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95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docx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精编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实践》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4、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5、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6、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育目标:

1、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材料:

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对象

探索调查

1、关于土壤,我们知道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

3、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

4、想亲自看一看吗?

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5、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6、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

7、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回顾解释

今天我们走进了我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民”。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

总结本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土壤的热情。

第二课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5、知道沙土、黏土和土壤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6、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7、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德育目标: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知道沙土、黏土和土壤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难点:

1、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2、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能够用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教学准备:

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

激发学习兴趣

探索调查

1、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

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2、教师小结:

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3、做下面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4、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

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

6、教师小结三种土壤的名称。

7、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比较。

8、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

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预测

9、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

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

10、组织学生做实验。

11、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12、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认识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认识土壤的成分。

 

 

 

 

研究土壤的种类、构成、特点。

 

 

 

 

 

 

 

 

 

 

 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

培养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回顾解释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

认识到不同的土壤适种的植物不同

第三课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3、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4、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5、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德育目标: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2、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教学准备:

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

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

今天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激发兴趣

明确研究内容

探索调查

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

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猜测:

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树上的图并用投影仪打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5、教师小结形成过程。

6、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

7、我们可以怎么做?

8、解释:

腐殖质

9、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10、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1、你们想用什么动物?

为什么?

12、应该如何观察?

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

 

 

 

 

 

 

 

 

 

 

 

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回顾解释

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

能长期观察并记录。

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第四课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能作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5、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6、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德育目标: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

1、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教学难点: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泥土、草皮、水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回忆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探索调查

1、提问:

你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

2、出示图片:

大自然、田野、花园……

3、土壤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动植物有回报吗?

3、小结:

土壤给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动植物也给土壤提供了养分。

4、看插图,提问:

人类有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

5、这些活动为什么会破坏土壤呢?

6、简单补充、介绍。

你还知道还有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

7、做下面的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物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7、人类的活动既然会破坏土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活动对体让的破坏。

 

 

 

 

 

回顾解释

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保护土壤的行为。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一课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4、认识果实和种子。

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德育目标: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难点:

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教学准备: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

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

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与旧知相联系;

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调查

1、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

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

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

4、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5、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6、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7、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8、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问。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

9、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做实验)

10、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认识种子的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种植中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回顾解释

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测量、记录。

引导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第二课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4、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德育目标: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1、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2、有哪些不同?

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3、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植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5、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

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

尊重事实。

第三课叶和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学重点:

认识植物的身体,及各部分功能。

教学难点:

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德育目标: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准备:

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

2、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

3、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4、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a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

b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c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

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

5、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6、你仔细看过花吗?

说说

7、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

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

8、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8、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

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

指名认花的各部分。

9、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10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组织学生说。

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认识花的构造

 

 

 

 

 

 

 

 

 

 

 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顾解释

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谁来说一说?

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第四课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3、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4、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5、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德育目标: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

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难点: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准备:

图片、自制“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

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植物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前面我们观察了解了土壤。

和土壤的联系最密切的要数——?

(各种各样的植物)。

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植物。

3、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植物的兴趣。

探索调查

1、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

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

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1、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

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和谐。

 

 

认识植物的局部。

 

 

 

 

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回顾解释

这一课学习的课题是《植物和我们》,植物和我们有哪些关系?

鼓励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主要从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贡献等方面说。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第一课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2、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德育目标: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教学准备:

1.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果汁、面粉、水、牙膏等固体液体。

2.四种固体材料、记录表。

3.米、各种豆子、花生等。

4.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或量筒)。

5.筛子、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

准备:

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水、果汁、等固体液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关于固体和液体你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写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们想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新课的教学

探索和

调查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事情,出示固体和液体。

2、出示面粉、水。

提问:

如果往水里逐渐加面粉,并笔挺地搅拌,当搅不动是,面粉是固体还是液体?

教师示范操作。

(注意:

烧杯里的水不要多,面粉一点地放,放入面粉后要不停地搅拌)

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制定目标

4、提醒学生组好记录填在活动记录表上。

5、组织汇总,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研究的项目最多。

6、在生活中有关固体分离的离子很多,你能举例吗?

7、看图:

固体的分离。

8、让我们想办法把混合的固体分离。

怎样把黄豆、绿豆、玉米面分离?

设定时间3分钟。

9、老师拿出筛子大家想想。

学会区分固体和液体。

 

 

 

 

 

 

会研究固体的性质。

 

 

 

会做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回顾和

解释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

2、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4、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德育目标:

1.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教学重点:

1.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

2.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在水中会沉或会浮的固体若干、不容易判断沉浮的固体。

2.一个橙子和一片橙子,一截蜡烛和一枝蜡烛,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

3.方糖(或碱块)、黏土、沙子、三杯水、搅拌棒(或筷子)等。

4.小树枝、食盐、小碟、不同颜料、热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性质,又有哪些相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探索和

调查

1.现在请同学们把带来的固体集中在组内,先预测它们放在水中的状况,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第85页上。

2.(出示高锰酸钾固体)你能让这个固体在眼前消失吗?

2.把高锰酸钾放入水里,并不断的搅拌。

3.小结:

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

4.分组实验开始

5.出示投影(第51页上的图)。

他们在干什么?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6.老师这里有一些泥沙水我们该怎么过滤呢?

7.(出示五颜六色的树枝)这是老师亲手做的,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树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8.教师讲解。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引导学生理解固体和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溶液的结晶现象。

回顾和

解释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第三课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

3、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德育目标: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1.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教学难点:

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实验用材料

2、演示用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刚才有几位同学给大家猜了个谜

语,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谜语,想不想

猜?

“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

3、谈话:

①水是什么状态的物体呢?

②像水这样的液体你还知道哪些?

③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几种液体,你能辨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液体吗?

4、学生辨认。

5、汇报辨认结果。

6、小结。

7、提问:

你还想怎样来研究这些液体的其他性质?

8、揭题。

描述所知道的液体的性质

探索调查

1、你们打算怎样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来进行研究呢?

请各组先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每一组选择一个或两个研究主题,然后考虑一下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研究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实验研究。

5、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

7、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你猜,我猜,大家猜”。

8、介绍游戏规则。

9、教师示范。

10、学生玩游戏。

11、评价、小结

 

研究发现液体的其他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