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66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的时期是()

A.元古代B.古生代C.新生代D.中生代

2.三叶虫时代是指(  )

A.白垩纪B.侏罗纪C.前寒武纪D.寒武纪

3.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

4.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蚕吐丝结茧B.猴子剥食香蕉C.马戏团的狗熊骑车D.骡马驾车

5.下列昆虫中,都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A.蜻蜓、蝴蝶B.蝗虫、蟋蟀C.苍蝇、蚊子D.蜜蜂、蚂蚁

6.生物的分类对我们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对生物分类的意义的叙述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大量捕获对人类有用的生物B.便于人类采集生物标本

C.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消灭所有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7.生物分类对每一类群的生物都进行科学的描述,主要依据是()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生活功能D.前三者都有

8.动物分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下列动物中是脊椎动物的是()

A.蜻蜓B.蛇C.蜜蜂D.蚯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藻类植物是单细胞,如生活在池塘中的衣藻

B.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

C.葫芦藓是具有根茎叶的高等植物

D.葫芦藓的吸水能力很强,所以生有葫芦藓的地方比较潮湿。

10.赤潮的形成是由于下列何种类部分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的()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

1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氢气、氨气D.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12.爬行动物能生活在干燥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A.生殖属于体内受精B.受精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C.在陆地上运动速度快D.体表覆盖有鳞片

13.红细胞的功能是(  )

A.运输氧气B.运输氧料

C.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1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15.植物界等级最高、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6.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胚珠没有果实包被B.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种子没有子房包被D.种子裸露在果实外

17.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下列对保护青蛙的意义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B.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

C.青蛙体色具斑纹,适于观察D.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8.下列对青少年预防近视的要求,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不看电视不用电脑B.保持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C.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D.保持良好的看书习惯

19.下列哪项不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A.卵生、体外受精B.用鳃呼吸

C.鳍的协调作用D.体表有鳞片

20.鱼的呼吸器官是(  )

A.鳃裂B.肺C.鳃D.口

二、填空题

21.化学进化起源说:

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______通过___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2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_______生物的______、遗物或遗迹。

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绝大多数的化石是生物体被埋在__________中时才形成的。

23.地球上生物的五界:

__________界、___________界、植物界、________界和动物界。

24.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5.种子植物是植物界_________的类群。

26.鸟类是____温动物,身体被有___,前肢变为翼,适应_____生活,体___受精。

27.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__的一个类群,____温动物,体___受精,___生,哺乳。

三、判断题

28.通过米勒模拟实验,已彻底揭示出了地球生命的起源.______.

29.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_____)

30.植物依靠种子繁殖的方式属于出芽生殖。

(_____)

31.两栖动物就是在陆地上和水里都能生活的动物。

(_____)

32.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

四、综合题

33.下图是家蚕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填空

(1)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④是______,⑤是______.

(2)由该图可以看出,家蚕的发育方式是______发育,其发育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面是植物进化系统树示意图,据图完成的问题:

(1)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类群是______.

(2)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______.

(3)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是______.

(4)现在的煤炭主要是由古代的______形成的.

(5)银杏树属于图中的______.

35.秋海棠的叶掉到潮湿的土壤里会变成一个新的个体,富贵竹的枝条插在水里能长出根,马铃薯块茎的芽眼内会长出芽来。

(1)以上资料中所描述生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

______

(2)这样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优点?

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

2.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三叶虫时代”(也称“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代,据此选择。

【详解】

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的较长一个阶段。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时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

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罗纪的名称取自于德国、法国、瑞士边界的侏罗山。

前寒武纪也称“前古生代”,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之前的地质时代。

根据有关生命活动迹象的宝贵资料,也是为了研究上的便利,地质学家把漫长的前寒武纪分为太古代、元古代两部分。

太古代之前(地球形成之初﹣38亿年前)则有多种不同的称呼。

寒武纪是地质历史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

始寒武纪(5.41﹣5.4亿年前)、中寒武纪(5.4﹣5.23亿年前)、以及后寒武纪(5.23﹣4.85亿年前)。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

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故选D

【点睛】

本题属于简单题,熟记相关知识点即可解答。

3.C

【解析】分析:

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解答:

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地球上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

C.

4.A

【解析】

猴子剥食香蕉、马戏团的狗熊骑车、骡马驾车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家蚕吐丝结茧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正确。

5.D

【解析】

【分析】

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蜻蜓、蝴蝶,蝗虫、蟋蟀,苍蝇、蚊子,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蜜蜂、蚂蚁群内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群行为的特征。

6.C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

每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只能给一个名称。

通过对生物分类,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作为分类的意义,C符合题意。

AD、人类不能随便捕杀其他生物,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B、便于人类采集生物标本,不是分类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掌握分类的意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7.D

【解析】

生物分类对每一类群的生物都进行科学的描述,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如植物、动物)、生活环境(如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生活功能(如药用动物、观赏动物)。

8.B

【分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据此答题。

【详解】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ACD、蜻蜓、蜜蜂是节肢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错误。

B、蛇是爬行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正确。

故选B。

【点睛】

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是本题解题关键。

9.B

【解析】

考点:

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等,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

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A错误;

B、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葫芦藓是具有茎叶的植物,无真正的根,C错误;

D、葫芦藓无输导组织,吸水能力不强,所以生活环境比较潮湿,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解答: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中单细胞的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故选A

11.B

【解析】

【分析】

从化学起源说思考解答。

【详解】

现在地球上由于不存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所以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A正确;化学进化论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形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汇入原始海洋,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原始生命,所以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错误;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C正确。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氢气、氨气,属于非生命物质,所以D正确。

【点睛】

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D

【分析】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膈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

ABC、生殖属于体内受精;受精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陆地上运动速度快跟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利于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掌握爬行动物有适应陆地环境的结构是本题解题关键。

13.C

【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白细胞的功能是将病菌吞噬掉,从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细胞的功能。

14.A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A、猫头鹰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而捕捉田鼠,猫头鹰和田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正确。

B、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错误。

C、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维持群体的生活的关系属于合作关系,错误。

D、相互争夺食物或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错误。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5.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被子植物的特征。

解答时可以从被子植物的特征和植物的进化历程方面来分析。

【详解】

A、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比种子植物低等,错误。

B、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靠孢子繁殖后代,比种子植物低等,错误。

C、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比被子植物低等,错误。

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正确。

故选:

D。

【点睛】

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比较出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16.B

【分析】

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者主要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详解】

ACD、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外面无子房壁,不能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错误。

B、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17.B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保护青蛙的原因,可以从青蛙在防治害虫方面来切入。

【详解】

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害虫天敌”,一般农业害虫都吃,如蝗虫、玉米螟、菜青虫等、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

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青蛙捕食农业害虫。

18.A

【分析】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一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二要: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三要: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不看: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二不看: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三不看:

不躺卧看书。

四不看:

不走路看书。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A、日常生活中不看电视、不用电脑不现实,正确做法是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符合题意。

BCD、保持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良好的看书习惯都能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19.A

【分析】

鱼的体形成流线型,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等,都是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详解】

A、卵生、体外受精与适于水中生活无关,错误。

B、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适于在水中生活,正确。

C、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鳍的协调作用适于在水中生活,正确。

D、鱼的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鳞片上有黏液,可以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正确。

故选:

A。

【点睛】

掌握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20.C

【解析】

【分析】

鳃是鱼类及两栖类动物幼体的呼吸器官.鱼鳃包括鳃耙、鳃丝、鳃弓三部分。

【详解】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流经鳃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点睛】

鳃进行呼吸时,鳃丝表面布满微细血管,水中容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进行呼吸作用。

21.非生命物质化学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进化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思考解答。

【详解】

化学进化论:

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

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即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点睛】

掌握生命的起源是本题解题关键。

22.古代遗体沉积物

【分析】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结合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解答。

【详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绝大多数的化石是生物体被埋在沉积物中时才形成的。

【点睛】

掌握化石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2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详解】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

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方法。

24.叶绿素其他辅助色素

【分析】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和类胡萝卜素,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藻类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熟练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25.最高等

【分析】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

种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较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点睛】

掌握种子植物的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26.恒羽毛飞行内

【分析】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详解】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以保温和飞行;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体温高而恒定,能够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鸟类是恒温动物,可适应完全不同的气候。

且体内受精,卵外面有卵壳保护。

【点睛】

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27.高级恒内胎

【分析】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长有毛,能保持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点睛】

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28.错

【解析】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详解】

米勒的实验装置: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