的国家过渡为一个白糖进口国,从而对世界白糖市场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促进白糖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利用好“自由贸易”这把双刃剑,是关系我国糖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

进口原糖加工成白糖成本价计算方法:

原糖到岸价(税前)=离岸价+保险费+海运费+外贸代理费

+银行手续费+利息+劳务

原糖到岸价(税后)=税前到岸价+关税+增值税

白糖成本价=税后原糖到岸价+加工费+损耗

国内外糖期货情况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糖是成熟的交易品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所都将糖作为上市的期货、期权交易品种进行交易,每年大约有3000万吨糖是通过国际期货市场来实现自由贸易的,占世界糖总产量的25%。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糖期货市场是纽约期货交易所(缩写NYBOT)和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LIFFE)。

两家交易所形成的糖价已被称“国际糖价”,对国际糖市起着糖价晴雨表的作用。

此外,大阪砂糖交易所、东京谷物交

易所、关西农产品交易所、名古屋商品交易所、法国国际期货市场(MATIF)都

挂牌白糖期货(或期权)交易。

世界糖期货交易合约品种有白砂糖、精白软糖、

原糖、结晶糖。

1993年天津、海南、上海等地曾经试办糖期货交易。

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商品交易所、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广州商品交易所陆续上市白糖期货合约。

这些交易品种均是白砂糖,交易一度活跃,但因当时国内食糖供求矛盾过于突出(供不应求),加之当时我国期货市场很不成熟,一些交易所的会员结构也不合理,出现了过分投机、少数大户操纵市场和人为哄抬价格等情况,导致合同失去约束力,妨碍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的发挥。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

1994年4月4日发文〔国办发199452号转发了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停止食糖期货交易的通知,各交易所于

1994年1月31日前陆续停上了白砂糖期货交易。

糖具有消费量大、流通性强的特点。

其生产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甘蔗、甜菜的种植地域性要求与糖的全球性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甘蔗作为季节性作物与人们对糖的日常性需求之间的客观矛盾,以及气候,运输、库存、供给,进出口、替代品的供给、政府的农业政策、居民的消费导向等因素使的价格波动频繁剧烈且具有周期性。

因此非常适合期货交易,而且糖的上述特点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对它有强烈的套期保值要求。

因此,我国上市白砂糖期货可以基本客观的反映食用糖的价值,相对有效地调节食用糖的供需关系,从而可以避免过度投机,使期货市场真正发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起到规避风险、活跃市场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