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59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天津市西青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天津市西青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盐酸挥发C.冰雪融化D.瓷碗破碎

2.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  )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B.

C.

D.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6.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读取液体体积

C.

倾倒液体D.

点燃酒精灯

7.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一定是

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

D.原子

8.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

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刻划玻璃

D.金刚石、石墨和

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9.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一氧化碳可做燃料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B.9.6gC.8.8gD.4.4g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B.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12.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放出热量

B.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氧气与氢气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约为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液体的质量不变

二、多选题

13.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A.未测值为2B.丙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4.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

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三、填空题

1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六种物质①氢气②氮气③氖气④天然气⑤铁⑥铝,从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火箭发射推进剂燃料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5)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

(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______________。

16.河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使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_____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异味和色素,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如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简图,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约_____mL气体。

(4)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17.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中加入少量的水,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五等分,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将燃烧匙内足量的__________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待燃烧匙中可燃物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

(3)加热煮沸含有可溶性杂质的天然水,在盛水的器具内壁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的水是_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4)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18.某校化学学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

(1)实验操作时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要将其轻轻斜靠在______________层滤纸的一边。

(2)实验室有多种净水的操作方法:

如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其中_____________方法净化程度最好。

19.用下面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II)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用

表示)。

五、简答题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一定质量含杂质

的石灰石加入足量的私盐酸中(杂质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4.4克二氧化碳,则:

(1)该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克?

(2)生成氯化钙质量是多少克?

六、综合应用题

2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氧气、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或的单质,有____________种氧化物.

②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__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③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3.氮化硅(Si3N4)是耐高温新型购瓷,计算。

(1)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3)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4)140g氮化硅中含硅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盐酸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冰雪融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瓷碗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这里所指的“碘”和“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3.D

【分析】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

A、

由氢氧钙3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B、

由氢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C、

由钾、氯、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D、

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故选D。

4.C

【详解】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采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方法,正确;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试题分析:

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错误。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原子和氧气,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正确。

故选B。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6.C

【解析】

试题分析:

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A错误;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C正确;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D错误。

故选C。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7.B

【详解】

核电荷数=质子数,当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是原子,当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是阳离子,当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故选B。

8.A

【详解】

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错误;

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故正确;

C、石墨质软,可制铅笔芯,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刻划玻璃,故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9.C

【详解】

A、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CO属于空气污染物,污染空气,故正确;

B、CO难溶于水,说法正确;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显酸性,所以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故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

,则B=9.6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11.B

【分析】

造成酸雨的物质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溶于水的溶液呈酸性,pH小于5.6。

【详解】

A、甲烷和一氧化碳均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故错误;

B、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形成得不属于酸雨,故错误;

D、二氧化硫溶于雨水能形成酸雨,但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故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正确;

B、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

2,质量之比为8:

1,故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D、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分质量的铁置换出64分质量的铜,溶液质量改变,故错误。

故选D。

13.B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5+15+1+5=11+1+22+x,则未测值为12.

【详解】

A、未测值为12,故错误;

B、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均减小,丁的质量增加,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正确;

D、甲变化的质量为25g-11g=14g,乙变化的质量为15g-12g=3g,所以甲乙的质量比为14:

3,故错误。

故选BC。

14.CD

【详解】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CD。

【点睛】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①③②⑥⑤④

【解析】

(1)可用作火箭发射推进剂燃料的是氢气。

(2)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氖气属于稀有气体。

(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5)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

16.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氧气5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

2H2↑+O2↑

【解析】

(1)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异味、色素。

(2)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生活中常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若A试管中产生10mL气体,则B试管中产生约5mL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17.红磷1/5硬水C

【详解】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常用红磷作为可燃物,因为红磷燃烧的产物为固体,所以填红磷;

(2)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1/5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占1/5体积,故填1/5;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煮沸的过程中,钙镁离子转化为固体,附着在容器壁上,故填硬水;

(4)A、水体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故正确;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故正确;

C、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但大多分布在海洋,淡水资源及其少,且大多分布在两极地区,不易开发使用,故错误;

D、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淡化可以有效解决淡水资源危机,故正确。

故选C。

18.玻璃棒引流三蒸馏

【详解】

(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和铁架台,所以图中还缺少的仪器为玻璃棒,起作用是引流,过滤时,玻璃棒应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2)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中,静置沉淀是净化程度最低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

19.4P+5O2

2P2O5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

【详解】

(1)图(I)中,发生反应是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图(II)中,CD段气压下降,变化的原因是:

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为(V1-V2),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3Fe+2O2

Fe3O4;2H2O2

2H2O+O2

2CO+O2

2CO2H2+CuO

Cu+H2O

【详解】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一氧化碳燃烧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4)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CuO

Cu+H2O。

21.石灰石:

12.5克、氯化钙:

11.1克

【解析】

试题分析:

设石灰石的质量为

g,同时生成氯化钙质量是

g,则有

10040+(2

35.5)44

g4.4g

=12.5g

=11.1g

答:

石灰石的质量是12.5克,同时生成氯化钙质量是11.1克。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

此题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比较简单,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为中考的压轴题,应注意平时的积累和仔细的计算。

22.氧气分子氯化钠原子21:

23:

20

【详解】

(1)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分子;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

表示镁原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图中共有2中氧化物,分别为MgO,CO2;

②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Mg+CO2

2MgO+C,

表示Mg,

表示CO2,所以微粒个数比为2:

1;

所以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80=3:

20.

23.

(1)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3+14×4=140;

(2)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氮化硅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0g氮化硅中含硅元素的质量为140g×60%=84g。

【详解】

(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4)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