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71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docx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作者:

李茂叁…教学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275更新时间:

2009/6/10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结题报告

 

武鸣县实验学校李茂叁李锡毅陶雪清

内容摘要:

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自觉地和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学科渗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由南宁市教科所提供的,该课题是属于市级的研究子课题。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文明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要在下个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理想,就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趋势的人才。

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仅有智力优势是不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出:

从世界科技人才竞争发展的趋势来看,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密切,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现实看,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其中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40—50%。

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竞争能力。

同时,中小学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担心和关注,他们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德育工作看,长期的中小学德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高或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引起,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不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而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难以解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随着我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化方向的发展,从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出发,也迫切要求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素质教育来看,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

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加入WTO以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

这是因为未来的时代将是一个复杂多元,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

每个人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常会给人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

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的心理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应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应在课堂教学。

首先,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和心理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时空中完成的,如果忽略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

其次,各科教学本身就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教材。

第三,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第四,学科渗透可以促进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学科课堂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强化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努力学习,减轻由此带来的过度焦虑和学习疲劳,是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

教师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自觉地和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同时,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显而易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刻、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上述客观事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初中21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为实验的主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

〈一〉研究目标

1、研究和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2、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初中生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②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④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生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⑧体育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⑨如何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研究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材料,了解该课题当前研究的状况,包括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二〉调查法:

1、利用心理测验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采用的是南宁市教科所提供的《南宁市初中生影响学习因素诊断测试》(XYZ),《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这两个测验适合于南宁市的中学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XYZ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

①学习动机;②学习态度;③学习兴趣;④学习意志;⑤学习方法;⑥家庭环境;⑦学校环境;⑧社会环境。

MHT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

①学习焦虑;②对人焦虑;③孤独倾向;④自责倾向;⑤过敏倾向;⑥身体症状;⑦恐怖倾向;⑧冲动倾向。

我们严格按照测验实施的要求和程序,根据测验结果初步确定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对策。

2、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心理咨询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收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相关资料。

〈三〉个案法: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及研究对象(共9人)的课堂观察、课外活动观察、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言行表现的观察,收集材料。

〈四〉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即通过课堂教学,利用各学科教育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五〉数据统计处理方式:

心理测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后,由课题组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

〈六〉比较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的实施,比较学生心理素质前后的变化及实验班整体素质的变化。

四、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实施阶段的划分:

总体安排三年半时间完成课题研究,拿出成果。

具体分四个阶段来实施,情况如下:

1、第一阶段(1998年9月——1999年2月):

课题初创阶段,主要是建立课题组、确定实验班。

我校地处武鸣县城东门桥外,周边有县检察院、看守所、城厢法庭、县食品公司、武警中队、居民区、大同一队、城东娱乐城等,生源来自建设街、解放街、和平街及城东开发区的学生,学生素质很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差异很大。

从学科成绩来看,初中21班的入学成绩,各科各项指标均居全年级之末。

语文、数学双科总分年级前十名(共十一人)中21班仅占1名(第七名)。

各科95分以上所占比例小,语文科仅占年级的13%,数学科占年级的21%,而60—69分所占比例大,语文、数学双科均占年级的50%。

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个学期,21班各科各项指标在段考和期考中几乎列年级倒数第一。

这说明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

从课内课外观察来看,初中21班的学生,三分之一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对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坚强的学习意志。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选择当时的初中21班做为实验班级。

成立以教导主任李茂叁为组长、李锡毅为副组长,卢冬梅、潘彩烈、覃志恒、陶雪清、闭小兰、黄波庭、黄玉娟、刘海林、陆炳成、潘志高等为成员的课题组。

2、第二阶段(1999年3月——2000年2月):

课题初步展开阶段。

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全面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收集学生的相关资料,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完成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并开始探索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是

(1)对实验班进行影响学生学习因素诊断测试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

(2)根据测试结果及观察资料,确定9位学生为个案研究对象。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重点对他们进行个别谈话、家访等,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学习心理与家庭、学校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完成调查报告。

(5)确定研究子课题。

(6)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开始探索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班级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第三阶段(2000年3月——2001年7月):

课题深入实施阶段,在总结上一阶段实验成果的基础上,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各科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推出阶段性成果。

同时,配合课堂教学主渠道,我们还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课题研究课,召开经验交流会,共同学习等。

4、第四阶段(2001年8月——2002年3月);结题阶段。

主要是

(1)进行心理健康后测,完成后测报告。

(2)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研究资料,总结整个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终结性报告。

〈二〉研究的具体过程:

1、理论学习:

当前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老师而言,存在心理知识不足,经验没有。

因此,我们课题组组织组员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学习了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基础》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有关心理内容,并派两位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学习有关理论,全体组员到市教科所听结题报告撰写讲座等。

此外,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施予影响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最积极、最重要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先有健康的心理,不得把各种不良或消极情绪带进课堂。

2、实证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把课题总目标分解成九个子目标。

即:

①初中生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②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④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生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⑧体育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⑨如何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等。

围绕这些项目,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尝试、摸索、积累经验,在总结中思考、创新、升华经验,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

最终实现课题预期目标。

3、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为中心,边实践边总结、概括,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经过实践的反馈检验,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讨,最后概括出整个课题研究的主要特征,即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初中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1、当前初中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是:

学习压力大、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困难、厌学、学习焦虑等。

我们的依据是:

①、通过我们采用MHT和XYZ两种心理测验发现,在实验班初中21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较为严重,检出率达37.2%,双项焦虑和三项焦虑的总分均值分别高达62分和65分,异常焦虑生的总分均值也高达55.2分。

(效度量表达7分或7分以上者3人不计,全班测量有效人数为43人。

)(见下表1)

表1:

MHT焦虑分析值分析状况统计表

<注:

焦虑水平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各分量表(项目)测试标准分为

异常焦虑分布状况

单项

双项

三项

合计

人数

11

3

2

16

占全班百分率

25.5

6.98

4.65

37.2

总分均值

50.7

62

65

55.2

A

B

C

D

E

F

G

H

总分

学习

焦虑

人际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大于

64分

检出人数(人)

3

1

2

3

4

3

2

5

2

检出率(%)

6.9

2.3

4.6

6.9

9.3

6.9

4.6

11.6

4.65

排序

3

5

4

3

2

3

4

1

8分或以上者为异常焦虑,即该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8分以下为正常。

在测量的八个量表中,有一项得分为8分或以上的我们称之为单项异常焦虑,有两项的称之为双项异常焦虑,有三项的称之为三项异常焦虑>

②心理测验还发现。

实验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学习焦虑等方面,这表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信心不足、自卑、自控能力差等因素。

(见表2)

表2:

MHT各因素异常检出率分布状况统计表

③、采用XYZ(学习因素诊断测验)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各因素的平均得分(标准分)均较低,尤其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方法等因素与全市相比得分较低(全市各项均分均为50分),这是影响该班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见表3)

表3:

XYZ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平均分表

2、初中生学习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

学习动力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意志。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自信、厌学、学习困难、意志薄弱、胆小怕事、感情脆弱等。

学习方法主要是学不得法、效率低等。

据对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平均百分数是29.1,一提学习就心烦的平均百分数是25.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平

学习

动机

学习

态度

学习

兴趣

学习

意志

学习

方法

家庭

环境

学校

环境

社会

环境

各因素平均分(分)

46.6

46.3

46.8

46.1

46.6

48.15

50.1

47

6

4

7

5

排序

5

2

1

3

均百分数是27.8,学习缺乏自信的平均百分数是25.7,对与学习有关的事都不感兴趣的平均百分数是19,这说明中学生厌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中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

从对初中21班学生课内课外观察来看,大部分学生课后不抓紧时间复习巩固消化,往往临考才紧张才复习,作业时,没有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碰到难题缺乏顽强意志,有的干脆拿同学的作业来抄。

此外,这个班偏科思想较为严重,受小学时的影响,重视语文和数学,不重视其他学科。

②、不良性格与不良行为方面的原因。

依赖、固执任性、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为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骂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试作弊等特点在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据调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非是智力因素有问题,三分之二的学困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如怕吃苦,懒于独立思考,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心理脆弱,易产生消极情绪,取得成绩时则认为是自己的天智或勤奋,不能认识到群体的作用。

此外还有学习及应试焦虑、忧郁、厌学、逆反、交往不良和青春期烦恼等。

我们用MHT量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等因素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6%、9.3%、6.9%、6.9%。

这说明实验班学生不良的个性表现也较为突出。

③、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父母和祖辈溺爱、家长期望过高、要求太严、打骂教育或者家长期望太低、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或者家庭缺乏民主、代沟严重等。

在对初中21班学生家庭调查发现,21班独生子女18人,占全班总人数的39.13%,有5人丧父或丧母,3人家庭离异,10人父母感情不和,5人父母下岗,18人父母都从事个体经营,12人父母有一方从事个体,4人父或母长期在外忙碌,7人是外来借读,其中1人是从外县来借读。

调查还发现,4人的家庭比较富裕,生活条件优越,8人的家庭经济比较贫困,由于双方都没有工作做,经济来源少,生活极为困难,有3人每学期不能按时交学费。

有的父母文化层次是大学本科,有的则小学都没有毕业。

有的家处闹市区,有的居住在开发区居民点,有的则在县城附近村庄,有的住豪华别墅,也有的租房来住。

70%的家庭没有藏书,不能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只有近30%的父母能给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或提供学习资料,或经常过问孩子在校情况,或与孩子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

有近20%的家庭对孩子从不过问,也不懂如何关心孩子或如何帮助孩子。

可见学生家庭背景差异很大,这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④、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升学的激烈竞争引起过度焦虑。

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科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缺乏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有的把心理问题看成是道德品质问题,所以,课堂教学纯粹是知识的传授。

这样一来,学生本已有的一些心理障碍在课堂上得不到解决,又加上应试教育下激烈的学业竞争和枯燥的学习生活方式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学习上的困难。

⑤、社会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而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发展滞后,加上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少,使得他们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很不足,这些缺陷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渗透的基本原则是:

①针对性原则: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②主体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发展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

④尊重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与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尊重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

⑤全面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境的制约性和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同时也要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

⑥活动性原则:

各学科通过组织和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

⑦成功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⑧全体性原则: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2、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目标,规定着行动的方向;而动机,却制约着学习的质量,这是学习心理的原子核。

我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

①设计有趣活动。

如课始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会或智力大奖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设疑。

即从学生熟知的知识、问题出发,设计恰当问题,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政治课中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历史评价,政治老师设立这样的问题: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它是否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而奴隶社会是最野蛮、最残忍的剥削和压迫制度,那么它代替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如果说成了原始社会不是人类的理想‘黄金时代’为什么?

奴隶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③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激活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保持。

课堂讨论有师生间的讨论和学生间的讨论。

通过讨论不仅可以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民主教学、参与教学和合作教学,使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而且使问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中得以解决。

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增强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习动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持久。

④目的教育。

即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德育渗透和行为要求,启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每一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的发展,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新知,从而产生动机,又通过问题讨论,学习目的教育等方法来保持和强化动机,最后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动机是我们学科教学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

影响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因素大致包括学生自身因素、科任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

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而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培养。

我们对21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

①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即对学生讲清该学科知识对升学、对未来生活、对将来事业以及为国为民多方面的重要性,将远景与近景效益客观分析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讲清该学科在各科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发展;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论理和展示学科的美,去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该学科等,从而使学生追求进步,感到需要,

②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每一节课教学中注意采用灵活教法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

如政治课的课前5分钟新闻及课中讨论辨析法、理化生课的演示法变为实验法,英语课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数学课的练习法,语文课的讲故事法和反复诵读法等,形式多样、活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氛围中。

我们主要用投影、录像、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化学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对为什么要用碳酸钙而不用碳酸钠,为什么要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教师不是简单直接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边分析,边总结,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

又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精心设置场景,使学生为之动情,捕捉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化学老师通过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培养化学尖子;建立化学园地,定期出版化学板报;举行化学讲座、化学竞赛等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