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22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docx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

最新苏科版七下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是,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校园里有树木花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

无论你是栽花种草,还是吃蔬菜、水果,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

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人们喜欢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身边的植物的名称吗?

(学生举例,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征的地方,还有名称)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倒入

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首录象,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图片资料,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活环境的差别,把动物分为地面上生活的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动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动物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北极熊为什么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2.蜥蜴依靠什么结构真正摆脱了水的束缚?

3.东北虎有什么法宝才能在森林里称王?

4.长颈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龟鳖类如何保护自己呢?

6.你有过与哺乳动物亲密接触的经历吗?

学生搜索、讨论、分析、反馈:

1.厚厚的皮毛,保温。

2.鳞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迅速行动,感官发达。

4.与其他食草动物食性不同,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方式

5.厚厚的甲壳

6.自由发挥

交流讨论

1.让学生自主浏览“学生活动网页”,并回答环节的问题

2.教师作为平等交流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师生互动,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要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教师提出关于展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把握导向

1.学生在相关资料库里搜索相关知识,两人一组完成互动环节

2.对学生活动提出建议或问题,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3.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小组给予评价

归纳小结

1.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3.简单归纳地面动物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的特征

1.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观点

2.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外延伸

1.学生建立动物小档案,充实到本节课的资源库中

2.妙趣角

3.开展一些动物的猜谜活动

1.依据教材DIY,开展课外活动

2.激励学生搜索经济生物、其他环境下的动物相关资料,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

四、教学参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到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

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树,能生长4000~5000年,是著名的长寿植物。

身高可达20m左右,树干直径有9m多,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

这种树的树冠巨大,果实又圆又长,很像黄瓜,果肉多汁,吃起来味道并不好,但猴子特别爱吃,猴面包树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大王花:

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

它一生只开一朵花,花也特别大,一般直径有1m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1.4m。

有5片花瓣,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每片花瓣有30~40cm,花心像个面盆,可以盛7~8kg的水,整个花有6~7kg重。

捕蝇草:

多年生草本,捕蝇草的叶……

雪松:

观赏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木材坚实,致密而均匀,具香气,可以作为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钱:

绿色扁平的叶状体,贴地生长,外型很像古代的钱币。

属苔藓植物,没根、茎、叶的分化

鹿角蕨:

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贴生于树干上,呈不规则的叉裂,形状好似鹿角。

这种植物只分布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教学感受:

(第二课时)

一、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的一个地方,例如,教学楼周围、学校花园等。

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

留意在树荫下、墙角边等阴暗、潮湿的植物。

注意:

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2.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对它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适当的描述,最好将它画出来或用相机拍成照片,向班级同学介绍。

3.调查表:

地点

时间

成员

分工

植物名称

植物特点

果实

种子

一、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重点在于种皮的有无,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你手中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回答很多的不同点,肯定学生的发现)

花生、蚕豆、玉米等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我们称这一类种子是被子植物。

松果外面没有种皮包被,我们称这一类是裸子植物。

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的种子都是有种皮的,都属于种子植物,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种植物吧

“观察桃”

1.观察桃树的外形,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观察桃的花。

雄蕊:

花药、花丝

雌蕊:

柱头、花柱、胚珠、子房

花瓣(花冠)

萼片

花托

其中最主要的是子房,给出子房的图片

3.观察桃的果实

用解剖刀将桃切开,辨认果皮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观察蚕豆、花生的果实,与桃的有什么不同

观察其他几种植物的果实,看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概括:

果实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但他们都由一些基本的结构构成的。

4.总结:

地球上被子植物有20多万种,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

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被子植物的分布……

二、裸子植物:

观察马尾松: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马尾松,它是一类四季常绿的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叶细长。

每年秋天,雌球花都会发育成“松球果”

将课前收集的松球果拿出观察

想办法搞清楚,该种子的外面是否有种皮包被

介绍常见的几种裸子植物

介绍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后感:

(第三课时)

厥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教师用媒体展示资料“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接着,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

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

“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

植株的高度是多少?

如何测量?

葫芦藓的茎、叶、假根有何特点?

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除此之外,你还想探究些什么?

请自行设计。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及时提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测量时如果发现有葫芦藓结构并有长柄的植株,不要把这种结构及长柄测量在内;注意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观察假根的形态等。

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相互补充,最终认识到: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

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人人动手参与观察、实验、探究,并分工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CAI课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

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以后,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

为什么?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

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探究蕨类植物

   展示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后达成共识: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

紧接着学生会质疑:

“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

藏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先让每个小组制定出探究计划并实施,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

“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

它的茎长在哪?

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

取一片小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

有无叶脉?

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

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

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

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理解了植株比苔鲜植物高大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分发给学生,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础。

   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

现在的藏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1.观察贯众:

将课前准备好的贯众拿出观察

A.仔细看一看,贯众叶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有叶柄吗?

叶的背面有没有一些“斑点”?

这是什么结构?

B.用尺量一量贯众的高度,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用放大镜观察贯众根的形态,在实验练习册的相关地方注出观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C.观察厥、凤尾厥、卷柏等厥类植物。

他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

(教师概括)

大多数的厥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叶从茎处向上长,茎向下生有不定根,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和养料。

在成熟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

2.观察葫芦藓:

将课前准备的葫芦藓拿出用放大镜观察

A.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叶,叶有没有叶脉?

叶的厚度与贯众比较有什么区别?

它的“根”与贯众有什么不一样?

B.用尺子量一量葫芦藓的高度。

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C.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D.将你观察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比较观众和葫芦藓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

结构名称

贯众

葫芦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