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08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泸县五中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曾用“熟人社会”剖析文化现象,至今仍能以之一观。

熟人社会强调“亲如一家”,如今某些公司也鼓励同事之间互称家人。

这来自一种思维惯性:

“家人”之间就要不分彼此,不讲界限,尤其是不言利益。

其实,真正的熟人社会也讲究权利义务对等,只不过较为复杂隐微。

“人情往来”源于人际互动和资源交换的需要。

社会中总要有一定的分工协作,一个人不可能做所有必需之事,有的人做这个,有的人做那个,互相之间就需要有交换。

交换需等价,要有来有往。

与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相比,熟人社会的等价交换更为全面和灵活。

你给我帮忙出了力气,我可以给你的小孩辅导功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显人情味。

基于对他人的充分了解,有些交换还会考虑到双方的整体情况,家贫的人即便贡献微薄也是一份厚谊。

这种灵活度也体现在往来取予的时间跨度,对长相厮守的人来说,君子报恩十年不晚,父债子还也很正常。

一般说熟人社会“人情复杂”,主要指其表面常常模糊,内里清楚明了。

陌生人社会倾向于用金钱价值作为交换的中介——不一定每次都付现钱,但会自动地折算为金钱价值。

在熟人社会,人就要摆摆手,说一句“咱俩谁跟谁”,忌讳提“算账”。

一旦把以前的人情债都算清楚还明白,就意味着不再来往,一刀两断,谁愿意这样呢?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际交往真的可以模糊界限。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说法,不仅体现着对等原则,甚至还包含了利息的考虑。

如果一个人只接受别人帮忙,自己丝毫不考虑回报,或者回报总是不对等,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别人避之不及。

既懂分寸又说话好听的,被誉为“会做人”。

既然都遵循等价原则,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并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城市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倾向于找陌生人来做事。

先不提虚伪世故耗人心神,更有换算标准不一致的难题。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人际交往范围十分有限,经常来往互助的人基本处于同一阶层和同一习俗中。

直到三十年前,城市里人要搬家,基本还都是请朋友、同事、老同学等熟人帮忙。

忙完了请大家去饭馆“撮一顿”,顺便庆贺了乔迁之喜。

如今在大城市里,人们搬家多会去找专业团队,不再求助朋友。

这反映着家庭边界的意识更强,更因“人情”已不好估量。

同样一个周末,有人闲着无事,有人要加班,加班费也高低不等,有人还要挤出时间陪伴家人。

对一天时间消耗的估价已经无法用一套接近的标准来衡量,“人情债”变得更不清楚,也就无法操作。

加之人的流动性加大,更少有长相厮守的关系,多次博弈的链条太脆弱,经不起人情债的考验。

怀念熟人社会的人感叹“如今人与人的距离远了”,古人也常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但同一现实还有另一面:

人的生活变得更富裕,更多样,也更复杂,以前人情往来的作风已不敷用。

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助的需求没有变,只是转变了形式。

当大家都心累了,这个阶段迟早会过去。

认清这个趋势,我们大可以卸下被动裹挟、逶迤客套的负担,让人际交往更简洁。

正是人际关系的松弛、简洁和包容,让许多年轻人向往大城市——即便过高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他们叫苦不迭,真正的希望不在“逃离家乡”,而是大城市之外的社会交往也变得更有边界和有弹性。

事实上,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方面,比如亲情、爱情、友谊、美感、信仰……都不能用尺寸刻度去衡量计较。

一朝能把利益考虑与亲情友谊分开,我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更加纯粹,我们的心灵也才能从计较和虚伪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社会科学报•<年节时看“人情往来”之变>》)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曾用“熟人社会”剖析文化现象,他的这种认识和方法至今仍有价值。

B.人际互动和资源交换的需要,必然催生出熟人社会“人情往来”的等价交换。

C.熟人社会的等价交换更为全面和灵活,富有人情味,不像冷冰冰的陌生人社会。

D.陌生人社会只用金钱价值作为交换的中介,换算简单了人与人的距离也远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例举某些公司鼓励同事之间互称家人,是为了证明其对熟人社会的误解。

B.除了摆事实讲道理外,文章还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多种论证手法。

C.熟人社会为中心论点,陌生人社会为分论点,正反对比地论证了其本质区别。

D.语言平实中见幽默,例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还包含了利息的考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熟人社会也讲究权利义务对等,这与陌生人的社会并无本质的不同。

B.基本处于同一阶层、习俗中而又长相厮守,造就了熟人社会的全面和灵活。

C.熟人社会松弛的原因是人生活变得更富裕,更多样,更复杂和人的流动性加大。

D.无论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人生最重要的方面都不能用利益去衡量计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西安,长安通卡可以实现一张卡既能乘坐公交地铁,还能租赁公共自行车甚至购物支付的功能。

为了省去患者跑上跑下还要多次排队交费的麻烦,西安多家医院也推出了类似的就诊卡服务,一张卡集合了挂号、就诊交费等功能。

虽说在一家医院是方便了,可要是换家医院,又得重新办卡,仍是异地就医。

同在一个城市中,如果这些卡能“合多为一”,一张卡能在多间医院使用,应该能给患者省去不少麻烦。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记者了解到,2014年4月,西安建成居民医疗“一卡通”资金结算平台,但是目前,较为方便快捷的“一卡逦”只能在西安市内5家医院通用。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负责人张杨说,在西安市,除去民营医院,西安市的公立医院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西安市市属医院,二是部队医院,三是各大院校附属医院,四是省属医院。

在不同系统和不同管理部门中通用一张卡,难度不小。

不过张扬介绍说,西安市卫计主管部门也在不断改进,在西安市辖区内的医院推行一卡通的工作也在完善中。

(摘编自刘君鹏《-卡就医难一地仍异地,西安百姓望“院”兴叹》)

材料二:

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材料三:

目前,随着2017年全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制度的实施,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患者异地就医住院报销日益便利。

不过,国务院督查组近期在多地走访调查时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少问题,给患者报销带来不便。

天津市人社局医保制度处处长蔡若著坦言,尽管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成效初显,但也存在一些痛点和堵点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目前,各省市负责异地联网结算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在职能分工、层级划分、岗位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异地间工作沟通较为困难。

同时,各省市资金清算在31个统筹区进行,每个月工作量较大,且存在资金核算管理风险。

督查组在调查走访中还发现,由于对医保异地结算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仍有大部分基层镇村新农合参保人员不了解异地就医和结算手续。

(摘编自张斌、方问禹、张华迎《医保异地结算堵在哪里?

痛在何处?

一一国务院督查组走访直击》,新华社2018年9月3日)

材料四:

东莞市2017年6月成功接入国家异地就医联网平台,将全市所有医保定点机构同步纳入平台,实现了全覆盖。

东莞市社保局加强就医指引,通过“一网两微”平台发布便民信息,公布市内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院,并提供走位服务;在社保经办大厅和定点医院张贴跨省异地就医流程图,安排社工提供政策咨询,引导参保人就医;在定点医院开设跨省异地就医窗口,全年无假日为异地患者办理联网入院和出院结算手续。

东莞市还率先对“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作出探索,参保人到省内联网医院办理住院就医登记后,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承担的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审核后即可在就医地直接结算,实现待遇结算实时高效。

72岁的退休人员罗象新是受益者之一。

此前她在东莞工厂工作并参加社保,退休后返回四川成都老家生活。

今年3月她在成都华西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就是用东莞社保卡进行刷卡就医的。

“在华西医院治疗产生的费用,可以用东莞社保卡当场办理报销,像刷银行卡一样方便。

”罗象新在电话中不住地点赞东莞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民性。

(摘编自郭文君《东莞全市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跨省结算系统》,《南方日报》2018年l1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安居民医疗“一卡通”具备挂号、就诊交费等功能,给患者带来了一定便利,但其使用尚未覆盖全市所有医院,距离市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B.2013-2017年我国医疗保险参倮人数持续增长,其中2013-2016年,增长平稳,2017年参保人数增长迅猛,这应该与相关医保政策的推进有关系。

C.为全面了解全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推进情况,国务院开展了相关督查,通过督查发现并解决了部分地区在推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D.在东莞市参保的外来务工人员,退休后即使不在东莞居住,只要完成相关的登记及审核手续,出院结算时也能在异地医疗机构直接办理医保报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安市卫计部门对居民医疗“一卡通”资金结算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一定的思考,并已着手解决问题。

B.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多,2017年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1亿,如此庞大的参保人数,无疑对各省市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带来较大压力与挑战。

C.近年,我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对医保异地结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导致的。

D.东莞市将全市所有医保定点机构同步纳入国家异地就医联网平台,在“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工作上取得较大成效,为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

6.关于异地就医,我国目前依然存在哪些问题?

为解决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政府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

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

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

“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

“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认识。

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大街上被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

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

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

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次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

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

“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

”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8.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9.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守约,开封酸枣人。

以父任为左班殿直,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选知恩州。

仁宗谕以乱后抚御之意,对曰:

“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

臣愿尽力。

”徙益州路钤辖,累迁文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知雄州,历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步殿前都虞候。

入宿卫,迁洋州观察使。

卫兵以给粟陈哗噪,执政将付有司治,守约曰:

“御军安用文法!

”遣一牙校语之曰:

“天子太仓粟,不请何为?

我不贷汝。

”众惧而听命。

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

神宗以禁旅骄惰,为简练之法,屯营可并者并之。

守约率先推行,约束严峻。

或言其持军太急,帝密戒之,对曰:

“臣为陛下明纪律,不忍使恩出于臣,而怨归陛下。

”帝善之,欲擢置枢府,宰相难之,乃止。

宋守约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守约曰:

“臣岂不知此非理?

但军中以号令为先。

臣承平总兵殿陛,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耳。

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令守一障,臣庶几或可使人。

”上以为然。

莅职十年卒,年七十一。

赠安武军节度使,谥曰勤毅。

子球,以荫干当礼宾院。

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神宗称善,进通事舍人。

帝崩,告哀契丹,至,则使易吉服,球曰:

“通和岁久,忧患是同。

”契丹不能夺。

积迁西上阁门使、枢密副都承旨。

为人谨密,朝日所闻上语,虽家人不以告。

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B.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C.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D.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有知州兼安抚使、经略安抚使,又兼路分钤辖的,也有知州兼州钤辖的。

B.禁旅,犹禁军,是封建时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C.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调动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授”“拜”“迁”“补”“徙”“升”等。

“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节度使,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守约凭借父亲的恩荫担任左班殿直,后来官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被选拔担任恩州知州时。

面对仁宗治理恩州的晓谕,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B.宋守约进入禁军,升任洋州观察使。

卫兵因为供给的军粮太陈而喧哗吵闹,主管官员将把他们交给主管部门治罪,宋守约认为对禁军不能使用一般的法令条文。

C.皇上认为宋守约命令十兵捕蝉一事不妥,宋守约进行了辩解:

军队中是要有命令就要执行的,不知道士兵能不能做到有令必行,所以就以捕蝉来检验罢了。

D.神宗驾崩,吊唁的契丹使者到达后,宋球就让契丹使者脱下身上穿的华丽的吉服,他认为宋和契丹互相往来和好已经很久了,忧患相同,契丹使者不能(反驳)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

(2)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为诗中重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疆的深沉乡愁。

B.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雁归故乡、泾河不流、塞角高咽,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的边塞风光图。

C.诗歌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写二人久别难聚,思念深切,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思友的主旨。

D.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的格调有较大差异。

15.自古诗人词客,登临送目,引动多少情思,而独登尤甚。

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独登高楼所见所感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

如“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科幻片的受众集中在中青年,且以男性群体为主,然而《流浪地球》的观众却覆盖了老中青群体,很多家庭共赴两个多小时的科幻之旅。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打动亿万观众,获得口碑与票房双贏,其主要原因是它所呈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很“中国”。

从精神层面来说,在影片宏大的故事设定、突破天际的想象和的叙事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无论是顾全大局的忍让,还是的勇气;无论是对家园故土的眷恋和珍视,般的执着,还是影片中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疏离的父子关系,都有很多现实中的投影。

从物质层面来说,一些道具细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关键性发动机的核心样貌参考了古代地动仪的设计,太空空间站的样貌则参考了古代计时器日晷,()。

在肯定《流浪地球》人文情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意义,通过《流浪地》的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并且结合了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菜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

而最终呈现的影片效果也让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

正如影评家戴锦华所评价,《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据《光明日报》2019年2月12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携家带口荡气回肠殊途同归愚公移山

B.扶老携幼荡气回肠向死而生愚公移山

C.扶老携幼动人心弦殊途同归铁杵成针

D.携家带口动人心弦向死而生铁杵成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探索中,《流浪地球》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B.在探索中,《流浪地球》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C.通过《流浪地球》的探索,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D.通过《流浪地球》的探索,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观众看到这样的设计时就会达到极大的审美契合,觉得无比亲切

B.中国观众看到这样的设计时就会觉得无比亲切,也会达到极大的审美契合

C.这样的设计会让中国观众觉得无比亲切,也会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