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578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

这样,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的现象依然存在,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

而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

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应试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

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甚至中途辍学回家。

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恶性循环造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忽视。

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我们拟定了“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分层教学”着眼于改造传统的教育学习理论,遵循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一种有助于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育策略。

因此,我们研究在现行班级授课制下,如何解决教学整齐划一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之间的矛盾,研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实践意义:

a:

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方式,促使广大教师在迎接新一轮课改时,不仅在理念上到位,而且在行为上到位。

b:

有利于贯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逐步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c: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愿学、乐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确立。

d: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使人人进步,个个能成功。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主要包括:

学生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考核。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报告法:

   调查研究七八年级分层次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可行性,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前后学生在学习兴趣、日常在校学习情况、在家学习情况等的变化,为分析教育实验提供事实依据。

(3)实验研究法:

   在现行学制、教材、教时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抓住核心问题对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次序下进行。

(4)行动研究法:

既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发展要求来定位研究的内容。

注重通过调查研究,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强调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08.1——2008.4

主要工作:

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负责人:

路召贤

(二)、对比试验:

2008.4——2009.2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

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

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4:

5:

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

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负责人:

王建凤

教学目标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

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负责人:

贾连苏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要保证A层“吃得饱”,B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

负责人:

唐利霞

布置作业分层:

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

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负责人:

王立英

课外辅导分层:

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给C层学生补课。

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饱”,C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负责人:

王建忠

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负责人:

刘三群牛登享

(三)、结题阶段:

2010.3——2010.5

主要工作:

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负责人:

左丽华

七、研究成效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二、一、五、四”的分层教学体系。

“二”:

两种分层形式

第一种分层形式:

按程度分班。

为准确把握学生层次,对每个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

其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一学期里四次月考成绩的平均分初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考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特别注意有个性特色的学生);最后以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因人因时制宜,作个别调整。

经过客观分析,我们组建三个层次的班级:

(1)尖子班;

(2)普通班;(3)困难班(学习上暂时落后,慢班)。

第二种分层形式:

班内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按程度分班不能彻底,也很难做到彻底。

 所以,从实际出发,各班根据学生情况,将同一层次学生又分为三层次,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需求,但不公布名单。

“一”:

一个追求目标

不论采取哪一种分层教学形式,总的追求目标是:

那就是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使人人进步,个个能成功。

由于各班学生水平不在同一档次,所以对其进步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各班根据部门层次目标要求,又进一步制定了自己班级的追求目标。

我们提出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

对后进生要保“底”,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等生不封“顶”,可以超“大纲”超进度;对普通生要向优等生看齐。

以2009年下学期为例,三个层次班级的目标是:

(1)实验班:

常规纪律成为年级模范,各科考试成绩优秀率达80%,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突出成绩。

(2)普通班:

各项常规考核优良,各科考试成绩合格率、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均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课外活动,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部分同学在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

(3)困难班:

各项常规考核合格,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大多数学生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特长。

“五”:

五种教学策略

第一种教学策略是:

分层备课,分类要求。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备课充分,上课才有针对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不一,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法、教具准备等都坚持与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

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即使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师的备课,也不能一刀切,既要面向本层次班级大多数同学,又要兼顾“培优”、“补差”。

例如,牛登享老师在摸清学生“接受”水平之后,把备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是教学内容要与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让大多数学生听懂,激发学生“听”的信心;第二是“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提高中下生、困难生的原有“接受”水平,缩小优生和困难生之间的距离,使授课内容被百分之百的学生接受。

第二种教学策略是:

分层授课,优化过程。

(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2008年9月始,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实验。

提出课堂教学要做到“七管”“八让”。

“七管”即:

管方向,管容量,管难度,管程序,管时间,管教法,管气氛;“八让”即:

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操作中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让学生在发现中学,让学生在转换角色中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让学生在求异中学,让学生在研讨中学。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对困难生:

依据新课标落实单一知识点;一般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在巩固练习时及时查漏补缺,重视反馈。

对尖子生:

要求一题多解,引导多角度思考;以创造性学习为主,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

对中等生:

鼓励多提问,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展开问题,进行知识的研究;要求达到新课标要求,并有所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根据课程计划的学科新课标,我们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分别对优生、中等生、差生进行指导。

通过有问有答、一帮一、错题诊断、朗读比赛、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差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促进差生转化;开展辅导讲座、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活动,激发中等生的求知欲,促成中等生转为优等生;开展撰写书面总结、难题征解、学科竞赛、相互出题和试卷分析等活动,发展优生个性特长。

第三种教学策略是:

分层作业,耐心辅导。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种。

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而设计,面向中等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

1)尖子生做难度较大的“拔尖提高题”;2)中等生做“巩固练习题”,一般指课后“思考、练习题”;3)困难生做难度较小或有提高的“放缓坡度题”,遵循“低起点、小坡度、高密度”的原则。

差生作业基本上实行面批面改,帮助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矫正错误再学习;对中等生作业中的错误,先让他们阅读有关资料,自我分析原因,再强化训练,自我纠正;优生做作业,要求养成自我检查、纠正的习惯。

辅导形式多样。

对尖子生主要是让其多独立思考并适当个别点拔,主要是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尖子生参加各项竞赛来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

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其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对困难生,较多地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作文面批指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在能力的培养上,也分层次。

对中等生、困难生主要引导其动手、动眼、动口,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动手的能力;对尖子生主要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第四种教学策略是:

分层考核,分类评价。

试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

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5%,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对学困班,由任课老师依学情独立出题,进行考核。

评价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1)对尖子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

(2)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3)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其自卑。

第五种教学策略是:

分层研究,遵循原则。

课题组建立了科研例会制,定期有计划地学习,不断摸索分层教学规律。

实验中我们始终遵循四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变‘优胜劣汰”为“共同发展”。

 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

“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

我们提出“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尖子生分化,允许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2)变通性原则。

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不可固定化。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3)互补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中,能正确认识和协调各类学生的活动,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和多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

(4)发展性原则。

教师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分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

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类学生绐终都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之中,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个层次的学生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四”:

四个实验效果

第一、巩固了学额。

我部开展分层教学,不但留住了优生,留住了差生,相反还吸引了外面的新生,每学期都有新生插班。

按程度分班的做法,在社会上一直被作为是“单纯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受到批评。

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按程度分班教学持怀疑态度。

按程度分班不是空谈理论的问题,而是要用实践效果来说话的问题。

能稳住学生,吸引学生,这也是一种效果。

第二、转化了困难生,培养了优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以2009年上学期考试来说,经严格监考,密封试卷,交叉流水阅卷,最后结果,学生成绩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

以八年级为例:

快班语数英三科80%优秀,平均分提高了3分;普通班语数英三科平均达56.31分,比原来提高近十分,合格率60.2%,比分层教学前大幅度提高;三科成绩比分班时都有较大提高。

第三、发展了学生特长,活动成绩显著。

09年, 田径获县团体总分第一名 ;同年,我校韩笑研、尹丽萌、尹云鹏等10名学生在市青少年风采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其余40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

第四、锻炼了教师,提高了教师科研素质。

在分层教学中,由于重视了科研,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化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2008年,左丽华、杨密红等教师荣获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杨密红老师在县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王立英老师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

八、问题和思考

虽然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合编班带来的一些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分层教学尚处在探索、试验阶段,不免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带来了新的问题。

1.师生之间的交往受到了影响

分层教学使得任课老师的备课任务量增大,他们很少有机会和同学们在课外进行更多的交流,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所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教育潜能。

2.简单的ABC班制,忽略了有的学生各科不平衡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英语学得很好,而数学成绩却很差。

班中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各门功课的综合成绩排名划分班级的,如果把他分到A班,他在数学课上就会觉得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节奏,如果把他分到C班,他在英语课上又会觉得学的东西太少,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而如果把他分到B班,想必最后的结果是,他所有的学科成绩都很平平。

因此,根据综合成绩分班,不利于这类学生的发展。

3.榜样的缺失。

在同一个班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相互促进,较差的学生更需要好学生的帮助。

但分层后,C班里都是学困生,难以组织互学互帮合作学习,缺少同辈群体的榜样效应。

4.学习压力增大。

分层教学中的“滚动制”使部分学生,尤其是A和B班中较差的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担心自己被淘汰下去。

一旦被淘汰,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另外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家长,家长期望值高是导致学生怕考试、进而导致学习压力的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5.C层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

分层教学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主要反映在C层学生中。

学生认为自己在差班,感觉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

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选择“自信心提高”的大部分是A班学生,而C班反映的情况很糟。

这说明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4.分层教学给教师的评价带来困难

调查中发现,在一次大型考试中,有一位英语老师所带的A班单科成绩在几个平行班中排名第一,而同样是她所带的B班的单科成绩却在几个平行班中排名倒数第一。

这就需要制定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新的教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教育研究

2.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9AH临海市外国语学校--信2000.99AH临海市外国语学校--信爱勤勇

3.段生军《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4.《教育新理念》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5.《“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现代教育报》 汤灏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7.《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张嘉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8.《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张嘉玮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9.《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刘树仁

10.《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2010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