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487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9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笔记表格版便于记忆.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原创高分学习笔记表格版

便于记忆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市场需求

含义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构成要素:

购买的欲望、支付能力

决定

因素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⑤互补品的价格(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

最关键的因素: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

价格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对需求数量的影响,表现为:

一线两点需求变动:

其他因素变化(价格不变)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

两线平移

需求规律: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市场需求曲线:

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市场供给

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决定因素

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生产要素的价格、国家政策等)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

供给变动:

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规律:

价格与供给之间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

供给等于需求→短暂

目的

后果

措施

最高限价

均衡价格之下→市场短缺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变相涨价:

走后门排队

行政、配给制→不应长期

保护价格

均衡价格之上→市场过剩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

变相降价

政府收购储备→农产品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公式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①点弹性②弧弹性:

分母均变为均值

类型

①Ed>1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反方向,薄利多销②Ed<1缺乏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厚利少销③Ed=1单一弹性,无所

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

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交叉弹性

类型

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的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收入的相对变动①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②0<E<1必需品③E<0低档

供给价

格弹性

基本类型

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影响因素

①时间,是首要因素(短期较小)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2

消费者

效用理论

定义

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是一种心理感觉,没有客观标准 经济人假设:

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

主观评价

基数效用(效用可以直接度量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的规

两者区别

是否可加总、可衡量

序数效用(只能排序)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O),最终为负数

行为分析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

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A>C③多多益善

含义

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偏好程度越高(无数条)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可传递性)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递

减)

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预算约束线

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

线内预算有剩余、线外达不到

变动特性

收入改变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向右平移 价格同比例下降向外旋转,价格同比例上升向内旋转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

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替代效应

在实际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

总效应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影响更大) 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商品需求曲线更平缓

3

生产和成本理论

企业形成的理论

企业的本质:

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的节约

交易费用2类:

偶然因素可能带来的损失、契约的签订监督执行所花费的成本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原因:

信息不完全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类型:

长期——都可变;短期——至少一个不变

生产函数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曲线

总产量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MP=AP(相交点)时,AP最大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规模报酬

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只有长时期才会影响生产规模。

超过最佳规模,规模报酬就会递减。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含义

①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收入)②显成本③隐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④经济利润(超额利润)⑤正常利润(隐成本的一部分

成本函数

①短期成本函数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②与长期成本函数两者区别:

是否含有固定成本(长期无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成本曲线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MC=ATC(平均总成本),ATC最小

MC=AVC(平均可变成本),AVC最小

AFC右下倾斜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

线的起点 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固定成本除外)

4

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

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

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数量及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程度和新企业进入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即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主要依据

①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障碍的大小

市场结构

产者数量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差别程度

进出难易

典型行业

完全竞争市场

很多

价格的接受者

无差别

容易

玉米小麦

垄断竞争市场

较多

对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有差别

比较容易

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几个

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有一定差别或无差别

比较困难

汽车钢铁

完全垄断市场

一个

价格的决定者

无替代品

非常困难

电力电话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行为

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需求曲线

单个企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企业的利润最大。

含义:

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行为

需求曲线

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不存在供给曲线

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价格决策

根据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就确定了均衡价格;供应产品数量越少,产品价格越高

定价法则

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比例,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一个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低,可提高价格。

价格歧视

类型

一级(因人因量)、二级(因量)、三级(因人)

基本条件

①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分两组或以上不同购买者②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间流动

基本原则

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

个别企业的

需求曲线

相同

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不同

①垄断竞争不同于市场,完全垄断同于市场曲线 ②垄断竞争比完全垄断有更大弹性

寡头垄断市场

价格形成模型

协议价格制

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行业净收益最大。

卡特尔组织(不稳定,很难长期存在)---欧佩克方式:

限制各个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行业边际成本

价格领袖制

领袖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不能只考虑本企业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整个行业的供求状况

5

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间接派生出来的,即引致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

产要素市场理论

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

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要素需求曲线为向下方倾斜

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和土地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的供给在短期是垂直线,长期是后弯曲线

工资的替代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劳动替代闲暇,增加劳动;收入效应:

收入增加,减少劳动。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市场失灵的含义

资源最优配置

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帕累托改进

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配置资源,使至少有一个人福利水平有所提高。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即不存在改进

实现帕累托的条件

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

不是价格接受者,资源不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产量不是最大产量,不是最低价格,消费者不能获最大满足

外部性

某个企业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造成影响,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即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经济(私人收益<社会收益,得不到补偿);外部不经济(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不必补偿)

公共物品

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即价格上求和。

消费者愿意“搭便车”

特点

①非竞争性②非排他性

分类

纯公共物品:

国防、治安

准公共物品:

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

信息不对称

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垄断

①通过法律手段 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外部性

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并

③明晰产权(非传统方法)。

科斯产权定理:

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公共物品

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

①法规要求②提供信息服务

7

国民收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计算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

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

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X-M) (X-M)表示净出口

入核算和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I=S

三部门I=S+(T-G)

四部门I=S+(T-G)+(M-X)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

边际消费倾向MPC:

消费增量/收入增量;平均消费倾向APC:

消费总量/收入总量消费函数:

C=a+βY

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储蓄函数

同上三个假设 (1-β)为储蓄倾向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

投资函数

决定因素:

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

投资乘数

β:

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s:

边际储蓄倾向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

总需求

影响因素:

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 3种反向效应:

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

影响因素:

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价格和工资在长期有灵活性,在短期有黏性,故分为:

①长期(垂直于横轴总供给的直线,与总价格水平无关)②短期(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2.劳动生产率;3.资本的投入数量;4.资本的利用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的含义

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

经济增长率一直为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②中周期(8年)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的主要因素

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

制造

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 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发展

核心

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新常态

高速增长 中高速增长;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 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要素投资驱动 创新驱动

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价格总水平

含义

也叫一般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变动的因素

1.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货币流动速度的变动率-GDP的变动率

2.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下降

经济效应

对工资

实际工资的变动与名义工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

对利息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价格总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对汇率

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间接效应

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就业和失业

含义

就业者条件:

一定年龄,收入条件,时间条件。

失业:

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我国统计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类型

①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②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是宏观关注重点

特点

体制转轨和二元结构的两个部门:

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它们之间关系

奥肯定律

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比,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比),因此把促进经济增长

作为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就业弹性系数

第三产业占比大,则就业弹性系数高

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从长期看,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1

0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理论演变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每个国家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两国都从中受益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当代贸易理论,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影响国际贸

易的因素

出口

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③汇率水平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结构变动

进口

①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②汇率水平③国际市场商品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

政府对进出

口的干预

进口干预

①关税限制②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

出口干预

①直接补贴②间接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

含义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

关键

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依据标准

①原产国标准 ②第三国标准 ③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生产成本

类型

①掠夺性倾销(排除竞争对手)②持续性倾销(无限期保持低价)③隐蔽性倾销(进口商低价抛售)④偶然性

倾销(剩余大量产品)

反倾销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贸易救济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

征收反倾销税的要求

①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第二部分财政

11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公共物

特征

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①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潜在收益)②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潜在困难)

融资

①政府融资(强制融资)难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②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导致供给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③联合融资

生产

①政府生产②合同外包

制度结构

①供给决策制度,是核心②供给融资制度③供给生产制度④受益分配制度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性;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

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主要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

范围

①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②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支出③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机制手段

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基本范围和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实现高效社会资源配置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保障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⑤提高财政自身

管理和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

机制手段

目标实现公平分配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范围和界限②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资源税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增加社保、教育健康)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社会福利)

经济稳定和发展

机制手段

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①推动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②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增长③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

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

“政府失灵”的三大理论基石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理性、自我利益最大化)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政府失灵

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②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导致少数派社会成员利益被忽视,违社会公正原

则)③投票循环(又称“孔多塞悖论”)④官僚体系无效率(最大化本部门预算)⑤利益集团与寻租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方向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主要任务

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

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

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12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含义

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分类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

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

支出经济性质

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

算的统计分类

功能分类

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

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宗教,教育和社会保护

方法

经济分类

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根据交易经济性质

进行分类

购买性支出

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从私人部门取得并支付相应资金发生费用

转移性支出

政府扮演中介者不要求回报,包括政府补助、捐赠、债务利息支出

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分类改革①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17大类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12大类

财政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绝对规模指标

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

相对规模指标

常用

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不断上升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相对稳

反映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其他

人均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