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22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

Thoseyouhateworkharderthanyou.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篇__

  

  精选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一)

  毕业前的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

我在红枫心理咨询中心开始了心理咨询实习。

我的实习目标是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咨询技能和水平。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回复咨询邮件,网络QQ咨询;每个星期二,实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共情训练。

  这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实习,我有不少的收获:

  一、通过网络咨询实践,学习进行摄入性谈话,搜集咨询者的基本资料,对咨询者的问题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梳理问题脉络;咨询中最关键的是对咨询者的共情,这是建立有效、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将对咨询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咨询者,以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二、通过案例讨论,大家表达各自的见解。

不同的咨询员对咨询者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共同分析和讨论,集思广益,寻找咨询者问题的关键点;我从中发现自己看法的偏狭,开阔自己的思路,提升了咨询知识水平:

咨询的焦点要转入咨询者身上,引导其进行思考;咨询员要有精神分析的眼光,人文主义的心态,认知行为的方式,家庭治疗的形式;

  三、通过角色扮演,我以咨询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之中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纷纷问题;一方面,通过“空椅”对话,我宣泄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负性情感;另一方面,督导与咨询成员们给予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令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行为模式,探寻自己身上的长处,挖掘自身潜能。

  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对咨询员的坐姿,表情,询问的语气,共情的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实际训练。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短暂,我在一些方面上存在着不足:

在网络咨询中,与咨询者的共情不足,过早的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以一个中立态度对待咨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角色扮演中不敢担当咨询员的角色,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在共情训练中,自己表露的是焦虑,担忧的情感,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实习期间,由于自己还忙于其它事务,无法静下来认真于心理咨询,没有自己的个案与大家共同讨论。

  在红枫的实习,可以说是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总的来说,收获是较多的。

  此次实习中,有幸得到刘凤琴老师的督导,每当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刘老师总能耐心地指导我们,给予我们启发;刘老师有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对心理咨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心理咨询方法,直观明白,不是僵化的理论,更令人易于理解和消化。

刘老师开朗、乐观个性,亲热、包容的态度,敢于挑战困难的作风,令人留下深化印象。

  咨询室里直爽的芦老师,温顺的夏老师,一直在认真、辛苦地工作,她们那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实习中,我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稳重的王芳,有潜力的瑶瑶、平和的牛牛、阳光的张爱、热心肠的贾选红、强势能干的慧娟、斯文的竹子等。

通过与她们交流对心理咨询的观念、看法,分享心得体会,使我得到很多的启发,从中我能感受到咨询员团队的温馨和快乐。

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光芒,无论是显露的,还是含蓄的,都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力量。

  参考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二)

  不知不觉,在xxx心理学校的为时三个星期的实习工作已经结束。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习,无论是在对心理学认识方面,在心理学技术学习方面,还是在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想:

我获得的不仅是基本心理知识的收获,更多的是实际应用,以及心理学校带给我们的种种生活的启示。

实习的过程为我在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踏上了坚实的第一步。

  实习期间,曲伟杰心理学校充分向我们传教了本校的支柱技术,并向我们亲力教授每个技术的具体应用,我从中学到了原本未深入了解的知识。

第一次的直观团体系统训练算是课程的开幕和热身,使原本陌生的师生充分了解。

团体互动中也拉近了人们心与心的距离。

接下来的“内观疗法”不仅学会技术,更应用于生活,内观中处理了生活中复杂的人际,让我们充分看到“内观法”的魅力所在。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体会到用内观法看生活。

学习的每一天都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沙盘疗法”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快乐中感受和回忆童年。

亲身体验了沙盘,发现“沙盘”展现的是人内心的另一个世界。

真实直观反映每个人独有的思维内容。

“焦点短程”有效,快速解决心灵困惑,是划时代的疗法。

从各疗法中我们学习并体会了人生,这是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

  实习,就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一种磨练,在实习中逐渐变得成熟的面对社会。

实习中学会树立信心,勇敢尝试,即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

  一个月的实习工作,可以说是顺利成功的。

它使我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对未来走向社会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此,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学习,更感谢曲伟杰心理学校给予我们的认真负责的培训。

实习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可我不会回头去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经典的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三)

  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大家共同做着同一件事,一切为了他人生活的更加快乐!

  如今仍记得重阳节那天去敬老院的经历。

我们早早地为老人们准备礼品。

来到敬老院里,老人们很欢迎我们这些客人。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老人们响应的程度不够理想。

但心理咨询师们却没有丝毫的懈怠。

通过一项项活动,让老人通过表演节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随后开展的进宿舍慰问中,心理咨询师们亲切地和老人们拉家常,一一握住他们的手,老人们一脸的微笑。

在当天的活动结束时,老人们在门口与我们道别。

  我深刻地觉得,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各种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更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与人交心,保持对天下人一视同仁的优秀品质。

  在学校做心理健康档案的日子里。

当走进班级里,孩子们很好奇地看着我们。

并较有热情地做着心理健康测试。

带队的老师是位要求有点苛刻的人,实际上我们明白她是很认真负责的。

她要求我们在做档案的每一细则都要确保准确和完善。

  在随后进行的测试分析时,老师向我们分享很多的经验。

我体会到心理咨询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对于心理档案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要做到严谨再严谨,这样做既是对职业的忠诚,也是对心理求助者的负责。

  对于未来心理工作者的自己,必须要保持住对生活的细心,也要力求对生活的高度负责。

  每一个月中心都在每个周六的时间定期举行“心理咨询师沙龙”,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彼此交流在心理学学习方面的困惑,和分享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所感所获。

在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大家认为要做到以关爱和支持为主,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区别地对待留守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这类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心理疏导的时间较长,心理教育工作者务必保持耐心,在教育中不断通过测评以检验心理工作的实效。

  每次的心理沙龙大家都互相勉励,永远做一个忠于职业的人,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要随时归纳与总结,定期参加心理督导,以促进个人心灵的成长,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技能。

但愿自己可以也长期长期如此。

  

  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模板(四)

  这次实习似乎在强化我的一个观念,即对“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概念的理解。

关于它们的区分我一直比较坚定,心理学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是形而上的、方法论的;应用心理学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是形而下的、实践的。

所以应用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艺术地倡导一种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应该是临床性的,心理咨询、生涯辅导等等。

从这点出发,我也开始质疑心理学的学术创作,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研究范式,讨论和结论的简单化,量化分析的潜规则似乎正在将应用心理学最本质最需要的的文本的感染力排除在游戏规则之外。

  看以前的很多经典著作,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罗洛梅的《爱与意志》、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等等,总能获得一种生活的激情,他们隐去了数据,似乎都致力于让人能看懂并获得某种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心理学著作也因而才有可能成为畅销书,健康人格才有可能成为普遍的意识。

这次实习强化了我的这种感悟,临床不仅仅是数据,重点是从获得的数据中建立对健康人格的理性探讨。

医生们的工作对象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们也用药,也做量表、做统计,但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们真正的“读者”是普通人,是像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亚健康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带着这种困惑进行实习的,当然更多的是好奇、想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心理。

  我们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心理康复中心实习,实习时间是两个礼拜,从__年7月15日到7月28日,吃住也都在医院。

心理康复中心分两个病区,精神科和心理科,精神科是封闭式的,属于重症病区;心理科则是开放病区,主管病情稍轻的病人,如睡眠障碍、神经症、轻度精神分裂等病人。

我们实习一个星期在精神科,一个星期在心理科,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和病人一起娱乐、交谈,跟随医生查房,看病历。

实习安排中还有每个人大概一天半的心理门诊出诊机会,每个礼拜两次讲座、一次病历讨论,还有一次小组讨论。

实习内容比较丰富。

  我实习的第一个礼拜是在精神科,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精神病人,首先冲击头脑的是精神病人和想象中的不同。

在想象当中和精神病人交往会存在很大的障碍,老师在教授《变态心理学》时候也说,和某些病人交际会让人有受挫感,我们也可能无意夸大了这种受挫感();另外,理论在告诉我们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没有自知力、存在妄想、幻觉等,但这些并没有具体到真实的个体,很多我们不能从外表上看出他们的病症。

  第一次进去,当铁门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确实感觉到了强烈的焦虑感,后来才慢慢适应。

我们在精神科和病人的交往很浅,主要是和他们一起做操、唱歌、打球,进行简单的交谈,如问问他们的睡眠、吃住情况,很多东西是通过看病历、听医生讲解才了解到的。

但这些似乎是和他们交流最恰当的方式,在活动中建立简单的关系,能调动起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这就够了,实习之前老师和医生有过这样的告诫,我们实习不应该对病人构成干扰。

在精神科,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如何辨别精神病人和普通的来访者,学会了一些引出幻听、妄想的一些提问方式,比如引出幻听可以这么说,“你会不会听到有人在你耳边讲话?

”“说话的人是男的是女的?

”“你认识吗?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他们说话是针对你吗?

”……

  第二个礼拜是在心理科,在心理科稍微不适应一些。

心理科的病人多半是有自知能力的,所以很多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但其实很他们交往顾虑会相对多很多。

一方面,和他们的很多交往属于正常的人际交往,有的人可以和他们建立很好的关系,但我在这方面本身是有缺陷的,很多时候我害怕和人交往,所以在心理科实际效果也不太理想。

另一方面,这些病人是敏感的,要想和他们建立深层次的关系,很可能就会触及他们的痛处,这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大忌。

在心理科,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陪同医生进行查房,看医生怎么和病人交流,观察病人的言语表情。

见得最多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病人,医生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需要缓解他们的焦虑,通常会首先肯定病人不存在器质性的疾病,然后跟他们说明他们发病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跟他们讲心理学的一些原理,讲用药状况等等。

查完房后是自由活动,跟病友们交流、娱乐,看病历,但有时病友们不方便打扰,便显得有些无聊。

  在心理科,我们为病人做了一次SCL-90量表,有位病人做到最后几乎都要哭了,可能是内心冲击太大了,我们只能做一段休息一次,休息地时候安慰安慰她;还有一位病人做得很快,不到十分钟就做完了,我在旁边不断地说“不急,慢慢来,你先理解一下题目和选项”,说到我感觉他都听得厌倦了,后来主管医生告诉我们,其实你可以直接跟他说“你做得太快,会影响医生做出诊断的”,我们似乎放心不下这么说。

  我们每个实习生还有一个全天和一个半天到区医院去出心理门诊的机会。

出门诊其实就是旁听心理咨询,有时间的话做一些案例讨论。

大多数时间来访者不会拒绝我们的旁听(但这时候语言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来访者说的是方言,尽管我能听懂粤语,但南宁白话却大概只能听懂70%);也有一些来访者会拒绝,然后医生告诉我们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最敏感的。

第一次出诊医生和我们讨论了一个家庭治疗的案例,也因而对家庭教育感触良多,其中医生提出有三个问题印象很深:

第一,父母是否真正信任孩子,信任他能够自我完善;第二,父母是否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把孩子的形象定义在自己的想象中;第三,孩子的心理空间在哪里,选择的自由和能力又在哪里?

在这样的时刻总是很佩服医生的洞察力。

但案例分析的机会毕竟很少,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着磨医生的提问存在的心理艺术性,而且很多时候也着磨不清楚。

  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医生授课,使我更加坚定了原来的想法,即应用心理学真正是属于人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数据的冷淡。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亲身接触和识别了很多心理病症,使得以前接受的理论知识更真实化了。

然而,更大的收获是能沉浸在一种心理学和精神健康维护的氛围当中,认真思考很多原来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如家庭对一个人心智成长的影响,人保持心理平衡的各种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对自我也有了更理性的探索和认识。

  实习期间我觉得自己心理上比原来健康了很多,这可能是一种临时的感觉,和这里有规律、相对轻松的生活有关;而主要是对自己独特个性的认识和接受,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内向、敏感和人际交往上的缺陷:

自我认识正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标准,能意识到并且预测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才能不至于逃避现实,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就能够为自己创造心理的自由空间;在这里也学会了心理释放,记得自己在小组体验时说自己最常用的防御机制是压抑和投射,把自己的想法给压抑下去了,又通过投射表现出来,这种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那就是表达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如运动、谈心、写日记(在实习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记日记,这种方式对认识自己有很大帮助)。

当然实习不可能把以前未认识的不健康的自己都看到,但“认识自己”和精神卫生的意识却深深留在了心里。

  

  优秀的心理学实习心得体会(五)

  “残联是残疾人温暖的家”

  实习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级残联是残疾人温暖的家,是残疾人的避风港,是残疾人自立、自强、自信的强大后盾。

在就业中心,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很融洽,真的如同一家人那样,给我的感受不仅仅只是工作、学习,也是一种家的感受,更是一种鼓励与感动。

所以,我每天都满怀干劲,全身心投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去,从中感受领导和同事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家庭里。

  有一次,中心陈华新副主任专门找我谈心,希望我能从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角度谈谈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我很感动,为陈主任时时刻刻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挂在心上的敬业精神和满腔热情而感动。

我们从关注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否针对残疾大学生召开专题招聘会,能否在残疾大学生实习方面提供帮助,能否建立和完善残疾大学生人才库,能否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开发残疾人网上就业新途径等等进行探讨。

  在接近两个小时的交谈里,我了解到很多,学到了很多,体会到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长远性,任重而道远。

正如邓朴方同志在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上所说:

“劳动就业,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是目前各级残联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残联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残联应该决心来啃这个硬骨头,在艰苦的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

  实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各级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啃这个硬骨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啃得”非常出色。

中心每年都举办几场面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招聘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如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举办了全省联动大型残疾人就业供需招聘会。

并提供了法律咨询、劳动事务代理、残疾人技能展示、特殊学校招生等服务项目。

据了解,多年来中心为残疾人安排就业3900多名。

  中心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同时,对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实习期间,我目睹了中心的同事到东莞、惠州等地,对招用残疾人较多的工厂、企业的工作条件、生产环境以及残疾员工的食宿设施、福利待遇、权益保障等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了解。

通过跟踪调查,真是掌握残疾人就业情况,从中反思工作的不足,及时改正,以更好的工作质量为残疾人就业服务。

  所以,许多残疾人没有工作找残联、有了困难找残联、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找残联,把残联当成自己的家,因为只有残疾人自己的家才肯为残疾人自己做这么多的工作,才会为残疾人就业倾注大量心思和心血。

  “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爱残疾人就业”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感觉有点心酸,许多残疾人朋友来这里登记求职,但真正能找到工作的却很少。

有一对夫妇,都50多岁了,男的左手左脚没有力气,脑子有点轻微的问题!

我曾经在信访办遇见他们,现在到我们这里求职,希望能找一个单位挂靠,购买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他自初中毕业、知青回城后就在东升雨衣厂打工!

工厂倒闭后靠做走鬼为生,经常被城管人员赶,把残疾证拿出来也没有用,照样没收你的东西、罚你的款!

逼于无奈,只能收档不做。

有怨无处申,于是想到残联!

他们的情况我深感同情,也深感无奈(liuxue86)。

经济转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对于这对夫妇的遭遇,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帮他找个单位挂靠,也建议他争取社区的帮助,寻求经济上的援助!

  虽然,每年几次的招聘会可以帮助很多残疾人落实工作,但我们不能只寄望这个每年只有几次的招聘会,我们更要努力把工作做好,尤其需要社会各阶层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应有的重视和关爱。

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对残疾人事业不够热心甚至歧视的现象。

如一些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

健全人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就业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有些单位宁可交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助残”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号。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

残疾人就业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走好每一步、敢于努力走出新的每一步!

同时,残疾人就业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与支持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共享”的良好环境,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真正进步与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人道、廉洁、服务、奉献”

  我所实习的岗位在就业指导部,主要是帮助前来求职的残疾人进行登记,有合适的岗位就通知他们应聘。

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技巧和耐心。

实习第一天,中心领导就告诫我:

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弱势群体,别想从中得到任何回报,哪怕一个微笑,但是,你必须投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和诚意去为他们服务。

为此,中心要求全体人员时刻牢记和格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了文明服务、诚信服务、主动服务、助残服务等活动。

  一天,一位残疾人朋友过来询问是否帮他找到了工作。

听小黄讲,他已经来过多次了,但因为他出生时难产,造成手脚不灵活,言语不清晰。

像他这种情况,实在是很难帮他联系到工作单位的,我耐心向他解释:

现在还未有合适的职位,有的时候会联系他的。

他感到很失望,并不停的责骂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帮他找到工作。

对此,我们除了深感同情和委屈外,能做的很少。

就业是双向的,我们只是中介,不可能强行要用人单位招聘哪一个人。

如果某一个残疾人不是很适合某一个岗位,就算我们介绍他去了,用人单位也大多不要,到头来只能让他白走一趟。

但是,我们绝对对任何一位残疾人都负责,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需!

  一天下午,一帮青年进来,原来他们在怀集燕岩的按摩店就要开业了,想招聘一批有经验的盲人按摩师。

看着这几个流里流气的人,我们觉得其中欺骗成分很大,于是,我说明招人的相关要求和程序,让他们先登记,等办理好营业执照后就把相关证件复印件和这张表传真回来,但直到我实习结束那一天都没有收到他们的传真回复消息。

正如小黄所说,他们很可能是在利用残疾人欺骗有关部门减免税收、管理费等,甚至利用他们搞传销、涉黄等违法活动。

在就业指导部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成了“心理学家”。

的确,在就业指导部工作要有察言觉色地本领,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我们工作上的失误被不法分子利用,给残疾人求职者带来损失和痛苦。

  我始终格守残疾人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坚信“人道就是服务,服务要有责任,责任需要奉献”。

  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残疾人求职出路

  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电缆厂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所提供的岗位对残疾人做了充分的考虑,技术水平、年龄等招聘条件相对宽松。

现场中,有许多残疾人都表示什么苦都能吃,很想找个工作自食其力,但由于相当多的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所拥有的职业技术不够过硬,在与正常人竞争中往往败下阵来。

学历低、没有一技之长是阻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两个主要原因。

如果把技能素质很差,身体残疾的人推到单位就业,必将出现残疾人受歧视、遭冷遇的结果。

残疾人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

  因此,残疾人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生存力。

近年来,某市新毕业的残疾大学生100%能够得到安置,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技能,我们在大力提高高校残疾学生入学率的同时,建议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要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多举办一些盲人按摩、绣工花卉工艺、盲人电脑等培训班。

在培训教育中,也应该贯彻适者生存观念,引导残疾人勇敢地改变自己,自强、自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社会,不能被动地等待。

  我从一位残疾人求职者口中了解到(本人未核实),有一些企业为了逃避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个月帮一些残疾人交纳每人一百多块的劳动保险金,既不签订合同,也不安排就业,等年审检查时就拿出他们的残疾证应付。

也有一些残疾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互相压低工资,你三百块每月,我就两百五把工作抢过来,却不了解劳动法对最低工资额的规定,不懂得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难度。

  一位肢残人士不珍惜曾经拥有的工作,经常在上班时间借故偷懒,去买彩票,甚至把其他员工也带出去买彩票。

公司老板经过多次警告、原谅他,最后还是把他解雇了,并埋怨我们怎么会介绍这样低素质的人给他,对中心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残疾人朋友要自尊、自爱,珍惜来自不易得机会,干好本职工作,用自身的良好形象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

  “同情不等于合理”

  有一天,早上一开门,就有一个残疾朋友进来了!

当初我弯身整理文件没有注意,起身时他已经在服务台了!

身高只有1米左右,也不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应该超过25岁吧,但脸上仍是稚气,这是一个患侏儒症的残疾朋友!

他问可否帮他找一份工作。

从对话中了解到,他是河南人,也就是说不是广东省户口。

我问他找过当地残联登记过求职吗?

有没有寻求他们的帮助!

他说有,也通过当地残联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辛苦干了一个月,老板没有给工资就把他撵了出来。

去残联寻求帮助,残联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只有外走他乡,希望能在广州找到一份能填饱肚子的工作。

并一再请求我们“帮帮忙,实在没有办法了”,样子也挺可怜的,我们也很同情他,但同情是一回事,现实也是一回事,我们能做的毕竟有限。

我们向他解释有关人大立法的规定,也说明现在人员招聘是双向选择,我们可以帮忙,但用人单位是否接收又是另一回事。

但无论我们怎样解释,他仍是“帮帮忙,实在没有办法了”。

  我们帮他登记了,问他电话号码,他说没有。

但他说可以过两天再来看看。

他很感激地离开了。

看着他提着一个旅行袋步里蹒跚地离开,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两天后他过来询问求职结果,会是得到失望的结果。

现实残酷,现今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很不完善的。

更多的事实是局外人了解不到的。

那个患侏儒症的残疾朋友一天后又过来了,但我们的结果给他很大的失望。

无论我们怎样进行解释,他似乎什么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