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19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docx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3286

第二章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一)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钠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1948年B1952年C1958年D1960年

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二、填空题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7--------------------------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9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0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1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1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试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和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不断改进和更新。

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试述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的记载和表达方式,教学用具和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和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使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第二章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1(3)2(4)3(3)4(4)5

(2)6(3)

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2舆论3生产力4人力资本5科学技术6学校文化7校园文化8校园文化9观念文化

第二章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二)

【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B.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C.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D.教育和科技的关系

3.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使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终身教育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A.计算机

B.机械化

C.网络技术

D.数字通讯

E.电子科技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

3.学校教育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4.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

2.人力资本

五、简答题

1.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

如何理解教育和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精析】A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精析】C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4.【精析】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5.【精析】D19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6.【精析】A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四个选项均为网络教育的特点。

2.【精析】AC第三次信息技术的标志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三、填空题

1.斯宾塞

2.科学的体制化

3.有计划高效率

4.校风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

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2.人力资本:

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五、简答题

1.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六、论述题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和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和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和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教育和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

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第二章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三)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生产力对教育起( )。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5.(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和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和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和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和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5.政治和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和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和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和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使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9.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1.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22.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6.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7.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意识形态

30.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校训

B.校规

C.办学思想

D.校风

31.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32.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3.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

因此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3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和改革

3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36.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7.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3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和(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4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41.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2.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具有( )作用。

A.促进

B.整合

C.制约

D.拓展

43.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4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5.下列( )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6.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4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和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