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30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义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工.docx

《义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工.docx

义工

志愿者瑞安正在忙碌着

美国馆前十步一岗地站着一个美国青年志愿者,他们脸上洋溢着热情,大家对美国馆内的陈设充满了期待,想着会有什么样的展示风格?

于是,美国馆前排起长长的迂回的队伍,临到要入场时,大门坏掉了,打不开。

维修人员赶到,等了约莫二十分钟,门终于被打开,大家进去,看见四个美国人拿着话筒说中国话,由于是试运行,美国馆向大家展示的就是美国人说中国话的视频。

美国志愿者们道歉说,五一的时候开放所有项目,请大家再来观看。

志愿者瑞安说他会考虑留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他喜欢这个国家,提到重庆,他说还没有去过,也考虑有时间去看看。

一星级“小红帽”美国志愿者社区教英语(图)

2006-8-8阅读次数:

15次

  8月1日上午,在酒仙桥街道红霞路社区活动站英语班上课之前,社区举行了社区荣誉居民、美国友人安德生先生授星仪式,授予安先生为一星级“小红帽”志愿者称号,并颁发了朝阳区授予他本人的优秀志愿者证书和奖杯。

  社区英语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授星和颁发证书仪式,安德生先生及夫人和二个孩子一起参加了授星活动。

  安德生先生他每月到社区无偿教授英语,举办了多期社区英语班。

安德生先生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他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一直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同时也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主动为酒仙桥街道高家园社区出资3000元制作了奥运宣传壁画,为社区营造了一个知奥运、迎奥运的宣传氛围,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在红霞路社区教学时,他看到上课的教室条件比较差,并出资进行无偿装修和粉刷,安装了木门和五台电扇,改善了教室环境。

2005年他又先后在高家园社区、大山子社区、红霞路社区无偿举办英语培训班,进行奥运英语教学活动。

他所做的一切受到了街道、社区和居民的感谢和欢迎,为此,红霞路社区根据评星标准,以及他本人志愿服务时间,授予安德生先生为一星级“小红帽”志愿者光荣称号。

在美国做义工从娃娃抓起

美国很多中学要求学生参加义工劳动,工时从20小时到100小时不等,否则不允许学生毕业和获得中学文凭。

有评论家指出这样做违反了宪法,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在法庭判决的情况下,公民才有参加义工劳动的义务,而在校学生是完全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义工劳动的。

很多学校实际上已经把这里的“自愿”变成了“强迫”。

然而,大部分人对义工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

当义工不仅能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也对学生本人是一种锻炼和培养。

即使是那些认为“义工制度违宪”的批评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在美国随时随地能见到义工的身影。

笔者曾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四年,任满回国后,有亲友问我,你对美国平民百姓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美国人热衷于做义工的行为令人难以忘怀。

在美国,可以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做义工的经历。

在公共场所,公益单位,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勤勤恳恳的义工,一丝不苟地做着他们可能在自己家里也不一定做的事情:

抹灰尘,擦地板,倒垃圾,或在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喂病人进食。

位于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越南战争纪念碑是游人常去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越战纪念碑是我国建筑美学大师林徽因年仅21岁的侄孙女林璎设计的。

当时的林璎,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

这位在校大学生的设计方案在1421个出自名家的方案中最终脱颖而出。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上面刻着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的名单。

整个碑体仿佛大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匍匐着伸向大地,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整个基调显得绵延而又哀伤。

笔者多次游览过越战纪念碑,每次去都能见到义工的身影。

有时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时是尚在学校上学的青少年。

壮年男女也能经常见到。

他们大都穿雨鞋,戴手套,自带清洁剂、刷子、拖把。

这些义工们认真地在纪念碑体上擦拭,对碑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充满敬意,擦好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若有游人此前所献的花圈或花篮干枯了,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收拾到垃圾车内。

纪念碑处每天游人如织,但碑体总是光亮如镜,一尘不染,人行道也干干净净,见不到半点杂物垃圾。

做义工已溶入美国人的生活

美国人的志愿服务精神闻名于世,此言确实不假。

美国慈善组织的一项调查说,半数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做义工上的时间大约有100个小时,这相当于在美国1.5亿成人中,每三到四天就会去做1小时的无偿义务社会服务工作。

相比之下,每三个德国公民、每五个英国公民中,才有一个人从事义工劳动。

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是美国每年一度的“全国义工周”。

该项活动始于1974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对全国发表演讲,并签署了行政命令,确立了每年一度的义工周,成为美国社会的优良传统。

每逢这一天,总统都要亲自发表讲话,号召人们做义工。

布什总统2002年曾对全国发表讲话,号召每个公民一生贡献4000个小时当志愿者,以回报社会。

这样,美国就有一支亿万人的“同情怜悯大军”为国家和民众效力。

据无党派智库城市研究所指出,美国人从事这些义工不接受报酬,每年这些无偿劳动对经济的贡献高达约2000亿美元。

这些统计数字证实了美国人热衷于无偿劳动,义工现象之普遍已到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境地。

在美国做义工有两种类型,一是向有需要的人群奉献爱,另一种是为保护环境而无偿劳动。

前者多见于宗教机构、医院、学校或养老机构。

研究结果显示,从事义工活动的公民会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这对一个社会而言也是件很好的事情,实在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在美国做义工从娃娃抓起

在美国中学读书后,学校就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义工活动。

学生做义工,学校可以算学分,每做20个小时可以算1个学分,而且学校还给学生介绍做义工的机会。

表面上看以做义工来挣学分似乎有点功利,其实不然。

它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

美国的学校和儿童组织,通过指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从小培养他们的义工精神。

有的中学生去“食品银行”做义工,赶在每天店铺关门之前,把当地熟食店、糕饼店当天没有卖完不允许过夜的食品,分头送去给无家可归的穷人。

还有一个非常适合中学生做义工的国际性组织,有两项经常性活动。

一项活动是到儿童博物馆去做义工,周末帮忙看小孩。

另一项活动就是到施粥站做义工。

施粥站是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晚餐的地方,由慈善组织提供房屋、炊具、商家和教会捐献的食品。

美国的一些中学生们在放学后,或在假期里做义工。

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可以提供给中学生做义工的机会,譬如:

各大医院、医学院实验室、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红十字会等等。

在医院、急诊室里,中学生可以帮助护士把病人送到放射科等各个辅助检查科室,以及化疗室、理疗室等治疗科室。

一些学生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中心,向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

在一些十字路口,做义工的学生们提着塑料桶,为残疾人募捐。

美国还有一种叫“善终服务”的机构,不治之症的晚期病人在那里等待往生。

学生们可以去和他们聊天儿,给他们读报。

学生们在做义工时,都会得到一份证明,说明他做义工的方式和时间。

美国大学的招生时特别看重考生是否有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贡献的经历,只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唯成绩论英雄。

像哈佛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并不是特别在意考生的分数,校方录取的是将要贡献社会、贡献世界的人。

有一个白人女孩出生在一个富裕到她一辈子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的家庭里。

她的学习一般,因为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去做志愿工作了。

暑假期间天天去打工,赚到的钱也不是攒学费,而是捐给了拉丁美洲两个穷苦的孩子上学了。

结果她考分虽然不是很高,却被哈佛录取。

名牌大学尚能如此,普通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这也是许多中小学生争着做义工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医科大学招生时尤其看重高中生做义工的经历。

如果申请入学的学生没有在医院或养老机构做过一定时数(至少100小时)的义工,无论你的成绩多好,都不会予以考虑。

因为学校认为学医的人首先要有奉献和服务人群的精神。

老年人退而不休继续做义工

设在华盛顿的无党派智库城市研究所最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揭示,55岁以上的美国人在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对社会生活做出巨大贡献。

他们花时间照料年老体弱的亲属,还有数百万人在孩子放学后到父母下班回家之间负责照料他们。

其它美国老年人还为教会、慈善机构和文化场所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许多美国人退休以后不是以休闲、旅游和娱乐等活动来打发时光,而是选择去当义工。

美国退休者协会的调查显示:

有1/4年龄在65岁以上的美国人每周平均做4个小时的义工。

而做义工的退休人员一般有以下特点:

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有技术专长、身体好、有固定收入来源。

目前,有6种义工是退休人员最喜欢做的:

一是家教,许多留美人士的英语都是义工老师辅导的,这些老师百分之百的是退休人员。

二是在公共场所提供服务,如在医院承担一些送水的工作。

三是参与公益事业筹款集资活动。

四是参加社团组织,监督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

五是做一般性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帮助收发来往信件。

六是帮助接送社区的孩子、病人。

一位做义工的老太太说,对她来说,做义工纯属一种乐趣,使自己感到时时融入社会,时时与人交流,从不感到孤独,活得踏实,比在家里待着强得多。

一旦帮助某个人摆脱了困境,她会兴奋好多天。

美国人做志愿服务往往是从少年就开始,一直做到老。

参与的不仅是个人,而是全家。

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贝蒂?

帕奇一家四代都参加志愿服务。

她母亲和祖父现在仍在4个俱乐部做义工,女儿5岁时就被带到教堂参加志愿活动。

帕奇和3个孩子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消防营的志愿服务,她还参加不少志愿支援组。

她说做志愿者是第二天性,能了解社会,获得其它地方不容易取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得到的好处甚至比自己付出的还多。

就是说,她认为做志愿服务既支持了社区,也有益于自己。

美国人的义工精神源远流长

今天的美国义工精神其实已经深深根植于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当中,美国人以当义工为荣为乐,乐于无偿奉献已变成为一种美国社会特有的文化内容。

美国人做义工可以说是不分年龄、种族和贫富,不论工作与否,许多人只要有时间,就很乐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和社区(机构)。

美国人把志愿服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把回报社会看作是最主要的信念之一,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志愿服务精神的养成和传承,靠家庭、学校、团体、教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注重身体力行、不图名利、以做好事为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人如此愿意无偿付出?

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

有人认为,是因为美国大多数人信教,是上帝叫他们去这样做的。

专门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指出,美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使美国的义工活动独树一帜。

美国人的这种志愿精神可能源自美国开拓新疆土的时代,因为当时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定居者相互之间离得很远,所以必须要互相扶持,从而养成新移民们之间相互帮助、不图报答的社会风气。

美国社会逐渐有了不成文的鼓励,志愿服务时间长、表现特殊的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会更被看重或被优先考虑。

这些都有利于在全社会使乐善好施成风,并得以延续。

圣诞节的慈善大餐

来源:

新华网2011-12-2515:

13:

11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一位义工为一名儿童领取圣诞礼物。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被救助人员在大厅用餐。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义工们在分发食物。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一位义工为一名小朋友分发免费的玩具。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一位义工在分发食物。

12月24日,在美国休斯敦乔治布朗中心,一位义工为一名小朋友分发免费的礼物。

奥巴马一家齐出动马丁路德金日当义工

2012-01-1718:

28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朗教育学院发表演说。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和布朗教育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安装挡板。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华盛顿布朗教育学院,奥巴马在墙上用笔描绘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华盛顿布朗教育学院,奥巴马在墙上用笔描绘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美国义工来赤峰市“打工”

内蒙古新闻网 11-07-2911:

14【打印本页】来源:

红山晚报 

  7月27日上午,美国慈善组织“访问儿童”一行7人来到市儿童福利院,慰问探访残疾孤儿。

  据了解,他们已经连续多年到赤峰市为福利院的孩子们献爱心。

这次他们将在这里停留五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同生活。

雪松摄

美国志愿者帮武夷山教师练口语

武夷山市教育局何发明发布时间:

2009-7-238:

17:

22字体显示:

[大][中][小]点击:

6

7月22日,4名美国志愿者来到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对该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口语训练。

4名美国志愿者由中美服务促进会派遣,计划用8天的时间帮助武夷山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升口语水平。

根据培训日程安排,此次培训的内容涉及听力技巧教学、口语技能教学、阅读技能辅助训练;培训采用小组化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由志愿者负责进行口语表达全程指导和开展双向互动为特色的活动;教学内容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对话、规范发音、训练思维、互通文化差异等。

通过外籍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纯正的英语口语,进行集语音、语汇、句型、思维、文化、听力为一体的、全方位的英语口语培训,使武夷山市中小学教师能较好地使用英语交流。

据了解,中美服务促进会创建于2001年,属于美国志愿于服务中国的民间组织,其服务宗旨是利用美国各界慈善捐款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医疗等事业。

今年该会第一次到武夷山开展活动。

【打印

美国小姐候选佳丽当义工打包红薯(图)

2012年05月09日09:

57中国经济网微博

  

  分别代表美国各州竞争“美国小姐”桂冠的各州小姐们8日在纽约食物救济组织“城市丰收”当义工,将救济穷人用的红薯打包成袋。

下个月她们将在拉斯维加斯竞争今年度的美国小姐桂冠。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2011年度的美国小姐阿莉莎·康帕内拉在现场为这些“美国小姐”竞选者讲解。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图为义工现场。

中新社发孙宇挺摄

  (责任编辑:

刘潇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手机看新闻】【新浪财经吧】

一对美国夫妇20年抚养900名中国孤儿

下载组图

中国网  时间:

2012-06-01  发表评论>>

美国义工泰勒(中)在“牧羊地”儿童村的草坪上陪两位残疾孩子玩耍(5月28日摄)。

新华社发(张超群

 

美国前总统卡特邛崃灾区当义工

早报讯(四川日报记者王小玲)11月1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携夫人飞抵成都,参加在邛崃举行的建屋义工周活动。

85岁的卡特和夫人罗莎琳飞抵成都后,便冒着寒风直奔邛崃市文南小区廉租房二期建设工地,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仁人家园”的建屋义工周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很高兴来到老朋友邓小平的故乡。

”头戴棒球帽、身着黑色羽绒服的卡特精神矍铄。

作为志愿者,卡特夫妇每年都会花一个星期时间,参加“仁人家园”的建屋活动,“今年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

”卡特自豪地说。

这是卡特今年第二次访华。

1月份,卡特来华参加了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

卡特说:

“很开心这么快就回到中国来!

据悉,这个由“仁人家园”与邛崃市政府合作的建屋项目完成后,将为当地1500户贫困家庭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所。

同步播报

德国北威州州长

今起率团访川

早报讯(记者吴楚瞳)今(20)日至21日,应我省邀请,德国北威州州长尤尔根·吕特哥斯博士率领的北威州代表团一行70人,将对我省进行为期两天的友好访问。

 

 

美国老人不孤独:

幸福的义工生活(组图)

 2010-04-06  新浪教育 

正在阅读的老人

参加义工活动

老人辅导小孩学习

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我还没有真正生活在美国之前,我总是以为美国的老人会很孤独,我以前对我的朋友说,就算将来我移民美国了,退休后,还是要回中国过晚年的,不然的话,那么孤独的日子怎么过啊?

现在我和老人打交道多了,我才发现,美国的老人活得很有意义。

  如果你想看到老人最集中的地方,第一反应当然是老人院。

不错,老人院会有很多老,但除了老人院以后,你还可以到处看到老人的活跃群体,就是义工。

  美国有很多非盈利组织或各种各样的组织,有些是专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有些也会进行学术研究。

它们会组织一些义务服务。

我经常参加义工活动。

例如为低收入者义务报税,为选举作义工,为老人服务,为赛珍珠基金会作翻译等等。

我参加这些活动多了,我发现,做义工的要么是老年人,要么是高中生。

如果不是假期的话,也就多数是老年人参加。

  美国的老人令我最感动的就是他们的精神特别的好,服务精神特别的高涨。

我从来就没听到过他们提过半句“我已经老了”这类的话。

那些老人也很容易组织。

因为我在他们当中算是最年青的一个,所以,领导经常让我来通知他们参加活动,我算是一个小小的组织者之类吧。

他们很酷,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了(有一个是九十岁),人人都有电子邮箱。

我发邮件给他们,他们都会回邮件告诉我来还是不来。

答应来的那些老人,总能准时现身。

  美国的全国与社区服务社团也有一个专门为老年人而制定的义工项目。

该社团的义工项目主要有三类:

1,临时领养孩子。

就是专门为一些无能力照顾孩子的特殊家庭提供服务;2,为老年人作个伴。

老年人如果独自一人在家的话,会有孤独感,所以,这个社团提倡老年人给老年人做个伴。

让老年人探访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3,“一站式”服务。

就是让老年人辅导小孩学习英语和数学;种花;修补房子;老企业家为年轻的企业提供顾问服务等等。

  这个社团提出的口号是: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了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