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43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docx

《安徽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doc

《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1

《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一、申报政策

●我校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19年2月22日。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

●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

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

●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9年3月5日之前的可以申请,申请时须附上结项证书复印件)。

●课题组成员一般应在3-5位,按照问题研究安排成员,注意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方向、

工作性质等,充分考虑课题申报力量是否有利于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否则不易被批准。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

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

●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和《课

题论证》活页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

样。

★申请者的承诺签名:

申请人、课题组成员和推荐人务必在每份申报书亲笔签名。

二、《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

★下载新修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2018年12月版)填写,否则申报无效。

封面填写注意事项:

●“项目登记号”、“项目序号”——两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学科分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一级学科名称(中文)。

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

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均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申请书。

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项目不在本次受理范围内,另外发布申报通知组织。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一般自选项目、青年自选项目(自选项目是

指没有包括在课题指南范围),一律用汉字填写,不用代码填写。

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4年3月5日后出生)。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不加副标题,充分反映研究内

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最好在20字左右。

选题要仔细阅读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

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

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

拟定申报题目有一定技巧:

比如,注意对申报指南题目进行重新命题,一方面要限定范围,必须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视角一定要独特、新颖。

总之,题目需要反复淬炼、杜绝平淡、针对准确、视角新颖。

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负责人所在单位——一律填写所属一级单位,即“安徽中医药大学”,不加院系名称,不

加盖公章。

●填写日期——封面日期与申请人承诺日期一致,2019年2月22日。

注:

要注意封面形式上的美观,下划线中间不能断裂,要居中对称。

负责人承诺页填写注意事项:

●申请者的承诺必须由申请人本人签名或盖章,不能打印签名。

第一项数据表填写注意事项:

●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表格粗框内填

写代码(请查数据表的各项代码),细框内填写汉字(应根据数据代码表来填写)。

●课题名称——与封面一致。

★主题词——要求不超过3个,绝对不能多,否则将会超过申报系统的长度控制。

词与词之间空一格,并反映申请的内容。

●项目类别——填写代码。

●学科分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到二级学科代码和学科名

称。

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名称。

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外

国文学英美文学”、“中国历史专门史”、“马列·科社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和学科名称。

●研究类型——填写代码。

●课题负责人、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填写中文或阿拉伯数字。

民族:

若为汉族,则填写

成“汉族”,不能填写能“汉”,出生日期填写要具体到日。

●行政职务——填写代码及具体行政职务(代码均需参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

码表》,若申报人是专职教师,就可以填成“C2,副处长以下”。

●专业职务——填写代码及职称(教授、研究员、副教授、讲师、初级以下等)。

●研究专长——按学科代码表填写代码和二级学科名称。

●最后学历——填写代码和学历(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以下)。

●最后学位——填写已取得最高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可不填),不可填写成“博

士在读”、“硕士在读”。

●担任导师——填写代码和“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未担任则不填。

●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

粗框内填“C”,细框内填“安徽省”。

●所属系统——粗框内填“A”,细框内填“高等院校”。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具体到学院全称,如“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不可略写。

●联系电话:

请填写申请者电话(手机或带区号的固定电话),不要空着。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

邮政编码:

230012。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若无职称,

如在实际部门工作人员或在读博士生,请填写行政职务或填初级以下;研究专长,按数据表的二级学科填写;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4年3月5日后出生)。

申请人应亲自联系主要参加者,确认主要参加者没有以负责人名义申报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要参加者信息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工作单位”具体

到学院全称,如“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可略写。

●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申报青年项目必须有两

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推荐人姓名、专业职称、工作单位”用计算机填写,其中“专业职称”填代码及专业职称名称。

●预期成果——指最终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代码,建议选专著就不再选其他。

应用类研究,鼓励以研究报告、论文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

●字数:

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

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

申报者必须严格依此标准填写经费预算,不要高于该项标准,也不要低于该项标准。

●预计完成时间:

项目开始日期从申报时间起计算,完成时间按年度的一半或年终时间填写,

如完成时间:

2021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

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申请书表格设计限制最多为4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第二项课题设计论证填写注意事项:

●格式要求:

每段前空两格;论证中的序号应遵循一定的逻辑层次,分别为:

1.

(1)①,

标题分别用黑体字突出。

●设计论证:

内容的撰写包括六部分,即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

果和参考文献,建议按照选题依据1500—2000字,研究内容3500—4000字,其他1000—1500字的体例安排为好。

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需要上网查资料、阅读经典、权威的著作和论文(代表作),在阅读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加工和梳理,按照不同的角度进

行分类、归纳整理,比如研究进展情况、取得成绩、不足之处,力争做到详实全面、准

确,有独到之处,总结做到整体性、条理性、代表性,评价要客观中肯,恰如其分,不

能一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应突出前瞻性、独特性和

可操作性(现实指导意义),即能抽象出具有推广价值、普及性、理论价值。

基础研究

课题最好能突出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意义(局部的意义、全局的意义),注意想法上升

到理论高度,做到全局上、理论上的创新(从具体引申到全局)及其现实价值。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为课题的展开或总体框架的浓缩,简明概括填写。

总体框架是对研究成果的阐述,专著一般用“部分”表示,系列论文则是围绕中心分若干专题展开,分

横向并列、纵向递进和纵横交错等方式。

研究重点就是研究内容的核心点,一般5-6条,研究难点分理论难点和技术难点,理论难点即学界在该领域内一直争论、没有定论的问

题,技术难点即研究本课题所遭遇的技术困难,多为理论难点,少写技术困难,难点不

宜多,否则评审专家会质疑申报人的研究能力。

主要目标为研究的内在目标,是指通过

对象的研究要弄清楚什么,要与研究价值区别开来。

在设计研究内容框架时,一要做到

逻辑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每一部分内部要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二要做到构架合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有合理的层次安排;三要做到简明扼要,每一部分的核心内容

最好用一个简洁明确的判断或命题在每一部分的自然段段首标出;四要做到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着力抓住课题研究的重点,即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

问题。

建议用黑体字或粗体字把其中的“闪光点”凸显出来,使评审专家一目了然。

思路方法:

基本思路主要是告诉审阅者研究内容之间的内部逻辑,是怎么串起来的,如何展开研究的,相互之间的关联情况。

研究方法应是针对研究内容提出来的,符合研究

内容的特点,不是研究方法的简单罗列。

研究计划应是目标实现的工作步骤、时间安排

等,要合理和可操作。

可行性应是课题组的科研素养、时间经历和掌握资料情况等。

创新之处:

主要是指学术研究的新理念、新视野、新观点和新方法等,创新点要注意高度抽象,2-3条即可。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及形式要能完成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并符合结项要求,成果的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要立足国家需求,即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考虑:

一是为国家决策咨询服务,即国家重要的智库;二是为实践服务,即为

行业发展服务;三是为社会服务,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一系列关注问题;四是为

学科建设服务,即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

此并不相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郑玄此处“慎独”的解释,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其是用《大学》的“慎独”来解释《中庸》。

朱熹亦是如此,其说: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

”(《中庸章句》)可以看出,除了为了照顾《中庸》原文外,朱熹对于“慎独”的解释完全同于《大学》。

不过从上下文来看,《中庸》此处讲的“慎独”与《大学》并不相同。

《中庸》此段主要讲“性”,因此“慎独”的含义应该与“性”有关。

“天命之谓性”,意思是说“性”是从天而来的。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前面说过,并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顺从性的发展就是道,按照道进行修饰就是教,而是两种完善性的方式。

否则性发出来的过与不及也可称作道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庸》原意。

因此,下面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实际上也是讲“性”的。

这样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以及“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讲的都是“性”了。

因此,“慎独”也就是对“性”而言了。

也就是说,这种“慎独”仅仅包含内在的方面。

与《中庸》这种内在“慎独”相似的思想,还见于《五行》篇。

《五行》有经有说。

在经中,其说: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

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仅仅指出“慎独”是能够为“一”。

对于“一”是什么,其并没有指出。

从其前后文来看,应该指的是能够把仁、义、礼、智、圣五行协调为一。

而五行都是“形于内”的“德之行”。

因此,这里指的是“心”。

说则对经的“慎独”作了解释,其说: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

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君子慎其独’。

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口……‘是之谓独’。

独也者,舍体也。

”这里明确把“慎独”解释为“慎心”。

可以看出,经和说对于“慎独”都是从“心”上讲的。

这与《中庸》从“性”上讲“慎独”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看作一种纯内在的修养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中庸》对于“慎独”的理解是不同的。

《大学》的“慎独”可以包含内、外两方面,而《中庸》仅仅有内在的方面。

《大学》的“慎独”是“诚意”的意思,虽然侧重内心,但不否定“独处”的含义。

而《中庸》的“慎独”则是就“性”而言的。

对于这一点,刘宗周有着深刻认识。

他说:

“《中庸》之慎独,与《大学》之慎独不同。

《中庸》从不睹不闻说来,《大学》从意根上说来。

独是虚位。

从性体看来,则曰莫见莫显,是思虑未起,鬼神莫知时也。

从心体看来,则曰十目十手,是思虑既起,吾心独知时也。

”(《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81页)刘氏虽然借助“慎独”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他指出《大学》、《中庸》“慎独”的不同含义,确实是非常有见地的。

三、修身

《大学》、《中庸》也都谈到“修身”,但二者对于“修身”的解释并不相同。

“修身”不仅是《大学》的八条目之一,而且在八条目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大学》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就是说,从天子到一般老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

如果这个根本没有做好,那么也就无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那么如何修身呢?

在《大学》看来,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

如果身体有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情感,则心就会不得其正。

而心不得其正的话,身体的器官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而要正心的话,又必须先诚意。

所谓诚意,就是“慎独”,就是为善内外如一。

“格物”、“致知”历来解释莫衷一是。

但如果按照王阳明批评朱熹“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

”(《传习录下》)的话来说,“格物”、“致知”也应该是对“正心”而言的。

实际上《大学》开始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是对“格物”“致知”而讲的。

这里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正好可以与“格物”“致知”相对,而“知止而后有定”一句显然是从“心”上说的。

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大学》也强调了“修身”对于它们的重要性。

如在“齐家”中,《大学》说: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里讲的“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显然与前面讲的“诚意”呼应,也是对“心”而言的。

在“治国”中,《大学》说: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这里讲的实际是“忠恕”之道。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即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即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而这两者都是靠“心”衡量的。

所谓“藏乎身”,即“心”也。

在“平天下”中,《大学》提出“絮矩之道”的思想。

所谓“挈矩之道”,就是“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这实际上就是上面讲的“忠恕之道”,显然也是从“心”上讲的。

可以看出,《大学》的“修身”思想都是从“心”上讲的。

而《中庸》中的“修身”则与此不同,其说: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是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人才,而取人的标准则在于品行。

而品行的修养要通过道来实现,道则要通过仁来完成。

所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亲亲关系最为重要;而义是合宜的意思,其中尊重贤人最为重要;礼则是在仁、义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君子要重视修身,而修身又需要“事亲”、“知人”和“知天”。

《中庸》又说: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知、仁、勇三者被称为“三达德”。

知道这三者,就知道如何修身;知道如何修身,就能知道如何治人;知道如何治人,就能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国家。

因此,“修身”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治理天下国家的基础。

《中庸》说: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是说,处在下位的人如果不能得到其上司的信任,那么他就不能治理民众。

而只有得到朋友的信任,才能得到其上司的信任。

取得朋友的信任,又要以孝顺父母为基础。

孝顺父母,则要靠“诚身”来实现。

“诚身”又要以“明善”为基础。

在《中庸》看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明善”、“诚身”是这个链条的基础。

这里的“诚身”就是“修身”的意思。

在《中庸》看来,“诚”是天道的内容,而如何达到“诚”则是人道的目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达到“诚”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自诚明”的方式,一种是“自明诚”的方式。

前者是“生而知之”者,后者是“学而知之”者。

《中庸》说: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认为,只有“天下至诚”才能“尽性”,然后才能实现他人和物的性。

也就是说,在《中庸》那里,“诚身”就是“尽性”,“修身”也就以“尽性”为中心了。

这与《大学》所说的以“正心”为中心的“修身”显然不同。

四、“平天下”与“与天地参”

在理想目标上,《大学》与《中庸》也不相同。

《大学》的最终目标是“平天下”,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八个阶段,其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八个阶段,即“八条目”,具体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大学》看来,这八个阶段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只有前一个阶段实现了,后一个阶段才能相应的实现。

可以看出,《大学》所说的“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

而“明明德”是《大学》的“三纲领”之一。

所谓“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新)民”和“止于至善”。

其中“明明德”是自己使自己心中的“德”显明起来。

而“亲(新)民”则是使他人的“明德”显明起来的意思。

而“止于至善”是“明明德”和“亲(新)民”的最终目的。

因此,“明明德于天下”也就是使天下人的“明德”都显现出来的意思。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达到太平,这也就是“平天下”的意思。

与《大学》有相似的地方,《中庸》也讲“治国”、“平天下”,其说: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这是说,治理国家有九种大法,即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和怀诸侯。

其中尊贤、亲亲相当于《大学》中的“齐家”,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相当于“治国”,而柔远人、怀诸侯则相当于“平天下”。

不过“平天下”并非《中庸》的最高理想。

“与天地参”才是《中庸》的最高理想。

其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性;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性,才能充分实现他人的性;能够充分实现他人的性,才能充分实现万物的性;能够充分实现万物的性,才可以参与到天地化育的过程中;这样就可以“与天地参”了。

这里的“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也就是前面说的“自诚明”的方式。

除了“自诚明”外,《中庸》还讲了“自明诚”的方式,其说: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曲”,郑玄曰:

“犹小小之事”,朱熹曰:

“一偏也”。

所谓“致曲”,就是从一个具体的事情开始来实现“诚”。

由诚就能逐步实现化育万物的目标。

“自诚明”和“自明诚”虽然实现方式不同,但最终达到的效果都是相同的。

《中庸》认为,人与万物的性都是从天而来的,也就是说,人与万物在性上是相同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人能尽性,而物不能尽性,而性又是从天道那里得来的,因此,人类通过尽性能够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

这个“天道”,在《中庸》看来,就是“诚”。

“诚者,天之道也”。

既然天地万物的性都是从天道得来的,那么地道也体现了“诚”。

因此,《中庸》在讲“天道”的时候,常常连同“地道”,其说: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因为人的性是从“天道”得来的,因此,人通过“尽性”,能够返回“天道”。

《中庸》把此又称作“合外内之道”: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

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诚是万物的根本。

如果没有诚,就不会有万物。

诚者不仅仅要成己,而且还要成物,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尽性”、“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

“性之德,合外内之道”,也就是“与天地参”。

《中庸》还对这一理想目标进行了描述: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这实际是对上面“与天地参”过程的另一种表达。

“至诚无息”就是“为天下至诚能尽其性”。

“不息则久,久则征”就是“能尽人之性”。

“征则悠远”,即“能尽物之性”,也就是下面说的“悠久,所以成物”的意思。

“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即“参天地化育”。

“博厚”讲的即是“地道”,“高明”讲的即是“天道”,“悠久”讲的即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