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82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课后八篇阅读课文教学设计

 

1黄果树听瀑

教学目标: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赏诗激趣,品题导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一个“望”字写出庐山瀑布的奔泻之美。

师:

是啊,瀑布之美,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明代著名的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游黄果树瀑布后这样描述到“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有叶上漫顶而下”指名读

这儿的瀑布与庐山的瀑布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课题)——黄果树听瀑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师:

那么“黄果树瀑布”在哪儿呢?

(课件出示“地理知识贴”:

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势如翻江倒海。

(2)品题导入

简简单单一段话,就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

那么课文如何通过一个“听”字来描绘出“黄果树瀑布”的呢?

昨天同学们预习过了课文,文中有没有遇过特别难读或不会读的地方?

现在会读了吗?

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听”字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二、快读课文,定位中心。

(1)初识“瀑布”,定位中心

师:

作者提纲挈领,文章开篇之处,就用了一句话,最精炼地概括了这条瀑布。

找一找,把它划下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中心句)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梳理主问题

师:

同学们,结合着“听”字,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

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师:

是啊,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作者听到了怎样的瀑布声,让他感叹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对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至6自然段,划出文中直接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想一想句中的什么地方让人感受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用笔圈出句中关键的字词,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把它简单地记在书本边上。

(学生读文)读完,划想,想完以后可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三、精读课文,从“听”入手,品味“杰作”。

模块一:

句子一:

(感受瀑布气势)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A1:

自谈感受

师:

句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A2:

感受“瀑声”

师:

读着读着,透过文字,你听到的是什么?

这声音像什么?

师:

听着“哗哗”的瀑声,作者就把这份想像表达了出来!

(点红)谁来读!

(课件点红:

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

师:

此刻,天地之间除了水声,你还听得到其他什么吗?

这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

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

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只”字)

师:

是啊,这就是奔泻不止的瀑布。

(板书:

渐近渐响)

A3:

定位“入口”

师:

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呢?

(入口初听瀑)这一听,就听懂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句子二:

(感受瀑布魅力)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B1:

初谈感受

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声音像什么?

B2:

听觉冲击

师:

“低音提琴”的声音会是怎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低音提琴声)

师:

要是千百架一起奏响,会是怎样?

你来读!

师:

是啊,听着轰响不止的瀑声(板书:

震荡、回响),作者有了这番的想象(手指句子),于是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B3:

寻根“石阶”

师:

同学们,此时作者又在哪儿“听瀑”呢?

(石阶再听瀑)

句子三:

(感受瀑布风采)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C1:

初谈感受

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

是啊,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作者仿佛还听出了什么?

C2:

视觉震撼(视频直击瀑布,给学生震撼)

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透过作者的万千想象,我们听出了怎样的瀑布声?

(板书:

雷声轰鸣

C3:

感情朗读

师:

作者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C4:

寻根“谷底或瀑边”

师:

同学们,此时作者“听瀑”又在哪儿呢?

(瀑边三听瀑)

模块二:

师:

作者三听瀑布三变地点,这就叫——移步换景。

师:

作者刚进景区,初听瀑布,第一组读——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

作者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地,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二、三组读—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

作者来至谷底,三听瀑布,感想万千,一起来——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师:

就是这三听瀑布,听出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四、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师: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会有怎样独特的感受的呢?

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D1:

感悟“沉醉”

师: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禁流露出了此番心迹(课件出示)——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

(抓住“醉、痴、迷”)——请几个学生读读

D2:

隐而不发,读写结合

师:

看来此刻,作者已——陶醉(板书)

五、读写结合

师:

此刻我们也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我们又会听到什么?

想象到什么呢?

拿起笔,学着文中作者描绘声音的样子,想象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写出你此时的感受吧!

六、知识拓展

师:

这节课我们就从“听”的角度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与魅力。

叶圣陶《瀑布》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黄果树听瀑

声音形状

杰入口渐近渐响陶

作石阶震荡、回响阔幅白娟醉

瀑边雷声轰鸣

移步换音

2斗笠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

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

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三、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从文本中感受母爱,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感受母爱。

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随文识字法,情景教学法,读中悟情、读中悟境,知识迁移:

模仿创作诗歌。

五、教学资源准备

电子课本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思 导入 (出示斗笠图) 

1、师述: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照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斗笠)

2、师介绍:

对,斗笠,用毛竹等材料手工编织而成。

有一位中国作家王宜振对斗笠有份特殊的情感,他的斗笠寄托了一个母亲对远游在外孩子的思念与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创作的《斗笠》这首现代诗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血融于水的亲情世界。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斗笠》dǒu  lì

二.自学   

1.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说感受。

初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配乐朗诵。

2.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5’

①读通课文。

②自学掌握生字词。

③思考:

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斗笠饱含着母爱?

三、汇报自学,检查反馈, 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 22’

①检查,看生字词掌握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解詞。

不好记的字重点指导写。

 板书:

  dǒu     qinxi    mogu       ting          jing        xi

  斗笠    侵袭     蘑菇         挺直        梦境       不熄

斗(dǒu  dòu) ——dǒu斗笠  dòu斗争

②检查读课文看是否读通,针对问题及时纠正。

③解决思考题。

提示:

第一节讲了戴上斗笠怎么样?

第二节?

……

四、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

下面咱们来练习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好不好?

    3’

 五、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开始!

 A、读  B、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

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六、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

(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

(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

(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  (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

(出示)齐读:

(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

(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

(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

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七、品读课文,感悟意境美。

 1、同学们,读课文时,你把自己当谁了?

(一个孩子的母亲)那你对“孩子”说了什么呢?

(每节后2句)

 2、分节品味课文。

(1)谁来当一回母亲,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一节?

评:

他读出了母亲的心情了吗?

(评议朗读)母亲的心愿是什么?

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文章的结构美、音乐美)

(2)谁再来读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3)“编进的鸟鸣”会是怎样一种声音啊?

你听到了吗?

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

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

(3、4、5节)

(5)读到最后一节时,随机分析:

“让他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在你心中的“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

有何作用?

   (答:

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八、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

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

(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

伞、碗……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

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

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

(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五、即兴创作,表达感情,实现创造美

提示:

(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

)(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九、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

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

让我们大喊一声:

“妈妈,我爱您!

”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3太空清洁工

【设计理念】

本文是说明性的文章,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清洁工”的特点与作用以及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骸、坠”2个生字,理解“搜索、奥秘、同归于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清洁工”的特点、作用,掌握例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能发挥想象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自己设计的清洁工。

【教学重点】

1、了解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2、掌握例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等的特点并加以运用,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教学难点】

掌握例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用词准确、生动等的特点并加以运用,想象设计太空清洁工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3.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质疑: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脑中冒出了什么疑问?

2.   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解答

3.   师引导归纳,体会题目的比喻写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这清洁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赶快打开书再读一读。

1.自由读文,要求:

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奥秘残骸坠落同归于尽

指名读(随机正音:

坠、骸)—开火车—齐读

3.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借助需要检查的字词,了解梗概,一举多得。

三、再读课文,了解构造

1.默读课文,找出太空清洁工构造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说说课文的介绍和你想象的太空清洁工有什么不同?

指生说,出示句子:

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

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

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去掉“只有、不到”比较,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用今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的质量和费用与太空“清洁工”进行比较,知例数子的说明方法,再次朗读体会“只有、不到”。

(4)抓住“搜索”以及其他方位词语,了解“清洁工”的功能。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让学生体会行文用词的准确及使用例数子的说明方法。

引入一般航天器或卫星制造的费用资料,加深对不到、只有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体会作用

1.体会垃圾的危害性

过渡:

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

可是——指生说,出示:

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

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1)句子读悟体会打比方

(2)引入太空垃圾的资料,体会危害性

(3)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打比方的手法,及行文用词的生动。

资料适当引入帮助理解对太空垃圾危害的理解。

2.了解清除垃圾的过程

师质疑:

“清洁工”又是怎样清除垃圾的呢?

指生说,出示句子:

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

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

(1)通过“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讨论顺序是否调换,体会行文的严谨性。

(2)抓“捣蛋鬼”,体会用词的趣味性:

“捣蛋鬼”指什么,如果换成“太空垃圾”表达效果一样吗?

(3)抓“流星”,体会这一说明方法的形象、生动:

(4)朗读训练。

3.小结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体会行文的严谨、形象、生动

五、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1.师质疑:

这样的太空“清洁工”,你满意吗?

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能不能创造更好的太空“清洁工”?

出示资料:

“空间工友”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名为“空间工友”的航天器,它由12只空间“垃圾箱”组成,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

当太空中的废弃卫星或碎片从它身边飞过时,它的机械臂会轻而易举地抓住目标,并放进“垃圾箱”,然后将它们分割切碎,使其坠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写话训练:

你将设计一个怎样的太空清洁工,让我们的太空更清洁更美丽?

说说功能或者构造。

(1)交流怎么才能写得好。

(2)教师引导归纳:

试着用上“一、就、然后、接着”等词说清除垃圾的过程,还可以用上例数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一段作为学生写之前的铺垫,在看了这段话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写得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指向说明方法、用词准确。

然后再激发兴趣让学生写。

本课着重要让学生学习哪一种说明方法,前面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不断反复,加深印象,这里写话要想办法让大部分学生用上这种手法,便于写后的评价,以促进真正提高,一课一得。

六、小结全文,感情升华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保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

人类在爱护地球家园的同时,也要重视太空环境的保护。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在宇宙中遨游时,面对的是一个干净、美丽的太空。

【板书设计】

太空“清洁工”

人造卫星太空垃圾

 

同归于尽

 

一……就……然后……接着……例数子打比方……

4鞋匠的儿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时,有参议员嘲笑他是鞋匠的儿子。

林肯从容自信应对,以仁爱和宽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有一种敬仰之情。

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尊敬父母、感谢父母是永恒的。

2、能力目标:

能感情朗读对话,理解三番话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感受林肯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和从容、自信的应对能力。

3、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尴尬、讪、诽谤、潇洒”,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能说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

三、重难点

能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林肯三番话的含义,感悟最后一句话的哲理,体会林肯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及从容自信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品味句子含义,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

电子课本

六、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简介林肯。

1、出示名人名言

开始——今天的新课前,请同学们先看两句名人名言,谁来自告奋勇地大声读读?

(人,走上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

成功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这是美国著名的前总统林肯的名言。

你知道林肯总统的出生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林肯的生平!

课件出示:

林肯生平简介。

请同学们帮老师推荐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来念念林肯生平。

正是由于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在就任总统后仍遭到许多人的嘲讽和讪笑,但他都从容自信地应对,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他博大的人格魅力!

请看课文《鞋匠的儿子》。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准拼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读通课文。

(1)指名汇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时,有参议员嘲笑他是鞋匠的儿子。

林肯从容自信应对,以仁爱和宽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4,5-8),并思考:

文中谁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教师结合朗读情况及时正音纠错)

(三)细读课文,品味句子含义。

1、学生结合课文讨论:

文中谁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嘲笑—静默—赞叹(板书)

2、议员们为什么要嘲笑林肯?

指导朗读嘲笑的语句。

(议员们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他们瞧不起鞋匠家庭出身的林肯,想乘机羞辱他,以泄不能打败他的怨恨。

随机点拨“名门望族”“羞辱”“开怀不已”的意思。

引导感情朗读议员的话,能读出傲慢的语气,(你在读这句话时特别注意了哪些词?

过渡:

面对议员们的嘲笑,你认为林肯总统其实从来都有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学生各抒已见,直到焦点集中到林肯的三番话上。

设疑:

林肯的三番话除了表明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还表明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三番话。

4、深入理解三番话,品味句子含义,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1)逐番感情朗读林肯的话,品味含义,体会魅力。

△课件出示:

(第一番话)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A、感情朗读: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好在哪里?

你觉得该怎么读?

你在朗读时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B、品味含义:

我为有这样的好父亲而感到自豪。

C、小结学法。

(感情朗读→品味含义)

△ 运用学法自学体会林肯的其余两番话,然后同桌讨论。

△借助课件学生汇报自学,师生讨论并板书:

第二番话含义:

父亲是个伟大的鞋匠,我愿向父亲学习。

第三番话含义:

我乐意像父亲那样为大家服务。

(2)从林肯的三番话中你感受到了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

(随机板书)

(3)指名对话朗读,班级对话朗读。

(4)小结:

现在你认为议员们态度转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敬爱父亲,敬重低层劳动者,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

(随机)情感深挖:

林肯以真挚的感情、雄辩的口才,朴素的语言、非凡的人格魅力不仅感化了议员们,也感动了自己,你发现了吗?

想想他为什么会流下眼泪?

(这是感恩之泪,这是激动之泪)

(四)联系全文,感悟启示。

1、学了课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课件出示:

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点拨:

有时别人的批评、讪笑和诽谤,反而会使你赢得自信、潇洒和自由。

林肯在面对议员们的嘲笑时,从容自信地面对,以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为做一名好总统奠定了基础。

3、拓展训练,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

(五)名言总结,结束本课。

最后让我们在斯宾诺的一句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

(全体齐读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七、板书设计

 

           

5剥豆

 

教学目标:

1、读准“剥”这个多音字。

理解词语:

“敛声息气”“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联系实际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设计意图: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

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坦然面对失败的少年形象。

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