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71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现代汉语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习题.docx

《现代汉语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习题.docx

现代汉语习题

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结合题库突出重点内容,或在每章结束后结合题库做相关练习,也可以在期中考试时适当参考,请不要在期末考试前把全部题目直接拷给学生。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

一、填空题

1、普通话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为标准

音,以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答案:

北京语音、北方话

二、名词解释

1、普通话

答案:

普通话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來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第二章语音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语音具有性、性和性。

2、语音在物理属性上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

3、声母是音节开头的,普通话中共有个

辅音,有个辅音声母。

4、声母分类的标准有和两个。

5、根据声带是否振动,普通话声母分为和

两个方面给辅音声母的分类。

6、普通话中有一些音节开头的字母如“y、w”,它们被叫做o

7、单韵母是由构成的,普通话的单韵母有个。

8、普通话的韵母,按照构成成分分为、、

三类。

9、普通话韵母的“四呼”是、、

和.

10、轻声具有和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接听电话的时候,不同熟人的声音经常能被辨听出來在,这主要是由于各人的

A■音高

B.音强

C.

曰K

D.音色

2、声音的大小属于语音四要素中的

O

A.音高

B.音强

C.

曰K

D.音色

3、音节

“窗chuang"的音素有

O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4、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都属于零声母的是c

A.窗户B.异常C.安慰D.情愿

5、下列成语4个音节声调排列顺序是阳平、阴平、去声、去声的是

A.

D.教学相长

D.浑身是胆

D.六

乘虚而入B.随声附和C.风卷残云

6、与“良师益友”声调相同的是o

A.花团锦簇B.流芳百世C.立竿见影

7、普通话最多可以有个音素。

A.三B.四C.五

8、下列各项中,下列各项中,两个音节的韵母按四呼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A.制造B.月色C.旺盛D.丰富

9、下列各词后一音节读轻声的是-

A.帘子B.莲子C.虾子D.学子

10、“堆”和“堆儿”这两个词0

A.意思相同,没有区别B.词性有区别,“堆”是动词,“堆儿”是量词

C.感情色彩有区别,“堆儿”明显带有细小、喜爱的感情色彩

三、名词解释

语音2、音素3、元音4、辅音5、音节6、声母7、韵母8、声调

四、应用题

给下列句子中的音节注音标调:

普通话是共同语。

答案

一、填空

1、物理、生理、社会2、音高、音强、音长、音色3、辅音、22、214、发音部位、发音方法5、清音、浊音6、零声母7、一个元音、108、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9、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10、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二、单项选择

1、D2、B3、C4、C5、B6、D7、B8、C9、A10、B

三、名词解释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來。

3、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4、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5、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说话时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6、声母一般是指音节开头的能够区别意义的辅音。

7、韵母一般是指音节里声母后面能够区别意义的部分。

8、声调是指音节中有区别意义的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

四、应用题

Putonghuashigongtongyu。

普通话是共同语。

第四章语法概说

一、填空

1、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规律。

2、语法学分和两个部分。

3、语素的主要作用是。

4、“西班牙到处都是斗牛场”中有个语素。

5、组成词组的词与词之间在和上都要能搭配。

6、大部分词组可以加上成为句子。

7、给词分类的依据是。

8、“怪事”中的“怪”是词,“怪好看的”中的“怪”是词。

9、主谓句是由词组构成的句子。

10、“多么壮丽的山河啊!

”属于非主谓句中的o

11、用结构助词“的、地、得”填空。

12、踏踏实实调查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13、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为完整。

14、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欢迎。

15、中国专家没有太大激动,他们默默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

圆寂塔前。

16、没想到沙漠中雪化这样快。

17、杨虹站远远看着我。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各组中,每个成员都是词的是o

A.仁伽着B沮素伏

C.偶了玻D.的想学

2.“沙子”和“沙龙”中的“沙”。

A.都是语素B.都不是语素

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

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3.下列各词属于单纯词的是。

A.阿姨B.房间C.木头D.马虎

4.下列各组属于附加式合成词的是o

A.老师松子B.老虎帽子

B.老路山头D.老人盼头

5.下列合成词跟“冰凉”结构方式相同的是o

A.地震B.笔直C.花朵D.冰雪

6.“令人发指”和“狐假虎威”这两个成语的结构分别是o

A.偏正结构、主谓结构B.兼语结构、动宾结构

C.兼语结构、连谓结构D.中补结构、动宾结构

7.“秘密让他发现了”和“让他先发言”,其中的两个“让”o

A•都是动词B.都是介词

C.前一个是动词,是介词D.前一个是介词,后一个是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字”和“他在干活”,其中的两个“在”分别是一O

A.动词、介词B.副词、动词

C.介词、介词D.介词、副词

9.“车站”的“站”和“站起来”的“站”

A.是同一个词B.是不同的词

C.是兼类词D.是词的活用

10•下列语言单位中是词的是o

A.喝彩B.喝水C.骑马D.扫雪

11.“两个人吃三两饭”中的两个“两”是o

A.同音词B.兼类词C.多义词D.同义词

12.“态度很端正”和“端正了态度”中的两个“端正”,“打了一斤油”和“打这儿

往西”中的两个“打”分别是词的

B.同音现象和兼类现象

D.活用现象和兼类现象

B.有人不同意

Do看见他们玩儿

A.兼类现象和同音现象

C.兼类现象和活用现象

13.属于兼语词组的是o

A.有权利申诉

C.有的人不同意

14•“让人家上当太不应该”在结构上是o

A.兼语词组B.连谓词组C.偏正词组D•主谓词组

15.“比我早”在结构上是o

A.连谓词组B.偏正词组C.兼语词组D.联合词组

16.主语和谓语划分得正确的是■

A.他不参加,〃说明他没想通。

B.她手上〃提着一个大包。

C.前天〃我刚从新疆回來。

D.

17.“花他己经浇过了”、

A.都是施事

C.前者是受事

这本书我〃没有读过。

“他己经浇过花了”,两句的主语

B.都是受事

D.后者是受事

1&“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是o

A.感叹句B.询问句C.反问句D.陈述句

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是

A.她的人太好了;她的命太苦了。

B.怎么回事,谁來过了?

C.据我所知,上海和外地的绝大多数高校,情况基本相同。

D.请你问问她下午还来不來?

三、名词解释

语法

语素

定语

状语

单纯词

合成词

兼语词组

句型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句类

祈使句

四、分析

1、指出下列词语哪些是单纯词,哪些是合成词。

仿佛教室

玲珑蜡蜓

开业

歇斯底里

稀里哗啦

祝贺端坐

山头

板子

2、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

清新的空气

舒畅地呼吸

决心大

得到安慰

跑得飞快

头脑清晰

3、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执敷

头疼

遥控

书签

书本

干洗

杯子

鱼子

霜降

捕捉

乐器

洗脑

削弱

老板

销售

改善

姐姐

使用

皮影戏

乒乓球

打主意

巡洋舰

4、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的用法。

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碰哪哪疼。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一下子都傻了眼。

那些没有说完的话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对什么游戏玩耍他都一看就成了专家。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是动词还是介词,并说明理由。

今天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

我比他差远了。

跟上队伍!

跟我走。

把这些都拿走吧。

拿毛笔写。

(1)用手捂住胸口

(2)走上探险之路

(3)从牡丹江出发(4)友情确实重要

(5)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6)纷纷发表言论

(7)匡二秋要跟他说的事情跟电脑有关

(8)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年音乐教师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要指出小类和句类。

王逸是个瘦骨伶仃的青年男子。

买书是好事情。

我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棒极了!

你是哪位?

不知道过了多久。

你要不要再喝一点绿豆汤?

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忘记。

一个有趣的故事。

给我!

五、简答

1.语法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什么?

2.语法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什么叫词根,什么叫词缀。

4.词的语法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样的词是实词?

什么样的词是虚词?

6.“我住在三楼”里的“三”和“我走了三里路”的“三”有什么区别?

7.举例说明怎样区分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与介词“和”。

&什么是词组?

词组可以根据什么分类?

9.说说“把”字句的特点。

10.汉语中的动态助词“着”“了”“过”的区别是什么?

六、找出错误并改正。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1)“四人帮”被粉碎后,各种学术研究乂得到恢复,社会学也开始收到了重视和发展。

(2)读了这篇文章,是我从心里感到中国共产党真是一个伟大、英明、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

(3)年轻的小伙子开始紧张起来。

(4)所以我们说这个时期是当代戏剧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5)我国超过六成以上的国民对自身阅读抱有更高期待。

(6)让我们提前预祝神奇发射成功。

(7)他把这件事没有放在心上。

2、指出下来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并改正。

(1)她们的精神值得赞赏;她们的勇气值得鼓励。

(2)叫声一响,龙海生就会警觉地耸起头来,判断是谁的声音?

判断声音是从哪里发出來的?

(3)同时鲍女士还给我父亲写了信,问他让不让我去?

(4)对于上级,我负责,他们怎么处分我!

我也接受。

(5)很多歌手出道五、六年的时候就会想要转型。

(6)毒贩子一一是这个世界上最见不得阳光的人,他隐姓埋名,偷梁换柱把自己包装成另外一个人。

(7)“行喽,”小陈停了一会儿说:

“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8)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9)他家里的人说:

“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來不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

他说:

“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10)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

初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

七、给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

1.春天院东一株紫丁香繁花怒放香气溢出院外夏天南北墙面上布满美国爬山虎层层绿叶秘密相叠满院生绿秋天院西一架玫瑰香葡萄硕果累累伸手可摘冬天东北角的一丛竹子西南角的一株松柏虽说不上青翠健壮却也显示着一种岁寒中的温情

2.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T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3.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完全没有被大串联的浪潮裹卷过但乂很少有人能讲得清这是怎么回事

4.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5.我读书多半在深夜四周都己沉睡只有我和作者在轻声聊天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结构2.词法,句法3.构成词4.八5.语法,意义

6.句调7.词的语法功能&形容,畐IJ9.主谓10.名词性非主谓句

11.

(1)地,的,的

(2)得

(3)的(4)的,的,地,的

(5)的,得

(6)得,地

二、单项选择

l.D2.C

3.D4.B

5.B

6.B7.D&D

9.B10.A

ll.A12.A13.B14.D

15.B

16.A17.C1&C

19.C

三、名词解释

语法:

语法有两种含义,一个指语法规律,即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另一个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定语:

名词性词组里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成分。

状语:

动词、形容词性词组里期修士或限制作用的成分。

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兼语词组:

有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叠而成的词组,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

句型:

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來的句子类型。

主谓句:

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单句。

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位于的句子。

主谓谓语句:

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

句类:

根据句子语气分出來的类。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句子。

四、分析

3.

偏正型复合主谓型复合偏正型复合偏正型复合联合型复合

4.

(1)任指

(2)虚指

(3)虚指

(4)任指

(5)任指

5.

(1)动

(2)介

(3)动

(4)介

(5)动(6)介

6.略

7.

(1)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陈述句

(2)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陈述句

(3)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疑问句

(4)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感叹句

(5)主谓句,动词谓语句,疑问句

(6)动词性非主谓句,陈述句

(7)主谓句,动词谓语句,疑问句

(8)主谓句,主谓谓语句,陈述句

(9)名词性非主谓句,陈述句

(10)动词性非主谓句,祈使句

五、简答

1•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造、词的分类和词的变化。

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组、

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2.—般把语法单位分为四级:

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主要用来构成词,词和词

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词组,词和词组乂能构成句子。

3.构成合成词的语素可以分为两类:

构词时位置不固定、词汇意义实在的语素叫词根,构词时位置固定、词汇意义不实在、主要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叫词缀。

4.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之间组合的能力。

5.实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词汇意义实在。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其语法作用,词汇意义不是在。

6.“我住在三楼”的“三”是序数词,表示次序;“我走了三里路”的“三”是基数

词,表示数目多少。

7.①看它们连接组合的前后两项是否能对调位置。

能够对调的是连词,不能对调的是介词。

②看它们前面能否添上修饰语。

能添修饰语的是介词,不能添加修饰语的是连词。

8.词组是词和词按一定的句法规则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是语法上和意义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词组可以按内部结构分类,也可以按外部功能分类。

9.“把”字句的特点:

1主语一般是动作的施事,“把”字后的名词一般是动作的受事。

2动词应该是具有动作性的及物动词。

3谓语动词一般不能是一个单个的动词,尤其是不能是一个单音节动词。

4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字句前面。

10.“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

“了”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实现。

“过”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或曾经具有某种状态。

六、找出错误并改正。

1.

(1)第二个分句中动语和宾语搭配错误。

“受到”不能和“发展”搭配,可以改为:

……社会学也开始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发展。

(2)第一个分句中省略的主语是“我”,第二个分句中省略的主语是“这篇文章”。

由于前后省略的主语不一致,造成主语残缺。

可以把“读了”去掉,或把“使”去掉。

(3)成分多余。

“小伙子”肯定是年轻人,应该把“年轻的”去掉。

(4)宾语中的小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宾语中的小主语是“这个时期”,谓语把它判断成了“一个……历史现象”。

可以在“这个时期”后加上“存在的现象”。

和“现象”搭配的量词不能是“一个”,可以改为“一种”。

(5)成分多余。

“超过”和“以上”重复累赘,须去掉一个。

(6)成分多余。

“预祝”本身就含有“提前祝贺”的意思,去掉“提前”。

(7)如果“把”字句中有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字前面。

本句把否定副词放在了“把”字后。

可以改为:

他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

(1)两个分局内部没有逗号,所以不应用分号,应改为逗号。

(2)“判断是谁的声音”中“谁的声音”虽然有疑问词,但它充当“判断”的宾语,而不是表示疑问,所以句末不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3)“问他让不让我去”中,“让不让我去”充当“问”的宾语,而不是表示疑问,所以句末不用问号,应该为问号。

(4)“他们怎么处分我”是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并且没有感叹的语气,不应用感叹号,应该为逗号。

(5)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所以句中的顿号应去掉。

(6)破折号可以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但本句中还有一个“是”表示判断,重复了,应去掉破折号或“是”。

(7)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

(8)删去两个书名号。

(9)两个句号都应放在引号之内。

(10)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七、给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

1.春天,院东一株紫丁香繁花怒放,香气溢出院外;夏天,南北墙面上

秋天,院西一架玫瑰香葡萄硕

西南角的一株松柏,虽说不上

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

布满美国爬山虎,层层绿叶秘密相叠,满院生绿;果累累,伸手可摘;冬天,东北角的一丛竹子,青翠健壮,却也显示着一种岁寒中的温情。

2.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

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3.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完全没有被“大串联”的浪潮裹卷过,但乂很少有人能讲得清这是怎么回事。

4.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5.我读书,多半在深夜。

四周都己沉睡,只有我和作者在轻声聊天。

第五章修辞

一、填空题

1、“修辞”有三个含义:

第一指:

第二

指;第三

扌旨O

答案:

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即修辞活动;

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词语锤炼一般从和两个方面入手。

答案:

意义、声音

3、把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交错运用叫做—句,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做—句。

答案:

散、整

4、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用“像”作喻词的是,

用“是”作喻词的是,这两种比喻都由、和三个部分构成。

答案:

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暗喻、本体、喻体、喻词

5、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o

答案:

借喻

6、比拟包括和两种类型。

答案:

拟人、拟物;把人拟作物、把甲物拟作乙物

7、利用同音现象构成的双关叫双关,利用多义现象构成的双关叫双关。

答案:

谐音、语义

8、顶真和回环都有首尾蝉联的特点,但它们的结构形式不同;顶真的轨迹是:

回环的轨迹是o

答案:

直线、圆周

9、利用前后语句的循环往复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的修辞方

法叫做o把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为下句的开头,使相邻语句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

辞方法叫做o

答案:

回环、顶真

10、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

又叫"顺拈”o

答案:

拈连

在比喻中,被比方的事物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必须是()o

A.性质不同的事物B.性质相同的事物

C.性质不同的事物,但二者之间有相似之点

D.性质相同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有相似之点

2.

本体和喻体都必须出现的是()。

3•喻词不出现和喻词是“成为”的比喻分别是(;)。

4-比喻的表达作用可以归纳为儿点,以下不是比喻的表达效果的是()o

C.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D.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5.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

A.相似性B.相关性C.相同性D.相异性

6.

借喻和借代都是借别的事物來代替本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排比是把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连接在一起的修辞格式

B.排比是把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连接在一起

的修辞格式

C.排比要求结构上均衡,语音上协调,注意平仄

D.排比不能有反复的词语,尽量避免字面上的重复

8.“他能拿冠军吗?

说不准,说不准,真的说不准”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A.反复B.排比C.顶针D.回环

9.“你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轮胎放炮一一泄气了,那还行吗?

”中运用的修辞手

段是()。

A.比喻B.双关C.对比D.夸张

10.“树上有只鸟,鸟嘴衔小草,小草落地上,地上长麦苗”这首儿歌中

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A.回环B.反复C.排比D.顶针

11.“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A.暗喻B.借喻C.借代D.明喻

12.“茅台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A.夸张、借代B.夸张、比喻C.借代、对比D.比喻、拟人

三、名词解释

1、借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

2、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

3、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排比。

4、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

5、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6、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做反复。

7、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來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8、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9、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o

10、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來,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11、通感: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